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论坛研讨

旗下栏目:

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2012年增刊 作者:奇朝鲁 人气: 发布时间:2012-12-25
摘要:尊敬的各位顾问、荣誉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举国上下欢欣鼓舞迎接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在市委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审视世情、国情、市情,坚定信心,攻艰

尊敬的各位顾问、荣誉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举国上下欢欣鼓舞迎接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在市委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审视世情、国情、市情,坚定信心,攻艰克难,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取得优异成就之时,迎来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大喜日子。今天,我们以诚挚的情感,难以言表的喜悦,向前来参加大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回眸我们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共同走过的十年历程,各位顾问、荣誉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对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寄予厚望,并多方给力支持;各位专家、学者、会员也以其各自专长积极投入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健康发展,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在此,我代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对大家再次表示深深的敬意!

        下面我就鄂尔多斯学研究会10年来的实践向领导和同志们作简要汇报,让我们一起回眸十年,共享喜悦,瞭望未来,共谋发展。

        一、创意成立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由来与实践

        为什么要建立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十年后的今天来回答,显得更为自信。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建立鄂尔多斯学研究体系,成立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这一创意,是基于对鄂尔多斯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不断再认识的需要,解读诠释当时鄂尔多斯出现的经济、文化、生态现象的需要,是在不断加深认识和理性应对鄂尔多斯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回顾十年来的实践,我们对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植根于鄂尔多斯这块热土并发展于这个时代的必然性的理解,简要概述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几万年的历史演变中,鄂尔多斯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别具特色、极其富饶且具开发利用价值的人文资源。这是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和典型性又具有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优势。二是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出现的经济、文化、生态现象,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众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的新内涵新课题。三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世界各国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着力维护的大势,使我们国家对地域性很强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以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大家庭的优势,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历史证明,鄂尔多斯地区,“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最早开发和组成部分”,“是民族汇集、交往最集中的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鄂尔多斯的各族人民更应珍惜自己的这一宝贵资源,使之发扬光大,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陈育宁:“鄂尔多斯学之我见”)。四是根据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弘扬先进文化,像鄂尔多斯这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更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实践基础并给予精神支撑。由此可见鄂尔多斯学是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空间的。作为研究鄂尔多斯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态互动发展内在规律的综合性地方学问,已被社会所接纳。并且正在经受鄂尔多斯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伟大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我们深信在检验中会逐步深入、丰富、升华和完善。是什么支撑我们走过这十年创业之路?历史的实践再一次证明: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的支点在于鄂尔多斯人不甘寂寞、解放思想、扩大开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和行动;在于实事求是、不断提升的鄂尔多斯品牌价值,向世人展示的鄂尔多斯时代风采;在于建设“鄂尔多斯学”这一大文化工程中,始终坚持和把握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开展鄂尔多斯学研究十年来,为实现鄂尔多斯经济昌盛,政治民主,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憧憬,竭诚服务,努力探索,不懈追求,取得了世人称道的成就。

        二、主要业绩概括为十个“创”

        第一,创意成立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它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地方学研究学术团体,在全国西部省区也是较早成立的地方学研究民间组织,是市、自治区社科联直属团体会员,是市内专门研究鄂尔多斯学的社会组织。市委厅发〔2006〕83号文批复为市社科院鄂尔多斯学研究所。2006年起入编《鄂尔多斯年鉴》,属全国最早列入地方年鉴的社团。

        第二,创构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体制机制。当初我们根据陈育宁教授的建议,把“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和“举社会之力,办大众之事”作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办会理念。实行民办公助、民办与官办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立足学术”是定位;“服务建设”是任务;“创新机制”是关键;“着眼发展”是目标。“举社会之力,办大众之事”,就是要紧紧依靠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同时要组织发动各行各业专家学者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参与。十年间,我们独自主办或参与主办或与其他部门和地区合办学术论坛等各类研讨会19次,到外地参观考察或外地人到我们研究会参观考察32次,组织书评会或其他座谈会14次。这些活动我们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这些都是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大中小企业给予关注、支持和帮助并热心参与的结果。

        第三,创立鄂尔多斯学。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当初,虽然明确提出了“鄂尔多斯学”这个概念,但对其定义、内涵、研究对象、重点、方法及其基本功能并不十分清楚。为此,2004年9月就鄂尔多斯学的上述问题曾专门召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通过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进一步提高了对鄂尔多斯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认识。这次学术研讨会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是明确了鄂尔多斯学是以鄂尔多斯地区为研究对象,对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经济、民族、自然环境变迁等众多领域进行综合研究的学问。它不属于目前我国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所正式规范的学科范畴,而是一门地方性的综合学问。这门学问里包含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科里又包含了若干鄂尔多斯学的子系统。其主要以那些具有自身特色、自成体系、有自身发展规律的社会文化现象、经济现象为研究内容,把这些研究的问题加以理性概括,成为一门有专门知识和理论方法的学问,构成为“学”。其独具特色的基本内涵是:保存完整的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祭祀传统、生态重建的历史经验、充满活力的经济实力、推动发展的文化魅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这六个方面就是大家拿到手的《鄂尔多斯学概论》的主要内容。这部《概论》诠释解读鄂尔多斯模式的精神内涵和智力支撑,探索地方学学科理论架构,标志着鄂尔多斯学研究走在全国地方学研究前列。

        第四,创研鄂尔多斯文化的基本定位、内涵和特征。近几年鄂尔多斯学将其作为“学”的重点项目进行研究,先后曾召开过两次大型学术研讨会。众多专家学者发表几十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分析和阐述了鄂尔多斯文化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鄂尔多斯文化的起源、归属和特征。认为鄂尔多斯文化是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多民族人民共同培植的一种多元融合,风格独特的文化。是以蒙古文化为主体,成吉思汗文化为核心,融合吸收了汉族等多民族文化的成果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鄂尔多斯文化具有发祥的原生性、持久的交融性、璀璨的经典性和进取的现代性等特征。鄂尔多斯文化是鄂尔多斯人创造鄂尔多斯经济、文化、生态现象乃至“鄂尔多斯模式”的文化基因。

        第五,创议“成吉思汗文化”新见解。“成吉思汗文化”学术概念,是2006年8月在首届鄂尔多斯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由宁夏大学陈育宁教授、杨满忠副教授提交《关于成吉思汗文化的初步思考》论文,首次系统阐述“成吉思汗文化”的学术概念。文章指出:成吉思汗文化内涵,一是成吉思汗时代巨大的历史变革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思想观念、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典籍文学、民俗习惯等;二是对这些文化现象的传承、研究以及由此而对成吉思汗的崇拜和祭祀等。此前,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开始与东联集团合作编辑出版《成吉思汗文化丛书》,至今已出版7册;以后与伊旗旗委政府联办“成吉思汗文化论坛”三届,出版论文集3部。“成吉思汗文化”概念逐渐被社会各界采纳运用;成吉思汗文化品牌成为文化旅游项目、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也为引申和诠释“蒙元文化”奠定了学理基础。

        第六,创造文化品牌,塑造区域文化,构建新领域新文化。鄂尔多斯学研究当代文化,始终以本土传统文化为依托,探寻新文化的发展思路。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区域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在区域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关照现实,谋划未来,塑造区域形象,打造文化品牌。诸如鄂尔多斯文化、成吉思汗文化、阿尔寨文化、秦汉边塞文化、漫瀚调文化等等,都是力求在独有的历史智慧基础上构建新领域、新文化。在这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择其要者略举两点。

        一是阿尔寨石窟被国务院特批增补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与自治区、市、旗四家相关单位于2002年9月举办“阿尔寨石窟寺研讨会”后联合提出申请,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等单位上报国家文物总局,后经时任副总理李岚清亲自批示,于2003年3月特批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打造阿尔寨文化品牌,鄂托克旗举办了两届阿尔寨文化节,与我会联办两届阿尔寨文化论坛。

        二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与内蒙古电视台对外部、中央台海外中心合拍以鄂尔多斯文化魅力为主线的大型电视专题片《走遍中国·鄂尔多斯》,于2003年2月24日~3月2日连续7天在中央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鄂尔多斯市是第一个进入这个栏目的地级单位,市委宣传部专门为此片举办了观摩研讨会。本片以独特的文化视野让世人进一步了解了鄂尔多斯,认识了鄂尔多斯,宣传了鄂尔多斯,激发了鄂尔多斯人更加热爱鄂尔多斯,建设鄂尔多斯的豪情壮志。

        第七,创编《鄂尔多斯大辞典》。编纂《鄂尔多斯大辞典》是市委政府主导的鄂尔多斯最基础的一项文化建设,是鄂尔多斯标志性大文化工程。对于继承文化、创新理论、普及知识、资政育人、对外交流、促进本地区建设、树立鄂尔多斯新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鄂尔多斯各族人民提供了一部标准知识的权威的工具书。这部辞书历时七年由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编纂完成。它有五个鲜明的特色。科学性是这部辞书的生命所在;地域性是这部辞书的最大亮点;民族性是本辞书最具特色的部分;与时俱进,反映现实,是编纂本辞书的着力点;图文并茂是本辞书的靓丽点。由于这部辞书特色鲜明、编纂精致,因而于2010年获自治区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第八,创导成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搭建了全国地方学和地域文化研究团体之间联系、联络、联合、联谊的桥梁纽带。2004年我会向全国各地方学研究团体发出成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倡议,得到全国各地社团响应。2005年在鄂尔多斯市成立并由我会首任轮值主席方,现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学研究所接任第二任轮值主席方。2011年底有成员单位28家。这成为鄂尔多斯市与全国社科文化学术界交流方式和沟通渠道之一,也是为鄂尔多斯知名度、美誉度增光润色的舞台。

        第九,创作丛书、学刊。这是研究会积累研究成果,交流研究动态,展示研究品位,提升研究水平,体现社会效益的重要载体。其中已出版《鄂尔多斯学研究丛书》(包括各类研讨论坛文集)共56部,近1200万字。编辑出版纪念十周年的《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10册和《概论》、《影集》等共12册,约330万字。编辑出版《鄂尔多斯学研究》季刊40期、《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105期。办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网站、光明网内蒙古频道和中国智库网·鄂尔多斯学研究等。这些都为众多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提供了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的机会,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功能,发挥服务大局、研究问题、探讨学术、传播信息、把握导向、疏导舆论、解疑释惑、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十,创建“品牌地方学、和谐研究会”。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的这一目标要求,形成“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的会旨和“向心、奉献、低调、务实、节俭、高效”的会风,力戒浮躁、不懈探索,向着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会连续获评市级、自治区级、全国“先进学会”、“先进民间组织”、“先进社会组织”和“全国大中城市先进社会科学团体”等称号。许多专家的论文著作获得市、自治区优秀成果奖项。会长奇朝鲁获得自治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三、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可持续发展的两点体会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十年来,我们共同走到今天这一步,既顺利又艰辛;既有缺点和不足,又有诸多可圈可点的成果与效益。今天回过头来检阅,我们自认为得多失少倍感欣慰。这与大好时势环境提供的机遇有关,与我会一贯有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做法有关,也有主客观因素所致留下取舍不当、该为无为的遗憾。留待总结的得失可能有很多,要在今后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可持续发展中值得传承和发扬的有两点:

        (一)必须大力建设专家队伍

        专家队伍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人力资源保障。这个保障的表现形式是由专家委员会把各方面的专家组织起来,由分散走向集中,形成有组织的联合,多学科的联合,产生1+1>2的效应。研究会的各项学术活动、研究项目的牵头人大多是专家委员会成员。通过专委会这支队伍,又带动和扩大了热心于研究地区问题的骨干力量。

        专家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市内外各行业、各个学科,都是在某一领域有成就、有影响的专家。他们熟悉本专业、本行业的情况,对过去有亲身体验,对现在有深入的了解,对今后的发展有比较理性的思考,有发言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联合全市各个方面的强有力的专业网络,通过专家也把这个行业带动起来。因此,使研究会服务地方建设、推进地区的发展有了保证,体现了研究会的地域性、服务性。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之初,专家委员会专家31名,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在的专家委员会有专家118名。市内专家76名,市外专家42名,专家队伍壮大了三倍多。其中有副高以上职称占68.6%,其余的也是在某一领域某专业研究上有一定造诣和成果者。

        十年的实践证明,要想搞好地方学建设,就要下大力气搞好人力资源整合,使众多的专业性人力资源聚合为综合性人力资源,形成一支既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求真务实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研究团队。这也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在实践操作中的难点之一。这一点,我们这个后发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显得尤为突出。但是,我们从地区实际出发,着眼于研究学问与专家队伍建设相结合,政府配置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市内专家与市外专家相结合,老中青专家三结合,专家推荐专家与本人自愿参与相结合的办法,使人力资源日益充盈。一个项目完成之后,也培养和提高了一批人才,保障了地方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必须大力提倡社会力量助研

        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是公益性社会事业,是社会大文化工程,是社会大众之事。只有举社会力量生产大众共享的精神食粮,才办成办好这个社会大众之事。这个做法是在研究会成立之初形成,并在十年实践中逐步加以巩固保持至今。影响推动鄂尔多斯学研究有三股力量,一是曾在鄂尔多斯地区工作过的现已离退休的老领导;二是社会知名人士或企业家; 三是现任市旗区党政机关及相关单位领导。这三股力量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诸多活动中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各自优势和无法替代的作用。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是民间社团组织,尤其需要社会参与。首先说离退休的老领导,聘请他们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顾问,现有28人。每次举办学术研讨会、年会或其他大型活动,都邀请他们出席。每年年终召开一次座谈会,向他们汇报当年和来年的工作,十年从未间断;其次,聘请市委书记或分管副书记、市长或分管常委、副市长等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现有荣誉会长22人。研究会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以及重要文件呈送他们审阅,使他们及时较全面地了解鄂尔多斯学研究进展和研究会开展活动的工作情况,以便对研究会举办的研讨会、年会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给予指导。对市委、政府各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研究会都予以宣传和配合,争取做到有为有位。对其他社会力量,研究会也给予充分重视。比如一些重要研讨会或专题论坛,研究会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以及有关旗(区)、市直单位或企业联合举办,由研究会具体组织实施。还有一些咨询、策划服务活动,均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或为他们编纂出版图书,制作文化产品。实践证明,这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搞好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和有效形式,这也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办会的一个新特色。

        四、共谋大计描绘未来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十年,适逢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十年,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的十年。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经验。我们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按照党的大政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会、行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战略决策,广泛团结社会人士和专家学者,积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认真研究现实问题,以鄂尔多斯学研究的视角,为政府出谋划策,为民众解疑释惑反映诉求,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富裕祥和服务,向创品牌地方学、建和谐研究会的目标迈进。

        宗旨与理念。前十年我们以“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十六个字和“举社会之力,办大众之事”为办会理念。经过十年的实践,在这十六个字的基础上一脉相承,提炼成八个字作为今后的办会宗旨与理念。即“研究、服务、创新、发展”。“研究”是功能;“服务”是宗旨;“创新”是生命;“发展”是目标。“研究”是研究会的基本功能,就是研究鄂尔多斯学。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保存完整的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祭祀传统、生态重建的历史经验、充满活力的经济实力、推动发展的文化魅力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这六个方面基本涵盖了鄂尔多斯的五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研究机构的主要功能,既要研究学术理论,更要研究实际,把研究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服务”是研究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为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社会和谐以及民生富裕幸福服务。其服务重点是两大块。一是服务于市委、政府民主、科学、以法决策;二是服务于民生幸福。把这两大块抓紧、抓准、抓实,是我们研究会的重要任务。“创新”是研究会的灵魂、生命。就是要开发新思路,开拓新视野,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方法,凝聚新力量,开辟新天地。“创新”要在两大块上下功夫。一是学术理论创新;二是体制机制创新。这方面,我们要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学术理论创新的要求,勇于创新,不懈探索。要继续创新民间社会团体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民办公助各自优势,找准民办与官办相结合的契合点。“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是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追求的长远目标。发展科学就要创品牌地方学,让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科学发展,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发展为和谐研究会。

        目标与任务。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创建“品牌地方学,和谐研究会”十个字。要达到品牌地方学这个目标,就要在创“品牌”上下功夫。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学科理论框架。《鄂尔多斯学概论》就是我们这个学问的理论框架。对这个《概论》要在今后创新实践中深化、提高、完善,形成品牌。二是要彰显特色。包括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学术特色、时代特色等,以特色塑造品牌。三是所有的论文、著作既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保证质量,品质取胜,以品位彰显品牌。四是要培育一支学风好文风正的学术研究团队,以团队打造品牌。十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研究会现在的学风是好的,文风是正的。要继续发扬这种好的学风和文风。

        建“和谐研究会”,主要从四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要自觉执行国家、自治区、市关于社团发展建设的法律法规。二是充分发挥核心团队的作用。主要是研究会领导核心作用和专委会主力军作用。三是要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营造独立思考、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使大家有为有位、勇于创新争做贡献。四是研究会要操守“向心、奉献、低调、务实、节俭、高效”的优良会风。向心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聚人心,保持心向祖国心向党心向人民的高度一致;奉献就是要淡泊名利,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低调就是戒浮躁,不张扬,宁静致远;务实就是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节俭就是反对铺张浪费,珍惜人、财、物资源,少花钱办好事;高效就是效率高、效益大、效果好。

        对今后五年的具体任务初步考虑有五项:一、搞调研,推案例,出内参。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对本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根据市委政府部署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专家搞调研,在此基础上推出案例,写出内参供领导决策时参考;二、鄂尔多斯学的研究,要在《鄂尔多斯学概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其理论成果,使之更加完善;三、《鄂尔多斯大辞典》2009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其中大部分资料内容、数据截止于2007年,时过五年,需要进一步修订、增补、充实部分内容。有同志建议与有关单位合作翻译出版《鄂尔多斯大辞典》英文版,以便更好地向世界传播鄂尔多斯文化,扩大影响力,提升话语权,增强知名度。四、编辑出版“人物研究”书籍。这是研究会的研究课题之一。今后将继续开展“人物研究”,采取各种模式和多种形式出版有关书籍,介绍精英人物,立精神,树形象,推进文明。五、继续出好季刊、专刊,办好网站。即《鄂尔多斯学研究》(季刊)、《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等,办好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网站等,累积成果,交流动态,展示风采。

        措施与方法。坚持我会一贯的思想开放、作风民主、组织严谨、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集聚力量,整合资源,分工协调,多方合作。在机制上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核心作用。专家委员会实行常委制,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委、委员;设学科带头人、研究员、首席研究员。在制度建设上,首先,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对专委委员、研究员聘任和会员管理;其次,健全档案制度,对过去十年和今后的影视资料、图书资料以及重要文件,都要分门别类规范存档管理。第三,进一步完善向市委、政府的请示报告制度,建立与市直机关、旗区、企业的联系、交流、合作等常效机制,承办联办咨询、论证、策划和座谈、论坛、研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第四,进一步加强团队组织、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思想业务素质,提高报刊、图书、网站质量,扩大其影响力。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扩影响。把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把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推向新阶段。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讲话人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奇朝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