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成吉思汗文化丛书》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大辞典 《概论》 《成吉思汗文化丛书》 学术著作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 报纸 最新成果pdf格式

成吉思汗病殂时间地点及其葬地

来源:《鄂尔多斯学民俗研究》 作者:张相文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27
摘要:多年来,成吉思汗病殂的时间、地点及其葬地,一直是史学家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的一个难题。究竟孰是孰非,我觉得问题还是越辩越明。 由于蒙古民族有大汗死后秘葬的习俗,加之,成吉思汗又病殂于西夏濒临灭亡的关键时刻,遵照他的遗嘱,在西夏未亡之前秘不发丧
    多年来,成吉思汗病殂的时间、地点及其葬地,一直是史学家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的一个难题。究竟孰是孰非,我觉得问题还是越辩越明。
    由于蒙古民族有大汗死后秘葬的习俗,加之,成吉思汗又病殂于西夏濒临灭亡的关键时刻,遵照他的遗嘱,在西夏未亡之前“秘不发丧”,因此,有关他的丧葬之事就成为当时乃至以后元朝 140多年的宫廷秘密。在此期间,无论谁的著述,史料都来自口头传说,而且传说的人又都有忌讳,这样,有关成吉思汗的史籍中,出现多种多样的说法便不难理解了。这就给后来研究蒙古史的学者们留下了许多疑问、推断和猜想,也使民间产生了不少传说,有些传说明显带着封建迷信色彩,直接影响到历史研究领域,影响到历史的真实性。
    关于成吉思汗病殂时间
    成吉思汗病殂年份,中外史料记载都是一致的,即公元 1227年,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夏末主宝义二年,金哀宗正大四年,蒙古太祖 22年,丁亥。
    成吉思汗病殂月份,有人说七月,有人说八月,其实都是中历与公历的差别。①成吉思汗病殂日期,大多数人都倾向宋濂筹编的《元史》。《元史·太 祖纪》载:“22年丁亥,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太祖二十二年七月己丑,对照《中国古代万年历》(林道心主编)即公历 1227年 8月 25日。罗卜藏丹津《蒙古黄金史》、柯劭忞《新元史》、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毕源《续资治通鉴》、余元盦《成吉思汗传》、蔡美彪等《中国通史》、义都合西格等《蒙古民族通史》、萨冈彻辰《蒙古源流》等有关蒙古史籍的重要著述都趋一致。
    不同于上述记载的有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他用回历记载成吉思汗病殂于 624年剌马赞月( 9月)4日,即公历 1227年 8月 18日。还有拉施特的《史集》载,成吉思汗在公元 1227年 8月 15日死。《多桑蒙古史》、符拉基米尔佐夫《成吉思汗传》都同《史集》。还有像《中国通史》载:“一二二七年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结束了戎马一生,病死在营中”。很显然,这是将公历 1227年与中历七月十二日拼在一起的结果。如指公历 7月 12日,那是毫无依据的。在这一日期上,盲目实行“中西结合”还不乏其人。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病殂时间有三个不同日期,我认为,公历 1227年 8月 25日,中历丁亥年七月十二日(己丑)是可信的。其理由有三:
    一是这一日期的出现,是从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出征西夏开始,一直以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有机衔接,合理延展记录下来的,整个过程无隙可击,不容置疑。
    二是绝大多数中文史籍都认同这一日期。
    三是这一日期出自《元史》,《元史》为正史,比野史有较高的可信度。
    关于成吉思汗病殂的时辰,屠寄在《蒙兀儿史记》中也有记载:“次晨,汗屏退诸将及从官,谓诸子曰……言讫而殂。”这说明,成吉思汗病殂时辰为己丑日上午。
    关于成吉思汗病殂地点
    成吉思汗病殂地点,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灵州
    《蒙古秘史》载:亥年,成吉思汗攻取朵儿篾该城(灵州)后即升天。
    《蒙古源流》载: 成吉思汗于灵州城升遐。
    《蒙兀儿史记》载:成吉思汗死于图尔默格依城(灵州)。
    《新元史》载:秋七月帝驻清水县西江,己丑崩于灵州。
    二、六盘山
    《宋史》载:蒙古王铁木真殂六盘山。
    《史集》载:亥年,汗进至六盘山,八月十五日登遐。
    《元史新编》载:六月帝次清水县西江……己丑崩于六盘山之萨里川。
    三、清水县西江
    《元史》载:六月,帝次清水县西江,秋七月壬午,不预。
    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
    《多桑蒙古史》载,成吉思汗在清水县,得重病,八日死。《金史·撒合辇传》载:八月朝廷得清水之报,知成吉思汗已死,令前线战备可暂停。《中国通史》载:六月,成吉思汗驻清水县,七月十二日,病死在营中。
    《蒙古民族通史》载:1227年 8月 25日,成吉思汗卒于今甘肃省清水县境。
    李则芬《成吉思汗新传》载:成吉思汗病死在清水县西江行宫。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载: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西南之清水县。
    余元盦《内蒙古历史概要》载:成吉思汗病死于清水县行宫。
    伯希和《蒙古历史辞典》 “成吉思汗去世之地”条:“成吉思汗死在六盘山之南的清水县境”。
    从上述三种记载分析,成吉思汗病殂清水县西江是可信的。其理由是:
    (一)从蒙古军队此次进军路线看成吉思汗病殂地点。《元史·太祖纪》记述了成吉思汗进攻西夏的经过:太祖二十年(乙酉)秋,成吉思汗留下察合台驻守草原,自己带领窝阔台、拖雷统帅大军进兵西夏。路上,成吉思汗在阿尔不合围猎坠马,身负重伤。将士们建议暂停进军,派使者去西夏招降。西夏献宗德旺坚持抗战,遣回使者。成吉思汗大怒道:
    “我们死也不可回去!”坚持带病出征。太祖二十一年(丙戌)春,成吉思汗率大军从北路入夏境。二月,取黑水城(亦集乃)。夏避暑浑垂山(即 “雪山”,今冷龙岭,在大通河北,甘州西,肃州东南),取甘、肃等州。秋,取西凉府搠罗、河罗等县,越过沙漠,至黄河九渡,取应里等县,进入夏州。冬十一月庚申(初九),攻下灵州。十二月,围攻夏都中兴府。太祖二十二年(丁亥)春,成吉思汗命大将阿术鲁等领兵继续围困中兴府,他自己率师侵入金境,先后攻下积石州、临洮府及洮、河、西宁三州。夏四月,驻龙德,取德顺等州。闰五月,避暑六盘山,派使臣察罕去中兴府谕降。六月,汗驻清水县西江,西夏末帝向蒙古投降,请求宽限一月献城。秋七月壬午(初五)病重,己丑(十二),崩……
    从上述史实清楚看出,成吉思汗病殂地点无疑在清水县西江,然而《蒙古秘史》却只字未提成吉思汗攻下灵州后南下攻金的情形,只说: “……讨平唐兀儿惕百姓归来。亥年成吉思合罕升天矣。”②这样,就被人们认为是殁于灵州。事实是攻取灵州是成吉思汗病殂头一年冬天的事。《秘史》说成吉思汗攻取灵州后即升天,是不符史实的。屠寄根据《蒙古源流》殁于灵州从而推断,成吉思汗“自清水不豫,车驾北辕,七日而至灵州,殁于其地”③也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帝七月五日病重时还在清水,病八日死,可见病得沉重。病重后,车马劳顿,长途颠簸,北上回营是不合理的。这不仅是情理上不可能,而且所有史料中从来没有记载成吉思汗南下攻金时有北上病归之意。即使是在弥留之际,“金精还对左右说:兵在童关……若假道于宋……破之必矣。”④
    (二)从“萨里川哈老徒”的解释,看成吉思汗病殂地点。有人说“萨里川哈老徒”是成吉思汗第二翰耳朵所在地,有人说“萨里川哈老徒”不是一个地名,而是蒙古语译音,引申指大汗行宫。李则芬在《成吉思汗遗产》一文中⑤认同的观点:“屠寄认为,《元史》的萨里川哈老徒,即《秘史》的撒阿里客额儿。撒阿里是黄色,客额儿是平地,撒阿里客额儿是黄色的平地。蒙古人崇尚黄色,凡汗所居的宫帐”皆黄色,而金帐所在之地皆称萨阿里客额儿。作者在第十一章注记中也曾分析过,《秘史》确有几个位置不同的萨阿里客额儿。所以认为屠寄所说是可信的。由此看来,《元史》所谓,‘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其实就是其实就是‘崩于清水县西江的大汗行营’指为第二斡耳朵是错误的。”李则芬说:“这就进一步证明,《元史》所记六盘山至清水的行动,及得病与驾崩日期,都是可靠的记录”。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合理的解释。这一解释,为成吉思汗研究中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无法解决的一连串的难题。比如:①“萨里川哈老徒”被很多人认为是成吉思汗第二斡耳朵所在地,也即克鲁伦河边边的噶老台泊。《元史》说,成吉思汗崩于此:《新元史》说,成吉思汗发丧于此。都是无法解释的矛盾。大多数学者认同六七月间,成吉思汗驻清水,七月初五病重,至七月十二病死。如果说,成吉思汗崩于第二斡尔多,在八天之中如何由甘肃清水县回到远隔数千里之外的克鲁伦河边。任何人再无知也不可能将这两个地方扯到一起。②成吉思汗灵柩停放的行宫为什么偏偏在忽兰夫人的第二斡耳朵,为什么不在孛儿帖夫人的大斡耳朵,也不在此次随行出征的也遂夫人的第三斡耳朵。正如胡斯振在《成吉思汗逝世与发丧地点辨析》中作了多方面分析后说: “……所以我认为,哈老徒释为噶老台泊也不一定可靠”。我不反对第二斡耳朵在噶老台泊(即喀罗台茂湖)附近,但决不同意“萨里川哈老徒”就在“噶老台泊”的解释。③《新元史》载:“……至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乃发。”《史集》、《多桑蒙古史》载:“……至怯绿连河源成吉思汗之大斡耳朵始发丧”。我认为,上述史籍的发丧地点都是一致的,只是一个地方的两种说法而已。由此可见, 即“大斡耳朵”“萨里川哈老徒”“大斡耳朵”,即“大汗行宫”,《元史》中“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即指“崩于清水县西江的大汗行宫”。
    关于成吉思汗葬地成吉思汗葬地,《蒙古秘史》有意回避,只字未提。
    《黑鞑事略》载:“霆见忒没真之摹,在泸沟河之侧,山水环绕。”泸沟河即怯绿连河,也即克鲁伦河。《黑鞑事略》是南宋嘉熙年间出使蒙古地区考察的彭大雅和徐霆以亲身所见所闻写成的一部最早的汉文史籍。徐霆说他考察过成吉思汗墓地在怯绿连河一侧。
    《元史·太祖纪》载:成吉思汗“葬起辇谷”。
    《蒙古黄金史钢》载:成吉思汗葬地“有人讲,葬于不儿罕哈里敦;有人说,葬于阿尔泰山之阴,肯特山之阳名为大鄂托克的地方”。
    《蒙古源流》载:“乃葬主上金身于阿勒台山阴,肯特山阳,也客斡托克之地方”。也客斡托克即大鄂托克,与《黄金史钢》同。
    《马可波罗游记》载: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均葬于阿勒台山之中。
    《史集》和《多桑蒙古史》载:成吉思汗“葬于斡难、怯绿连、秃剌三水发源之不儿罕合勒敦诸山之一山中”。从上面多种史籍的记述可以看出,对成吉思汗葬地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泸沟河之侧,即怯绿连河之侧。
    二、起辇谷。
    三、不儿罕哈勒敦,即肯特山。四、阿尔泰山阴,肯特山阳名为大鄂托克的地方。上述   四个地方,我认为实际指的是一个地方。首先,应弄清“起辇谷”所指什么。沈曾植《蒙古源流笺证》中解释说:“起辇谷必在漠北创业之地”,“起辇亦怯绿连之合音也”。我认为,这一解释是非常合理的。成吉思汗的“创业之地”即拉施特所称的怯绿连河源的“老营”。“起辇”即“怯绿连”,既“合音”,也“合理”。大凡写文章的人都懂得,在说明文中,一个任何人都不可能明白的地名,写在文章里不加任何说明,这个地名有何意义!正因为“起辇(怯绿连)”是人所共知的,所以才没有必要赘述。《元史》说的“起辇谷”即“怯绿连河谷”。
    其次,应弄清“大鄂托克”所指什么。“鄂托克”一词,为蒙古语译音。元代写作“嫩秃黑”,“讷秃克”、“农土”等。《蒙古秘史》释为“营盘”,《元史》释为“经界”,指蒙古民族游牧屯营之地。蒙古诸部统一后,分赐诸王勋戚的封地也称“嫩秃黑”。其领导者最初是氏族,后为部落首领或汗等。蒙古汗国建立后,则为贵族领主。到了明代,“嫩秃黑”改写成“鄂托克”、“鄂拓克”等,为明代蒙古社会、经济单位,范围相当于“千户”。“大鄂托克”即指成吉思汗大鄂尔多屯营之地。《蒙古黄金史钢》、《蒙古源流》说的“大鄂托克”就是“大营盘”。“大营盘”在怯绿连河源,怯绿连河源在肯特山中,肯特山中有怯绿连河谷。《黑鞑事略》中徐霆亲身考察成吉思汗墓在怯绿连河侧。所以,说成吉思汗葬于肯特山中也好,大营盘也好,怯绿连河谷也好,怯绿连河侧也好,其实都是指一个地方。这样,
    《元史》中的“葬起辇谷”被沈曾植先生一语结论道破,是令人心服口服。
    结论
    现在,我们就可以对以上三段文字作一明确结论:《元史》记载的成吉思汗病殂时间、地点及其葬地都是正确的。
    一、成吉思汗病殂时间:公历 1227年 8月 25日上午,中历宋理宗宝庆三年,太祖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上午。
    二、成吉思汗病殂地点:金境秦州清水县西江行宫,今甘肃省清水县牛头河附近。
    三、成吉思汗安葬地点:蒙古老营大鄂尔多附近的怯绿连河谷,今克鲁伦河源的河谷之中。

    参考文献
    ①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济译,上册 214页
    ②道润梯步译著:《蒙古源流》,197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355页
    ③屠寄:《蒙兀儿史记》卷三,31页
    ④柯劭忞:《新元史,卷三,本纪-太祖下》
    ⑤刘毅政、沙日勒岱、策·阿拉腾松布尔编:《成吉思汗研究文集》81~82页
    ⑥沙日勒岱、武占海、刘毅政编:《成吉思汗研究文集》838页

    作者:张相文,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原载《鄂尔多斯学研究》2006年第 4期
责任编辑:张相文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