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论坛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以高质量发展 推动鄂尔多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19年第 作者:李月琴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10
摘要:黄河怀抱着一块8.68万平方公里的北方草原,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鄂尔多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富同兴、现代名城、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成为鄂尔多斯市的时髦名片。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
        黄河怀抱着一块8.68万平方公里的北方草原,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鄂尔多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富同兴、现代名城、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成为鄂尔多斯市的时髦名片。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具体制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鄂尔多斯市委在2015年三届七次全委会上做出了“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较高起点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努力在各项工作中走在西部地级市前列、发挥表率作用。
        一、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引领全面小康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为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鄂尔多斯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各项事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取得积极进展,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出坚实步伐,提出高质量发展“破题”的方向。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鄂尔多斯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鄂尔多斯市较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鄂尔多斯市适应新变化、对标新要求的必然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些新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小康”是发展水平,“全面”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可见全面小康目标要求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共同发展的小康。
        而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小康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二者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鄂尔多斯市各族人民对实现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有着真切期盼,对生活更加幸福有着美好期待,也赋予了全面小康的更高标准,从发展的角度看,小康社会是从温饱向富裕过渡的阶段,其标准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小康社会的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小康路上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全面小康要靠高质量发展来引领,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好一系列结构性问题,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依然保持强劲动能,才能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打下牢固基础。
        二、鄂尔多斯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鄂尔多斯立足资源型地区特点,坚持解放思想,自觉尊重规律,率先探索实践,历经由农到工、由小到大、由量到质的三次创业,创造了多个全区和全国第一,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改革开放30年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改革开放40年百城之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已经很接近。2018年在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位列第13位,被命名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范例城市”。
        (一)发展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全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质量持续提升。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63.2亿元,比上年增长5%,在全国地级市的排序是55位,列成长型资源城市第一。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6834元和18298元,分别增长7.5%和9.3%,跑赢了同期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根据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和结构性指标的变化,综合判断,目前鄂尔多斯市居民收入水平正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2018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433.5亿元,公共财政收入排名46位,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5.5%提高到2018年的10%,优于大部分资源型地区。2018年,全市工业企业超过300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7户,实现总产值3994亿元。2018年,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列第27位。
        产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1993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9∶38.2∶29.9,二产增加值首次超过了一产增加值,实现了由农牧业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之后二产增长速度便遥遥领先于一产增长速度,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率。到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3.1∶52.3∶44.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77%。逐步形成“一产稳中求进、二产转型升级、三产做大做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鄂尔多斯市全力打造秩序稳定、治安良好、宜居宜游、便企利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成效显著。2017年鄂尔多斯市第三次获评全国先进文明城市,建成西部地区首个文明城市群。连续六年荣获中国最安全城市称号。2018年再次以突出成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审核,连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近年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各项事业都在稳步发展,2018年鄂尔多斯市唯一的自治区贫困旗杭锦旗脱贫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03%以下,整体上消除了区域贫困和绝对贫困。201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左右,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1、6.6和8.7个百分点,高考升学率、重点大学升学率处于内蒙古领先水平。拥有卫生机构1737所、卫生技术人员14599人、床位数11404张。市、旗、乡、村四级医疗卫生体系实现全覆盖,成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2%,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提高到74%,高于全国15.5个百分点,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50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近五年来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87%,草原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6.8%,空气优良率达到85%以上,成为自治区首个实现自治区园林县城全覆盖城市,城市核心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3.9%和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5.5平方米,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东胜区成为中国“避暑休闲之都”,康巴什区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AAAA级旅游景区。在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方面,2018年鄂尔多斯市已落实财政专项经费700万元,用于居民文化消费补贴450万元。2017年成功举办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向世界贡献了荒漠化治理的鄂尔多斯智慧和模式,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三)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步伐
        鄂尔多斯蕴藏着富集的矿产资源,已经探明各类矿藏50多种。煤炭探明储量2017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预测总储量在1万亿吨以上,属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煤。天然气探明储量约8017亿立方米,占全国总储量的1/3。天然碱、食盐、芒硝、石膏、石灰岩、高岭土等资源也极为丰富。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正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工业产业结构已由过去的高度依赖煤炭产业转变为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培育出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为主导,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绒纺、新材料、生物医药、铝循环、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为辅的工业体系。产品结构也由过去的几种新增到目前的近60种。鄂尔多斯市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19%,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299亿立方米,火电装机容量达到2220万千瓦,现代煤化工产能达到1533万吨,资源型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94亿元,其中非煤行业产值达到2145.4亿元,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3.7%。被列为4个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国家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
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加快发展为一、二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均衡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通过建设国家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西部地区物流集散地、健康产业示范区等促进三产内部各产业融合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2012年以来,全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25%,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金融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7.3%,被列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实现转型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全市建成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32家,入驻企业1587户,吸纳就业9600余人。建成国家级研发机构6家、自治区级研发机构95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49亿元。拥有有效专利1365件。科技投入稳步 增加,2018年市本级财政科技事业发展项目预算6111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8.4%。
        三、鄂尔多斯市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鄂尔多斯市发展中还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仍有短板和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仍存在制约和挑战。突出的主要表现在:
      (一)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近年鄂尔多斯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总规模虽有所增长,但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高,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较低,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33.9亿元,R&D占GDP的比重仅为0.95%,远低于目标值(≥2.2%)。资源型产业终端化水平不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培育不够,产业“四多四少”(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问题依然突出。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目前,全市仍有近九成的企业尚未开展R&D活动,大多数企业满足于维持现状,对面向未来市场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实现技术储备的危机感不强,创新意识亟待提高。
      (二)文化产业规模小
        与全市丰富的文化资源相比,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带动力还远远不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2017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尚未达到目标值(≥4%)的一半。
      (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高
        民生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老百姓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供暖、供水等方面还有不少困难和意见。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2007年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226元和农牧民收入6123元,分别比全国高出2440元和1983元,在全国地级市位列35位和43位。到了201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3559元和农牧民收入16729元,分别比全国高出7889元、3297元,列全国地级市第25位和48位,农牧民收入位次不进反退。区域发展也不平衡,九旗一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有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准格尔旗,也有去年刚摘掉自治区贫困帽子的杭锦旗。第一方阵的准格尔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三地GDP占全市的60.4%,而第三方阵的鄂托克前旗、杭锦旗、康巴什区三地GDP仅占全市7.9%。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影响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影响着获得感的进一步提升。
      (四)生态环境承载力不足,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但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造就的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的环境约束并没有根本改变。另外,随着“十三五”时期一大批重化工项目产能持续释放,对全市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煤炭及各类工业产品市场形势好转,部分高耗能产业产品量价齐升,企业能源消费需求水涨船高。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在我市布局的一些重大项目将相继建设投产,导致能耗总量将进一步加大,能耗总量及强度“双控”任务完成难度加大。
        四、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路径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思想是总开关、总闸门,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言行动上的突围。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全面解放思想、全方位解放思想,把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把发展活力释放出来,把巨大潜力挖掘出来,在解放思想中转变思路、抓住机遇、跟上时代,不断开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境界。回顾鄂尔多斯改革开放40年历程,思想解放与深化改革总是相互激荡、彼此成就。鄂尔多斯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每一次的发展机遇,结合本地实际,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实现经济总量由小到大的跨越,并创造出了誉满全国的“鄂尔多斯模式”。
        进入新时代,鄂尔多斯应站在更高的位置将社会经济发展放入时代发展中全盘考量,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从那些与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不片面以速度、以总量、以显绩论英雄,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鄂尔多斯要跳出鄂尔多斯看鄂尔多斯,用世界眼光和大局意识把握大势、谋划事业,把地方发展融入世界、融入全国、融入全区发展大格局,努力做到开放、合作、共赢。
        (二)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支撑,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1.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大力实施资源型产业全面改造提升,全力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能源优势是鄂尔多斯最大的优势,能源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5%以上,因此发展好现代能源经济对鄂尔多斯至关重要。依托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输出主力基地、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一要进一步优化煤炭供给结构,推进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提高煤炭洗选率,扩大“鄂尔多斯煤”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通过严控新建机组准入标准,全面推进现役煤电机组减排升级与节能改造,推进煤电产业绿色化、清洁化发展;突出现代煤化工高效利用,推动煤化工向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及下游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延伸,全力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条。二要加快天然气开发和利用,稳步提高油气产能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主体能源之一,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三要启动煤层气、页岩气等勘探开发工作,稳步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
        二是大力实施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动能、新增长极。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重卡、特种机器人、煤机、风机、化机等装备制造业,着力打造一批高端制造品牌。在项目布局、核准和基金安排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加快引进配套零部件产业和项目,打造产业配套、产品对接、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把鄂尔多斯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在煤提取石墨烯粉体、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支持建设国家煤制石墨烯研发中心,将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纳入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用电扶持政策范围。
        三是全力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结合全区园区振兴计划决策部署,统筹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各类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全方位转型升级,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高端要素集聚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四是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设计咨询、金融租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会展经济、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意、商贸、健康养老等拓展提升。支持建设西部地区特色会展城市,积极承办重大会议、品牌推荐、博览展览活动。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沿黄风光旅游带、库布其沙漠旅游带、草原旅游带和沙漠峡谷旅游带为重点的“一区四带”旅游发展区域纳入自治区整体旅游发展规划,支持建设对接晋陕宁等周边省区的旅游通道,把鄂尔多斯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大物流”产业发展,加快物流园区、仓储配送中心以及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运营。发展面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特色专科医疗护理、疗养度假、健身休闲、养老养生等健康产业,扶持建设若干健康产业示范区。
        2.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抓手,全面建设创新创业型城市
        一是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出台鼓励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相对稳定的增长机制,扩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规模,带动全社会研发(R&D)投入提升。加大对科技政策、创新成果、优秀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宣传力度,营造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是培育创新主体,带动地区产业发展。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能发挥带动引领作用的领军企业,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形成一批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从点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建立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构建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梯级孵化体系。
        三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创建鄂尔多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分支机构、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对鄂尔多斯产业升级发展最需突破而自身又难以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借助“外力”实现集中攻关。构建“一院两地”模式,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应用型技术转化中心建设,开展市级技术转移机构认定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与资助,着力打通创新成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承载水平。充分发挥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集聚协同创新资源,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引领区域创新发展和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库、项目库,实行动态跟踪服务和管理,了解掌握我市现有科技人才、项目情况,为针对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结构,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3.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统领,着力提升农村牧区发展水平
        只有让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所有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成果,实现城乡协同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小康。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调优农牧业供给结构
        坚持特色种养、精深加工、规模发展、品牌增收。一要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特别要注意高效节水等基础农业设施的投入及名、优、新、特等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二要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企业进入农牧业领域,以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将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培育一批服务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多样化的联合和合作。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扩大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三要健全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对农畜产品供给链,(包括生产、加工、运输、储藏、批发以及零售)每一环节的监督管理,实现全面、高效的质量保障。积极推动农畜产品直采直配,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深入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直供模式,建设适应农村牧区电商发展的信息化和仓储物流体系,支持邮政、快递等企业将服务网点延伸到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依托“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销售。
        (2)补齐农村牧区发展短板
第一,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一是以构建“企业+党支部+合作组织+农牧户”模式为重点,完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二是着力解决农牧民因病致贫,严格执行综合保障政策,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全覆盖,巩固“一站式”即时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成果,持续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商业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健康商业补充险、脱贫医疗补助和社会救助“六重保障”政策。三是加大对五保户、低保户、孤儿、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健全保障管理体系。四是强化教育扶贫,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落实各学段免补、资助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优先扶持、倾斜扶持、差异化资助。五是持续强化社会救助,织密筑牢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安全网。第二,加快补齐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根据《全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完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全面解决农村牧区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村牧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全面完成农村牧区农牧民的危房改造任务;加快电网改造进度,全面推行农村牧区“四好公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三,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政策、财政投入上要向农村牧区倾斜,完善农村牧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不断缩小城乡低保水平,满足农牧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坚持以促进农牧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一是大力开展农牧民教育培训,提升农牧民自身发展能力。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最主要的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和农牧业生产收入,外出务工受着整个经济发展形势的制约,也受着农民工本身情况的制约,而农民工的受教育情况,成为最大的限制条件。要实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农牧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农村牧区实用人才、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等骨干力量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带动农牧民群众发展产业、治理乡村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财政补贴、创新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村企共建等多渠道筹集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通过村庄整治、小流域治理、矿区复垦等为集体经济组织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探索为集体经济组织安排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牧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通过开展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乡村旅游、为产业园区(工业项目)配套服务、城镇投资置业、物业服务,发展混合经营等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增强集体经济活力。三是建立多元化增收机制。第一,保障转移性收入。贯彻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各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完善地方性补贴政策,健全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牧业补贴效能和精准性。第二,增加工资性收入。搭建城乡互动创业就业平台,拓展农牧民创业就业渠道。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第三,增加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牧民房屋使用权,进一步增加财产性收入。第四,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提高农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扶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农畜产品营销等,提高农牧民经营性收入。
        4.推动更高层次对外开放,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鄂尔多斯市区位优势独特显著,自治区政府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被国家纳入多个经济圈、城市群和合作区规划,开放发展空间广阔。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第一,要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鄂尔多斯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包昆通道纵轴的北端、京津冀辐射西北的中心位置,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对接东北振兴战略,向东还可融入环渤海经济圈,通过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融入内蒙古自治区“中俄蒙经济走廊”,利用资源、产业优势,积极争取与俄罗斯、蒙古、东欧、西北亚的合作。另外作为国家呼包银榆经济带、呼包鄂榆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要深化呼包鄂榆城市群、呼包银榆经济区城市间的协作。第二,需加强与区内周边城市合作、推进协同发展。依据《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创新驱动、改革开放等方面加快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加强与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棋盘井工业园区、蒙西高新工业园区与乌海及周边城镇产业融合及“小三角”区域协作。第三,依托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已封关运营的综合保税区、已获批的航空口岸、在建的内陆港,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跨境电商等业务,积极申请建设冰鲜水产品、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打造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
        (三)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只有让人民群众满意了,让人民群众认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了。
        要发展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坚持教育发展“三优先”,制定出台教育现代化2035纲要及实施方案。要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并稳步提高收入水平,加快形成橄榄形社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营造更好创业环境。全力打造健康鄂尔多斯,推进国家食品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打造食品药品安全鄂尔多斯。努力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推进杭锦旗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加快补齐低保、医保、养老、救助等方面的短板,着力提高城乡低保及农村牧区特困供养人员标准,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较高质量全面小康除了满足百姓的物质生活,更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要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使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丰富更健康,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在推进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更顺心!
        (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建设美丽鄂尔多斯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高质量发展的要义所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第一,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要牢牢把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金山银山”难以为继;生态保护蕴含着潜在需求,环境改善有助于培育和吸引高水平高效益项目,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狠抓生态屏障建设、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散乱污企业整治,倒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大力宣传引导,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生态保护和修复必须进行综合治理”的要求,一方面要抓好“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农村牧区“三区”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三北”防护林、沿黄生态走廊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总结推广库布其治沙经验。另一方面要抓好“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定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加快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生态监管平台,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制度,完善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用制度红线守住绿色底线。
        第三,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体系。按照工业经济发展“全市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发展思路,全市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打造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和“煤电一体化”等重点产业链条,加快推动煤化工等资源型工业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加快发展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和核心产品,加强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构建“资源开采-粗加工-精深加工-产品-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循环产业链条,创建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铝循环产业基地,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提升工业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实现全市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工业废弃物高效综合利用,切实提高全市能源、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最终实现工业经济的循环绿色发展。
        第四,多措并举抓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加快煤炭、煤电、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按照环保新标准实施技术改造;支持优势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在鄂尔多斯布局,节能水平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对高耗能行业新建项目拟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获得项目节能量(用能权),发挥市场机制对节能降耗的有效促进作用。通过清理取消高耗能行业优惠电价以及完善差别化电价、峰谷电价形成机制,节能环保行业用电支持等政策措施,引导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制定分区域、差别化的高耗能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新建高耗能项目限批政策;四是结合我市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和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功能定位,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市规划布局的现代煤化工和煤制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单独配置能耗指标,不计入我市能耗总量,以体现我市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并建议自治区协调国家相关部门考虑我市煤化工产业高度集中且规模大的特征,对煤化工产品进行能源统计,并设立等价系数。将产出地能耗转嫁到各地区或者国家层面,予以体现能耗共同分担、整条生产链能耗节约的效果。
        (五)以优化体制机制为保障,激活市场活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有赖于良好的体制机制,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环境,这就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充分激活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将鄂尔多斯市作为自治区“放管服”改革试点地区,深化“一站办好、全市通办、最多跑一趟”改革,支持鄂尔多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行政审批局,将市场准入、建设投资等领域涉及的行政许可权划入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为全国、全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西部地区最优的产业发展软环境。
        二是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的市场经济是有活力、有秩序的。没有活力,市场经济就失去了生机;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失去了保障。要把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建立跨旗区、跨行业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明确社会信用建设主要任务和重点成员单位责任分工、部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及时公开公示,以及在评优评先、项目核准,政府采购等职权中,查询行政相对人的信用记录作为参考,来引导企业关注自身信用,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促进企业更好地诚信经营和发展。
        三是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推进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升全国最安全城市建设水平。创新社会治理,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信访法治化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扎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确保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承接历史,也连接未来。它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和关键环节,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谱写新时代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2.2019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工作报告
3.2019年3月30日《内蒙古日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访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
4.刘兴远:《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知网
5.奇海林:《经济腾飞路——鄂尔多斯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作者:鄂尔多斯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