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论坛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康巴什区实践研究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专 作者:牧兰 袁燕 李沂恩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2-26
摘要:康巴什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以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思想教育、创新工作品牌三位一体为载体,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促进各族干部群众深入交往交
        康巴什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以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思想教育、创新工作品牌“三位一体”为载体,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促进各族干部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谱写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建设的康巴什新篇章。
实践过程
        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巴什区牢牢把握“一条主线”,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为引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协助市里成功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联合国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创作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歌曲15首、诗歌20首,在全区各行业、各领域培育“石榴籽”项目22个,并成功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荣誉称号。一是“线上+线下”,让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打烊”。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康巴什区组织专家学者,录制线上十四讲微课堂视频《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从而实现了理论学习线上线下全覆盖。二是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围绕“144610”的总体要求和“六维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布局,结合各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国有企业、中小学校不同特点,分批次、划重点、全力推动“模范自治区”建设工作。上半年,建成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站、“云上康巴什”等“线上+线下”服务阵地71个;以自治组织形式成立“三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24个;首批“石榴籽+”单位、企业及个人22个;组建各类宣讲队伍141支,分层次、分阶段、分重点开展宣讲活动230余场。
        紧紧围绕“两个共同”。一是以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抓好顶层设计。制定印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分解方案》等方案措施。二是以加强思想教育、创新宣教模式为目标,打通中间环节。以街道为点、学校为面,着力构建民族知识教育和民族政策教育课程体系,大力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和学校教育“五个一”工程等活动。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园、民族团结小区、石榴情广场等阵地。三是以打造工作品牌、创新服务举措为导向,夯实基层基础。创新打造哈巴格希街道“123”工作法、青春山街道“红石榴”、滨河街道“同心家园”、康新街道“12318+”工作法等特色品牌和工作举措,组建群众自治组织,主动进社区、入家庭,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开展帮扶活动,向全市各族待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同时,用实际举措解决非公企业和商户“一老一小”看护难问题,为辖区企业提供系统化、菜单式培训等。
        深入加强“民族三交”。空间共“融”,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以街道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站为中心,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阵地建设,把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与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有机结合。文化交“融”,发挥文化涵育作用。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进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塑造新文化形象,打造“社区乌兰牧骑”“月悦节”等文化IP,结合“我们的节日”等主题,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文艺演出、文体比赛等活动,打造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特色品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皮雕、剪纸、书画等民间艺术,积极组织开展书画作品展演、技艺培训课堂等主题活动。情感和“融”,创造一家亲条件。深入开展“石榴籽”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和“石榴籽”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推进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大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帮扶、就业创业扶持、暖心慰问等工作。
        不断巩固“四种关系”。康巴什区持续推进“平安康巴什”建设,加快构筑以“雪亮工程”为重点的平安城市技防体系,万人发案率长期保持全市最低水平,并获评“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区”。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行了“二维码+”智慧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多多评”平台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功能应用,完成了自治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初核验收,“多多评”智能治理模式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并得以在自治区全面推广。
        切实增强“五个认同”。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以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切入点,通过600架无人机表演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内容,举办“凝聚‘新’力量,奋进新时代——助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主题油画展”,以“全彩康巴什”“社会人物百态”“城市荧光”和“野生动物在城市”4个系列、64幅作品展现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青春山街道充分发挥“红石榴”品牌效应,打造“红石榴”党建品牌,组建了由“基层党组织+促进会+社工+志愿者+社区能人”组成的“石榴籽”宣传志愿服务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座谈会、“红石榴”故事会等活动。哈巴格希街道结合辖区转移农牧民居多的特点,提出“123”工作思路,开展“同心讲堂、同心践行、同心献策、同心公益”4个同心活动。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结合辖区不同区域的办学特色,引导学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内心、融入血脉。康巴什区第五小学实施“一个工程、两个项目”,即民族教育幼小衔接工程、“民族团结手拉手,校际交流共进步”共建项目、民族学校三科统编教材落地实施帮扶项目。青少年发展中心以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堂课为出发点,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贯穿课外教育全方位、全过程。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康新街道立足辖区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多民族群众聚居的实际,以“街道落准落稳、场域有形有感、社区落细落实、保障有效有为”的“四落四有”工作目标,在原有“1236”工作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为“12318+”工作法,通过实景化打造载体、精准化服务群众、多举措保障护航等措施,针对居民群众、党员干部、中老年、青少年、女性、企业、新兴业态等不同群体,创新定制“菜单式宣教套餐”。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通惠天然气公司为鄂尔多斯市惠民公益基金会捐款20万元;园林公司为120名贫困居民送上苗圃自产的3600余斤蔬菜;国投公司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力量”的多方联动工作体系,为全市各族待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49个。通惠天然气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收费和报装工作线上线下联动,营收系统与“多多评”“蒙速办”等无缝对接。高质投公司通过“品德+物质”双积分体系的核心驱动,形成“数字+”智慧治理新模式。康能公司率先打造“绿电进机关、进校园”项目,形成半径1公里充电生态圈。康农公司通过“多多品”助农惠民平台直播近120场次,对9个旗区农牧民的农副产品开展线上销售。
主要做法和成就
        首先,完善制度、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党组)在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力有效地推动了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民族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民族工作重点任务作为区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的“政治必修课”。统一谋划部署研究,制定印发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分解方案》等一批针对性强、特点突出的方案措施,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扎实完善工作机制。由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同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将民族工作纳入党建责任制、“五位一体”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巡察监督,在辖区4个街道、19个社区配备民族工作联络员258名。同时,通过民族政策宣传月、法治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在全区广大干部、学校师生、居民群众当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专题宣讲、政策解读等主题活动,发放《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1万余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区委干部培训主体班次,2021年以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民族工作3次,举办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培训学习6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授课占比总课时10%以上,实现了党员领导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培训全覆盖。
        其次,创新模式、加强教育。运用大统战工作机制,以街道为点、学校为面,在学校教育、阵地打造、宣教载体方面不断守正创新,真正实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新校园文化,以立德树人标准培养共同体意识。遵循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价值观形成规律,着力构建民族知识教育和民族政策教育课程体系,大力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和学校教育“五个一”工程,通过开设一堂专题课程、打造一批文化阵地、开展一次主题团(队)日、参加一次社会实践、阅读一本书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头脑、厚植于情感、外化于行为。目前,已在康巴什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共104场次,各族青少年“五个认同”显著增强。
        创新阵地打造,以中华文化浸润增强“五个认同”。依托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统战之家等阵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站,统筹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展厅、花园议事厅、社区书房等阵地资源,建立“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站+网格同心服务点+楼栋同心服务角”,打造了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园、民族团结小区、石榴情广场等阵地,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与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华文化共享符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培育现代文明行为充分结合,营造出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建成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站、“云上康巴什”等“线上+线下”服务阵地71个,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在康巴什区得到了充分展现。
        创新宣教载体,以交往交流交融增强群众认可度。打好思想引领“主动仗”,创新宣传载体,打造党员干部“功夫餐”、暖“新”“滋补餐”、女性“精致餐”、企业“融合餐”、青少年“营养餐”和中老年“养生餐”“六个菜单式宣教套餐”,开设“理论宣讲”“政策解读”“自我提升”“文化浸润”“情感交融”五大宣教类别。通过专题教学、主题沙龙、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各类宣教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论自觉。同时,开设“同心讲堂”“青苗学社”“石榴籽”微课堂等平台,将退休党员、“百姓名嘴”等力量纳入宣讲团,广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持续聚焦增强各族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覆盖全域、教育全民的“润心环境”。目前,已组建各类宣讲队伍141支,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30余场,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凝聚了强大力量。
        最后,创新服务、打造品牌。结合服务对象不同类型、区域特点、人口分布等情况,分重点、分层次、分类型,创新打造了以服务功能为主、特色为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品牌,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服务品牌“特色化”,群众互助促和谐。充分借鉴“枫桥经验”,立足康巴什区区位优势和街道居民的构成特点,创新打造了哈巴格希街道“123”工作法、青春山街道“红石榴”、滨河街道“同心家园”、康新街道“12318+”工作法等特色品牌和工作举措,以解决各族群众的操心事为出发点,深度挖掘各族群众中的“能人”,成立“三味说屋”,组建“百援团”“石榴籽”“三侠客”“共享奶奶”等群众自组织,“组团”主动进社区、入家庭,针对各族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及时化解各族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得到充分彰显,各族群众“同心结”愈加牢靠,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显著增强。
        服务品牌“标准化”,帮扶就业促发展。坚持以服务和团结各族群众为目标,以各族群众民生需求为“主线”,丰富载体、探索创新,开展“石榴籽+志愿服务”“石榴籽+产业富民惠民”“石榴籽+共建精神家园”等帮扶活动12次,向全市各族待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49个,为各族群众切实解决了一批生活就业问题。同时,积极搭建用工求职双向供需“连心桥”,开展春风行动暨人社服务“三进”活动12次,发布“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线上招聘公告28期,开办3期城镇技能培训班,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72人。
        服务品牌“精品化”,纾困解难促提升。围绕新就业群体,打造“滨新侠”同心屋,开展帮“新”援助、典“新”选树、贴“新”关怀系列专属暖“新”服务,将“滨新侠”编入社区兼职网格员队伍,搭建“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果反馈”的全流程线上治理模式,推动辖区问题快速响应和解决。同时,针对辖区非公企业和商户“一老一小”看护难的问题,建设幸福“食”光、慢时光小院,“朝阳学院”等,为他们创业增收解决后顾之忧;针对非公企业和商户发展能力提升,开展“益企向未来”讲堂,聘请专家、企业家为辖区企业提供系统化、菜单式培训;依托滨河商会,召开政银企座谈会等,为商户提供“店门口”的金融服务,提升非公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经验启示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康巴什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的“书记工程”,从区、街道、社区等三个层级持之以恒、始终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党委(党组)的重视发力、带动引领,促使党的各项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逐级压实责任抓落实,并抓好“关键少数”,同步加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项工作在思想上同心同向、落实上同步推进。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本”。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追求。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康巴什区以打造工作品牌、创新服务举措为导向,以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服务品牌“特色化”“标准化”和“精品化”,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群众基础。一方面,依托大统战工作格局,针对居民群众构成及商业业态分布差异化的问题,通过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加深了各族群众对于本辖区服务品牌的认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上门”服务,打破了地域和空间束缚,得到了各族群众的充分认可,营造了共创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和浓厚氛围,各族人民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持续增强。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国有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领头雁”作用,使产业发展惠及各族群众,全力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双向受益,为持续推动国有企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激发国资国企蓬勃发展动能提供了强大动力。始终坚持“文化认同”为“魂”。文化认同是凝聚一个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康巴什区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纽带,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一是以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认同。通过发布“石榴籽”银行卡、创作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歌曲诗歌、无人机表演和举办“凝聚‘新’力量,奋进新时代——助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主题油画展”等,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康巴什区通过举办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展演、各学校优化课程设置、持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力度等措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始终坚持“共同富裕”为“基”。康巴什区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基础。一方面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建设投资保民生、稳投资、促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狠抓民生保障,持续提高就业创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宜居之城。
        始终坚持“宣传教育”为“法”。康巴什区坚持全方位、无死角宣传教育,不断深化了广大干部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现实针对性和特殊紧迫性的认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好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康巴什区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融入干部群众工作生活中,以“九进九促”为载体,进一步拓展创建范围,以开辟创建工作新领域,积极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0+6+N”模式(机关、社区、街道、学校、企业、军警、宗教活动场所、网络、景区、家庭),形成360度全域覆盖宣传教育模式,形成“大事小事融于民族团结进步、方方面面渗透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局面。
        从康巴什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得到这样几条启示:一是立足实际是关键。康巴什区结合区情实际,在社区、学校和企业,因地制宜,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创新宣传为核心。康巴什区运用大统战工作机制,以街道为点、学校为面,在学校教育、阵地打造、宣教载体方面不断守正创新,真正实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工作品牌有特色。康巴什区通过打造工作品牌,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效”。四是树立典型是根本。康巴什区紧密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对已有创建成果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了一批特点鲜明、内容丰富、独具行业特色的示范点。五是组织机构有保障。康巴什区围绕“144610”的总体要求和“六维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布局,围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结合各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国有企业、中小学校不同特点,分批次、划重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推动“模范自治区”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牧兰 袁燕 李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