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历史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成吉思汗人文精神的现实价值

来源:《成吉思汗廉政思想研究论文集》 作者:潘 洁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6-20
摘要:【内容提要】 从成吉思汗走向统一、走向世界、走向文明这三个走向说起,概述了成吉思汗的人文建树,特别指出:知人善任、反腐倡廉这两个方面仍有很高的现实价值,我们应该承继这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 成吉思汗人文精神现实价值 一、成吉思汗文化概

        【内容提要】 从成吉思汗走向统一、走向世界、走向文明这三个“走向”说起,概述了成吉思汗的人文建树,特别指出:知人善任、反腐倡廉这两个方面仍有很高的现实价值,我们应该承继这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 成吉思汗 人文精神 现实价值

   

         一、“成吉思汗文化”概念的提出,是成吉思汗研究的升华与突破

  古今中外,办大事而成功的人,至少应具备这样几条:理念先进,意志坚强,道德完善,知人善任。成吉思汗不仅四者兼备,而且组合、搭配得近乎完美。

  毛泽东说,老粗能办大事。他列举了刘邦、朱元璋、成吉思汗这几位开国君王。说他们是“老粗”,是因为出身卑微,读书不多;但绝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庸碌之辈,或者目不识丁,只知砍砍杀杀的无谋匹夫。成吉思汗出生的1162年,美洲大陆尚未被发现,欧洲处于文艺复兴的前夜。世界各国相对孤立地存在着,而以中国最为发达和强盛。中国唐、宋时期,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出现了人口达数十万,甚至近百万的城市,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那时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仍然奉行着“丛林法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强者横行天下,弱者俯首称臣。这种格局,在当代也在相当程度上保留着、延续着。尽管有了联合国、国际法、外交规则和贸易秩序,但个别自恃强大的超级大国可以凌驾于国际法和联合国之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欺凌弱小,把战争、杀戮强加于别国头上。成吉思汗的青少年时代,蒙古高原上,游牧部落林立,征战、厮杀不断。你不打人,别人就会打你。事实上,成吉思汗的父亲就是被别的部落杀害的。母亲教导他自强、复仇。逐渐长大成人的铁木真以体力、智力,还有意志,再加上二十几年不停的奋战和拼杀,终于统一了蒙古各部,于1206年建立了蒙古帝国。而建立统一的蒙古帝国只是他千年伟业的新的起点。这之后的21年里,他统率蒙古铁骑,东扩、南侵、西征,大大拓展了中国疆域,为其子孙建立统一的元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初的战斗,靠一往无前、身先士卒的勇武就足够了,到了后来,军民数百万,战线数千里,战事不断,国事纷繁,没有相当的思想、理念、法治精神和道德力量是难以为继的。历史证明,成吉思汗不仅没有“忽视”这些方面,而且是出色的,超前的。唯其如此,才能打败生产力发达、人口密集、技术先进的国家,在不长时间之内“灭国四十”,构建了强大的军事体制,创立了横跨亚欧二洲的四大汗国。历史地、公正地看待成吉思汗,他创立了无人能够企及的伟大勋业,是历史发展的正能量,是蒙古民族、中华民族的大英雄,是当之无愧的“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的影响和声威,是全球性的。在他离世近800年后的今天,探寻者、研究者遍布中国、蒙古、日本、美国、俄罗斯、哈萨克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他的神秘感和崇拜意识超过所有的历史人物。在我国,对这位英雄人物的认识,长时间停留在以前领袖那句“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评价定位上,为尊者讳,无人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重读历史,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时,发现成吉思汗是丰富的、宏伟的,甚至是睿智而深沉的,是不可以“一言以蔽之”的。成吉思汗属于中华民族,而鄂尔多斯是他生前眷恋、死后长眠的地方。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于本世纪初率先推出“成吉思汗文化”这一惊世概念,把关于成吉思汗的研究在领域上拓宽了,水平上提高了,侧重点上突破了。研究会先后编辑出版了数部专著和论文集,并与伊金霍洛旗合作举办了三届成吉思汗文化论坛,还为成陵旅游景区的建设、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从而使成吉思汗文化成为伊金霍洛旗一张亮丽的文化品牌和名片,使伊金霍洛旗成为成吉思汗文化传承、研究的核心地段。

  二、走向文明:强军思想,治国理念,生态意识,法治精神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学科带头人陈育宁认为,成吉思汗一生完成了三个“走向”:走向统一,走向世界,走向文明。其中走向文明比之另外两个“走向”意义更为巨大,影响更加深远。

  先说强军思想。成吉思汗时代,实行兵民一体。每个牧民,都既是生产者,又是战士。需要出征打仗时,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平时在狩猎中训练军队,战时要求每个人“对阵的时候要像黄雀一样,像饥饿的老虎一样,像愤怒的鹫一样,节节跃进!”①除了培养这种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他还特别注重维护铁的纪律,做好后勤保障,并招募工匠,建立“工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鼎盛时期,成吉思汗也只有十一万人的骑兵部队,而且基本上只有冷兵器,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奇迹。说他是战略家,战神,毫不为过。

  再说治国理念。成吉思汗认为:“能治家者,即能治国”②,“君臣才智,治国之本;妻子贤惠,安家之宝”③,“在百姓面前要像乳牛,在敌人面前要像鹰隼④”。说明他已懂得打仗靠忠勇,治国靠智慧,并且具备了以人为本、以民为贵的思想。此外,他在成为大汗之后,特别注意这样几点:求知、重贤、公正、谨慎。他说过:“读书的糊涂人,终究要胜过生来的聪明人”⑤,“求得学问,虽受尽寒窗之苦,然而可受用一生也”⑥,“我一旦得到贤士和能人,就要委以重任,让他们紧随我,不远去,要让他们诚心诚意地献计出力”⑦,“忠贤者的劝告要听取,离间者的美言要三思”⑧,“言而有信的人,心地坚贞,寡欲以协众”⑨,“欲知己过,拜他人为师,欲治社稷,纳贤者为臣”⑩,“欲成事,必谨慎”{11},“勿因胜而骄,王罕、太阳罕、屈出律及其他诸汗,皆因骄傲而致败亡也”{12}。其实,成吉思汗有关人生哲理,治国理政方面的言论多不胜数,只因受当时书写、记载、出版条件的限制,流传下来的,百之一二而已。

  三说生态意识。这固然与蒙古国、蒙古民族的生产方式紧密相关,但在那个年代注重爱惜草木,保护生态,的确极为难能可贵。成吉思汗信仰长生天。天人合一,天地一体。他设想“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们的牧马之地”{13}。为使草原不遭破坏,他甚至立下峻法严刑:“在水源或者火种中便溺污染者,处以极刑”{14}。狩猎活动中捕到母兽、幼兽,必须悉数放归森林。

  四说法制精神。成吉思汗在长期的治国实践中,认识到了法制的重要性。他以他的圣旨、训言及断事官失吉忽秃忽“科断了的事”写在青册上,成为不许诸人更改的成文法,即《大札撒》。这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原始形态的法律。较之历代皇帝的一言九鼎,以言代法,随心所欲,是一个进步和飞跃。

  多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成吉思汗一生征战不止,是和平的破坏者;特别是西征,屡屡屠城灭国,给许多民族带去巨大灾难。我们认为,这些评价,只重现象而忽视本质,是以当代价值观苛求古人。在中世纪,为了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去战斗,去征服,绝对是受到尊崇、敬仰的行为。晚于成吉思汗近六个世纪的拿破仑,又是在“文明世界”里东征西讨,不也被法国人称之为“英雄”吗?何况成吉思汗许多征战都是为了自卫,西征更是因为波斯的地方王侯两次屠杀了蒙古商队。他说过:“余之使用武力,完全为以极大之劳苦,企求而后长期之和平”。{15}还应看到西征的客观效果是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化,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难道这不是在“走向文明”吗?古往今来,人类任何一项进步都不可能是无代价、零成本的。而在文明之光已经照亮地球每个角落的今天,战争、杀戮、灾难、死亡仍然如影随形般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当年的刀光剑影,既不是蒙古铁骑的创举,也没有在他们手上终止,成吉思汗连同他的臣民早已长眠地下,但是文明、文化、精神流传了下来。这正是需要我们发掘、整理、研究、传承的。

  三、穿越时空发光放热的人文建树:知人善任,反腐倡廉

  知人善任,反腐倡廉,是古来领军、治国者必备的素质,而在成吉思汗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和精彩。而且,更具有时代精神,更符合当下的理论需求。

  成吉思汗的用人,概括起来是,忠信当先,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用人不疑。当初“起兵”时,只有本部落的一些牧民,还赶不上刘备出山时的“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十几年后,带出许多的百户、千户、万户,以及“四杰”、“四狗”。他有一双识人的慧眼,把每个兵民都视为可用之才;“智勇兼备者,使之典兵。活泼跷捷者,使之看守辎重,愚钝之人则付之以鞭,使之看守牲畜”{16}。对于亲生的四个儿子,也做到了“知子莫如父”;“怀有狩猎纵马骑射之夙愿者可依附于术赤;想要精通札萨规矩法律和必里克(训言)的人,就到察合台处去;喜好慷慨大度和想发财致富的人,可去亲近窝阔台;追求勇敢荣誉武功降国定天下的人,就去效力于拖雷汗。”{17}他能冲破血缘亲疏、情感好恶的局限,大胆任用其他民族的将领和“知识分子”。对卖主求荣,前来归顺的敌方将领,他会命令立即杀掉,而对坚贞不屈,抗争到底,甚至放走其原先主子的,一旦俘获,不但不罚,还要委以重任。维族掌印官塔塔统阿被俘后,抱定必死信念,可是成吉思汗不仅没杀他,还让他创造了蒙古文字,用以教化全体蒙古民族。他延揽契丹人耶律楚材,汉族道人丘处机,授以军国大权的事,更是被传为千古佳话。成吉思汗对部属当然是恩威并用,法度严明,但也颇能体恤臣民,了解大家的甘苦冷暖,所以几十年里,几乎没有发生部将叛逃的事件,而归顺的大量汉人、中亚人,还有契丹人、西夏人、维吾尔人也都心甘情愿,竭才尽智地为他效劳。这一点,不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没能做到,就是当代的好多政党、国家也没有做好。因此可以说,成吉思汗科学、公正的用人之道,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成吉思汗生活的那个年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资料也不丰富,但他已经懂得“厚德载物”、“节制物欲”、“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些古今通用的道理。他倡导:“不要以金银珠宝装饰自身,而要以道德才能充实自己”{18},“如能节制贪婪之心,可望发家致富,如能分清是非曲直,可谓贤者”{19},他还认为:“婚姻而论财,殆若商贾矣。昔人有言,同心实难”{20}。

  成吉思汗善于自律,并且赏罚分明。征伐塔塔尔部之前,曾宣布纪律:“苟破敌逐北,见弃遗物,慎勿顾,军事毕,共分之”{21}。对违犯禁令的阿勒坛等人,他派人没收了他们抢虏的牲畜等财富,并且惩罚了他们。在对“经济问题”的查处中,一丝不苟,一视同仁,对自己的堂兄、堂弟甚至亲叔叔也不宽恕,全部秉公处理。公元1215年,蒙古大军攻占金朝中都,成吉思汗派汪古儿等三位将领去清点中都的金库,留守官捧着绸缎迎接,收受的两个人受到严厉斥责,而拒收的那个人受到夸奖。公生明,廉生威。成吉思汗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严格约束部属,故他统领的臣民之中,极少发生贪污、贿赂、腐化、奢靡、怠惰、内耗等现象,大家各展所长,令行禁止,整个军事架构、国家机器始终以很高的效率运转着。他开创的体制、机制、法规,他培育的公正、廉洁、进取精神,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使得他的第二代所向披靡,威震亚欧大陆;使得他的第三代完成了更高水平的统一,建立了极其强大的元王朝,实现了他生前的最高愿望。成吉思汗无疑属于“成功者”,其成功的因素有百条、千条,而知人善人、反腐倡廉这两条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且,将它们放到时下的政治生活中来,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四、成吉思汗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成吉思汗形诸文字流传下来的思想理念并不多。但也涉及许多方面。而且他是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这就使得他的训令、箴言更有说服力和实践基础。研究成吉思汗文化,继承成吉思汗精神遗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着手:

  第一,增进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必须长久坚持的方针。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各民族相互往来、彼此交融的历史。各民族之间也发生过矛盾甚至战争,但那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事情。汉族占主导地位的年代多一些,少数民族也数度(如辽、金、元、清等朝代)掌握中央政权。这些都很正常。56个民族,各有长短优缺,合在一起,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中华民族。

  第二,富国强兵,仍然是时代主题,国家命脉。舍此则无法让13亿各族人民步入全面小康,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国梦。

  第三,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如今的国际大环境下,武力、战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明智的选择。

  第四,民为贵,民为邦本。任何国家,无法脱离人民而存在;任何政党、假如不为人民谋利造福,就失去了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第五,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幸福的动力和武器。成吉思汗即使在实施屠城时,也要求军队把各类工匠和技术人员留下来并加以妥善利用。人们常说的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关键。

  第六,崇廉尚俭,反对奢靡。这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遍览古今兴衰事,成由节俭败由奢。近八百年前的帝王成吉思汗能认识到这一点并身体力行,为什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不能做得更好呢?

        继承成吉思汗精神遗产,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教条式地背诵他的语录、箴言,而应融会贯通,掌握其思想脉络,站在时代高度,拿出历史使命感,来衡量我们每项工作、各种政策的出发点和实际效果。把成吉思汗的业绩和精神当作一种动力,鞭策我们前行;把成吉思汗的有关箴言和训诫当作强劲的警示,警钟长鸣,这样,我们研究成吉思汗,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成吉思汗》221页

  ②③④⑤⑥⑧⑩{12}{14}{15}{16}{17}{18}{19}{20}{21}:《成吉思汗箴言书法作品文稿》兴安盟直属机关工会编,1992年1月

  ⑦《成吉思汗评传》

  ⑨《黄金史纲》

  {11}《成吉思汗》

  {13}《千年风云第一人》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潘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