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文化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凤凰山汉代壁画艺术 ——鄂尔多斯高原汉代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专 作者:甄自明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8-12
摘要:壁画,为墙壁上的绘画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是除史书、文献记载之外能够直观、形象、生动反映古人类生存状况的唯一资料。早在汉代就有在墙壁上作画的记载。在近四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汉墓壁画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和完整的墓葬图式体系,丰富和
        壁画,为墙壁上的绘画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是除史书、文献记载之外能够直观、形象、生动反映古人类生存状况的唯一资料。早在汉代就有在墙壁上作画的记载。在近四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汉墓壁画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和完整的墓葬图式体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造型技巧和表现形式。以汉墓壁画为代表的汉代绘画艺术把中国早期绘画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后代中国绘画的发展和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凤凰山汉代壁画墓及其出土文物
        鄂尔多斯地区一共考古发掘清理三处汉代壁画墓,其中鄂托克旗清理发掘两处,一处为凤凰山汉墓,另一处为米兰壕汉墓;乌审旗清理发掘一处,名为嘎鲁图汉墓。这些汉代壁画色彩鲜艳,技法娴熟,内容丰富。
凤凰山汉墓,座落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毛乌素沙漠北端,西南距乌兰镇约40公里,该地为地势平缓的沙漠草原和丘陵地区。凤凰山相对高度50米,为红砂岩层结构,北依凤凰山,南临巴彦淖尔。1987年进行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了一座出露的壁画墓,为此1990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992年10月,为进一步了解该墓地的文化性质及其时代,共考古发掘墓葬13座。
        凤凰山汉墓出土了多个种类的随葬品。其中釉陶器主要是黄釉褐陶,多素面,有的施弦纹,烧成火候较高,质地较为坚硬;器形有壶、灯、盘、炉、碗、罐、瓢、博山炉等。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器表多绘彩,个别陶器涂白色或土黄色彩,彩绘图案以卷云纹、几何形图案为主;器形有壶、罐、碗、灯、井、灶、甑、盘、釜、炉、水斗、陶柄、陶俑等。铜器及饰件有铜铺首、盖工帽、铜扣、弩机、水晶珠、五铢钱、乳钉纹带钮铜镜等。这些随葬品都是东汉时期的典型文物,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制作工艺和陪葬等级。1998年,主持凤凰山汉墓考古发掘的王志浩先生,将撰写好的沉甸甸的《凤凰山墓葬》考古简报,交由魏坚先生主编的《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一书中发表,第一次将凤凰山汉墓的形制、出土遗物、壁画公布于世,从而掀开了凤凰山汉代壁画的神秘面纱。
     
        二、凤凰山汉墓出土壁画

        凤凰山汉墓1号墓墓室所绘壁画,共有彩画10余组。壁画是先在壁上抹一层厚约0.5厘米的白泥,经压磨光亮后,再在其上作画,绘画使用了石青、土红、土黄、赭石、朱砂等矿物颜料。壁画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布局严谨,技法娴熟,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充分显示出男女不同人物的姿态及个性,生活气息浓厚。
        (一)武库、抵兕图
        墓室东壁的兵器武库图、抵兕图。画中从左到右画有一面鼓、两件棨戟、两把长剑,右面绘一盾牌,再右面是弓箭和剑匣。下面绘有独角兽,据考证应为“抵兕”。在墓室后壁壁画的上方,也画有这种“抵兕”,据考证应为“象人抵兕图”。“兕”是一种上古瑞兽,状如犀牛但不是犀牛,每逢天下出现盛世就会出现,传说“兕”还是太上老君的坐骑。
      (二)车马出行图
        凤凰山汉墓壁画里出现的马,看起来都是经过改良过的马,不管是牧马图中的马也好,驾车的马也好,都体现出了良马的很多特征,这些马昂首嘶鸣、四蹄飞奔,把天马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壁画中的车马出行图,是秦汉以来社会制度的一种反映,通过车马的数量、出行的规模可以大致判断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是墓主生前社会生活经历的再现,也是鄂尔多斯高原东汉历史的真实写照。
      (三)农耕游牧图
        墓室西壁壁画右侧的农耕放牧图,放牧图中,山体呈上、中、下三层分布,两个牧人坐在山头上,手执短鞭放牧,山中有牛、马等牲畜。下方绘一人在田间耕作,仅存人物腿部、耕牛蹄足、耕犁,据考证,应为缺失的“二牛抬杠”耕作情景。从这幅壁画中可以看出,当时鄂尔多斯地区已经使用牛耕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战国秦汉时期,戎狄、白羊、楼烦、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都在鄂尔多斯高原从事游牧经济。凤凰山汉墓壁画反映了鄂尔多斯高原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交汇地带,在汉代实行的是一种农耕与游牧结合的经济方式。

        三、凤凰山汉墓壁画综合分析
        凤凰山汉墓1号墓壁画,整体上由庭院外的武库抵兕图、农耕游牧图、车马出行图,大门处的持吾守卫图、抱戟侍从图,和庭院里的百戏杂耍图、宴饮乐舞图组成,庭院由阙式望楼、亭台楼阁、游廊、围墙等组成,展现了一幅东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庄园经济发展状况,和官僚地主集团生产、生活的生动写实画面。
       (一)墓主人形象、民族与身份
        在凤凰山汉墓1号墓中,东、南、西、北四个壁的壁画中都有帽饰、服饰、长相等,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男、女人物形象。从这些人物披发、高顶宽檐帽、帽插羽翎等习俗方面分析,有的学者认为是羌人,有的学者认为是南匈奴人。综合考虑呢,我们认为壁画中的两鬓垂发、披发的人物,应该就是东汉时期生活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南匈奴人及其后裔。从壁画的整体风格、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看,该墓应是典型的汉人墓。从执金吾门吏的形象、轺车、武库图分析,墓主人应是担任“御史、郡守、都尉、县长之类”的官职,墓主人是在南匈奴地区任职时习染了胡俗的汉族官吏。
       (二)壁画题材
        凤凰山汉墓壁画的题材内容丰富,概括起来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宇宙天象与各种仙灵祥瑞,如祥云、玉兔、蟾蜍、抵兕等。一类是墓主的个人经历和生活场景,如庄园、庭院、宴饮、乐舞、杂耍、武库、车马出行、农耕游牧等。其图像涉及当时的思想、信仰、宗教、神话、军事、政治、礼仪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一部用图像编写的汉代历史巨著。
       (三)壁画的艺术风格
        凤凰山汉代壁画布局严谨有序、构图充满张力、气势,采用了分层、分栏式的全景式构图,壁画内容可分为墓顶、前壁、后壁、东壁、西壁五个区域部分,在东壁、西壁又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连续的庭院宴饮百戏图,下层是车马出行图。
        凤凰山汉代壁画采用了传统的散点透视原理,用游动性视点描绘和表现物象。武库抵兕图、车马出行图、农耕游牧图均采用了正视平列法构图,这种形式是汉墓壁画最普遍和最常见的构图形式。庭院宴饮百戏图采用了鸟瞰式散布法构图,采用一个高视点,把俯看到的物象错落有致地安排、布陈于一个画面中。
        凤凰山汉代壁画的另一个特点是线条的流动飞扬、色彩的丰富热烈。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手段和画面的立骨之本。凤凰山汉墓壁画中,线条种类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不同质感线条的交错使用,使物象具有了真实感和生命力。熟练的线条技能,把人物、动物的动态、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壁画造型富于动感和节奏之线条的作用,使画面产生出生命的张力、饱满的气势。凤凰山汉墓壁画的色彩丰富、热烈,经常使用的色彩有黑、白、朱、赭、紫、蓝、黄、绿等颜色。画工们对色彩的运用纯熟自如、巧妙和谐,或浓重沉稳、或清新明亮、或热烈奔放,其轻重、浓淡、冷暖关系都处理得自然得体。凤凰山汉墓壁画的绘画艺术特色鲜明,成为汉代北方壁画的典型代表,代表了鄂尔多斯高原蒙元时期之前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凤凰山汉代壁画色彩鲜艳、技法娴熟、内容丰富,既富有中原汉文化气息,同时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堪称鄂尔多斯地区汉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深刻反映了汉代鄂尔多斯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意识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凤凰山汉墓壁画是古人留给鄂尔多斯的珍贵文化遗产,因其地域和民族特色,在内蒙古乃至整个中国北方的绘画史、艺术史上均占据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甄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