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经济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21年第 作者:皇甫欢欢1 奇海林2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1-14
摘要: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与包头市隔黄河相望,与晋陕宁三省相邻,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4万人,城镇化率77.5%。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7万年前,古河套人就在这里创造了萨拉乌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与包头市隔黄河相望,与晋陕宁三省相邻,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4万人,城镇化率77.5%。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7万年前,古河套人就在这里创造了“萨拉乌苏文化”;而后的几千年中,先后有数十个北方部落、民族在这里游牧逐猎,形成了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代表的鄂尔多斯青铜文化;明朝中期,成吉思汗的“八白室”迁移到鄂尔多斯境内,蒙古族文化精髓在鄂尔多斯沉淀传承,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蒙元文化。近现代以来,大量晋陕汉人迁入鄂尔多斯地区,使得农耕文化与蒙元文化得到更加充分的交往融合。由此,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边塞文化与移民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产生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鄂尔多斯文化,体现了特有的地域特色。
        一、鄂尔多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旅游的精神内核,旅游是文化的传播媒介,以能源为主的发展方式不仅会带来环境污染,而资源的开采也有枯竭的时候,文化产业具有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成为鄂尔多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选择。鄂尔多斯将文化发展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现有视域下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和弘扬鄂尔多斯多元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经济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变。从产业结构来看,是一个从传统农牧业经济向现代产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从就业结构上来看,是从业者不断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从空间结构来看,是一个人口、要素、企业、产业、市场、基础设施等不断在地理上集中的过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经历了产业结构由农到工、经济总量由小到大,发展模式由旧到新,人民生活欣欣向荣,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鄂尔多斯模式”。202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33.66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5.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05.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92.4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8∶56.8∶39.4。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且长期以来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数据来源:《鄂尔多斯统计年鉴》)
        在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的现实条件下,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鄂尔多斯之路成为摆在当下的现实问题。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不仅可以弘扬地区文化,提高城市品格,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增加就业,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使鄂尔多斯摆脱“资源诅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选择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低碳产业。随着文化资源不断开发,文化内涵逐渐展现,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都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化因为旅游的开发而变得富有活力,更接地气。实践证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生态保护和文化延续,并从根本上推动地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以及文化内涵的沉淀传承。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2005年8月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又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并号召各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更要将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是鄂尔多斯市践行文化自觉,弘扬地区文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充分挖掘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资源,突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特色,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是增加鄂尔多斯城市吸引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弘扬鄂尔多斯文化的重要途径
        灿烂的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载体和支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可以将鄂尔多斯市的蒙元文化、民俗文化、歌舞文化、革命文化等呈现出来,形成不可替代的特色文化,提升旅游品位,增加经济收益。例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最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将城川镇打造成“1+6”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拓展基地,发展红色旅游,提升了文化和旅游的关联度,凸显了文化优势与产业优势,文旅融合成为推动城川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18年,城川红色文化旅游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全国各地学员、游客慕名而来,共接待游客及培训人员15.6万人次。位于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作为弘扬成吉思汗文化、蒙古族祭祀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一年一度的查干苏鲁克大典,将形成于13世纪的蒙古族祭祀仪式完整的展现出来,《圣地古韵》《一代天骄》等节目表演,展现了蒙古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灿烂的蒙元文化,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弘扬蒙元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鄂尔多斯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条件
        通过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鄂尔多斯具备先天优势和后发优势。
        (一)文旅资源独具特色,内涵丰富
        萨拉乌苏文化、朱开沟文化、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秦直道、明长城,成吉思汗陵、阿尔寨石窟,珍贵的文化资源使得鄂尔多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备先天优势。不仅如此,鄂尔多斯还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婚礼”“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古如歌”等载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尔多斯民间舞蹈、鄂尔多斯祝赞词、鄂尔多斯妇女头饰制作工艺载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目前,鄂尔多斯市拥有46个A级旅游区,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7个,3A级旅游景区10个。成吉思汗陵、响沙湾、萨拉乌苏旅游区、鄂尔多斯草原等成为中国休闲旅游度假的目的地。
        同时,将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现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区2个,示范点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9个,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86家。2019年成功举办了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祭、鄂尔多斯草原丝路文化旅游节、201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等80多项活动。先后获评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正在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创建工作。2020年12月29日,鄂尔多斯荣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二)文化精品不断涌现,影响广泛
        随着对鄂尔多斯文化历史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挖掘,文化艺术精品层出不穷,如大型民族舞剧《森吉德玛》曾荣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和中华20世纪舞蹈作品提名奖;蒙古剧《银碗》、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情愫》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鄂尔多斯婚礼》是各大旅游景区和重大活动首选演出剧目;群舞《黑缎子坎肩》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顶碗舞》入选首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这些文化精品成为对外展示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的靓丽名片。
        鄂尔多斯市旅游品牌众多,尤以成吉思汗陵最为著名。成吉思汗陵景区拥有“十个世界之最”,气壮山河、铁马金帐、亚欧版图、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充分体现出了“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蒙古风”的旅游形象,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以成吉思汗文化和蒙古族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区、而且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龙头旅游景区。“成吉思汗旅游文化周”“鄂尔多斯察罕苏力德民俗风情节”“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等富有鲜明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广泛传播了蒙古族文化和鄂尔多斯风土人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7年,国家旅游局命名鄂尔多斯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9年鄂尔多斯市共接待旅游者1736万人次,同比增长19.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15.1%,旅游收入占全市GDP的14.1%,旅游成为鄂尔多斯新的经济增长的点。
        (三)政策支持力度空前,推动发展
        发展、繁荣文化产业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2003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印发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纲要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旨在加速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内蒙古的支柱性产业,这些政策措施都彰显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2006年,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大文化、大旅游”格局,确定了“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文化产业,先后出台了《鄂尔多斯市文化大市建设纲要》《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项目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以扶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鄂尔多斯市围绕“民族文化强市”和“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总思路,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将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作为发展重点,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全市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是鄂尔多斯市对外宣传的名片,将鄂尔多斯优秀品质展现出来,以文化软实力彰显城市品格。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够增强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扩大市场空间,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而且能够促进文化广泛传播和展现文化生命力。在相关制度政策的支持下,鄂尔多斯市文旅产业融合必将实现新的突破。
        (四)机遇与挑战
        2018年3月,中央提出组建新的文化和旅游部,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这从顶层设计上给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契机,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尤其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更加获得人民青睐。同时,除了山水风光美景的欣赏,人们更加向往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越来越注重文博场馆的精神体验,越来越追求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这无疑为鄂尔多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带来机遇。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公共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不高;对鄂尔多斯文化内涵的理解、挖掘不到位,景区同质化严重,文旅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滞后;旅游景区重规划,轻实效,经营管理粗线条,旅游模式单一,缺乏游客参与体验型旅游项目;文旅产业专业化人才缺乏,市场化运作处于较低阶段;缺乏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交流等一系列因素阻碍本地文旅融合发展。
        三、鄂尔多斯实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规划先行,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度,针对鄂尔多斯市文旅产业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从今以后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现有文化资源,不断完善支持政策,从顶层设计上制定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实效,提升旅游景区周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如加快旅游厕所、旅游驿站、旅游体系建设;提升交通便捷程度,加密旅游区周边交通线路,满足游客的便利出行;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鄂尔多斯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方便游客食宿、出行,提升旅游的科技含量;建立呼包鄂榆区域间旅游协同发展联盟和旅游协调机制,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实行一体化服务,推行区域内旅游景区一票通进制。
        (二)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知名品牌
        多年来,鄂尔多斯市已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文化旅游新格局,如内蒙古响沙湾旅游有限公司、蒙古源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东联控股集团、鄂尔多斯市万家惠欢乐世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发了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旅游区,他们在吸收先进发展经验、培养专业人才、打造知名品牌、提升鄂尔多斯文旅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龙头企业成为带动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后,鄂尔多斯市应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延伸产业链,丰富文旅产业产品种类,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类项目,打造具有鄂尔多斯地区特色和历史内涵的文旅产品。整合文化旅游产业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创新开发,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观光活动等契机扩大品牌影响力,奠定品牌基础;不断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文化价值,以品牌促发展,以发展促融合。
       (三)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大旅游格局
区域合作可产生聚合效应、规模效应,激发区域内的创新能力,协调分工,产生正外部性,为地区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鄂尔多斯市与呼和浩特、包头、榆林地缘相近、民心相通,立足于各自资源优势,鄂尔多斯市要着力打造草原生态观光、大漠风情体验、特色文化旅游带和精品旅游线路,与其他三市形成差异化旅游产品,构建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加强文旅特色产品的创新开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动鄂尔多斯文旅产业走出自治区,走向世界。加强与陕西、山西、宁夏等省级合作,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打造省级旅游品牌路线,协同开发旅游产品,共同构筑大旅游的格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与草原丝路沿线国家、地区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民心相通的契合点和情感共鸣点,讲深讲透讲好成吉思汗故事、鄂尔多斯故事,不断提升成吉思汗文化的国际美誉度,更好展现鄂尔多斯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搭建专业平台,壮大人才队伍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鄂尔多斯应有针对性的培养、引进文化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以专业人才为研究团队,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做精做细现有文旅项目,打造差异化的“蒙元文化”“草原文化”产品,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搭建文旅产业发展智库平台,将来自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人才纳入智库平台中,为鄂尔多斯文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加快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分挖掘鄂尔多斯市的文化内涵,需要将顶层设计与地区实践相结合,积极调动政府作用与市场功能,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共赢模式,突出鄂尔多斯市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坤.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乔明.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J].鄂尔多斯文化,2008(2):7-14.
      [3]张朝枝.文化与旅游何以融合:基于身份认同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18(12):162-166.
      [4]吴倩.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2.
      [5]傅才武.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J].武汉大学学报,2020(2):89-99.
        作者:前者为鄂尔多斯市委党校讲师;后者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教授
 

责任编辑:皇甫欢欢1 奇海林2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