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鄂尔多斯学的发展与特点 ※

来源:未知 作者:ordosxueyj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1-19
摘要:我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朝鲁会长和鄂尔多斯学术文化界的朋友们, 让我担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有了一个机会和条件, 使我能够再度学习、 了解和研究鄂尔多斯。对我来讲, 这不仅是感情上的充实,更是知识上的充实, 思考理解上的充实, 理论上的
 
我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朝鲁会长和鄂尔多斯学术文化界的朋友们, 让我担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有了一个机会和条件, 使我能够再度学习、 了解和研究鄂尔多斯。对我来讲, 这不仅是感情上的充实,更是知识上的充实, 思考理解上的充实, 理论上的充实。 我一直把鄂尔多斯地区作为民族地区传统与发展的一个典型予以关注、了解, 这也是我此行带来我的几位博士生参加调查和学习的一个目的。鄂尔多斯的过去和现在, 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典型事例和经验, 许多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同时要感谢研究会支持我出版这本文集。 实事求是地讲, 《我与鄂尔多斯学》 还只是对鄂尔多斯学的一个初步认识, 一个学术过程中的起步记录。 其中很多问题, 还是在原来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 试图按照“学” 的要求, 作了一些新的组合和归纳, 或者把大家的研究探索, 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概括, 还远未达到 “创建品牌地方学” 的要求。 往前看, 鄂尔多斯学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前景, 到那时再回首, 就会觉得以前的东西还不够完善深刻, 还需要提高。 大家给予了我很多鼓励, 有的还在报纸上发表了评论, 除了我深有体会的鄂尔多斯朋友的情义外, 我想更主要的是鼓励和推进鄂尔多斯学的研究和深入, 期待着鄂尔多斯自己创建的地方学真正树立起来。
发展回顾
        鄂尔多斯学自创建以来, 经历了和鄂尔多斯市建立 (2001 年) 以来同步发展的历程, 但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2002 年研究会成立至 2008 年, 是鄂尔多斯学的创立阶段。首先是鄂尔多斯学的提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讨, 对鄂尔多斯学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 有了一个基本框架。如果说在初期提出鄂尔多斯学的概念还比较笼统, 那么现在对 “学” 的认识就比较清晰和深刻了。作为对一般性区情、 市情的研究, 并不一定能够构成 “学” 。所谓 “学” , 必须是有自身的鲜明特点, 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有特定的核心内容, 有自身的发展趋势。 这一认识的突破很重要, 是建立 “学” 的基础。 由此, 我们初步提炼
的鄂尔多斯学的核心内容是:保存完整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祭祀传统, 生态演进的历史经验, 充满活力的经济现象, 推动发展的文化实力,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鄂尔多斯学的产生, 符合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开始得到社会各方面和国内地方学学术界的认可。
        我以为, 从现在开始, 鄂尔多斯学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个深化的阶段。 其特征是朝鲁会长提出 “构建品牌地方学, 创立和谐研究会” 这一目标, 也就是说, 在深化鄂尔多斯学研究的同时, 要进一步与地方党政决策的需要结合起来, 与社会和谐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步发展。这一目标的提出, 反映了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工作的成熟和
进步,也反映出当前的新形势对鄂尔多斯学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形势主要是指:
        第一, 国家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典型的选择给鄂尔多斯学提出了新要求。去年, 国家组织对地一级地区调查, 选择了 18 个发展典型, 其中西部三个: 定西、 丽江、 鄂尔多斯, 称鄂尔多斯是 “在资源转换上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成为西部发展的一个模式” , 即 “鄂尔多斯模式” 。 一个过去贫困、 落后、 生态恶化的典型地区, 为什么会在短时期内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是一种不解的 “现象” 、 “奇迹” , 还是一阵突来的 “风暴” ?现在有了一个新的概括是 “模式” , 那么就需要我们全面回答这个模式的内涵是什么, 经济现象或奇迹背后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什么, 这是一个需要文化来回答的问题。如果鄂尔多斯学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那么这个 “学” 还是一个不完整的 “学” , 或者是一个实用价值
不高的 “学” 。这就是鄂尔多斯学面临的新命题。
        第二, 编写 《鄂尔多斯大辞典》 为丰富鄂尔多斯学创造了新的条件。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组织一批专家用了两年多时间编写 《鄂尔多斯大辞典》 , 这是一项规模宏大、 要求很高的文化工程, 目前初稿已基本完成。按照会长的要求, 我对全部词条进行审读修改, 即将完成。这个修改过程对我来讲是一次重新学习的过程, 同时意识到, 这么多专家
参与, 是对鄂尔多斯文化资源的一次大调查大开发, 可能过去还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学术文化活动。通过编写分类词条的形式, 把地方大大小小从古到今的各类知识挖掘梳理了一遍, 特别是那些最有地方特色、 民族特色的文化宝藏被开发出来, 如旺楚格关于成吉思汗祭祀、 杨勇关于鄂尔多斯蒙古族民俗的调查研究成果, 的确是一笔珍贵的文化
财富。编写 《鄂尔多斯大辞典》 的丰富成果, 为鄂尔多斯学研究提供了大批新资料, 扩展了新领域。
        第三, 全国地方学的发展给鄂尔多斯学提出了新任务。 近几年来,在会长带领下, 走出去和各地的地方学组织进行联络交流, 对地方学的概念和内涵、 特点和标志、 理论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在比较和思考: 在全国地方学的发展形势下, 鄂尔多斯学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优势是什么, 应该坚持什么、 吸收什么、 改进什么, 鄂尔多斯学的发展如何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如何为我国地方学的建设提供经验、 作出贡献等等, 成了鄂尔多斯学必须面对的新任务。
特点认识
        在对鄂尔多斯学基本内容探讨的基础上, 结合对地方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 我对鄂尔多斯学的一些特点有了以下初步认识:
        第一, 传统性。历史悠久, 空间稳定, 积累丰厚, 持续不断, 所以线索清晰, 特征明显。
        第二, 民族性。一是多民族、 多种文化融合, 二是较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
        第三, 唯一性。 最具标志性特点的是完整系统的成吉思汗祭祀, 是极具个性的蒙古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第四, 典型性。 生态的恶化和重建在西部具有典型意义。 历史上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 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 造成生态环境恶性逆转,
人类生存出现危机。今天的人们找到了一条出路, 叫作 “科学发展, 生鄂尔多斯成陵旅游区铁马金帐态先行” 。观念的问题还要观念更新来解决, 人的失误还要人来纠正。
人善待和顺应自然, 自然就给人以 “笑脸” 。过去以为 100 年都难以恢复的生态环境, 一、 二十年就恢复过来。鄂尔多斯生态现象提供了一
个最有说服力的典型。
        第五, 传承性。 重视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个好传统。 因为有明清之际熟悉蒙藏典籍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知识分子对传承本民族文化的热情, 才有了 《蒙古源流》 、 《黄金史纲》 。编纂 《鄂尔多斯大辞典》 的调查,发现民间文化大量传承, 极为丰富。 改革开放后, 鄂尔多斯是最早倡导并组织实施新方志编修工作的地区。进入新世纪, 又是较早地提出建立地方学, 开发传统文化资源。这些活动, 大都从民间自发开始。这说明, 一种内在的重视传统的力量在起作用, 传承文化成为自觉的需求。
        第六, 创新性。有几点是较为突出的: “鄂尔多斯模式” 是一大创新。解读这个 “模式” 及其诸多新的问题, 包括资源转换、 产业结构调整、 改善资金运作、 城市化和推进文化产业等问题, 仍然需要创新思路; 深化祭祀文化的研究, 其创新点在于超越了作为一般民俗现象的认识, 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和共同信仰的最高形式, 从而揭
示出祭祀文化更为深刻的内涵; 提出 “成吉思汗文化” , 把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蒙古民族在形成发展初期的思想文化整合起来, 从而对蒙古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探求构建经济和文化和谐互动的关系, 使学术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既有学术的独立性, 又体现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性, 赋予地方学以活力和动力, 创造了学术团体开展活动的新经验。
        随着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会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我相信, 一定会创造更多的经验, 彰显出更多的特点。
 
        ※ 2009 年 4 月 27 日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举行的《我与鄂尔多斯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我与鄂尔多斯学》 , 陈育宁著,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9年 2 月出版。该书收集了作者 2002 年 ~2008 年参与创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有关建议和研究文章。
责任编辑:ordosxueyj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