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历史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成吉思汗陵

来源:《大美伊金霍洛》 作者:庄国瑞、陈静编著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14
摘要:成吉思汗陵的建立和最初祭祀形式“八白室”的建立直接相关。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人多为信仰原始的萨满教。他们相信世上的万物都有神灵存在,相信人去世后灵魂不灭。他们崇拜天地,崇拜祖先,祭祀长生天,祭祀祖先。 成吉思汗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当时建立
成吉思汗陵的建立和最初祭祀形式“八白室”的建立直接相关。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人多为信仰原始的萨满教。他们相信世上的万物都有神灵存在,相信人去世后灵魂不灭。他们崇拜天地,崇拜祖先,祭祀长生天,祭祀祖先。 成吉思汗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当时建立白色宫帐,将象征成吉思汗灵魂的灵柩、画像和遗物等安放在宫帐内,进行供奉。这一祭祀形式,由成吉思汗子孙后代及守灵的鄂尔多斯部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供奉成吉思汗的白色宫帐,最初称之为“全体蒙古的总神祇”或“奉祀之神”。随着成吉思汗几位皇后的去世,祭祀内容逐渐增多,白色宫帐随之增加。后来,祭祀成吉思汗与几位皇后以及成吉思汗弓箭、苏勒德(镇远黑纛)、红木奶桶、金马鞍等供奉神物,形成多个白色宫帐,使“总神祇”的内容有所变化。 祭祀成吉思汗及其夫人和圣物的白色宫帐,蒙古语称“查干鄂尔多”,意为“白色宫殿”。在蒙古民族的历史上,可汗、王爷居住的院落叫鄂尔多(宫殿)。成吉思汗灵帐与蒙古包相似,因而,历来称之为白宫或白室。 在忽必烈时期,将“全体蒙古的总神祇”称之为“八白宫”。从此,在不少史料中,记载为“八白宫”或“八白室”。八白宫或八白室是指同一神物,是成吉思汗陵寝的原型,它是成吉思汗灵魂的象征,是成吉思汗精神的象征,是蒙古族崇拜的精神偶像。 据历史文献记载,成吉思汗去世后,在木纳山南(鄂尔多斯)一带和漠北高原两处建立了成吉思汗白色宫帐,作为“全体蒙古的总神祇”,进行供奉。并认为“鄂尔多斯(木纳火失温)乃是成吉思汗八白宫始建的地方”。 1266年(至元三年)10月,忽必烈在元大都建立太庙,听取丞相伯颜等人建议,建立太庙,设立八室,即也速该、成吉思汗、窝阔台、术赤、察合台、拖雷、贵由、蒙哥八位先帝及皇后的祭祀之所,同时在上都也建立了成吉思汗祭祀宫殿。忽必烈钦定太庙八室四季祭祀的制度,并每年带黄金家族成员到上都,参加蒙古族传统祭祀活动。从此,成吉思汗白宫也就被称之为“乃蛮查干鄂尔多”,即“八白宫”。 成吉思汗八白宫,在历史的岁月中形成别种祭祀方式所无法代替的深厚内涵:一是祭祀成吉思汗英灵的圣地。八白宫是成吉思汗陵寝的前身,是历史伟人灵魂的象征,是祭祀的圣所。二是全体蒙古的“总神祇”。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八白宫作为“全体蒙古的总神祇”,一直被鄂尔多斯部及达尔扈特人守护、祭祀,世代相传至今,八白宫是蒙古民族信仰、崇拜的精神偶像。三是历代公认的陵寝。从大蒙古国以及元朝以来,明代、清代、中华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代朝廷和中央政府,尊重蒙古族风俗,公认八白宫是成吉思汗的祭祀圣地,并将成吉思汗八白宫看作是世界上唯一的成吉思汗陵寝的象征。四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成吉思汗八白宫保留着13世纪蒙古王朝的宫廷文化、帝王祭祀文化。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宫的鄂尔多斯部及达尔扈特人,把蒙古族古老、原始、神秘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成吉思汗八白宫丰厚的文化内涵,是民族传统文化之结晶,成为蒙古民族历史文化摇篮和祖国民族优秀文化宝库。 伊金霍洛,意为“圣主的院落”,是指成吉思汗祭祀白宫所在地。它得名的由来是由于成吉思汗与孛儿帖格勒真哈屯灵帐所在地是成吉思汗陵寝的象征,1649年(顺治六年),成吉思汗八白宫等奉祀之神,从黄河南岸的王爱召(伊克昭)迁至郡王旗,供奉在巴音昌呼格河西岸,从此,这个地方被称之为“大伊金霍洛”。1869年(同治八年)、1922年(民国十一年),大伊金霍洛两次遭土匪抢劫,损失很大,每次遭破坏后,均对相关设施重新进行了修缮。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经过周密策划,为避开战乱,保护成吉思汗陵寝,将成吉思汗陵西迁,1939年先迁移到了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再迁移至青海省塔尔寺,1954年4月迁回伊金霍洛。 195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将成吉思汗陵从青海塔尔寺迁回伊金霍洛的要求,并决定由中央人民政府拨专款80万元,兴建成吉思汗新陵园。为了落实好将成陵从青海塔尔寺迁回及建筑新陵的工作,1953年12月1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会议决定成立成吉思汗陵迁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王再天任委员会主任,自治区党政军领导奎璧、杨植霖、孙兰峰、李世杰、孔飞任委员。在这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明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乃至国民党企图劫去成吉思汗灵柩,建立陵寝,是为了争取蒙古民族,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我们新建成吉思汗陵的目的是尊重蒙古族民众内心的崇拜,使蒙古民众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周围。 为了落实兴建成吉思汗新陵的具体工作,伊克昭盟行政公署成立了成吉思汗新陵建筑筹备委员会,由伊克昭盟盟长呼雅克图担任主任,并由副盟长巴音道尔吉(马富刚)及阿尔宾巴雅尔(王悦丰)、金汉文、奇忠义、敖其尔巴图、宝锁儿(达尔扈特的达尔古)等十七人组成。 1954年4月7日,将成吉思汗灵柩从青海迁回伊金霍洛时,定于春季查干苏鲁克大典之日,举行隆重的安放大祭暨成吉思汗新陵奠基仪式,这一消息通知了鄂尔多斯各旗。灵柩回到故地后的第一个查干苏鲁克大典格外引人注目,大祭开始的前几天,就有人络绎不绝地涌向大伊金霍洛。大帐、小帐、蒙古包布满了巴音昌呼格河两岸的草滩和阿拉坦甘德尔梁周围。车马往来、人欢鸟鸣,呈现一派欢欣鼓舞的气氛。4月23日(农历三月二十一日),在成吉思汗宫帐前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中午十一时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作为主祭人,与随同的助祭人自治区党委书记王铎、自治人民政府副主席王再天、朋斯克、奎璧,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代表萨空了,北方区行政公署委员会委员代表胡思、伊克昭盟党政领导一起进行了祭祀,向成吉思汗灵敬献了哈达、奶酒、果点、花圈。又同各位代表晋谒了成吉思汗及其夫人的灵柩。在祭典大会上乌兰夫主席激动地宣布:“今年的大祭,是在将国民党反动派劫走的成吉思汗灵柩,移回原址伊金霍洛时举行的,在今年大祭的同时,还举行兴建成吉思汗新陵园的奠基典礼。”下午三时,举行成吉思汗新陵破土奠基仪式。聚集在会场上的人们,同乌兰夫主席一起登上成吉思汗宫帐所在地以北一公里处的阿拉坦甘德尔梁上。乌兰夫主席拿锹亲自破土,埋下“成吉思汗陵奠基石”。 1955年春,成吉思汗新陵建筑工程正式开工。新陵的建筑由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工程局负责并承建。由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设计室工程师郭蕴诚设计。新陵设计构思精巧、造型别致,既充分体现了蒙古民族特色,又运用了汉族建筑艺术,使成吉思汗陵宫整体上保留了八白宫原有的造型轮廓,体现了庄严肃穆、宏伟典雅的设计意图。新建陵宫由正殿、后殿、东殿、西殿、东过厅、西过厅六部分组成。正殿和东西殿顶为金黄琉璃瓦,瓦上绘有蓝色云纹图案。陵宫周围有台基和栏杆。新陵正殿高80尺,东、西殿高70尺,后殿及东、西过厅高30多尺,新陵东西长33丈,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91平方米。陵宫周围圈了680米长、1.5米高的青砖围墙。南面围墙正中,开了两扇木栏大门。陵宫东侧建有两间砖木结构瓦房,供守陵人居住。陵宫东南400米处的坡下,建立了四合院式的招待所,可接待50人左右,为祭祀等事务前来成陵的公务人员提供休息场所。 1955年10月新陵落成,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的指示,1956年5月举行将成吉思汗及几位夫人灵柩安放在陵宫内的仪式。从1954年开始,筹备兴建新陵的同时,就开始征集从18世纪30年代以后,分布于鄂尔多斯各地的成吉思汗八白宫及与成吉思汗有直接关系的历史文物和奉祀之神。集中在大伊金霍洛,准备新陵落成后,安放在里边。1956年5月13日,将成吉思汗八白宫及集中回来的奉祀之神安放在新建陵宫之后,5月15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和盛大的祭奠仪式。参加落成典礼及成吉思汗大祭仪式的人员有:中央民委领导、自治区政府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14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自治区各盟代表,伊克昭盟党政领导。在落成典礼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哈丰阿等党政领导,为新建成的雄伟壮丽的成吉思汗陵剪彩。 新陵落成十年后在“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1966年9月守陵的达尔扈特人被赶走、陵宫大门被封。部分金银祭器、财物上交伊旗人民银行、财政局,园内其他文物、陈设遭到严重破坏,祭祀中断。所幸在这混乱时期,一些达尔扈特人将成吉思汗马鞍等一批重要文物及时转移出去,免遭灾难,“文革”结束后送回了陵园。1971年陵宫成为了自治区战备办公室的战备盐库,储盐达3000吨,“文革”期间陵宫得不到维护管理,变得破烂不堪。 “文革”结束后,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40周年和50周年之际,经过几次大的修缮和扩建,使成吉思汗陵园更加宏伟壮丽。成陵总占地1.55平方公里,陵宫大院占地56176平方米,陵宫院墙周长840米,围绕陵宫又建立了不少文物景点,通往陵宫的99级台阶、成吉思汗出征铜像、陵园牌楼,陵宫大院中有“黑慕日”(禄马风旗)、苏勒德祭坛、商更斡尔阁(珍藏)白宫、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展览馆、成吉思汗陵史展厅、陵园碑亭、阿拉坦甘德尔敖包、阿拉坦嘠达斯(金马桩)、成吉思汗敖尔敦(行宫)。陵园周围生态得到恢复,巴音昌呼格草原水草丰茂,陵宫四周遍植树木郁郁苍苍,烘托出神奇草原上特有的帝王陵风采。 成吉思汗陵园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圣地,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成吉思汗陵于1964年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2年2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由中国旅游报社同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共同主办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旅游圣地四十佳”,之后又荣膺“全国青少年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4A级景区,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原载:白明德主编,庄国瑞、陈静编著《大美伊金霍洛》,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
责任编辑:庄国瑞、陈静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