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历史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成吉思汗苏勒德探究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13年第 作者:旺楚格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7-15
摘要:成吉思汗时期的哈日苏勒德(黑纛)、查干苏勒德(白旗)、阿拉格苏勒德(花纛),被称之为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三面旗徽。这些旗徽,作为全体蒙古的总神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吉思汗时期的圣物,与成吉思汗八白宫一样进行供奉。在历史的变迁中,大蒙古国的

        成吉思汗时期的哈日苏勒德(黑纛)、查干苏勒德(白旗)、阿拉格苏勒德(花纛),被称之为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三面旗徽。这些旗徽,作为“全体蒙古的总神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吉思汗时期的圣物,与成吉思汗八白宫一样进行供奉。在历史的变迁中,大蒙古国的三面旗徽逐渐都集中于鄂尔多斯,由鄂尔多斯部供奉。
        成吉思汗的苏勒德历史悠久。据《蒙古源流》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时,“遂即于斡难河源,竖其九斿之白旗,遣人至德里衮布勒塔黑之地,竖其四斿威灵之旗”。在鄂尔多斯,除成吉思汗苏勒德之外,还有很多蒙古族古代部落、氏族旗徽,由部落、氏族世代进行祭祀,一直传承至今。鄂尔多斯蒙古族家家户户门前竖立的“黑慕日”(天马旗),是成吉思汗苏勒德的象征,成为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标志性祭祀圣物。
        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跟随成吉思汗白宫,一直留在鄂尔多斯,由鄂尔多斯部供奉。大蒙古国查干苏勒德、阿拉格苏勒德,原为察哈尔部供奉,17世纪30年代集中供奉于鄂尔多斯。苏勒德祭祀,与八白宫的祭典一样,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一整套祭祀礼仪、祭祀制度和祭祀程序,世代相传,成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勒德,是蒙古民族的旗帜,平安的护神,民族精神的象征。苏勒德祭祀,体现了蒙古民族战胜邪恶、渴望平安幸福的心理,体现了民族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关于苏勒德缨子的颜色
        成吉思汗哈日(黑)苏勒德、查干(白)苏勒德、阿拉格(花)苏勒德,以黑、白、花三种颜色为名称的基本元素。三支苏勒德,均以矛头、缨子(呼呼勒)、柄(希利彼)、底座(苏达拉)组成。其中,缨子的颜色相互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称呼上往往以颜色区分苏勒德。
        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的缨子以枣骝公马或黑公马鬃制成,枣骝公马或黑公马鬃都呈黑色,所以哈日苏勒德的缨子呈黑色;查干苏勒德的缨子以草黄公马或白公马鬃制成,草黄公马或白公马鬃呈白色,所以查干苏勒德的缨子呈白色;阿拉格苏勒德的缨子以枣骝公马(或黑公马)鬃以及草黄公马(或白公马)鬃制成,即用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公马鬃,所以阿拉格苏勒德的缨子呈黑白两色,通常称之为阿拉格(花色)苏勒德。
        关于成吉思汗三支苏勒德缨子的颜色,在历史文献资料中都有记载。德·共高尔编著的《喀尔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中记载,“曾经有过白、黑、花三种苏勒德,其白纛以白色马鬃、黑纛以黑色马鬃、花纛以黑白色马鬃作缨子而闻名于世”。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每年大祭之日“添缨子”,每逢龙年威猛祭要“换缨子”。农历七月十四日哈日苏勒德年大祭开始时,把主苏勒德从大金龟石座上取下,并从希利彼(柄)上卸下来,再用圣酒淋湿哈达,把矛头、圆盘擦净,把原来的缨子少留一点,其它的用九匹枣骝公马鬃更换,然后用新牲羊皮皮条予以固定。每逢龙年大祭时,以同样的程序用九九八十一匹枣骝公马鬃更换苏勒德缨子。每次更换缨子时,守护达尔哈特从各地征收枣骝公马鬃。关于用枣骝公马鬃制作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的缨子,在文献史料中有很多记载,比如1796年(嘉庆元年)春初月二十九日,盟长东日布斯仁告各旗札萨克称:“每逢十三年的龙年,更新苏勒德。今年正逢龙年,各旗每个苏木必须选好一匹黑或枣红公马三拃四指长优质鬃,七月十日,按旧规,每个旗派精明强干的台吉送到苏勒德霍洛”。1856年(咸丰六年)秋中月二十一日,札萨克旗王爷呈报盟长的公文中讲道,“每十三年用枣骝公马鬃更换哈日苏勒德缨子是一直传下来的传统规矩”。
        成吉思汗查干苏勒德,即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九斿白旗。世界蒙古族文献巨著《蒙古秘史》中,记载了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源树立“白旗”,建立大蒙古国的情景。之后,查干苏勒德作为蒙古王朝的国旗,一直跟随蒙古汗廷。1634年北元林丹汗去世,1635年蒙古部归顺满清,查干苏勒德与守护的部分察哈尔部众留在了成吉思汗八白宫所在的鄂尔多斯,之后一直供奉于乌审旗南部。赛音吉日嘎拉编著的《蒙古祭祀》(民族出版社、2004年)、朝格巴达日胡编著的《蒙古帝国国旗象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敖古奴斯·朝格图编著的《成吉思汗祭祀》(日本大板、2004年)等书中记载了对查干苏勒德经过考证的结论,即查干苏勒德的缨子是用“白公马鬃”(“白灰色公马鬃”)制成。这些记载与实际传承是一致的,即成吉思汗查干苏勒德的缨子呈白色。
        阿拉格苏勒德,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的三面旗徽之一,文献史料曾记为“孛儿只斤成吉思汗的阿拉格苏勒德”。阿拉格苏勒德原随汗廷由左翼察哈尔万户供奉。1632年(天聪六年),北元林丹汗西迁青海途中把阿拉格苏勒德与守护察哈尔部人员一起留在杭锦草原。为了躲避清追兵,当时将阿拉格苏勒德藏在水井里,因而也称为“察哈尔水神”。关于阿拉格苏勒德的缨子是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公马鬃制成的记载,在文献史料和对老人的访谈中都留下了不少痕迹。杭锦旗札萨克王爷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夏初月初八下达的公文中布置道,“遵循传统的颜色,多剪些花色、白色、枣骝公马的长鬃,于本月二十七日前更新阿拉格苏勒德的缨子”。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夏初月初五下达的公文中讲道,“今年遇更新阿拉格苏勒德缨子之年,从格特格呢、浩套高尔扎日格等草场的马群中遵循传统规矩,多剪来些花色、白色、枣骝公马又长又好的鬃,于本月二十五日前更新阿拉格苏勒德的缨子”。据朝格巴达日呼、孟克图雅编著的《杭锦花苏勒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年)一书中记载,“主阿拉格苏勒德的缨子用黑、白马鬃制成,即一拃(苏格木)宽黑鬃、一拃宽白鬃的顺序转圈固定。四枝副苏勒德的矛头为三叉式矛头”。曾经守护祭祀杭锦阿拉格苏勒德的一些老人亲眼目睹过传统阿拉拉格苏勒德的形状。毫无疑问,这些说明了阿拉格苏勒德的缨子是用黑白公马鬃所制成。
        在鄂托克前旗昂素供奉的阿拉格苏勒德,俗称哈布图哈萨儿阿拉格苏勒德。据不少文献书籍中记载,这支阿拉格苏勒德是杭锦阿拉格苏勒德的一支副苏勒德,即1632年林丹汗把蒙古汗廷的阿拉格苏勒德与守护的察哈尔部众留在杭锦草原后,因牧场狭窄,后来有一部分察哈尔部众带着副苏勒德迁至鄂托克等地。守护哈布图哈萨儿阿拉格苏勒德的达尔哈特认为,他们守护的阿拉格苏勒德的缨子是用枣骝公马鬃制成,呈黑色。这也许是杭锦阿拉格苏勒德的副苏勒德的缨子是用枣骝或黑公马鬃制成有关。
        二、关于苏勒德的“呼勒”(足)与“呼呼勒”(缨)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三面旗徽,均以主苏勒德和副苏勒德组成。均有“呼勒”与“呼呼勒”,呼勒,即腿,呼呼勒,即缨子。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和阿拉格苏勒德分别由一支主苏勒德和四支副苏勒德组成,查干苏勒德由一支主苏勒德和八支副苏勒德组成,因而通常称之为“四支‘呼勒图’哈日苏勒德”(四足黑纛)、“四支‘呼勒图’阿拉格苏勒德”(四足花纛)和“九支‘呼勒图’查干苏勒德”(九足白旗)。对苏勒德数量的称呼上,用“呼勒”(足)是正确的,而有人认为应是“呼呼勒”(缨、斿),是不准确的。过去,对苏勒德名称的翻译中都用了“斿”字,即“四斿哈日苏勒德”、“四斿阿拉格苏勒德”和“九斿查干苏勒德”,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斿”,是指古代旗旌的下垂饰物,即指缨子。
        据诸多文献史料显示,古代不少部落氏族早期均以带腿的兽皮做旗帜。格·宁布撰写的文章《国徽》中记载,“2000年之前,首次建立国家的匈奴人曾用野兽形象的旗徽”。赛音吉日嘎拉编著的《蒙古祭祀》中记载,“古代蒙古族曾用过野兽形象的旗徽,不久前蒙古国东方省布拉干苏木境内供奉带四个蹄子的黑马驹皮子;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直到20世纪50年代供奉带四只蹄子的黑山羊皮”。每逢农历七月十四日,举行一年一度的哈日苏勒德达斯玛祭。七月十三日晚,有一项特殊仪式,即举行宰杀牲山羊仪式,蒙语称“雅玛(山羊)希古赫”仪式。将从旗里征收回来的牲山羊和陪绑的备用山羊拉到黑色毛毡上,将牲山羊放倒,由王府衙役揪住羊腿,王府使臣捉住嘴巴,苏勒德的达尔罕巴特尔(无敌英雄)拽断动脉。然后另一名衙役把皮子带四个蹄子剥下,拿到仓禀里绷挂,献神灯,祭祀山羊皮,山羊肉做全羊用于苏勒德祭奠。在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祀中苏勒德达尔哈特将这一特殊仪式一直传承至今。这个仪式实际是祭祀原始的“四斿”旗徽之含义。从这一仪式中可以联想,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的前身也许是带四只蹄子的黑山羊(或野兽)皮,即“四足黑旗”。
        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由主苏勒德和四支副苏勒德组成。主苏勒德插在中间有孔的石龟之上,四角树立四支副苏勒德,并用“呼和纳楚格”(绳子)与主苏勒德连起来,使之稳固。四柄陪苏勒德,成为哈日苏勒德的四条腿,因而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也称“四足哈日苏勒德”。哈日苏勒德,其上端为长约一尺的一尖两刃的矛头,为金属所制,其下有孔可以安柄。柄眼外固定一个圆盘,用白银制作,在圆盘的边缘上凿了九九八十一个孔,用来固定缨子,缨子长三拃四指。固定缨子的皮条,系用牲羊之皮在白酒黄油中熟好破细而作成。苏勒德柄称为希利彼,用笔直的柏木制成。哈日苏勒德的希利彼长一丈三尺五寸,副苏勒德的希利彼长九尺。希利彼的外面,还要穿一层一丈二尺黄缎缝成的“衣服”,上面钉一千扣纽,象征一千只慧眼。为了加固哈日苏勒德,在其主苏勒德希利彼的背面再加一根希利彼,同样用绸缎包起来。哈日苏勒德的缨子,用九九八十一匹枣红公马之黑鬃。连接哈日苏勒德与副苏勒德的绳子叫“呼和纳楚格”,系用公马鬃搓成,外用黄缎包住,全长共六丈五。四支副苏勒德,像是主苏勒德的四只腿,占居东南西北。
        查干苏勒德由一支主苏勒德和八支副苏勒德组成,因此称之为“九足查干苏勒德”。主苏勒德的顶端为一尺长镀金三叉铁矛。三叉象征着火焰。三叉矛头下端为“查尔”(圆盘),圆盘沿边固定银白公马鬃制成的缨子。主苏勒德的柄也叫“希利彼”,用松木制成,希利彼五寸粗、十三尺长,插入中间有孔的花岗岩底座。离主苏勒德一丈五距离的地方,四面、四角上竖起八柄副苏勒德,并用马鬃搓成的“呼和纳楚格”(绳子)与主苏勒德相连接,加固主苏勒德。副苏勒德的希利彼为九尺长,矛头与主苏勒德一样。八柄副苏勒德,像是主苏勒德的腿稳固站立在祭坛,象征四面八方的大千世界。
        阿拉格苏勒德由主苏勒德和四柄副苏勒德组成。因此,也叫“四足阿拉格苏勒德”。主苏勒德顶端为矛头,矛头宽二指、长一尺,尖顶、两刃,用金属制成。在矛头平面上镶有七斗星图案,象征着苏勒德是七斗星的化身。矛头下端是叫“查尔”的圆盘,圆盘直径为一尺一寸,圆盘边沿有九九八十一眼孔,用牲山羊皮固定白色和枣骝公马鬃制成的缨子。主苏勒德希利彼(柄)为十三尺长,直径约二寸,用柏木制做,外边套上画有一千只慧眼的黄锻“衣”。苏勒德希利彼插在中间有孔的花岗岩龟上。这种石龟,叫作苏勒德底座,象征与大地永存。在主苏勒德四周一丈距离的地方竖立四柄副苏勒德,并用马鬃搓成、用黄绸包着的“呼和纳楚格”(绳子)与主苏勒德连接加固。陪苏勒德的顶端为三叉神矛,希利彼(柄)为九尺长,底座为中间有孔的一尺正方石头。四支副苏勒德,像是主苏勒德的四只腿,占居东南西北。
        从成吉思汗时期传承至今的在鄂尔多斯供奉的大蒙古国三面旗徽以及对苏勒德的祭祀,保留着蒙古民族原始文化特点,体现了内容的原始性,内涵的神秘性,形式的独特性和传承的唯一性特征。准确恢复珍贵文化遗产和按传统规矩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应当引起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旺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