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草根代表”的人生——秦富荣

来源:《我与鄂尔多斯》【第五卷】 作者:张玉福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要:秦富荣简介 秦富荣,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9月生,1950年参加工作。1974年冬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3月又光荣地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及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会议。 秦富荣出生在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一个贫苦农
秦富荣简介
        秦富荣,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9月生,1950年参加工作。1974年冬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3月又光荣地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及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会议。
 
 
        秦富荣出生在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家有7口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由于家中大人多,真可谓“上无瓦片着身体,下无寸土立足基”,衣不蔽体、食不饱腹,吃了上顿没下顿,实在无法生存。迫于无奈,他的父亲从准格尔旗的马栅老家把仅有8岁的他带到达拉特旗的南红桥村,给当地一个叫鲍田庆的地主当起了“管饭不挣钱”的长工。
        秦富荣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贫苦农民,却有着跟一般农民全然不同的经历。他1950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达拉特旗店圪梁乡民兵队长、团支部书记,南红桥大队党支部书记、达拉特旗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达拉特旗委副书记兼新民堡公社党委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任。1974年冬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5年1月光荣地出席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亲耳聆听了周恩来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1978年3月,他又光荣地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及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会议,同时也出席了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在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期间行使了权利、履行了职责。
        秦富荣在担任店圪梁乡民兵队长时,在上级派来的工作队的主持下,站岗、放哨、查夜,并在废保、建政、剿匪、肃特、减租、反霸等工作中任劳任怨,十分卖力。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新民堡公社把11个农业社划为3个大队,公社党委决定让他去二大队(也叫新民堡大队)任党总支书记。当时该大队范围很大,有南红桥、二柜、五柜、新民堡、哈拉沟、四柜、杨家圪堵、蓿亥图8个自然村,近4000口人。当时是大队核算,社员都是吃的集体供给的食堂饭。那阵子,社员劳动出勤不出力及管理不善、浪费严重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大队党总支书记的他觉得压力非常大。就在这种情况下,他灵活机动、因地制宜,不仅把全大队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办起了砖瓦厂、鞋业厂、纸厂、炮厂、粉条厂、榨油厂、胶车运输队等副业项目。当时这个大队在秦富荣的带领下,各项工作在全公社出类拔萃、领先于人。就在这一年冬季,秦富荣光荣地出席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劳模大会。
        1961年春,在认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基础上,为了生产发展管理方便,把原新民堡大队又划分为5个大队,分别是新民堡、四柜、杨家圪堵、二柜、南红桥。当时公社决定,让秦富荣回南红桥大队任党支部书记。
        当时南红桥的境况是这样的:村西紧靠哈什拉川,每逢上游下大雨,雨涝成灾,山洪暴发,不但庄稼被淹没,而且村民的生命及房屋、牲畜、农具等财产安全也没有保障。当时有段顺口溜这样描述:天旱地干种不成,雨涝洪灾没收成。平畴沃野枉徒然,何时才能有水井?针对这种情况,秦富荣在思忖着:这种现状如果继续下去,我这个当家人还有何颜面面对父老乡亲?同时他也在筹划着:首先在群众中开会讨论如何改变这种面貌,然后分别召开群众代表会、党员会,最后支部委员会统一思想,达成“解决打井抗旱,解决哈什拉川沿河防洪坝的问题,解决哈什拉川防风固沙、植树造林问题”的规划建设方案。
        1961年8月,哈什拉川上游连降大雨,导致山洪暴发,3000多立方米/秒的洪水流量淹没了当时的坝顶,决口狂流。就在如此危急关头,秦富荣立马带领社员在河畔防洪。说时迟那时快,川坝决口了,水流声、鸡鸣狗叫声和人们的叫喊声此起彼伏、乱作一团。情急之下,秦富荣立即返回家里,刚到院旁,只见院子里的洪水已经1米多深,当时家里再无强壮劳力。他首先把两个孩子和老人扶上房顶,其他所有财产被洪水冲得一干二净,后来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才解决了吃住问题。这次洪水除淹没了不少村庄的庄稼、房屋、牲畜外,还淹死两个社员,损失极为惨重。
        因此,从1961年秋季开始,秦富荣带领全大队男女老少集中力量大搞哈什拉川防洪大坝工程建设。在上级党委的正确指导和相关技术部门的鼎力帮助下,经过一冬一春的苦干实干,终于筑起了长4千米、底宽10米、顶宽2米、高2米的防洪大坝,保住了村庄、土地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筑坝防洪的同时,他还带领群众进行打井抗旱,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相关技术部门的帮助下,全旗第一眼机井在南红桥开锥动工了。那时当地没有打井师傅,他请来河南省的陈明顺师傅,指导南红桥大队社员用大锅锥打下了第一眼机井。紧接着他组织起了大队专业打井队,党支部一班人跟班劳动,同甘共苦,不分昼夜、不分季节的在各个生产队打井……
        经过几年的努力苦干,全大队共打机井50多眼,灌溉面积达4000多亩,人均水地3亩多。特别是在1964年的大旱之年,别的地方颗粒无收,唯独南红桥的水地获得了大丰收。在打井前全大队粮食总产量仅有45万斤(1斤=0.5千克),到1970年,全大队的粮食产量一跃达到了130万斤,上缴国家的商品粮由打井前的8万斤增加到50多万斤。随着粮食的增产,集体经济和社队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队有了粉坊(制作粉条)、油坊(榨油)、缸坊(制酒)、农机修配厂、铁木业社、拖拉机站,有了汽车、胶轮车、链轨车、手扶拖拉机,有了合作医疗所、兽医站,大队集体财产发展到了30多万元。
        在大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搞植树造林。在哈什拉川西沿河大量营造防风护沙林,大队还组织林场和造林专业队人员专门进行护林。在哈什拉川坝外,引进白土梁国有林场造林,南北十几里长;在哈什拉川西坝外,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1公里多。沙枣树、杨柳树枝繁叶茂,既防住了风沙,也避免了河床被洪水淘毁的风险。就这样,坝里是社办林场,坝外是国有林场,还建了一处果园。
        南红桥大队在秦富荣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64年,达拉特旗把南红桥大队树立为基本农田建设的样板,并长期派驻蹲点干部和农业技术指导,以更进一步促进南红桥的各项工作。很快,南红桥在全旗、全盟乃至全自治区有名了、走红了。每年各地来南红桥大队参观学习基本农田建设、打井抗旱、科学种田经验的人很多,秦富荣也被荣称为“学习大寨”的带头人。
        1966年2月,上级推选秦富荣出席了自治区召开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同时召开的自治区扶贫代表大会上,他被上级提名代表讨论,一致推选他为自治区扶贫协会委员会委员。同年9月,自治区农牧部通知他去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国庆观礼……
        1975年达拉特旗委决定,让秦富荣担任旗委副书记兼新民堡公社党委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主要抓好新民堡全公社的工作。
        当时这个公社的实际情况是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公社机关基本瘫痪。就在这个本来基础条件不算差的地方,生产上不去,更调动不起干部群众的积极性。1974年全公社有45个生产队,缺粮队就有21个,全公社缺短粮食80多万斤;自给自足队有9个,有余粮队15个,上缴国家商品粮50多万斤。南红桥大队有5个生产队,上缴国家商品粮30多万斤。走马上任后,秦富荣首先抓了公社党委一班人的思想隔阂问题,通过做内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班子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相互团结了。他重点对公社机关干部和单位职工消极怠工的现象开展整顿,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了整顿和改选。随后公社党委班子深入各大队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做出了“统一规划,全面发展,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全社分片治理”的发展部署。
        林牧方面:植树造林2万多亩、固沙面积2万多亩;林场每年打草4万多斤,极大地解决了沿滩大小队的缺草问题。同时,发展草原红牛100多头,白山羊1200多只,马驴10多头。农业方面:在沿滩大小队,公社组织常年打井专业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全公社共有机井900多眼,灌溉面积达6万多亩。
        在公社领导包片、包队过程中,秦富荣包的是新和大队的拉西生产队。这个生产队在全公社,最为复杂,困难最大,问题最多。全队50多户社员、200多口人、1600多亩耕地,1973年生产粮食仅5万多斤,口粮、籽种、饲料三项消费不够,国家返销粮食4万多斤。秦富荣刚去这个生产队时,社员们就给编了一段顺口溜:老书记你来得好,这个队问题真不少;人没吃的猪没糠,亲戚来了没顶当。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这个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家族矛盾和派性矛盾,针对这种情况,秦富荣多次召集大小会议,通过个别谈话、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大家终于能坐在一起、谈在一起了,村民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了,矛盾逐渐化解了。等到秋收时节,这个大队迎来了一片大丰收的景象,在1973年生产粮食5万多斤的基础上,一跃上升到19万斤,社员们又编了一段顺口溜:畜有饲料人有粮,丰衣足食喜洋洋。
        就这样,新民堡公社在秦富荣的领导下,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日渐高涨,全公社的生产形势发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过去的缺粮队变成了自足队,自足队变成了余粮队,由过去上缴商品粮50多万斤增加到200多万斤……
        1978年3月,秦富荣又一次光荣地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亲自聆听了华国锋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
        不论是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议讨论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决议时,秦富荣“把农业搞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没粮就乱,没粮就慌,没粮就没了主张”的发言既是基层代表的声音,更是当时几亿农民的期望。
        秦富荣常说,“当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一种荣誉,但更是一种责任。作为一个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要为农村老百姓说话,实实在在地了解农民的愿望和需求,尽力把农村普通百姓的声音带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做好中国农村百姓的代言人。”的确,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期间,他的足迹始终深深扎根在乡间,将农民群众的呼声传递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 
        2019年3月15日这天,笔者在与90岁高龄的秦富荣“老革命”交谈时,深切地感受到,他身上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节俭、朴实、平易近人。作为他的老乡,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他那硬朗的身体和思维敏捷的谈吐,以及不变的中式服装,不变的朴实低调,不变的为民情怀。也许,这就是一个“草根代表”的本色人生!

        作者:张玉福
        文章来源:奇海林、杨勇主编《我与鄂尔多斯》【第五卷】,学苑出版社,2021年12月
责任编辑:张玉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