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经济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论鄂尔多斯现象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2017年第1期 作者:李申德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5-08
摘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地处内蒙古西南一隅的鄂尔多斯(当时称为伊克昭盟)还在荒凉、贫困、落后的沙海漠野中披荆斩棘,艰辛地跋涉着,不用说对于外界,就是在当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得出这一匹辎重踽行的战马正处在跃跃欲试的卧薪尝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地处内蒙古西南一隅的鄂尔多斯(当时称为伊克昭盟)还在荒凉、贫困、落后的沙海漠野中披荆斩棘,艰辛地跋涉着,不用说对于外界,就是在当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得出这一匹辎重踽行的战马正处在跃跃欲试的卧薪尝胆之中。终于,当新世纪的曙光掀开崭新一页的时候,这匹黑骏马冲破藩篱,冲出重围,经过一路拼杀,快马加鞭,驰骋在辽阔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上,创造了连续几年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一的辉煌业绩。从此,一个名不见经传、鲜为人知的塞外小城一跃成为举世瞩目、名满天下的现代城市,由此成就了堪称奇迹的鄂尔多斯现象。
        鄂尔多斯因鄂尔多斯现象而闻名天下,鄂尔多斯现象造就了鄂尔多斯的崭新形象,这现象是十分惊人和令人震撼的,也是脍炙人口和耐人寻味的。笔者试图通过具象解析与抽象概括的方法,在前人梳理剖析和阐释论述的基础上,力求对鄂尔多斯现象做出一个廓清明晰的认知判断,并希望为更加深入认识和发扬光大鄂尔多斯现象的精神蕴含起到一定的作用。
        直观而明见的巨变——鄂尔多斯现象的表观呈现
        所谓现象,现而成象。它只有首先直观地呈现出来才能被人观察到、感受到。所以,现象首先是具有进入人们视野的那种可见的直观性才被人们称其为现象。鄂尔多斯现象,一言以蔽之:高速发展,快速致富。鄂尔多斯之于内蒙古,犹如深圳之于中国,中国之于世界。高速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的工业化、城镇化来名状;快速致富可以用人们衣食住行的现代化、时尚化来指为,两者均以支撑起鄂尔多斯社会的文明进步大厦之象为标榜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为人们津津乐道——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惊人巨变。这现象纵横捭阖,洋洋大观;这巨变俯拾即是,随处可见。这就是鄂尔多斯现象的表观呈现,也就是现象学家胡塞尔所谓的“明见的直观”。它是以直觉、灵感、顿悟、潜意识等非理性感受的直观形态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和意识感应力,使人们在不受逻辑思维支配下一瞬间就能把握这种现象的精神实质和明确指向。鄂尔多斯现象就是这样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就是一种能在人们心目中形成显著映像和留下深刻印象的明见的直观;就是循着《大学》中所谓“诚于中,形于外”的那个大道,将“诚”所具有的“势”通过器的外部揭示明确地表现了出来。
        用技术哲学的背景论来解释鄂尔多斯现象这种明见的直观更为形象。就是鄂尔多斯现象的发生与呈现,首先有一个既与它相关联,又完全脱离于它的外在因素做背景,就像我们面对一个明显的图形,它一定是显现于其后的背景之前,而且背景与图形的色相反差愈强烈,图像就愈凸显,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愈深刻。如果背景的色相保持不变,图形的显著与否就取决于自身的色泽是鲜艳亮丽,还是灰冷黯淡。自然现象是如此呈现,社会现象也是如此反映。这也就是说,人直观到的现象并不仅仅在于自身,还在于别的关联事物。就鄂尔多斯现象而言,这背景来自两方面,一是鄂尔多斯曾经的过去;二是鄂尔多斯所处的现在。贫困交加、闭塞落后的鄂尔多斯的过去是现在鄂尔多斯现象的当然背景;现在鄂尔多斯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的事实是鄂尔多斯现象另一个角度的背景,在这两个具有强烈反差的大背景比照和映衬下,鄂尔多斯的巨变现象直观而明见。无论在鄂尔多斯当地,还是在鄂尔多斯之外,有历史记忆的人从鄂尔多斯的过去一路看来,对这种巨变历历在目,切身感受;无历史记忆的人从今天各地与鄂尔多斯的现实比对看过来,对这种巨变一目了然,感同身受。不过,如果说第一种背景的存在因其具有普遍性还不能特别说明这种巨变,那么,第二种背景衬托出的特殊性则足以表明这种直观明见的显著。也就是说,如果快速发展巨变是全国的普遍现象,那么,超快速发展巨变就是我们所说的鄂尔多斯现象。在对鄂尔多斯现象这种直观的明见中,我们只要看看鄂尔多斯的康巴什、阿勒腾席热镇、薛家湾镇等新区建设和县域小城镇建设水平就无可置疑了。从这些地方看过去,鄂尔多斯发生的不仅是从落后追赶上了先进,而且是超越了先进、从一个追赶者变为一个领跑者的巨变。这天壤之别的巨变使鄂尔多斯从榜上无名一跃而成为三线城市。这种呈几何级数增量的快速巨变有时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以行政域名冠名的鄂尔多斯现象不是、也不能是特指某种具体的现象,而是指一个聚集共性个性、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同生共处的地域现象集合体。整个鄂尔多斯现象呈现的是一个由各层面、各表观、各内涵微观个性小象和宏观共性大象构成的庞大现象体系,宏观大象寓于微观小象之中,可以说是构成了一个现象系统。其中较大、较高层级的象域除了经济现象,就是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它们各自麾下又包含着各层级的微观小象,直至系统因子。这种由无数的微观小象聚集而成的宏观大象使鄂尔多斯现象既荦荦大端,内涵丰富;又千姿百态,魅力无限。如果把鄂尔多斯现象看作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大书,那么,每一个具体现象就是此书的疏解注脚。鄂尔多斯现象直观于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积聚与实力的增强,高速的信息流导引着宏厚的物流、人流等汇聚成巨大的资本、资源流在鄂尔多斯大地上风生水起,巨大的资源基础支撑了鄂尔多斯现象的巨大体量,犹如一部宏大的叙事史诗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从直观到隐含占据着人们的物质与精神世界。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现代建筑;那一条条平整舒展的宽街阔道以及四通八达、密织分布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都带着人们美好向往和追求,带着辉煌时代的印记沉淀在人们的心灵里及潜意识中。鄂尔多斯人以羊、煤、土、气真正让自己扬眉吐气起来了。看到这些,就联想起鄂尔多斯的过去,就记起一个时代。就像人们一提起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想到文艺复兴的人文追寻乃至古希腊社会。
        然而,的确也有人似乎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一惊天动地的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的甚至不以为然,反以为忤。前者大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营己身的生民广众,其实他们对这一感同身受巨变早已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而后者其一是受上述那种普遍发展巨变的遮盖而没有背景情结,比如新生的一代,如果他们不去了解鄂尔多斯的过去,不到后面看看那个背景,或者看了而不去正视,就对这一现象熟视无睹,把它视作本该如此,本应如此,把其中的一切努力看得顺理成章,真有点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怅然。而那些反以为忤者,大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不感受大势主流,不欣赏新鲜事物。更有甚者是带着有色眼镜,不去正面理解,专拣细枝末叶,以偏概全,以不精彩的个别小象曲解、妄议整体大象,有的甚至是耿耿于怀的成见在作祟。如鬼城说、生态代价说、资源枯竭说、地下钱庄说、文化底薄说等等。这些可以说是鄂尔多斯现象中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改正的细枝末叶,却不是鄂尔多斯现象的主流。在这里,可以套用黑格尔解释合理存在的观点为这种现象找到定位——尽管有时人们把它们也随便称为现象,但是,甚至在平常的感觉里,一个偶然的现象不配享有现象的美名,因为偶然的现象只是一种没有什么价值的、可能的现象,也即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我们认定的鄂尔多斯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或者是经过人们向往努力而实现的现象;是在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鄂尔多斯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发奋努力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必然现象。
        从感知到认知的追溯——鄂尔多斯现象的本质揭示
        以上明见的直观可以说只是从外观上体现和反映了鄂尔多斯现象的存在这一事实,它表明的是人们对鄂尔多斯现象客观存在与外在呈现的一种认可,归结于生物学维度上为人们提供的视觉对象的感性知觉。在现代手段条件下,这种直观的明见即使不身临其境也可以有印象、有感知地获得,而对现象的真正认知则是将认知对象从客观世界转向主观世界的追问,也就是对其本质的追问。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学,现象是带有反思的一种存在,即实有。这反思的和实有的东西正是现象的本质所在。在对现象的认知过程中,以工具理性直击的是现象的表观,以价值理性揭示的是现象的本质;形而下的感知认识现象的表观,形而上的反思认知现象的本质。
        现象与本质本来就是一对范畴,现象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现象的表观而呈现出来。现象呈现的是事物外在直观的、具体的、变化的结构形态,而本质呈现的是事物内在蕴含的、抽象的、稳定的结构形态。用背景论来解释,本质是现象背景后面的东西。要认识鄂尔多斯现象,不能只停留在对它的那些偶然的、表观的、变化的现象发生状态中,必须要到现象的背后的本质蕴涵中去寻找它的必然性、稳定性和整体性,需要进入到有关涉及现象解释学或文化经验的现象本质反思追问中;也就是进入到表明现象最根本理由的现象的内在规定性认知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从表象层面关注它的变化性和具体性。因为只有这样,既能全面客观反应鄂尔多斯现象的魅力,又避免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见和拒绝承认具体化过程中的材料性因素而成为某种无原则的相对主义。包括那些不以为然的轻蔑态度,都是对鄂尔多斯现象没有本质认识造成的。
        由此看来,只有认知了鄂尔多斯现象的本质,才算真正认识了这一现象;只有对鄂尔多斯现象进行理性的、本质的认知,才能获知这一现象的真相。好比认知一个人,只有对他作为人的生命情怀的本质认知,我们才算真正认知了这个人。就像米开朗基罗雕塑的那尊著名的《大卫》,它通过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明的是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放出来,充分体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但这并不否定现象明见的直观对于认识鄂尔多斯现象具有前提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揭示鄂尔多斯现象的本质,不仅要对鄂尔多斯现象作出如此这般的事实认定,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它进行为何如此这般的本质认定,这种对鄂尔多斯现象的认识环节实质就是在完成对于鄂尔多斯现象中心解构的过程,也就是完成对鄂尔多斯现象那种规定性的、本质联系的认识,其目的是使鄂尔多斯现象得到本质还原或本质直观,实现从感知描述现象本身进入到认知解释现象本质的深化,从鄂尔多斯现象走向鄂尔多斯经验,继而升华出鄂尔多斯理论。实际上,在认识鄂尔多斯现象的过程中,这种感知刺激和认知意愿一直是强烈地相互渗透着,人们在目睹鄂尔多斯惊人巨变现象的同时,也对形成这种巨变的原因和机理十分感兴趣。
        综合鄂尔多斯现象的这种必然的内在规定性,可以概括出鄂尔多斯现象的本质就是在摆脱贫困、追寻致富目标驱使下的资本运作而使其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释放。这种被释放的生产力包括有形的物质生产力和无形的精神生产力,它们又分别出自优越的自然和人文两大资源。前者主要是指由天然物质资源构成的劳动生产资料,比如鄂尔多斯地大物博的煤、气、油等丰富矿源,天然草原植被,就是马克思所谓的“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马克思《资本论》)。后者主要是由优越制度体系激发出来的人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力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工能力,比如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以及能源西移战略,鄂尔多斯人强烈的从穷苦中走出来的致富愿望及使命感,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渴望,小农经济基础较小的计划经济影响与较低的体制成本等等,可以说是轻装上阵,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加之鄂尔多斯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又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之机,这种条件在现象层面是致富因素,在本质层面就是致富因子。过去也有地利,但缺乏天时人和,所以地利也释放不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有利时机让鄂尔多斯人如鱼得水,抓住了机遇,发挥出了比较优势,使得过去的冷资源变成了热资源,以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营造下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空前活跃和交替促进,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良性互动,如此循环往复,使鄂尔多斯现象呈现出一种持续向好的螺旋式上升和深化,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驶入高速车道,最终实现了从追赶先进到超过先进的历史性跨越。
        在对鄂尔多斯现象的认知中,无论从表观,还是从实质,资本及财富问题都是一个直截了当的切入,鄂尔多斯现象既是对资本财富来龙去脉的解读,也是对资本财富淋漓尽致的诠释,多少人以鄂尔多斯的资本财富评说鄂尔多斯,认识鄂尔多斯,定位鄂尔多斯。上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可以说是鄂尔多斯现象的资本原型。资本的本性就像流水,哪里有利润就往哪里流。在鄂尔多斯现象中,抽象的资本摇身一变就成为具体的现实资本,走上了那条资本发端于货币而成熟于财富的内在逻辑之道,货币发挥了空前的作用。鄂尔多斯通过大量融资集资扩张资本,包括集中了大量的民间资本,产生了“集中大于均散”的财富获得效应,从而使财富迅速聚集,出现了所谓的暴富。通过财富聚集与生产力开发释放,造就了这样一个发展极,使鄂尔多斯现象发生在这个极点上。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不完善和对资本财富把控能力的有限,在鄂尔多斯现象中也出现了一些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假象、乱象,比如高利贷的崩盘、楼市泡沫等。这种源于抽象资本财富与有形资本财富的严重背离的危机是资本仍处于货币运行阶段而远没有达到成熟阶段的表现与结果,高风险的融资以及难以长期维系的自行担保机制,难免陷入债务转圈和生产过剩的漩涡。正是这些假象、乱象,引发了人们对鄂尔多斯现象的质疑,甚至否定。从行政干预和社会管理职责角度讲,这是一些本不该出现的失误,是可以被克服的,好在这些假象与乱象还都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在现实中,假象与乱象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各种错觉,如果不分辨清楚,把错觉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会使人们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对认识过程中假象、乱象和错觉的正确区分与识别,就成为人们获得真理性认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
        在现象学看来,假象与乱象可以包括在现象范围,但不属于现象范畴。因为假象与乱象只受偶然外因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是从否定的、反面的、歪曲的和颠倒的形态反映和表明现象的本质,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假象和乱象恰恰是由本质的原初形式转化而来的,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它是本质规律的主要的、正常的形式。但由于它支离破碎的不成熟、不完整性,它是不会成为一个真实现象的充分表达的。所以,它不会持久存在。一个真实的现象也绝不会与假象与乱象同处一体,同被认可。而“本质真实论”不但认为假象是不真实的,甚至“片面的、偶然的现象是不真实的,只有事物的本质才是真实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黑格尔的现实存在的合理论把这些假象与乱象归于问题对待是比较恰当和合适的。黑格尔说:“在哲学中常有这种情形,把片面性提出来与全体性并列,而固执一种论断、一种特殊的、固定的东西,以与全体对立。但事实上,片面的东西并不是固定的、独立自存的东西,而是作为被扬弃了的东西包含在全体内”(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总而言之,瑕不掩瑜。我们在认识鄂尔多斯现象中,一定不要被这些假象、乱象遮蔽了视野,以偏概全,一概而论。如果把这些假象与乱象作为鄂尔多斯现象的主要内容,那便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至于它对认识现象本质的作用,就是引以为戒的反面作用,让人们从正反两方面更完整、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更清楚地认识真正的现象。在对待假象、乱象的态度上,也不要忌病讳医。比如就空城说,在人们的简单理解与想象中,一座新城的形象就是当新房子、新道路还未建起来,人们就翘首以待,然后纷至沓来。殊不知这种直面基本生活的定夺还受消费习惯、传统理念的支配,一座新城完善的安置功能和人们要打破原有习惯而去建立新的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实践检验和逐步接受的。这样看来,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所谓空城也在情理之中。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座新城,2012年就获得了国家4A级城市景观旅游区,这在全国又属首创。在这主流本质面前,那些假象与乱象对鄂尔多斯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自然就灰飞烟灭了。
        彰明较著的影响与感召——鄂尔多斯现象的价值所在
        在分析和认知鄂尔多斯现象时,还有一个颇具实质意义的重要问题需要探讨,那就是鄂尔多斯现象的价值何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对鄂尔多斯现象最重要、最精彩也最有价值的探讨就是鄂尔多斯现象的价值所在。这个问题可以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探讨鄂尔多斯现象的价值何在;二是鄂尔多斯现象的价值是什么?这是因为,要讲明探讨鄂尔多斯现象的价值问题,必然要以鄂尔多斯现象本身的价值作资料、作理由;同样,要说清楚鄂尔多斯现象的价值,也需讲明探讨它的价值有何意义。可见,探讨鄂尔多斯现象的价值所在就成为认识、研究这一现象问题的一个重要维度与点位。从理论上讲,探讨鄂尔多斯现象的价值问题并不困难,因为与其他社会学科相比,现象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以价值伦理为质料的学科,而拥有资本及财富的价值又是典型的人伦常情。因此,鄂尔多斯发家致富、对资本及财富的追求就具有了元伦理意义。正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穷人》中塑造的主人翁马卡尔·杰武什金所说:“最大的公民美德是什么?最重要的公民美德就是会赚钱。真正的意思是不要依赖别人。我就是不依赖别人!”同样的见解在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那里也得到强调:“人活着就要去赚钱,就要把盈利赚钱当作生活的最终目的。”这种基本的理想观念与朴素的人伦思想对我们发现和探讨鄂尔多斯现象的价值所在是极为有利的。由于这种常态的、普遍的物质与精神追求不绝于缕,所以,鄂尔多斯现象在与人们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时相过从,使每一个领略到它的人无不感受到它的精神震撼和物质分享。很难想象,一个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一的地区,它其中的一个县的财政收入可以与一个省媲美的地区,没有对其进行价值提炼是一种多么尴尬的事情。这种现象不仅在鄂尔多斯内部,也在鄂尔多斯外界形成了彰明较著的影响和感召,充分体现了鄂尔多斯现象令世人瞩目的巨大价值,这些价值具体蕴含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历史文化价值。历史与文化互为素材和结晶。作为精神与物质遗存的历史,总会打上文化的烙印;而作为精神与物质产物的文化,总会具有历史的归宿。在人们普遍认为鄂尔多斯现象无非就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而使资源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发达、民众有钱的还算客观的认识中,实际上已经将鄂尔多斯现象纳入了历史文化的门径,同时也表明鄂尔多斯现象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孕育于发展经济大潮中的鄂尔多斯现象,集有形的物质积累和无形的精神积淀于一体,在改革开放建设史上和鄂尔多斯发展史上书写下浓重的一笔,谱写下辉煌的一章。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疑将与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一同被载入国家及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史册。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追寻永远在路上,鄂尔多斯现象就像一块置于改革开放大道上踏石留印的里程碑,鄂尔多斯今后的发展,将在它的基础上前行;虽然置身路边,但永远留在鄂尔多斯发展前行进程的道路上,不可随意搬离,提醒人们永远记住了前面那一段非凡历程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诚然,随着时代的进步,鄂尔多斯现象会逐步淡出原有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鄂尔多斯现象的时过境迁和销声匿迹,而是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历史文化凝固在人们的经历记忆中,进而沉淀为历久弥新的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在鄂尔多斯发展建设的历史上,还没有一样如此声势浩荡、波澜壮阔的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成就与建树与其相提并论,倒是有人将百年前在鄂尔多斯大地上掀起反剥削、反压迫的独贵龙革命运动相比照,誉其为新时期的“鄂尔多斯风暴”。至于说鄂尔多斯现象总归是以经济发展为体现,以经济价值为主导的认识,这只能说是一种停留在对鄂尔多斯现象表观认识的浅尝辄止。在新技术革命、互联网+如火如荼、大显身手的今天,一个社会不管发达和不发达,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形态,实际都是文化心态;人们赚钱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衣食,而是为了荣誉、安全、自由、幸福,这些都是文化命题。这也可以说是经济的一种异化结果。人们不会轻易忘记在鄂尔多斯发展进程上曾经有过堪称“鄂尔多斯现象”的这段经历。这一价值为鄂尔多斯现象打上的历史文化烙印也必将成为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符号。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不管接踵而来的新的现实如何呈现,都是从以前那个背景中走来,都带着以前历史的影子。所以,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总结鄂尔多斯现象的历史文化价值,赋予其历史文化的蕴意,使它最终成为一种传统性的历史文化现象,也是后鄂尔多斯现象责无旁贷的重要课题与任务。
        二是范式经验价值。也可以说是典范榜样价值。鄂尔多斯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鄂尔多斯是公认的、借改革开放的东风由落后变先进的典范,因为它在许多方面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鄂尔多斯所具有的为此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追求与物质创造的典范特质。比如较早在牧区推行了畜草双承包责任制和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外资发展羊绒产业的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秉承合作共赢,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开发利用天然资源发展外向经济、生态经济和高起点建设城市的大手笔;还有那种既挖煤,也挖文化的远见卓识的人文追寻等等。尤其在释放生产力资源和调动生产力积极性上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事风格和运行机制。正因为包含了这些振聋发聩的典范特质,也有人进一步将鄂尔多斯现象概括为鄂尔多斯模式。于是,鄂尔多斯现象又呈现为一种具有模式规范价值的范式经验。这种典范价值是非常大的,说服力强,引起广泛的关注。尤其对一些自然资源、客观条件因素与鄂尔多斯相似相近的地区,不仅从物质层面,也从精神层面都获得较大的启迪;而在客观因素与鄂尔多斯差异显著的地区,可以主要从精神层面获得启迪。范式经验以鄂尔多斯现象为载体,使鄂尔多斯范式在具体体现中就演化为鄂尔多斯经验。包括集聚资本的经验,上项目的经验,吸引人才智力的经验,发挥比较优势的经验,开发利用资源的经验;还包括应对挫折的知难而进、不惧困难的坚韧不拔,允许失误的敢闯敢干、摸石过河的寻找出路,善抓机遇的锲而不舍、规避风险的应对经验等。鄂尔多斯现象一再表明,要发展进步,首先要有向往与信念,找准方向、路子;其次要有可开发的资源,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第三要方法得当,发扬难能可贵的拼搏精神,就能达到目的。人们学习借鉴鄂尔多斯现象,不仅效法它的方法,更要学习其中蕴含的精神。《管子·牧民》中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留民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鄂尔多斯现象也蕴含着鄂尔多斯人那种物质与精神同步追求的愿望,他们不但要富,而且要贵;不但要挖煤,也要挖文化。正如那句古老的寓言所示:如果你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你就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这就是鄂尔多斯的践行。
        三是激励砥砺价值。从来不易,砥砺前行。鄂尔多斯现象证明了只要有韬光养晦的精神,卧薪尝胆的意志,初心不改的坚守,就能创出奇迹。同时也证明,举凡成事,一定是既有理性又有激情,没有理性无所谓激情,只是蛮干;没有激情谈不上理性,压根儿就没有行动,四平八稳成全不了鄂尔多斯现象。鄂尔多斯现象还证明了,创世界一流,不是侈谈,也不是好高骛远,而是经过不懈努力可实现的愿望。由于典范价值的存在,鄂尔多斯现象标志着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无论从自身纵向看,还是与外地横向比,都处于标杆和榜样的地位,其中蕴含着许多给人以鼓舞力量的激励砥砺因子,与历史文化价值和范式经验价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一种激励砥砺文化的靓丽风景。其一是对鄂尔多斯自身的激励砥砺,其中包括从对鄂尔多斯现象的不屑一顾的和反面的理解中得到的激励砥砺。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鄂尔多斯出类拔萃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走进了先进行列,获得了较高的荣誉感和美誉度。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既有压力,又是动力。这种具有激励砥砺精神蕴含的现象鞭策着鄂尔多斯不断战胜困难和挑战,不止步,不停息;在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走的更快、更远。可以说,现在的鄂尔多斯人,对今后的发展充满自信,颇感自豪,就是深受这种激励砥砺作用的结果,尤其对鄂尔多斯的新生代来说,这种激发砥砺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其二是对他者的激励砥砺,尤其是对鄂尔多斯比邻地区和同类地区的激励砥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鄂尔多斯成了它们比学赶超的目标,从中得到的激励砥砺作用也更强更大。鄂尔多斯的后来居上着实让一些原来强于它的地区从对它的不以为然到刮目相看,将鄂尔多斯视为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榜样鞭策,纷纷从其中撷取把握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挖掘自身潜在、发挥比较优势、锲而不舍、为富一方的方法与智慧,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比学赶超局面。鄂尔多斯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是学术研究价值。作为一种现象,它必定遵循一定的自然、客观规律,秉持现象学的基本机理;作为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催生出来的现象,又必然带着时代的烙印和蕴含,具有时代特征;作为一种人所共知、论说纷纭的现象,它便有了学术的意蕴。以上这些,可以说鄂尔多斯现象均已具备。鄂尔多斯现象的许多明见直观与本质内涵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种经验理念,这是认定其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重要动机和依据。鄂尔多斯现象的奇迹论、现象论和模式论都证明了这一价值的存在。如果说对每一种具体的鄂尔多斯现象都理解为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是失之偏颇,那么对颇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整个鄂尔多斯现象的研究就实属必然。从所涉及学科学理讲,鄂尔多斯现象不仅包含在现象学中,也包括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更包括在当下风生水起的地方学中。于是,具有开创性、前沿性和基础性特质的鄂尔多斯学依托鄂尔多斯现象应运而生了。可以这样说,是鄂尔多斯现象催生了鄂尔多斯学,给了鄂尔多斯学勇气和底气,成就了地方学中的这朵奇葩,鄂尔多斯现象当仁不让成为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内容及重要课题,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包罗万象的鄂尔多斯现象完全符合鄂尔多斯学的“存史、立论、资政、惠民”的研究任务与方向,比如,在同一种机制体制背景下,为什么鄂尔多斯能够迅速崛起,从贫困走向富裕,再从富裕走向繁荣这类大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在有形的物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开发无形的、新的资源与市场;鄂尔多斯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的世界眼光和国际思维的新定位等等。研究内容除了这些承载鄂尔多斯经济社会超快速发展与均衡发展的本质内涵的现象外,还包括在鄂尔多斯现象经验驱使下的那些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推断与设想,甚至还包括那些支离破碎的、不可以享受鄂尔多斯现象美名的反面教材以及对鄂尔多斯现象不屑一顾的和丑诋的情况,虽然那些事项站不住脚,却可成为前车之鉴,警醒人们经过了一些风风雨雨的洗礼更要谨慎行事,走得更扎实、稳健。总之,一个往往煌煌的现象是值得分析研究的。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人们对鄂尔多斯现象认识的加深,鄂尔多斯现象许多潜在的亮点还会被发掘出来,从而不断增强鄂尔多斯现象的文化底蕴,营造鄂尔多斯良好的文化生态。
        铭记乎淡忘乎——鄂尔多斯现象的逻辑归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鄂尔多斯现象的基本原理与机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那么,鄂尔多斯现象的最终归宿又是什么呢?这也是应当有所判断和认识的。从一般事物发生的基本规律到特殊事物形成的特定条件考察,概括鄂尔多斯现象的最终归宿,不外有两种结局,一是被历史铭记的人为归宿,二是被现实淡忘的自然归宿。因为鄂尔多斯现象既含有一般事物的性质,又具有特殊事物的特质。支撑、驱动前一种结局的,有客观上的黄钟大吕,主观上的强化意识;而形成后一种结局的,有客观上的新陈代谢,主观上的无意强化。鄂尔多斯现象将在这两种既有主观支配,又有客观钳制的力量角逐下最终找到自己的归宿。然而,无论结果怎样,必须认清这样一个事实:一个现象,理应不会被轻描淡写地略过,更不会一下子从人们的记忆中抹掉;经过深化认识、总结概括而具有了学理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追问,就为铭记鄂尔多斯现象奠定了基础。反过来,如果没有这种深化认识和总结概括,淡忘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重视对鄂尔多斯现象的认识乃至研究,不断对其进行理论总结,探讨其具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价值,则是避免淡忘的有效举措。实际上,我们在对鄂尔多斯现象作探讨时,已经对它的铭记归宿有了相当的预见。由于它存在以上那些弥足珍贵的价值,特别是它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它被历史所铭记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被现实淡忘的可能性。我们现在对鄂尔多斯现象的那些价值引起重视并进行总结,就是要提升全社会对鄂尔多斯现象的认可度。如果对鄂尔多斯现象体现的是为鄂尔多斯经济社会今后的发展打开了局面、打下了基础有心理认同,那么,鄂尔多斯现象情结就不会戛然而止,烟消云散,而是可以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相反,如果缺乏这种心理认同,或者有意无意放弃这种心理认同,那鄂尔多斯现象就会被淡忘,直至退出历史舞台。但从现在看来,这种结局的出现几率是十分小的,至少比那些不在意的或希望淡忘的人们预期到来的要晚,更何况历史本身就在证明事物的永存性。
        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鄂尔多斯今后发展的根本路径与鄂尔多斯现象具有的同质性。也就是说,人们向往与追求富裕文明生活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释放、发展生产力的本质没有泯灭。所谓淡忘、消失的只是原有的现象形式,而这种体现本质内容的追寻还存在。在鄂尔多斯新一代人身上,已经或多或少注入了挥之不去的鄂尔多斯现象情结。后起之秀们总在证明自己的推进鄂尔多斯发展进步的努力更加有效,其运用的手段恰恰是追求事物本质的达到目的现象的新表现形式;并且是以不同于以往的状态而使本质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鄂尔多斯现象犹如凤凰涅槃,要在继往开来的炼狱中完成浴火重生。
        现在的鄂尔多斯,在很大程度上还沉浸在以前现象的鞭策下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差距、寻不足。已经认识到当前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存在产业低端化、产品初级化、发展方式粗放以及创新能力、传统产业增长动力不足和有机经济发展乏力、新兴产业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支撑的“瓶颈”问题。在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上存在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难题;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生态环境仍然脆弱,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金融、政府性债务、民间借贷、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压力还比较突出。仅从资源条件讲,鄂尔多斯面临着原有的资源红利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不断发现新的红利的现实,摆脱粗粝的富足。这些都可以说是由鄂尔多斯现象本质关照下带来的反思。
        当下,鄂尔多斯正在从正反两方面接受经验教训,紧紧抓住创新转型这个新动源,不断发挥经验优势,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实现动力转换及鄂尔多斯的华丽转型。在产业布局上围绕资源开发利用,以原料型供给向深、精加工开发转型;以自然资源采掘向装备制造业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子、汽车、生态等新的产业集群,使经营利润双向回流,走出了一条立足资源优势的开发新产品、打造新领域、提供新服务的商业模式与发达市场有机接轨的路径。在经济形态上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变为以城镇经济为主的发展,从能源采掘向机械制造、工业生态立市,文化旅游产业跟进的生产力持续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常态进军。这种转型也与鄂尔多斯现象一样,是大刀阔斧的,蕴含精神的,包括决不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理性的驾驭自然与人为的关系,以期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再次发生质的飞跃。就像当年文学转型中那个著名的“王朔现象”——当文学的分流越来越清晰、明朗,大众文学逐渐定型、稳固、成熟的时候,王朔这种各路吃通、左冲右突的大众文学精英赖以生存的空间日益缩小,其创作面临自我调整和转型。可以说,在这种转型能力中,鄂尔多斯现象集聚的能量及影响力和感召力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鄂尔多斯现象也为鄂尔多斯开创出一条资源拓展的道路,鄂尔多斯现象不仅包含着物质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经济的繁荣带来的是人文的活跃及广博的人文外延,自己力量不足,就求贤若渴地请进来,走出去,这种朴素情感与合作精神,是鄂尔多斯人的优秀品德与传统,积累下了厚重的人文资源。当年,一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使鄂尔多斯具有了全球视野,国际水平。现在,鄂尔多斯抓住了创新引领和人才支撑这一关键,通过资源转换战略,优化资本结构,发挥区位优势,改善硬件软件,热情拥抱世界,与现代文明接轨。鄂尔多斯在走向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则下,也在努力寻找自身特色文化发展建设的路子,让经济新常态与社会及文化新常态同步跟进,同时使鄂尔多斯人不断增添了资源优越感,使各种资源得到进一步高效的开发利用。这种大手笔也不能说是没有鄂尔多斯现象的影响。随着鄂尔多斯新的自然资源的不断发现、人文资源的不断成熟,鄂尔多斯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以一种新姿态、新现象呈现出来,推进鄂尔多斯的继往开来,这就是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的新目标。
        铭记并不意味形影不离的沉浸其中,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记忆,该记起来的时候就记起来。铭记也不就是鄂尔多斯现象本身,而是不断演绎出新的内涵与象征。显然,铭记着,它的价值就能起作用,就能体现出来;淡忘了,这一切就无从谈起。鄂尔多斯现象以一种历史的回声影响着鄂尔多斯的发展,在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无论处于什么境遇,都会与鄂尔多斯现象联系起来,直到它被新的现象完全取代。
 
        作者:包头农牧业局研究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李申德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