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调研考察组一行就“草原村排”为鄂托克前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全方位影响为议题开展了考察调研、助力活动。全国政协原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夏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宁夏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博士生导师、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原主任、荣誉会长陈育宁,宁夏人民出版社原编审、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汤晓芳,原伊克昭盟副盟长、巡视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首任会长、荣誉会长奇·朝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会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乔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海林、秘书长杨勇等参加调研考察活动。 大家一致认为草原村排内涵丰富,是物质与精神的互动,农牧民的共鸣,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养料,更是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鲜活素材”。 夏日谈及草原村排时说:“‘草原村排’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可以带动农牧民共同富裕,在乡村非常受欢迎,能吸引很多的外出人员返回自己的家乡,人气有了,也能吸引外地的人才进来,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陈育宁说:“我是从宁夏来,慕‘草原村排’之名而来,看了之后感到非常震撼,草原上又有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过去我们知道的是草原有乃日文化,现在又新增加了像‘村排’这样非常吸引牧民的一种业余文化生活。这种积极、健康、向上农村牧区体育文化活动,给草原文化生活带来了新的内容、新的气象。‘草原村排’带动了乡村之旅,带动了牧业生产生活的发展,是新时代一种新型的邻里关系、民族关系的融合,未来的发展能够更快地促进整个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奇·朝鲁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鄂尔多斯最西南偏远的鄂托克前旗出现‘草原村排’这样的现象,我觉得有三个原因,首先是鄂托克前旗文化底蕴深厚,是红色文化比较早的地区。第二是良好的邻里环境,第三是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草原村排’是增强体质、启发智能,促进邻里和谐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党中央提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和振兴乡村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 乔明说:“草原村排”已成为鄂托克前旗的一张亮丽名片。这项融合了农业生产、民族文化、群众体育与乡村旅游的赛事,不仅展现了鄂尔多斯草原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更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奇海林说:“草原村排”是在传统那达慕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东西,是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一种交融,是个人文化和集体文化的一种交流,打球是用球传递人与人的心,联系的是人与人的情,人心联了,人情有了,我觉得意义就大了,就像贵州的村超,那么多人在看,一二十个人在踢,排球也是一样的,玩的人很开心,看的人很关注,这样“草原村排”在旗委、政府的领导下,走出鄂托克前旗、走出鄂尔多斯市,在国内是一朵绚丽的马兰花。 杨勇说:看了草原村排我觉得有四个特色,一是男女混搭,一个队里面既有男球员,也有女球员,便于老百姓组合在一起。二是没有年龄限制,老中青结合在一起。三是草原村排有的是家庭组合,有的是各民族结合。第四是时间灵活性很强。这就是草原村排能够存活的内在东西,是它存在的理由。 文/王春霞 图/龚萨日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