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生态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水生态:库布齐沙漠绿富的新路子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专 作者:课题组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4-01
摘要:库布齐沙漠横亘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境内,宛如一条黄色巨龙紧卧在黄河南侧,沙海与黄水一静一动,既是当地老百姓生活的依托,又是人们担惊受怕的死亡之海和脱缰野马。 治理沙漠是鄂尔多斯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从英雄治沙
        库布齐沙漠横亘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境内,宛如一条黄色巨龙紧卧在黄河南侧,沙海与黄水一静一动,既是当地老百姓生活的依托,又是人们担惊受怕的“死亡之海”和“脱缰野马”。
        治理沙漠是鄂尔多斯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从英雄治沙到集体治沙,从政府治沙到企业治沙,从简单劳动治沙到飞播治沙,从植树种草治沙到科学技术治沙,一路走来,可谓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效果时而事半功倍、时而事倍功半,“愚公移山”精神永远鼓舞着这里的人们向治理沙漠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老百姓盼望已久的“水生态”现象出现了,何谓“水生态”?为什么人们喜欢“水生态”?“水生态”前景如何?带着诸多问题,课题组到杭锦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现将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公开刊发,以飨读者。

        一、凌水与水生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神奇的流凌封冻之河。位于内蒙古黄河三盛公段因处于高北纬度地区,每一年开春、入冬都会历经一次很长时间的开河和封河过程,称为“流凌”。每年的十二月,杭锦旗三盛公河段满河冰凌顺流而来,时而如棉絮,时而像坚石,整个河面沸腾一般弥漫着雾气,伴随着气温的急速下降,夜间形成的冰凌完全冻结,这时候“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展示在人们眼前的就是“银装素裹”“温柔娴静”的一面。在每年年初开河之时,经过整个冬天休整的黄河,又开始涌动起以往的热情。整个河道就像是一条欲挣脱冰雪束缚的苍龙,消融的冰块在河水中翻滚着、撞击着,有时堆积,有时分开,变幻无穷,蔚为壮观,目睹者满是惊叹。黄河流凌就像钱塘观潮,已经成为人们争相一睹的黄河奇观之一。由于这个自然奇观只是在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闸”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才可以得到充分展现,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
        所谓黄河流凌,是因为冰凌阻水而导致的黄河涨水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还会聚集成冰塞或冰坝,导致水位大幅度地升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作凌洪。在寒冷冬季的封河期和回暖的开河期都非常有可能发生凌汛。尤其是主干道在北回归线以北的河流并且有温暖向寒冷地区流的河段极易产生。每到冬天的时候,黄河的很多河段都会结冰封河,尤其是由兰州到内蒙古河口镇、郑州花园口到入海口的两个河段,河水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冬季上、下游的气温差别大,封河期时间由下而上,上游的冰层没有下游的厚。通常到次年的春季,封河的冰层逐渐融化后,因为气温是南高北低,所以开河时间由上而下。通常在上游开河融冰的时候,下游则处于封冻状态,上游大量的冰、水涌向下游,导致巨大的冰凌洪峰,非常容易在弯曲、狭窄河段卡冰筑坝,抬高水位,在个别年份甚至会形成凌汛灾害。
       
        二、杭锦旗“两害变一利”,打造“水生态”

        黄河流经鄂尔多斯728公里,其中,流经杭锦旗全长249公里,杭锦旗是我国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每年有31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从这里流过。在每年凌汛期,当地平均槽蓄水量在14.4亿立方米左右。受气候影响,这里每年要经历流凌封冻和开河流凌两个过程,凌期长达120天。当地老乡说“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封冻致使冰下过流能力减弱,加上大量凌水通过,造成水位壅高,特别是春季开河期间,凌块在水流的推动下,极易发生“堆冰”现象,阻碍河道正常行洪,导致开河水位居高不下,危及防洪大堤,甚至引发凌汛灾害。平均每年要投入1000多万元的资金进行抢险加固,加重了财政负担。2008年3月20日,黄河杭锦旗独贵塔拉奎素段相继发生2处溃堤险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9.35亿元,这对本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杭锦旗更是“雪上加霜”。
        杭锦旗境内还有占总土地面积52%的库布其沙漠,沙漠因为缺少生态水资源,原有柴登、湖泊萎缩,草场沙化,草木皆枯,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群众陷入了无法生存的困境,被迫进行生态移民搬迁,出现了“沙进人退”的恶性局面。同时,库布其沙漠横亘杭锦旗东西长达200多公里,与黄河并肩而行,最近处距黄河只有3公里左右,春冬两季,大量风沙滚动进入黄河,是黄河内蒙古河段河水含沙量偏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杭锦旗境内的两条黄龙时不时地挑战着当地党政领导的工作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确切地说,就是一边是沙害,一边是水害。
        如何变“两害为一利”,杭锦旗党委政府在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指导下,从2013年春天开始组织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发扬勇于担当、大胆创新的精神,誓将黄龙变绿龙,敢叫大漠换新颜,干部们背着干粮、仪器,在外界的质疑、反对、嘲笑声中,秉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绝担当,徒步挺进“死亡之海”,踏上了艰辛的实地踏勘、规划、调研之程。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调研才有泥土气息,有群众声音的结论才有说服力。通过一年时间的反复实地调研、勘察、论证,结论是引黄河凌水入沙项目具有可行性。旗政府有关部门邀请国家水利权威部门到实地勘察论证,又委托有关设计公司编制了《杭锦旗库布齐沙漠重点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该报告中可见杭锦旗“引黄入沙、一举双赢”。
        2014年农历正月十六开挖引水渠,当年春季凌期,首次将凌水成功引入了库布其沙漠腹地。同时邀请中国水科院院士及相关专家团队进行现场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形成水面,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双赢目的,变水害为水利。项目的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建设,恢复生态功能,促进水源涵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洪水资源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实践,方案总体可行。”专家组的科学论证更加坚定了杭锦水利人引黄入沙的决心和信心。从2015年以来,由杭锦旗政府筹资,在南岸总干渠22公里闸建成分凌引水闸1座,新建引水渠38.5公里,建设生态围堤17.92公里,引水流量30m3/s。2018年经过积极争取,该项目被列入《全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2018年度实施方案》中,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524万元。进一步完善项目连通功能,继续延长生态围堤10公里,并建成退水闸1座,退水渠3.6公里,与总干渠连通。形成从黄河引水、自流经过库布其沙漠、再退还黄河的水循环格局。2019年又向东推进5公里,形成湿地近120平方公里。
     
         三、水生态的好处

        一是有效缓减了防汛压力。黄河内蒙古河段,地处黄河最北端,高程海拔千米以上,离海洋距离远,暧温气流难以到达,常为蒙古高压控制,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季严寒漫长,气温在零度以下的时间持续4—5个月,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这段河流冰冻期4—5个月,大部分为稳定封河段。由于河道流向自南向北,其上游宁夏段温度高,内蒙古段温度低,故河道流凌段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则由甘肃、宁夏段逐渐向下发展,在自然情况下,内蒙古段杭锦旗的流凌封冻时间,常比兰州早20多天,而解冻开河时间却晚一个多月。黄河从宁夏的石嘴山市和内蒙古乌海市的拉僧庙入境,至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龙口镇的榆树湾出境,干流全长840公里,总落差仅162.5米。该河段河宽坡缓,逶迤曲折,虽地处上游,但在昭君坟至头道拐的河道比降已接近黄河河口的比降。黄河在内蒙古河段,区间的支流较少而且均为雨洪产流的时令河,冰期几乎无水补给,因此,内蒙古河段冰期来水绝大部分是兰州以上的来水。冬季内蒙古段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400立方米以上。此段气温低、冰层厚,洪峰过境水鼓冰裂,造成大块流冰多,加之河势的作用,流冰密集卡冰结坝,使河道水位猛烈抬升,极易造成串堤决口、淹没成灾。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段解冻开河期,历史上年年均有程度不同的灾害发生,平均两年就有一次。1968年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投入运用后,冰期调节了河道的水量和热量,使内蒙古段的凌汛发生了明显改变,灾害大为减轻。但是,凌汛复杂,影响因素多,在特殊情况下,仍有发生较大凌汛灾害的可能,黄河凌汛威胁并未彻底解除。因为上游水库离下游凌洪严重河段距离过远,上游水库的调节运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内蒙古河段的凌洪威胁,根据工农业生产的需水要求,不可能在解冻期完全断流;而且水库防凌库容有限,也不可能较长时间蓄水。因此,在现阶段,还需综合运用多种防凌措施,才能减轻或免除凌洪灾害的发生。杭锦旗水生态工程实施以来,从2015年至今,已累计分凌引水4.9亿m3,大大减轻了黄河凌汛压力。二是极大改善生态环境。调研组一行走进库布其沙漠腹部“水生态”治理区,现实远比想象中要漂亮,水道顺着沟壑蜿蜒,汇聚成一片沙漠湿地,水面上鱼儿欢跃,岸边灌木遍布、绿草如茵,牛群悠闲觅食,水鸟翱翔天际,形成了沙水共存、生态和谐的独特景观。杭锦旗水利部门领导告诉调研人员,通过引水,已形成近120平方公里的湿地。水来了,周边都绿了,库区长满了芦苇、蒲、红柳、水草等多种植物,周边人工种树2万多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种植成本大大降低。三是丰富了生物多样化。水是生命之源,有水了,库区已有20多种植物、20多种飞鸟,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鱼虾蟹畅游水底,水鸟成群栖息、翱翔,生机一片。四是促进周围农牧民增收。农牧民在水草丰美的湿地及周边发展养殖业(水产及牛),养殖成本低,现已初具规模,散养牛10000多头,水产养殖1600多亩,为周边农牧民带来收益。最具代表性的是家住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的那仁满达呼,邻里邻居都称他为“老满”。2016年,老满家养牛还不到100头,而现在他的养牛规模已经达到了600多头。去年,老满和专业的养蟹人合作,在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流经他家的水面养起了螃蟹。尝到甜头的老满,今年已扩大螃蟹养殖规模,并借助“水生态”美景和G242国道通车,再搞一次“跨界”,发展牧家乐、沙漠探险旅游业,为妻儿也各谋一份新职业。再如,家住吉日嘎朗图镇红旗二社的黄毛就是生态好转的受益者。“家里养了600多头‘野牛’,一年收入至少80万元。”养“野牛”在吉日嘎朗图镇不是新鲜事,只是过去生态环境限制,养牛形不成产业。现在,有了水的沙漠正在变成好牧场。“野牛”不用人专门去喂草、水,更不用去给它准备棚圈。仅在吉日嘎朗图镇,像黄毛这样的养牛户子就有220户,在沙漠共养殖“野牛”15000多头。五是提高了杭锦旗知名度水生态使库布齐沙漠里出现了湖泊、湿地。有了水就有了绿色,有了希望。为今后打好翻身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以来,先后有13家国家媒体及9家省级媒体专题对水生态项目区进行宣传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主席丁仲礼,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自治区党委常委军区司令马庆雷等各级领导莅临水生态项目区检查指导工作。领导的关怀,各级媒体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杭锦旗的知名度、影响力,为今后更好发展奠定基础。六是引得春临大漠早。库区引水前,几乎每年6月份之前见不到绿;引水之后,每年2日份即是百鸟争鸣、杨柳泛青,一派生机。有诗《大漠深处春临早》为证:朔方古来春色少,大漠千年空寂寥。分凌治沙三百里,引得百鸟争春早。

        四、水生态带来的困境
        杭锦旗水生态工程开创了生态治沙的先河,目前看来“两害变一利”的效果十分明显,库布齐沙漠这个多年来对当地生产生活危害大的负资产被水生态给盘活了,变成了可产生生产总值的绿色资产。杭锦旗上上下下还在欢欣鼓舞之际,水利专家却提醒,只有活水才有无限希望,如果形成一潭死水,水“利”变水“害”的潜在风险就会突出水面,而且随着沙漠里库区水位提升,缓解分凌防汛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甚至会变化为水患因素。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句话,死水危险,活水有利。

        五、水生态的出路
        根据库布齐沙漠和黄河杭锦旗段的现实情况,水利专家建议,杭锦旗应该采取“东引、南提、北退”的工程措施,全面完善和提升水生态的长久功能,实现对黄河的“大保护、大治理”,从而使黄河杭锦旗段进入安澜状态。
        “东引”即将水生态项目区继续向库布齐沙漠东面延伸,继续开渠让凌水自流至七星湖一带,形成可控制且蜿蜒曲折的沙漠小河流和若干个湖泊湿地。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结合水保、沙源项目,按照林间经济(即水冲沙柳+甘草)、林下经济(即梭梭+肉苁蓉)模式开辟发展林沙产业;按照林草(柠条+扬柴)套种模式开辟发展肉牛养殖业。经过数年艰苦奋斗,最终建成一条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5至10公里的库布齐沙海绿色经济长廊。
        “南提”即在水生态库区或库区外围,建设若干个泵站取水口,依靠动力提水,间隔10公里左右,纵向由北向南输送水生态水源;依靠G242国道线至水源地砂石路为轴线,结合水保、沙源项目,网格化,化整为零,逐年实施。按照林间经济、林下经济、经济林模式发展林沙产业,逐步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按照林草套种模式,大力发展肉牛羊养殖业。经过数年辛勤努力,最终建成一条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10公里左右的库布齐沙海第二条绿色经济长廊。
        杭锦旗各族人民群众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指引下,通过实施“东引”“南提”“北退”水生态工程,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在“死亡之海”中打出一场漂亮的共同富裕翻身仗。
        “北退”即将黄河凌汛期引入库布齐沙漠的黄河凌水,在黄河枯水期退入黄河干区,灌溉沿滩农田,还水于民;在黄河丰水期退入黄河排干渠或退入滞洪区,从而减轻水生态库区存水过多的压力,最终形成有进有退、有补有还的水循环良性大格局。
        综上所述,杭锦旗水生态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项目。首先,解决了黄河一年一度流凌防汛的历史老大难问题,基本实现了黄河杭锦旗段的安澜大计;其次,为库布齐沙漠治理探索出一条生态治沙植绿的新路子,创造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新模式,创造性地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第三,有力地促进了沙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和老百姓的共同富裕,林草丰裕,牛羊肥壮,大地丰收,百姓微笑,不仅宜居,更加宜游,昔日“死亡之海”变成今日绿富同兴乐园;第四,继续谱写杭锦旗人在新时代创造的“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库布其精神”的新篇章。第五,为国内外更多沙漠河流地区实现绿富同兴走出了新路子、打造了楷模、树立了榜样。
        调研组在与当地各界代表座谈期间,杭锦旗水利局刘海全局长意味深长地说道,水生态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杭锦旗境内库布齐沙漠与沿黄河滩地区区域水系的互联互通,有效缓解生态水资源严重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将在库布其沙漠北部边缘形成一个300平方公里左右的“绿色屏障”,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增光添彩,而且可极大地减少入黄泥沙,维护“母亲河”健康生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今日杭锦旗人正在全力以赴打造的水生态项目,就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内蒙古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杭锦旗新篇章。
        我们有理由相信,杭锦旗党委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提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中,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上承担着重要责任。杭锦旗要进一步明确边界和底线,树牢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生态优先的政治导向和价值追求,毫不犹豫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坚决有力纠正不利于促进绿色发展的行为,全领域全过程推进绿色转型,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课题组负责人:奇海林  刘海全;撰稿人:李月琴  王春霞  杨永茂)

责任编辑:课题组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