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精神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石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2005年第2期 作者:齐凤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09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2005年 2月 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2005年 2月 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讲到我们所要建设的应该是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时,胡锦涛指出: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 24个字所勾勒的和谐社会的蓝图,是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的,有着深层的时代内容和深刻的理论蕴意。是我们党第一次将“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在当今和平崛起的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概念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已经清楚地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万能良药。经济发展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据报道,2004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发表了一份题为《2010年中国的三种可能前景—对98名政府和非政府专家的调查与咨询》报告。这个报告把 2010年前中国社会的风险归纳为十项,包括就业问题、三农问题、金融问题、贫富差距、生态与资源问题、信心与诚信问题,等等。这里为什么特别把诚信列为十大社会问题之一呢?因为当今中国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诚信危机不能不引起各方面的严重关注。比如在政界,有的人对上级虚诈、迎合、浮夸、粉饰、颂赞、阿谀奉承、随风使舵、看眼行事、瞒天过海,等等,已经成为某些人升官发财的诀窍。在商界,今天打折、明天吐血、后天甩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的眼花缭乱,做的暗藏杀机,以次充好、以差充优、巧取豪夺、假意敷衍、虚与委蛇。上述种种劣迹,也许是极少数,可是这些人能量很大,可谓害群之马,一害国家,二害自己。
    一个国家不讲诚信不知其国,一个家庭不讲诚信不知其家,一个人不讲诚信不知其人。战国子思说得好:“为天下至诚,国家将兴”。正因如此,党中央提出的 24字和谐社会,其中就有“诚信友爱”。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非同寻常。
    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信。“诚”与“信”合起来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追求的理想人格。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信”是五常之一, “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诚”具有最高的道德境界。
    诚信是儒家的道德追求。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守信义、讲信用而闻名于世。孔子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名言,千古流传。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完美人格的道德前提;诚信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精神纽带;诚信更是立国之基,是治国的重要政治原则。正因如此,周公在总结殷亡的教训时说:“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无论是民间团体,还是一个政府,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要生存,要发展,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讲诚信。
    其实,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以诚信著称于世,古人云:“为 富者仁,为仁者富”。即以比较重利的商家来说,也不乏以诚信为本的商业理念。举国公认的徽商、晋商就是以诚信为本的楷模。他们从明代起创造了雄踞华夏商界 300年之久的辉煌。据史书记载:徽商经营之域, “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就经营理念而言,讲道义、重诚信,显然是徽商、晋商获得成功最核心的因素。因为他们在营商活动中,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是徽商、晋商一以贯之的儒商品格,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从根本意义上说,将诚信作为经商从贾的道德规范,正是徽商、晋商的立业之本。
    当然,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法制经济除以各种法律作为规范市场行为的基本保证之外,不可忘记其伦理基础和自律因素是以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徽商、晋商在数百年经商历史中坚守的中国传统伦理原则和以诚为本的经营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无疑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诚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
    诚信不仅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要求,更被近代以来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认可为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基石。美国经济学家福山认为,诚信是社会活动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诚信度的高低决定了经济组织的规模。他将诚信定义为“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就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事实上,把诚信作为原则规范、行为合作的主旨,就是将诚信作为人的自我修养和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不假外求而自备于我的德性,是自我实现的道德人格。履行诚信的要求,不是出于获利,而是出于道德上的责任。
    正因如此,诚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就有了内在动力,显现在其功能与作用上无疑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宝。所谓“立身”就是“人应该怎样为人”,“本”是“为人”的规定性,是人们在道德责任、义务及人生价值指引下选择的做人的范式,包括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诚信作为立身之本,是个体通向完美的道德境界的阶梯,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为了印证这个论断,我讲两个故事。《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具。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中,把一千两黄金交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具,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具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这故事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蔡嶙所言,借具、契约、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约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诚信更重要。再讲一个外国人的故事。知名学者、散文家余秋雨先生 2002年 11月出版的《行者无疆》自序中讲到这么一件事:挪威卑尔根市的一位老妇人,前些时候向一家鱼店送上 100克朗,说 50年前这家鱼店多找了她 5个克朗她没有退回。现在要连本带息一起归还。她一再向鱼店的年轻主人检讨说,那年月太贫困了。这件事让余秋雨感动了半天。他评价说,这是一种延绵的诚实,使过失上升为高贵。这两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写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
    诚信是社团的立业之本。有文章指出:“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诚实守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而且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比如在科学界,科学的诚信品质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这是由科学探索本身注重于数据、实验、事实的特性所决定的。在科学领域,诚信是科学的生命,是科学的力量所在。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的职业声望中,科学家的职业声望一直高居榜首的原因。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某些行业,比如工商界的某些厂家、商家见利忘义,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大行其道,屡禁不止,甚至威胁到消费者的身心安全,已经到了令人发指不能容忍的地步。这也是诚信之所以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原因。
    诚信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无不凸显着诚信的价值并要求践行诚信。毋庸置疑,诚信在于它是一切社会行为得以确定和运行的基础,是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精髓或真谛,是一切文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立足点和归宿。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这种高度发展的契约经济,更必须以诚信为基础。没有信誉,不讲信用,或缺少诚信,契约关系就不能维持,社会经济关系的网络和链条就会发生紊乱、失调乃至断裂。可以说,诚信发展到什么程度,契约的可靠性就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经济制度就贯彻到什么程度,体制的效率就达到什么程度。任何一个地区,要想形成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秩序,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都必须强化诚信意识,建设诚信机制,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三、践行诚实守信营造和谐环境
    诚信,是全社会的强烈呼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营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社会环境。从何入手?本文试图提出以下两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继承人文传统,升华人文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丰厚的人文文化的积累,形成了明理、诚信、仁爱、宽容、务实、进取等博大精深的人文传统,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儒家典籍中,“人文”一词深寓着道德教化的内涵。古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说,其中“人文”喻指人事条理,而“化”则有教化、风化的含义,显露出人伦至上、道德经世之观念。
    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中的核心,是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内化和升华,它流淌在人们的血脉中,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文精神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优秀人类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在微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它是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灵魂。在践行诚信,营造和谐的今天,我们就要继承中华民族早已形成的人文传统,内化和升华人文精神,迈进无限美好,令人遐想的更高境界。
    继承人文传统,升华人文精神,首先要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公民的诚信理念。建设一个诚信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可是我们又不能不做。要做,其切入点是正确地理解诚信理念的核心,即正确的义利观。只有认识到诚信在“利他”的同时实现了“利己”,才能将道德的利他性与经济的利己性构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讲诚信才能从一种外在的要求变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诚信理念才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从而形成诚信文化。现在,某些人之所以见利忘义,就是在观念上只看经济上的利己性,而缺少道德上的利他性。而利他性又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弱点。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因此,诚信教育不能忽略教育公民按照规则办事。未来的社会是规则的社会,对于规则,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尊重规则,自觉遵守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运用规则。一个遵守规则的社会就是一个诚信的社会。
    继承人文传统,升华人文精神,当前,一个比较迫切的现实问题,是弘扬社会公德,履行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公德是人文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多方面、多因素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整体,其目标是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它作为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倡导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风尚。每个公民都应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文明礼貌、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注意公共卫生,等等。而所有这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树立社会公德责任意识。并逐步在社会化进程中使社会责任成为最普遍的规范和要求。
    弘扬社会公德根本作用是通过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实现全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有了良好的公德素质,就能使人们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有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的素质的提高。
    (二)践行诚实守信,营造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提高政府诚信能力建设
    诚信能力主要体现为承诺实现能力,也就是说政府所承诺的目标完成了多少。政府承诺要制度化和规范化,对随意承诺且无法落实的机构,要追究官员的责任。政府诚信能力还体现在决策能力。政府进行决策时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与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度和责任制度,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决策一旦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要按照《公务员法》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责任追究。政府诚信能力建设最终体现的是服务型政府的普遍出现,其关键是公务员队伍的诚实守信。公务员以诚信待民,严于律己,不贪不腐,依法行政,才能凝聚民心,增强民众的认同感,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任。公众从公务员真诚的为人民谋利益的行为中受到感召,并自觉效法,从而形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四、结束语
    在现代文明社会,诚实守信应成为经济社会乃至所有领域运行的基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努力下,诚信的春风,将吹遍神州大地每一个角落,催生出更加绚烂的和谐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人之自诚,物之始终,故君子诚之为贵。只有至诚才能厚德载物,悠悠无疆!

    作者:齐凤元,《鄂尔多斯日报》社原社长、总编辑、高级编辑,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原载《鄂尔多斯学研究》2005年第2期
责任编辑:齐凤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