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地方学研究

旗下栏目: 地方学研究 《地方学研究信息 联席会成员 地方学动态

迎接地方学研究事业的黄金岁月——“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鄂学专刊第123期 作者:潘 洁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9-24
摘要:九月的鄂尔多斯,秋色宜人,如画如诗。由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内蒙古东联控股集团联手主办的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于9月16日在苏泊罕大草原旅游景区举行。来自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13家地方学研究团体的4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鄂尔多斯

        九月的鄂尔多斯,秋色宜人,如画如诗。由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内蒙古东联控股集团联手主办的“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于9月16日在苏泊罕大草原旅游景区举行。来自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13家地方学研究团体的4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鄂尔多斯草原深处,就我国地方学的发展历程、学科地位、肩负使命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交流。这是我国地方学领域的群英会,是地域文化办学风格与研究成果的展示。本次研讨,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论文34篇,有10位论文作者作大会发言,出席会议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夏日、宁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陈育宁、内蒙古人大原副主任雷·额尔德尼、北京联合大学原校长张妙弟等领导、专家、大型文化企业负责人、地方学研究单位的代表分别作了专题演讲,就地方学的诸多课题做了深究细研,取得广泛共识,闪现真知灼见。总之,研讨会开得内容新鲜,收获丰满,气氛浓烈,影响深远。

政通人和  地学勃兴

        有专家认为,产生地方学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昌明。再引申开来,还应加上文化深厚,人才积聚。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开发历史千差万别。以文化为研究重心的地方学,古代就有。到了近现代、强调大一统,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冲淡了地方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各地区的文化传统、社风民俗,价值取向,道德理念等“软实力”开始受到重视和追捧。于是,改革开放前沿、经济振兴的先行地段如温州、泉州、扬州、以及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现了地方学研究组织。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是地方学组织的“井喷期”。鄂尔多斯学面世之时,看不到多少同伴、同仁。2005年组建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时,发起单位是6家,会员发展到12家。8年之后,全国各地共立起四五十家地方学研究团体,加入联席会的就达30多家。种种迹象表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大量涌现,因为具备前述条件的地段越来越多,已经建立的研究单位及其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更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推动力量。

传统文化  强基固本

        著名民族史学家陈育宁先生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和最本质的内涵,是地方学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地方学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不专指大国学。各地有各地的文化根基与传承。进入新时代,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中国这样和谐统一、亲如一家。就连城市建设,也出现了“千城一面”的雷同现象,这并不完全是积极的、正面的。然而历史就是这样铸造了今天,56个民族和谐相处,合而不同。总体看来,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对未来的憧憬是那么地相似甚至一致;但语言、习俗、生活方式、具体诉求又是千差万别。地方文化是中华大文化这株参天大树上的枝叶,地方学是大国学行程上的支流或小溪。没有国学知识修养的人,根本无法在地方学研究中做出成绩。传统文化是所有地方学的共同基础,有一些地方学团体则更是专门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就本地区的典籍、史志、习俗、人物、歌谣、文物、建筑遗存等开立课题,撰写文章,阐释规律。

彰显“个性”  色彩纷呈

        俗话说, 一母生九子,性格各异;就空间而言,就常见北晴南雨;在习俗方面,听惯了“东辣西酸”。地方学之于大国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研讨会上,北京学研究所的几位教授,讲述了地方与地方性是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把个地方性的内涵与特征谈得十分透辟。扬州学带头人对扬州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掌故,文化名人如数家珍,并介绍了“扬州文库” 的宏伟规划。温州学的专家从温州的辉煌——衰败——再度辉煌的历史轨迹中提炼出科学发展理念,讲得真实而生动。区内呼包二市及锡盟元上都文化研究会的同志介绍的元上都申遗、大河套经济圈构想等,也极具参照、借鉴价值。每个地方都有它的个性、优势和感悟,这是很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知识。没有哪个学科有着地方学这样的多样性、包容性和丰富色彩!

联合起来  互鉴共生

        研讨会上通过的“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鄂尔多斯九月共识”应被视为一项重大成果,是地方学研究事业的里程碑。这个“共识”在“联合起来”一节写道:“我们呼吁更多的地方学研究组织加入进来(加入联席会),在保持和发扬各自风格特色的前提下,互补互鉴互勉,浓化学术氛围,培育专业优势,共享创新成果”。本次研讨会,就是“联合起来的又一次实践与尝试。“共识”还对2005年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成立以来两任执行主席单位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及北京学研究所的作用、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随着全国范围内地方学团体的增加,地方学研究事业的拓展,联席会的联络、联谊、交流、促进作用将日益凸显。地方学研究将迎来自己的黄金岁月。

        顺便透露一下,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学研究团体已经发展到六七家,还有的地方在酝酿、筹备。已经建立的研究单位中,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历史较久,也较为活跃。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起步不凡,有后来居上之势。该会领导正考虑将区内的地方学研究单位整合起来,组建适当的联合组织。这意味着使命、责任和奉献,人们期盼这个联合体的早日面世。

有为有位  前景无限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不是建立最早的,更不是规模最大的。可是经过11年的建设运营,已被公认为有作为、有成果、有特色的民办学术团体。本次研讨会上,对这个研究会的运行机制,学术成果、创新能力更是众口一词,赞许有加。联席会当值执行主席单位北京学研究所的领导口口声声称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及其领军者为“老大哥”。其他地区的专家们也都表示要学习借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做法与经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市界、区界,延伸到我国东、中、西部许许多多的地方学团体。单是这类的研讨会,就已经举办了三次。回眸来路,他们不但以数量很多的研究成果促进改革、助推发展、催生鄂尔多斯模式,成为本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通过设立联席会这个平台,在鄂尔多斯与全国各地区之间开通了一个窗口、构建了一条信息与知识的通道。 一方面让鄂尔多斯走向全国,通向世界,大幅度提高鄂尔多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让外面清新和煦的风吹进来,充实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研讨会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进一步增强了自信。他们不会满足于已有成绩,更不会躺在功劳薄上睡觉,而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秉承多年形成的理念和会风,坚定地求索、奉献,在不远的将来建成品牌地方学、和谐研究会。

 

责任编辑:潘 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