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暖城鄂尔多斯”一词使用频率愈来愈快,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公众效应越来越大,本土可谓家喻户晓,大江南北也算得上声名大振。甲辰春节前后,笔者有幸到深圳、广州和香港等地一游,无意中与故交相聚数次,拉话间多次提及“暖城鄂尔多斯”的前世今生,令人感慨的是这些生活在外地的朋友如此关心关注鄂尔多斯发展变化,特别令人起敬的是他们谈及鄂尔多斯那个兴奋劲儿确实叫我难以忘怀,结合他们的看法,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一、阳光沐浴荒原新生 “鄂尔多斯”最早是蒙古族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步演化为地方名称。曾几何时,这里以荒凉落后远近闻名,由于各族老百姓受压迫深重,“独贵龙”式的反抗运动接连不断此起彼伏,电影“鄂尔多斯风暴”曾让全国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一代人对这里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饱受“三座大山”压榨的中华儿女从此有了救星,鄂尔多斯同全国各地一样进入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烈火在这片荒原上熊熊燃烧。 1925年起,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进入鄂尔多斯西南部开展革命工作,与乌审旗蒙古族开明人士和进步牧民广结“安达”,发展了鄂尔多斯地区最早的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第一个党小组在乌审旗纳林河成立,相继在准格尔旗成立了葫芦头梁党小组,在达拉特旗成立了川西党小组和罕台川西党小组等。1934年冬陕北红军在靖边县组建起第一支各民族武装——蒙古骑兵游击队,同年中共乌审旗工委成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党中央相继成立蒙古工委、三边特委,在伊克昭盟境内先后成立了三段地党工委、少数民族党工委、绥蒙党工委、鄂托克旗党工委、桃力民党工委、城川党工委、伊盟党工委、宁绥党工委、伊东党工委、伊西党工委、东郡党工委、准达党工委、准旗党工委、达旗党工委等。1938年5月,按照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指示,八路军警备骑兵第一团和中共绥蒙工委一道从陕北奔赴伊克昭盟桃力民,6月,绥蒙工委与八路军绥蒙游击司令部进驻桃力民,稳定了伊克昭盟的抗日局面,同年1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伊克昭盟工委,由陕甘宁边区党委领导,对外称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伊克昭盟联络处,领导伊克昭盟的抗日救亡斗争。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在蒙古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蒙古族、回族自治地方,城川蒙民自治区(亦称城川蒙汉联合自治区)随即成立。1945年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伊克昭盟城川重建伊克昭盟工委,并将延安民族干部学院从三边公学分出,迁到城川,名称定为城川民族学院。 从土地革命经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鄂尔多斯各族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玉汝于成,从秘密吸纳党员、建立党小组、党支部、乡党委、旗党工委,创建最早的蒙汉游击队,建立乡苏维埃政权等,组织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反对剥削反对压迫,多次抗击日寇入侵,“恩格贝阻击战”“杭锦旗突袭日寇小分队”“铲除阿拉庙机场”“成吉思汗陵西迁”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伊克昭盟进而进犯延安的战略意图。当然,日本侵略者在未得逞“成陵东迁”的情况下,惨无人道地洗劫了“王爱召”,并纵火焚烧了这座内蒙古境内最大的佛教寺庙,惨痛的教训面前,鄂尔多斯各族人民群众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日寇灭绝人性的本性,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求荣,更加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5年8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通过“城川保卫战”“乌替歼灭战”“两战长滩”“粉碎奇凤山叛变”“活捉叛匪郭宝达”“平息刘宝财叛乱”“解放纳林”“解放神山”等一系列战斗,1949年7月,“伊西党工委”“伊东党工委”在今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会师,中国共产党伊克昭盟党委正式成立,同年12月,伊克昭盟各族人民代表大会在当时的新街(今札萨克镇)召开,陕甘宁边区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宣告在伊克昭盟延续七百多年的封建王公制度和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彻底结束了。 从此开始,鄂尔多斯同全国一道“换了人间”,党的阳光雨露为苦难深重的荒原各族儿女走向美好新生活奠定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曾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医院工作过退休后居住在中山市的杨福祥老先生说,从他92年的人生经历看,旧社会老百姓苦大仇深,新社会老百姓当家做主,改革开放老百姓小康富裕,新时代老百姓幸福美好。老人家的儿媳妇,曾在鄂尔多斯集团工作多年,现居住在深圳市的苗美翠说,如今的鄂尔多斯,不仅有温暖世界的羊绒制品,还有飞速发展富裕美好的地区形象,更有暖城文化现代名城的崇高荣誉,我们这些生活在异乡天地的人们,常常以鄂尔多斯人而骄傲,尤其是在他乡人投来羡慕眼光时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衷心希望暖城鄂尔多斯更加美好。 二、改革开放高原崛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似春风吹醒了鄂尔多斯高原,集智放胆的鄂尔多斯人通过“三次创业”实现了三次转型,阔步走在由高速度发展转向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之上。 数据本身是中性的,对比起来分析,许多奥秘就容易被看清。三组数据告诉人们,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经济不仅仅走进自治区前列,而且成为我国中西部地级市的耀眼明星。1949年,伊克昭盟是一个既贫穷又落后的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526万元,其中,农牧业增加值1312万元,工业总产值194万元;粮食产量12.22万吨,牧业年度牲畜总量176.3万头(只);煤炭产量6.8万吨、原盐950吨、天然碱3000吨;第三产业总产值为61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5.35∶2.33∶2.32。1978年,伊克昭盟仍然是一个既贫穷还落后的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地区生产总值仅为3.4633亿元,农牧业增加值1.5568亿元,粮食产量20.08万吨,牧业年度牲畜总量594.71万头(只);工业总产值6877万元;原煤产量219.3万吨、发电量3646.3万千瓦时、烧碱631吨、化肥2333吨、水泥13130吨、硫磺9890吨、小苏打2769吨、地毯10787平方米、无毛绒310吨、饮料酒504吨;第三产业总产值9240万元;财政收入1886万元;城乡居民年收入为279元和194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5∶28∶27。2023年,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5849.86亿元,原煤产量81421.5万吨、天然气286亿立方米、发电量1856.7亿千瓦时、煤制油328万吨、聚丙烯141万吨、聚乙烯136.1万吨、乙二醇66.2万吨,粮食产量突破43亿斤,城乡居民年收入分别达到58615元和27151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5:67.3:29.2。 综上可见,改革开放使鄂尔多斯旧貌变新颜,三次创业实现了三次转型。第一次创业实现了由“农牧”到“工矿”的转变,第二次创业实现了由“农牧区”到“城市”的转变,第三次创业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如今的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跃升至我国中西部地区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交办内蒙古的“两件大事”,其中,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五大任务”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在这里扎实推进,领跑全区经济发展“排头兵”地位更加强劲,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鄂尔多斯凭实业崛起、靠产业转型,也必须依靠产业突破走向未来,锚定构筑能源、现代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羊绒四个世界级产业,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砥砺奋进,让产业竞争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支撑。2023年,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获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市,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制烯烃项目开工建设,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产出“绿氢”,智能风机、单晶硅片等一批新产品实现“零”的突破,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指数排名全国第二,首次进入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首条出口货运航线正式开通,首列“通江达海”通道非煤货物班列成功发车。鄂尔多斯市向京津冀、山东等地40余座城市输送清洁能源,保供煤炭20多个省区市,全国每5吨用煤就有近1吨来自鄂尔多斯市,京津冀地区近一半家庭用的天然气来自鄂尔多斯,北京大街小巷的灯火映射着鄂尔多斯的乌金贡献。鄂尔多斯用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为更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蓄能充电,扛起了大半个中国的“温暖担当”。一个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见证着这座资源型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澎湃动力和精彩蝶变。 如今的鄂尔多斯,为构筑生态屏障守护美丽家园贡献了中国方案。鄂尔多斯市作为黄河流经第二长的城市,境内库布齐沙漠总面积为1.41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地总面积为3.18万平方公里,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和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主阵地。2021至2030年,是“三北防护林”六期工程建设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是坚决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关键期。全市上下稳步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向好,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重点抓好“一段三带两区”建设,实现全面治理;毛乌素沙地重点抓好“一廊两带三区”建设,打赢毛乌素沙地歼灭战。2023 年,鄂尔多斯市实施林草生态建设484万亩,完成年度任务162%,黄河支流拦沙换水试点工程全面完工,新增水土流失治理1480平方公里,杭锦旗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十四五”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全部完成,出台《水资源管理条例》,收回闲置水指标3175万立方米,成为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实施黄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为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众多荣誉称号接踵而至,昔日“煤都”华丽转身为一座崇尚绿色、宜居宜业宜游、充满活力的现代草原名城。 如今的鄂尔多斯,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幸福暖城。关于“幸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鄂尔多斯,世界级产业发展“路线图”上“挂挡提速”“精准滴灌”,“一城、一圈、一带”氢能产业图日益明晰,“羊煤土气”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北疆绿氢城”的名片越来越响亮,“追风逐日”路上着实“风光无限”。与此同时,医疗服务持续提升、交通运输动力澎湃、营商环境品质一流、文旅产业繁荣发展、乡村振兴高位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稳岗就业成效显著,方方面面考量着民生幸福指数,大大小小总关乎百姓情怀,各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现代草原名城综合品质不断向前向上推进。2023年11月24日,由《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榜单正式揭晓,鄂尔多斯凭借实力成功入选。这份荣誉,不仅证明了鄂尔多斯在幸福感评选中名列前茅的佳绩,更见证了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美丽暖城建设和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的铿锵步伐。幸福是体验,是一种能力,更是共同创造的瞩目成绩。对于鄂尔多斯暖城而言,幸福是在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感受和体验。在时间的沉淀中,鄂尔多斯的“幸福”已变成具有深厚文化涵义的城市符号,她持续内提品质、外升颜值,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怀幸福着一座城。 曾多次来鄂尔多斯讲学的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特聘宣讲师刘家田先生说,每次到鄂尔多斯,都很兴奋。这是一片存放文明的净土,一个诞生幸福的地方。鄂尔多斯给人一个感觉:天然美丽。鄂尔多斯不仅是一座沙漠里的草原之城,而且是一座温暖之城。 我第一次到鄂尔多斯讲课,就感受到鄂尔多斯人的温暖。那是2007年1月中旬,鄂尔多斯气温零下18度,深圳20多度,两地温度相差约40度。在深圳,冬天是不用穿棉鞋的。为了到鄂尔多斯讲课,我在内地某城市买了一双。没有想到,就在准备上台讲课时,棉鞋底突然断了,原来鞋底是不良商人用纸壳做的。这是鄂尔多斯大讲堂的第一堂课,市里的主要领导都来听课,不能有一点失误。就在我想该怎么办时,陪同我的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巴特尔先生,立即脱下皮鞋让我换上。我穿着巴特尔的鞋子,顺利讲完课。巴特尔立即陪我到市场买了一双棉鞋。我真的被鄂尔多斯人感动了。鄂尔多斯的冬天虽然不短,但鄂尔多斯人的热情是永久的。只要人心是热的,还怕天冷吗。自此,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有需要,我都会到鄂尔多斯讲课。在鄂尔多斯讲了多少堂课,我也记不清了。在体制之外做一个演讲者,必须有自己的特点,人家熟悉了的东西,只能不讲或者少讲;对自己不相信的话,绝对不说。讲大话,讲不过伪专家;讲空话,讲不过鼓动家;讲假话,讲不过投机家;讲笑话,讲不过表演艺术家。在这一点上,我没犯傻。走进鄂尔多斯,才知纯净与污染的差别究竟有多大?这里的水,是真正的水;这里的羊,是真正的羊;这里的树,是真正的树;这里的草,是真正的草。鄂尔多斯的牛不用耕田,马不用拉车,咀嚼着鲜嫩的青草,呼吸着纯净的空气,一副“大得自在”的样子,真令人羡慕。在鄂尔多斯,做牛做马都很幸福,何况做人呢?在深圳、香港,即使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也呼吸不到这样新鲜的空气,享受不到这样辽阔优美的环境,吃不到这样天然的食品。深圳与鄂尔多斯的差异很大,互补性强。差异是一种力量,相信两地联系会越来越紧密。鄂尔多斯人是伟大的,沙子被驯服了,变成了人类朋友,滋润万物生长。我在鄂尔多斯,时常想起中国的三大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但鄂尔多斯治沙,是神话版的现实,现实版的神话!如果这个现实版的神话像三大神话故事一样深入人心,中国一定更美丽,世界一定更富饶!我愿为此尽一份“宣讲师”的责任,在讲好深圳故事的同时,也讲好鄂尔多斯的故事。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蒙古语意为“卓越的老师”。受深圳人才公园的启示,建议在康巴什建一个“老师公园”。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老师公园”,用好“康巴什”这个独特的资源,对尊敬老师,崇尚知识,追求卓越很有意义。 这是刘家田的亲身经历和深切感受。 三、走向复兴暖城新貌 历史的车轮持续乘风前行,我们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新一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不确定性日益加剧。虽然前景光明璀璨,但前行的征程风高浪急,需要各族人民群众准备付出更加坚定、更加艰苦的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光荣使命。 220多万鄂尔多斯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两件大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新发展格局,坚持发力点向“三个四”工作任务集中、要素向“三个四”工作任务集聚、重心向“三个四”工作任务倾斜,尽快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鄂尔多斯实践。一是着力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全市上下立足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打牢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的强大根基,培育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的主力引擎。全面落实“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等重要要求,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能源生产基地,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深入贯彻“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要要求,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构筑“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始终牢记“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重要要求,推进“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全链条发展,构筑“世界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准确把握“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重要要求,全面推进羊绒振兴,持续扩大羊绒产量、提高羊绒品质,提升羊绒产业国际话语权,构筑“世界级羊绒产业”。二是着力建设“四个国家典范”。各地区各部门结合“两个屏障”建设,持续巩固优势、放大优势、创造优势,擦亮金字招牌,建设标杆典范。深入贯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等重要要求,加快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生态治理典范”;全面落实“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重要要求,在“文明高地”的基础上打造更具引领力、示范力、影响力的“文明高峰”,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让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色更足,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鄂尔多斯、法治鄂尔多斯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典范”。三是着力打造“四个全国一流”。鄂尔多斯作为全区经济发展“排头兵”“顶梁柱”,要紧盯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公园城市、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加快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调高目标、拉高标杆,努力争先进、创一流、作表率,让鄂尔多斯这座多能、多业、多景、多联、多福之城释放发展新活力,展现出发展新气象。各行各业要全面落实“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重要要求,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要深入落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重要要求,把鄂尔多斯建成要素集聚磁场、企业成长沃土、投资兴业宝地,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要贯彻落实“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等重要要求,全面展现实力、活力、绿色、宜居、幸福鄂尔多斯的亮丽名片,打造“全国一流城市形象”;要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眼于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和忠诚干净担当,打造“全国一流干部队伍”,切实把鄂尔多斯干部的良好形象树立起来,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更大荣光。 1968年,响应国家号召来鄂托克旗插队落户的南京知青王兵给我发来微信说,鄂尔多斯市市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对媒体吹风,鄂尔多斯是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煤电基地和西气东输基地,以一市之力保障了全国25个省区市的燃“煤”之急,向京津冀等40多个城市输送近2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用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暖城”之暖,不仅有“能”的担当;因母亲河、大沙漠、大草原、大峡谷多重自然景观各美其美,构成如诗山水画卷,人文胜景悠远绵长,城市风景鲜明独特,还有“景”的多彩;因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孕育出灿烂的地域文化,漫瀚调、短调民歌、鄂尔多斯婚礼等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节、诗歌那达慕等文旅活动精彩纷呈,更有“融”的交汇;特别令人兴奋的是新的产业体系、新的城市面貌和新的动能构成的“新”的活力,以及连续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第一,2022年入选中国投资热点城市,正全面打造政策最贴心、办事最省心、投资最安心、服务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营商环境,以超级店小二式的暖心服务让企业在鄂尔多斯安心投资、舒心创业,许多项目实现了“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的“优”的环境。 见多识广的王兵老先生对“暖城”鄂尔多斯拥有“能”的担当、“景”的多彩、“融”的交汇、“新”的活力和“优”的环境赞叹不已。由于他与鄂尔多斯有着56年的交往交流交融,他用三句话概括了这片草原的前世今生。“鄂尔多斯风暴”刮醒了多灾多难的草原,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获得新生,意气风发踏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掀开了苍茫高原改革开放的大幕,各族各界在发展经济浪潮中创造出幸福生活,扬眉吐气走进全球化新征程;“暖城鄂尔多斯”迎来了新时代新气象,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新篇章中踔厉奋发迈开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 文章来源:《鄂尔多斯日报·学会研究》2024年3月28日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