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守教育初心 担育人使命——访原伊克昭盟教育处副处长王永诚同志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20年第 作者:李晓燕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29
摘要:2020年7月下旬,以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为代表的全市各中学高考成绩喜报传来,欢欣雀跃的家长们放礼花炮庆祝。深夜的礼炮声音格外响亮,一位老人又一次在睡梦中被吵醒,他自言自语道娃娃们又考好了,然后又欣慰的睡去。这位老人叫王永诚,之所以感慨又欣慰,因
        2020年7月下旬,以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为代表的全市各中学高考成绩喜报传来,欢欣雀跃的家长们放礼花炮庆祝。深夜的礼炮声音格外响亮,一位老人又一次在睡梦中被吵醒,他自言自语道“娃娃们又考好了”,然后又欣慰的睡去。这位老人叫王永诚,之所以感慨又欣慰,因为他认为这一生所做的引以为荣的两件事就是:读书成长和教书育人,他的人生故事也基本映射出了鄂尔多斯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的发展环境亦可见一斑。
         王永诚,1942年出生于泊江海子,1951年开始上小学,建国初期的伊克昭盟教育基础十分薄弱,教育条件极度落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育水平极端低下,全盟仅有一所中学,在校生192人,教职工23人,公办小学16所,在校生2215人,教师85人;另外还有私塾、寺庙学校、教会学校若干,学生人数也很少;没有正规的幼儿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历经建国后那个连吃饱穿暖都很奢侈的三年困难时期,196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伊克昭盟第一中学考上内蒙古大学化学系,成为泊江海子全乡第二个大学生。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地主家庭出生的王永诚的高考成绩比他上清华的同学高了140分,1968年毕业后也只是被分配到巴彦淖尔盟五原县成为一个乡村教师,但毕竟是才华横溢的大学生,他被借调至县教育局工作,直到1981年任五原一中副校长,负责教学管理,代过数学课、政治课,可见改革开放初期的内蒙古教育事业仍然在低水平运行。1984年王永诚回到了伊克昭盟,开始了他与伊克昭盟教育事业的不解之缘。

        一、基础教育的超前、快速发展奠定了今日教育辉煌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伊克昭盟教育随着经济法发展不断取得进展,基础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但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仍然十分落后,“泥台子、黑屋子、土孩子”是当时全盟各旗区大部分小学的真实写照。回到伊克昭盟的王永诚被分配到教育处基础教育科任科长,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的部署和伊克昭盟的实际情况,“普及义务教育”“扫除少青壮年文盲”是他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这项工作的完成为伊盟教育事业腾飞铺平了跑道。
        “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在鄂尔多斯全面铺开,他带领工作人员跑遍了全市七个旗区的900多所中小学,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1987年,伊克昭盟所属东胜市、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杭锦旗、乌审旗和伊金霍洛旗的普及初等教育工作于先后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检查验收,比原计划提前三年率先完成普及初等教育的历史任务,全盟初等教育入学率达到97%、年巩固率96.5%,毕业率90.8%,普及率96.9%“四率”全面超过三类地区(自治区规划伊克昭盟普及初等教育为三类地区)的指标,达到二类地区的水平。经过三年巩固提高,到1990年,“四率”分别达到98.3%、99.1%、91.8%、98.9%,超过自治区制定的普及初等教育巩固提高的要求,全面接近一类地区的标准。在扫除全盟少青壮年(15-40周岁)文盲工作方面,1990年全盟非文盲率达到94.1%,这两项工作的为完成“两基”达标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2005年,鄂尔多斯全面实现了“两基”达标的宏伟历史目标。“两基”达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中国政府制定的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全国教育工作的战略目标,是全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所有的县级行政区划的“两基”工作无一例外地必须接受国家的检查验收,不接受验收不行,验收不合格也不行。身为伊克昭盟教育处副处长的王永诚主抓这项工作,按照“分类规划、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按年度分类推进”的工作方针,全面组织实施了“两基”达标工程。1997年乌审旗率先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1998年东胜市、鄂托克前旗,1999年达拉特旗、伊旗霍洛旗、鄂托克旗,2001年准格尔旗,2005年杭锦旗“两基”达标工作先后通过国家的评估验收,“一无两有”(校舍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彻底得到解决。至此,全市适龄人口的入学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4%,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9%,鄂尔多斯完成了一件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任务。
        然而,20世纪80-90年代的鄂尔多斯基础教育的状况是“小学靠民办,中学靠师范”,1999年全盟民办学校115所,在校生14489人,教职工899人,民办学校办学体系的逐渐壮大解决了适龄儿童特别是偏远山区孩子的上学难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环境等问题凸显。据王永诚讲述,当时在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的偏僻的山区,一个年级一个班里八九个学生,一个学校八九个老师,五六间教室,1个黄土地操场、1个人工敲打的上下课铃基本就构成了一个小学。笔者作为20世纪90年代达拉特旗梁外山区90年代初期上小学的亲历者,对老人描述的情形有着深刻的记忆。王永诚跑遍了全盟大大小小、各个旗区的中小学,对这些落后的现状心里如同明镜一般,在主抓基础教育工作时参加自治区教育厅的会议也曾屡遭白眼,痛定思痛,心里暗下决心:必须做出改变,义务教育不光要普及,更要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所以,在乌审旗第一个通过国家“两基”达标评估验收开始,他建议必须着手“边达标、边巩固提高”的部署和实施。有了科学的目标和规划,接下来的工作就要靠全市教育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的奋斗和打拼。王永诚带领大家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2001年乌审旗“两基”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复查验收,东胜区则着手准备接受“双高普九”(高标准、高质量)督导评估,2009年成为自治区第一个实现该目标的旗县,也就是说新招录的老师普遍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我们的教学设施设备环境一流、技术先进……这些都是王永诚老人2002年退休以前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终究一切成真,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2018年底,全市有小学136所,在校生155190人,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34%;中学43所,入学率100%,毕业升学率91.8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08%,为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是一个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突出反映,也是地区整体教育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教育扶贫,阻断贫困待机传递的基本举措,鄂尔多斯高质量、高标准的义务教育工作成功的走在了自治区前列,成为全市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二、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是今日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基础
        担任伊克昭盟教育处副处长的王永诚在职时,还主抓了另外一项艰巨且重要的工作任务——民族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对于地方稳定、团结、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做好民族教育工作他始终秉持“三解”:了解、理解、谅解。作为教育管理者,他跑遍小学以上全市各旗区民族学校,了解民族教育发展情况,有了调查才有发言、决策的权力;关于理解,即尊重民族习惯、理解民族感情,老人讲了一个故事:20世纪90年代初去海南开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到达宾馆房间后,三个床铺住着两个西藏来的干部,本来留给他的床铺对方因为听说这个来自内蒙古的民族教育干部是汉族人拒绝同住。深更半夜,别无他处可走,身在民族地区、也有跟蒙古族群众打交道的经验、略懂一些蒙古礼仪的王永诚,托起蓝色的哈达,唱起蒙古族敬酒歌,跟两位藏族干部喝酒聊天,相谈甚欢。故事的结局是,两位藏族干部和王永诚在会议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在工作中相互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老人说,就像这个故事中和两位陌生的藏族干部打交道一样,在民族教育工作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任何一个行业和部门工作,必须极大地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并且跟他们进行良好的、有效的沟通,一切困难自会迎刃而解;关于谅解,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长期生活在一起,必然会有锅铲碰锅沿儿的情况,只要没有越过法律的底线,宽容和谅解是矛盾发生后保证民族团结最有效的办法。
        鉴于民族教育的重要性,鄂尔多斯市在教育总体规划中,把发展民族教育放在“优先”“重点”地位,在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上,王永诚经过普遍的调研和分析,将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小学生每月从6元提高到40元,中学生每月从8元提高到60元,并且提高了教职工待遇;在干部任用上,优先选拔在民族教育工作中有突出实绩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优先重点表彰为民族教育、发展、改革作出辛勤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个人和单位。在民族教育的发展中,鄂尔多斯市始终重视民族学生授课用语的使用问题,尊重蒙古族语言习惯,保护和传承蒙古语,将蒙古语授课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相结合,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走向现代化。一番操作猛如虎,在鄂尔多斯形成了重视民族教育的社会共识,鄂尔多斯的民族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积累,实现了“两个超前”,一是发展步伐超前,全市民族教育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超前。截止目前,鄂尔多斯已经形成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与整体教育相融合又相对独立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到2018年,鄂尔多斯有民族高等学校1所——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3033人,教职工326人;普通民族中学10所,高中7所,在校生4757人,教职工854人,初中3所,在校生4308人,教职工685人;民族职业高中2所,在校生1625人,教职工292人;民族小学12所,在校生12783人,教职工1543人;民族幼儿园31所,在园幼儿1406人,教职工1868人。
        现在,年近八旬的王永诚老人被鄂尔多斯市教育局返聘至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条件好了、环境变了,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始终不变,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老骥伏枥,志在教育,老人始终牵挂孩子们的成长,始终关注新时代的鄂尔多斯教育能否在健康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访谈结束时,老人感慨道:“回顾历史,峥嵘岁月稠;纵观现实,成果丰硕凯歌高奏;展望未来,豪情满怀阔步向前行”。自问初心不改,使命始终如一,王永诚为每一位教育从业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作者:市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李晓燕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