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生态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浙江“两山”转化实践对鄂尔多斯的启示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21年第 作者:苏利英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1-14
摘要: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举办了一期近年来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鄂尔多斯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研修班,通过浙江湖州、杭州、嘉兴等地21天学习调研,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启迪了智慧,既是一次寻根绿色初心之旅,又是一次寻标对标之行,更是一
 
        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举办了一期近年来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鄂尔多斯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研修班,通过浙江湖州、杭州、嘉兴等地21天学习调研,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启迪了智慧,既是一次寻根绿色初心之旅,又是一次寻标对标之行,更是一次学经验、找差距、强动力、抓落实的具体行动。总结浙江“两山”转化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浙江“两山”转化实践的经验做法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浙江以“生态+N”的方式全方位、全景式、全覆盖、立体化的呈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贯彻落实和生动实践。
         (一)保持战略定力,做好顶层设计
        1.读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两山”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诞生在湖州,形成在浙江,发展完善在中央。2005年8月习总书记在安吉县余村村首次发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安吉县率先启航扬帆,2014年5月被国家六部委批准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弄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集成并加速蝶变,2018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浙江党政领导一以贯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成为时代的符号和强音,谱写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篇章。
        2.理念变革为先导,从环境保护向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重要的价值观还是重要的方法论。浙江设立全国首个“生态日”,加强全民生态文化教育;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广泛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绿色细胞”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浙江伴随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和升级优化,生动地将政府环境保护向全民生态文明建设升华,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历史性的飞跃。
        3.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2003年开始,打造“绿色浙江”成为“八八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后十多年,浙江的追求和探索始终不变,从“八八战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浙江,浙江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打造“诗画浙江、美好家园”,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美好家园,体现了浙江绿色的发展观。“生态观就是政绩观”是全省达成的共识。浙江省不唯GDP论英雄,2012年9月,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试行)》,对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评价,把环境保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改变了长期以来GDP至上的政绩观。生态环境就是实打实的民生,发展经济是政绩,保护环境同样也是政绩。从发展观→生态观→政绩观,“生态”深度改变着浙江,实现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蜕变。
        4.顶层设计到位。浙江省政府对顶层设计极为重视。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了省域科学发展的“八八战略”,为浙江省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又赋予浙江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建设“重要窗口”本质上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延续升华,努力实现传承到创新的集成升华、从过程到结果的递进跃升,为丰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更多的浙江实践。
       (二)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少数
        1.政治意识。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党的治理能力,关乎党的执政形象。加强生态建设,关键在于强化政治担当,浙江以生态省创建为突破口,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创建体系,并在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 深刻践行“两山”理念,探索走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体现了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2.大局意识。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接连或同时打出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811行动计划”等系列组合拳,蓝图续绘、代代接力,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抓铁有痕”的毅力狠抓落实,用近20年的时间蝶变为绿色发展综合得分、城乡均衡发展水平全国双第一的全域美丽浙江。
        3.责任意识。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两山”理论的实践者朱仁斌,是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的“PPT书记”。他从凭借一己担当回村建设家乡,开办家庭农场创业,将鲁家村从脏乱差的浙北小山村蜕变成“出门皆风景,入眼是花园”的田园综合体,并形成“鲁家模式”辐射周边村庄。正是以朱仁斌为典型的大批优秀干部真抓实干,凝聚民心,建设美丽家园,促成浙江协调共富的美丽景象。
         (三)促进两山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1.促转化——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安吉县在1998年太湖“零点行动”之后,关停大批污染企业,拒绝大批项目,县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面对从“靠山吃山”急转到“困守青山”的安吉人,习近平首次提出“两山”论,并结合“逆城市化”论,为安吉开出了“绿水青山如何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良方。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改变乡村发展方式的“美丽经济”成为当地发展的一条主脉络。安吉将全县作为一盘棋统一规划,按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探索多种村庄经营模式,形成了特色生态产业和绿色发展的“安吉模式”,并辐射全湖州市,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着力构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的生态产业集群。
        2.重赋能——绿水青山赋能金山银山。一是循环低碳为资源经济闭环赋能。浙能长兴电厂是浙江省第一座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的全脱硫绿色环保电厂,是全国首家“零取水与零排放”的“双零”燃煤电厂,同时采用“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技术,使用蒸汽干化污泥后耦合发电,并利用超低排放装置进行气体净化,达到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二是GEP核算为绿水青山量化赋能。GEP能够算出绿水青山的“价格”,为衡量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定了一把标尺。2020年,浙江省政府正式发布全国首部省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陆域生态系统》,以GEP核算结果为依据,推动其进入规划、考核、政策、项目,将其应用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绩效考核等工作中,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国土空间管控、环境治理评估等领域的广泛。三是生态补偿为协调发展市场化赋能。浙江通过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等方式,由生态保护受益主体向实施主体进行资金、产业、技术、人才、政策等多元化补偿,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奖优罚劣,支持绿色发展,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赋能。
        3.助融合——绿水青山融合金山银山。2017年,原浙江省环保厅联合联通公司、元亨通信共同研发了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融合受理、管理、监督、考核四个机制,形成河道网格化管理体系。2018年,浙江推出“无死角”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的生态环境大脑产品,以5G基础设施、信息化能力服务省生态环境厅数字化转型。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创新建立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探索形成发现及时、溯源精准、研判科学、查办高效的全流程、闭环式问题发现处置体系,并且开发运行了浙江环境地图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贯通,以科技助力“两山”理念融合,全面提升价值。
        (四)优化空间布局,体现全域美丽
        2003年启动的“千万工程”,花5年时间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全面整治,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湖州市安吉县2008年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成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也是我国唯一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县城,平均每天就有2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团前来“取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之路上的一个坐标。湖州市结合“三改一拆”“城中村改造攻坚”等专项工作,持续推进城镇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再利用,开展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污水零直排、公厕革命、城市精细化管理、“路长制”“河长制”,文明城市创建等行动,打造品质街区,建立美丽城市,44个小城镇被评为省级样板。
        (五)促进改革创新,加强制度保障
        浙江省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基本导向,以环境功能达标为基本标准,以能力建设为基本保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文化等各种手段,努力构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控制的环保工作格局,构建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构建全社会共建共享优美环境的良性机制。该省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环境的配置,实行生态补偿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水权交易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政府为主导配置资源环境的局面。
        (六)弘扬生态文化,全民共建共享
        浙江善于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底蕴,为当代生态经济赋予文化价值。以杰出林学家梁希的林业情怀装点江山,充分利用人文、森林资源开发生态文化产品;将“富春山居图”画在桐庐的大地上,打造全域文旅;把“孝义”文化完美诠释成狄浦村古朴典雅的乡村风光,焕发基层治理新动能;将“周敦颐后裔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赋加“莲”文化的产业价值,将生态文化渗入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浙江省围绕建设全国文化高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的目标,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工程,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深化文旅融合新格局,推进全域高质量发展,以共同富裕协同发展的理念激活民众全面参与,共建共享。
        二、找差距,聚焦美丽鄂尔多斯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对比美丽浙江生动实践,鄂尔多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短板和问题。
        (一)思想观念方面亟须深入转变
        思路决定出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是浙江全民的共识,我市少数干部群众或多或少还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思想,企业还存在侥幸心理,环境违法现象仍时有发生。在转型发展、双碳目标和要素瓶颈约束上,亟须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这影响到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二)绿色发展水平有待加速提高
        我市作为典型的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不高。探索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刚刚起步,产业四多四少现象仍然存在。在国家推进双碳目标,能耗双控的形势下,产业调整和新旧动能转化的矛盾亟待破解。产业结构尚未根本转变,产业体系与煤炭关联度较高,仍以煤炭、电力、煤化工等资源能源型传统工业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影响本市绿色发展的首要障碍性因素。能耗双控压力较大,有的已建成项目因能耗指标短缺无法正常投产,各旗区能耗控制不均衡,有的旗区的管控措施还不够精准到位,还需要精准施策。
        (三)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较为脆弱
        因自然环境因素制约,生态环境体现敏感性和脆弱性特征。违法占用林地草原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林沙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环境治理还需持续用力。能源效率有待提高,电力、热力、燃气等不同供能系统集成互补、梯级利用程度不高。另外,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等问题的治理,由于情况复杂、难度较大,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碳排放指标未完成,水环境改善任务仍较艰巨,固废处置和综合利用问题突出,环境风险防范存在安全隐患等。
        (四)“两山”有效转化还需探索路径
        1.缺乏“两山”转化顶层设计的统筹。浙江湖州鲁家村、安吉县余村、杭州市环溪村等各地领导干部都是跳出区域限制和眼前利益借力高校院所做全域规划,立足未来节制现实,目前我市有的地方在推进“两山”转化工作中重招商、轻规划,尤其对反映经济发展中资源耗损、环境代价和生态效益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关注得少。
        2.缺少“两山”转化科技含量的支持。生态农业、生态产品粗加工、由农家乐和牧家乐等旅游服务业是当前“两山”转化成果的主流,其科技含量与附加值都非常低。有些“互联网+”“生态+”项目只是采用线上销售或冠以“生态”的名号,没有实质性的生产与开发模式的创新与科技替代。
        3.缺失“两山”转化人才要素的支撑。人是生产中最关键的因素,对广大乡村而言,虽因政策鼓励乡村人员返乡创业,但由于乡村的工作、学习、生活配套不足,导致乡村年轻劳动力、人才外流情况普遍,难以使人才扎根发展,本地化人才储备与带动缺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
        4.“两山”转化生态优势不够突出。生态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生态红利”,全民共享共治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红利激发经济活力的机制仍待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的多元化途径还需拓展,生态文明在城乡民生改善方面释放的红利仍显欠缺,与群众期望尚有一定差距。
        5.生态文明法制体系仍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覆盖还不全面,制度还不够健全、落实还不够有力,没有形成上接“天气”、下接“地气”的可操作性体制机制;市场化机制建设方面,效果不够明显,凝聚社会共识还需长期努力。
        三、浙江“两山”转化实践对美丽鄂尔多斯建设的启示建议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多年来浙江通过守护、转化、融通让“两山”理念从新思想、新理念变成了新常态。作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典范城市的鄂尔多斯,要将“两山”理念转化为全市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大胆创新突破,美丽浙江的实践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一)找准战略定位
        鄂尔多斯市属于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组成部分,是首个以“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全球荒漠化治理典范城市,被联合国确定为“生态经济示范区”,黄河内蒙古段“悬河”的主要粗泥沙源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0年最具生态竞争力的城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发展理念,牢记国之大者,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鄂尔多斯。
        (二)明确发展目标
        鄂尔多斯市立足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鄂尔多斯防线为目标,聚焦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成全国生态服务与产品供给重要保障区,助力建设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瞄准双碳目标,争创国家级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着力把鄂尔多斯市打造成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为我国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低碳、经济高效的能源支撑。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鄂尔多斯。
        (三)狠抓工作落实
        1.要以战略思维举旗帜,理念先行抓落实
        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的战略思维,坚持“两山”理念的科学引领,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永续之路。
        (1)讲政治,责任自觉。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自觉担负的重大责任。“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我市领导干部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保持战略定力,不开口子。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为当地长远发展深谋远虑。“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山清水秀环境美,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意。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一旦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
        2.要以系统思维谋大局,科学布局抓落实
        (1)系统谋划。鄂尔多斯市要从“五位一体”到党建引领、从美丽城市到美丽乡村、从改革创新到5G赋能,从生态修复到环境治理、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多方入手,使生态+N方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形成齐抓共管、共治共享的合力。
        (2)科学布局。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起步关键期,充分发挥鄂尔多斯市“主战场”和“排头兵”作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市能源消费结构由煤炭为主逐步向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并重转变。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同时,提优劣汰,提升能源供给体系质量,合理优化区域能源发展布局,促进能源集约开发、协调发展。引领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与“高新精尖”经济结构,率先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要以底线思维织铁网,紧盯目标抓落实
         (1)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划。立足于鄂尔多斯市属于生态脆弱区的客观实际,着眼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筑牢地区生态安全基石,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美丽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愿景。
        (2)积极做好环境风险防范。要防微杜渐,加强环境安全检查和应急硬件设施配备,加强应急演练和应急预案检查,属地党委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要全面掌握潜在风险点和应对措施,时刻保持环境风险事件的及时响应能力。培养领导干部见微知著能力,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的高招。
        4.要以人民思维办实事,共建共享抓落实
        (1)注重政策引导。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宏大壮丽也精巧细腻。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政策措施的高效引导,在农村垃圾分类中进行奖励积分,设立评比机制,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配套出台一些具有引导性的易操作的政策措施,逐步培养和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实现美好生态环境的共建共享。
        (2)加强文化挖掘。鄂尔多斯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同样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成就,蒙古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意识的民族。古代蒙古族以立法、习俗、道德、宗教等形式,将生态环境保护融于日常生产与生活之中。深入血脉的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平衡的发展观、对动植物有恻隐之心的伦理道德观,保障了蒙古族游牧文明的世代繁衍与传承。我们应当积极挖掘蒙元文化的生态内涵,发扬其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理念的本质上的天然亲和,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同感、使命感。
        (3)增进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美丽浙江的生动实践除了提供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普惠性公共产品,还创造条件让群众分享生态红利,真正使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绿色富矿”,从而得到全民的拥护,从美丽城市、城镇、乡村建设,从制度约束到习惯养成,环境治理形成全民共识,因为优美的环境给老百姓带来了利好,激发全民爱护生态环境。要用利益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使老百姓在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5.要以辩证思维破壁垒,求真务实抓落实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写好“两山”鄂尔多斯市新篇章。
        (1)要做好“两山”融合的文章,即利用沙漠、草原等现有的自然资源,生产沙棘、肉奶等产品,并发展相关加工产业;利用生态资源发展农业,即利用独特的生物、适宜的温度、日照等生态资源,发展光伏经济、生态养殖、林沙产业等;依托沙漠草原发展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健康养老等产业,始终坚持以提升绿色福利为基本动力,推动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互促共进。鄂尔多斯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做精传统产业,做优现代产业,做强新兴产业,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依托独特的农牧业资源,发挥产业优势,支持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品进行品牌创建、整合。
        (2)要做好“两山”倒逼的文章,用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造提升,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其二要扩容增值。按照国家统一建立的GEP核算相关技术规范,建立核算平合,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推进GEP“进监测”“进规划”“进考核”“进决策”应用路径。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施路径,使保护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聚焦生态农牧、工业、旅游业等,以绿色产业为抓手,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生产价值,建成全国生态服务与产品供给的重要保障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其三要构建多元补偿机制。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多要素入手,让生态建设者从生态建设中获得实际补偿。推进草原森林等重点领域生态补偿全覆盖,鼓励第三方进入生态补偿交易市场,探索建立跨地区、跨流域、覆盖重点领域区域的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的要求,立足实际,加快探索建立如碳汇交易等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6.要以创新思维立潮头,聚焦改革抓落实
        (1)坚持目标导向,打通生态环保微循环。在实地调研中,浙江省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比如餐厨垃圾和养殖粪便生产的生物蛋白,在畜牧业发达的鄂尔多斯市,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比如“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技术,鄂尔多斯市有三分之二的旗府所在地建设有热点联产项目,具备便捷的消纳利用条件。在今后的规划和发展中,我们应当细化统筹、举一反三,探索工业化生产、城市公共事业建设、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的有机结合,让这些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地方循环经济发展中。
        (2)坚持结果导向,发扬长处补齐短板。总结污染防治三年工作成功经验,学习发达地区的科学措施,紧抓具体工程项目和任务清单考核项,坚持以标准和规范为引领,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企业完成高质量发展转型,把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一是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分别于聚焦电力、焦化、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同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和无组织排放治理行动,确保及时对标先进地区水平。二是水污染防治方面,坚持“五水统筹”,着力破解水资源浪费难题;强力推进高含盐水“零排放”,加快推进高盐废水分离工程,继续领跑全国高盐水分盐结晶领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超标流域,稳步改善水生态环境,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全力建设“美丽河湖”水文化。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持续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与安全利用,加快农村改厕项目推进进度,提升生活污水接管率,居住较为分散的地区,尤其是在牧区居民点,探索推广分散式净化槽工艺或生态化处理工艺,深入推进农村牧区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嘎查村。四是固废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面,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实现源头大幅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探索煤矸石井下回填和工业化资源利用路径。五是生态修复方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依托绿色矿山建设行动,全面修复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7.要以法治思维敲警钟,完善机制抓落实
       (1)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由市主要领导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立市委、市政府统筹,行业分块负责,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完善部门协作的横向工作机制。按照需要成立相关工作机构,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谋划、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其次是完善绿色发展机制。落实生态空间管控机制,让“三线一单”成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的科学工具,注重在重大发展战略上主动融入“三线一单”的理念并落实管控要求。强化绿色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保障,制定出台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优化的相关政策,完善宏观治理环境政策。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建立生态环境风险补偿基金等形式的发展绿色信贷,以及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机制。
       (2)完善完备制度保障。“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鄂尔多斯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也应当进一步夯实立法和体制基础,构建激励约束并重、覆盖领域全面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因地制宜,健全政策法规。应该借鉴湖州做法,研究制定既符合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又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政策,尽快出台固废污染防治等生态环保领域的地方条例,满足处理区域特征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法律需求,为推动形成污染防治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提供法治保障。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全市要建章立制,筑牢问责制度基础,完善责任体系,明确问责依据,形成对干部履职全过程监督和问责的闭合链条。采取全面排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明察和暗访相结合、问责和整改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项督查。
 
         课题参与人:郝潇羽 赵崇志 朱鹏羽 刘宇星
   作者: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苏利英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