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文化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鄂尔多斯学与地方学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21年第 作者:奇·朝鲁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1-17
摘要:关于鄂尔多斯学:鄂尔多斯成吉思汗时代众多宫帐蒙古部名称河套蒙古名称当代地级市名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改革开放创造的鄂尔多斯经济现象、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鄂尔多斯模式等,奠定了鄂尔多斯学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立学基
        关于鄂尔多斯学:鄂尔多斯——成吉思汗时代“众多宫帐”——蒙古部名称——“河套”蒙古名称——当代地级市名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改革开放创造的鄂尔多斯经济现象、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鄂尔多斯模式等,奠定了鄂尔多斯学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立学基础。鄂尔多斯学是以该地区历史、经济、文化、民族、生态及其互促联动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研究鄂尔多斯现象、鄂尔多斯模式形成、发展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具有自身特征、有自身体系、有自身规律、有专门知识和理论方法的综合性学问。地方学应具备“四有”要件。地方学建设要把握住传统,突出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创新,以人为本,注重汇合人力资源,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鄂尔多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服务。
        鄂尔多斯学的创立,是鄂尔多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协调跨越式发展的产物。据民族史学家陈育宁教授考证:鄂尔多斯是“河套文化”(萨拉乌苏晚期智人)的发源地,从旧石器晚期开始,鄂尔多斯地区是我国北方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游牧民族活动的舞台,是民族汇聚、交往最集中的地区,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最早开发和组成部分。鄂尔多斯一直是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交错区。自蒙古鄂尔多斯部驻牧这块较为封闭且相对独立的地区500多年,一直较完整较稳定地聚居在这一地区。因此,也就较完整地保留下来鄂尔多斯蒙古最基本的传统文化,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标本,草原文化的集大成;有唯一保留至今的最完整最丰富最有特征的成吉思汗祭祀、苏勒德祭祀等祭祀文化;鄂尔多斯又有萨冈彻辰著《蒙古源流》等研究和传承自己历史文化的深厚传统;有反帝反封建的人民“独贵龙”运动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鄂尔多斯革命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人弘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使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出现了引起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各路专家学者将“九五”“十五”期间这一变化过程称为“鄂尔多斯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生态现象”乃至“鄂尔多斯模式”等等加以研究。以上这些具有鄂尔多斯地域和民族特色,由鄂尔多斯地域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现象构成的大文化体系、鄂尔多斯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相适应的生存、生产、生活规律等等,必然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研究的热门课题,也就构成了鄂尔多斯学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立学基础。“鄂尔多斯学”可以涵盖包容鄂尔多斯极为厚重的文化内涵,体现鄂尔多斯区域品牌的真正价值,能将鄂尔多斯区域有价值的信息高度浓缩化。更为现实的是它可以将“鄂尔多斯现象”或“鄂尔多斯模式”研究深化为对各客体间互动发展规律、历史与现实间嬗变规律的研究,为主体所知所用。对鄂尔多斯学概念定义、内涵特征、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经过六年研究实践,在一些主要方面有了共同的认识:1.鄂尔多斯学是地方学,就是鄂尔多斯地区长期形成的有自己独特特征、有自身体系、有自身规律、有专门知识和理论的学问。2.鄂尔多斯学是以地区历史、文化、经济、民族、生态环境及其互促联动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研究“鄂尔多斯现象”产生、发展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具有强烈的为区域发展服务的意识,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面对鄂尔多斯历史与现实去探索规律,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发展规律、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和谐发展规律等。3.鄂尔多斯学有独具特色的基本内涵。如保存完整的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祭祀传统、生态重建的历史经验、充满活力的经济实力、推动发展的文化魅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4.鄂尔多斯学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研究鄂尔多斯人及其人文精神,注重鄂尔多斯亲和力、向心力、创造力的传承和弘扬,历久弥新,与时俱进。鄂尔多斯学具有宣扬知识、揭示规律、凝聚精神的功能,发挥引导决策、服务经济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5.鄂尔多斯学是以鄂尔多斯为品牌标志,注重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时代对接,打造地域大文化国际品牌,是在独有传统智慧基础上构建新区域新文化的诸多学科的集大成者。6.要以世界的全国的科学的眼光去看去研究鄂尔多斯学。确立地方学要有世界的眼光和大中华的胸怀,用战略眼光看鄂尔多斯学研究,要拓展跨学科、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的视角,采取调查与分析、形式逻辑分析与辩证逻辑分析、分期与分类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关于地方学:1.对地方学应有一个基本认识。“地方”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成为或称为“学”要看内外部环境诸多条件。构成地方学要具备“四有”,即,独特特征、自身体系、自身规律、专门知识和理论等要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地方的大文化学,是把国内某一地区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除了涉及该地区的地理、历史、人文、民族等之外,揭示该地区在现阶段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方式等诸多方面所呈现出的特点。地方学是一门交叉科学、边缘科学、综合科学。地域性和综合性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中国960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因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差异而形成不同“地方”。一个地名,一个人名就是一串文化符号。然而,历史证明或必将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根脉认同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即使成为或称为地方学,也是中华大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就通常所说的“全球化”概念而言,主要是指世界经济市场化的“全球化”,我看世界多元文化即使“全球化”那也是很遥远的事情。更何况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多样化还在强化,当今世界究竟谁化谁怎样化还是个全球性尖锐问题。我们坚守中华大文化底蕴的意志理应更加坚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理应更加强烈。因此,体现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特色的地方学方兴未艾应该说是好事。有学者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十年来,我们经历了“政治中国”“经济中国”,现正走向“文化中国”不无道理。我看我们正在走向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一体科学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地方学研究和国学研究同样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而最高目标是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地方学建设要把握住传统。能统一传承下去的东西,即能世代相传的具有特色的社会因素叫传统。大中华大传统是根基,地方小传统是特色。传统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制度等等是历史的积淀,任何现实的选择都不是任意的,是以传统为根基的,这是地方学立学之基础。这种传统对文明的进步积蓄着力量。只要我们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把握住传统去搞好地方学建设,以传统承载时尚,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必将对现代和未来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3.地方学建设应突出价值核心。核心是和谐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地方学建设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始终要把握住这个核心,突出以共同理想和道德情操、指导思想和共同精神为主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地方学建设的全过程,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地方学建设要坚持创新。地方学要把握住传统中的先进性、和谐性内容去创新。要大力提倡有态度、有思想的学术风格和创新精神。地方学研究要突显传统文化的和谐内核,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在现代性中体现传统性、传统共性中体现时代多彩个性。地方学研究团体要顺应深化改革潮流,创新体制和机制,增强持续发展活力。作为民办非企业学术团体,要想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除加强自身建设外,更需要各级党政不断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的政策法规并加以落实。5.地方学建设要注重整合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地方学建设最关键最稀缺的资源。要想搞好地方学建设就要下大力气搞好人力资源整合,使众多专业性人力资源聚合为综合性人力资源,形成一支有求真务实精神和有智商智慧人格的研究团队。这也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在实践操作中的难点之一。这一点,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显得尤为突出。我相信,只要我们遵照党和国家驾驭转轨转型的大政方针,从地区实际和地方学建设实践出发,政府配置和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创造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人力资源乃至其他资源问题总是会解决的越来越有利于地方学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选自《鄂尔多斯学研究》2007年第4期
 
责任编辑:奇·朝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