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论坛研讨

旗下栏目:

在“巨力杯”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

来源:未知 作者:巴建光 人气: 发布时间:2011-11-08
摘要:(2011年5月26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 上午好! 在全市上下大力实施新的五年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富民强市进程的重要时刻,巨力杯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我觉得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充分体现了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

(2011年5月26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

        上午好!

        在全市上下大力实施新的五年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富民强市进程的重要时刻,“巨力杯”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我觉得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充分体现了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对我市的关心和重视,对于加快我市转型升级和富民强市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年来对鄂尔多斯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会议安排,围绕转型升级、富民强市这一主题,我就有关情况作专题报告如下。

        一、市情简介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毗邻晋陕宁,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和隔河相望的包头市共同构成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全市辖七旗一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著名“河套文化”的发祥地。在这片土地上,多个民族繁衍生息,匈奴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蒙古文化等多种文化汇合交融,是蒙古族传统礼仪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明朝天顺年间,蒙古族鄂尔多斯部驻牧河套,始称鄂尔多斯;清朝顺治六年,各旗会盟王爱召,形成伊克昭(汉语意为大庙)盟。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设地级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是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全市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其中有占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储量,有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天然气储量,天然碱、食盐、芒硝、石膏、石灰石、高岭土等资源也极为丰富。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抓住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优势、地区实际和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科学理性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着力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城市之一。今年以来,地区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7亿元,同比增长1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7亿元,同比增长21%;1至4月份,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4.6亿元,增长45.3%。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和日益激烈的地区间发展竞争,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政策,抢抓机遇、超前构筑、科学实践、率先发展,有效应对了各项困难挑战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开创了鄂尔多斯科学发展新局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有效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为地区发展积蓄了后劲。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越千亿元、两千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2643亿元,五年累计创造地区生产总值84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倍,年均增长23.4%;人均GDP由4600美元增加到20800美元。财政总收入538.2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515.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4倍,年均增长42%。主要经济指标全区领先,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加快结构转型,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构筑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7∶60.2∶37.1。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产能突破千万吨。汽车、煤机、陶瓷、多晶硅、太阳能发电等非煤产业蓬勃发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坚持城乡统筹、集约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大见成效,东胜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协调推进,康巴什新区与阿镇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城市体量快速做大,功能加速完善,品位不断提升。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38平方公里拓展到2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0%,较“十五”末提高15.6个百分点。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362.9亿元,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1025元增加到25205元,年均实际增长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4601元增加到8756元,年均实际增长13.7%。以免费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城乡低保为重点,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主要社会保障指标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产业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全面实施了各项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五年来,累计建成生态自然恢复区2.13万平方公里,全市植被覆盖率由2005年的70%提高到2010年的75%,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6%提高到2010年的23%。五年来,累计淘汰落后产能4164万吨,削减烟粉尘68万吨、二氧化硫14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27.13%,全市大气、水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深入推进。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我市名列第10位。大力推进“平安鄂尔多斯”建设,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安全城市”,成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健全完善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钱的机制,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发展不够充分;产业结构仍不合理,非煤产业成长缓慢,服务业发展滞后;高端要素集聚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等发展保障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够高,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在“十二五”发展过程中科学研究,认真解决。

        三、“十二五”发展总体构筑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富民强市进程、构筑地区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时期,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经济社会发展既存在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在综合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总体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主旨,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统筹城乡、集约发展”两大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坚持转型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增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降耗,促进资源节约型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加速形成。在此,有两个问题需要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说明。一是关于转型,就是大力发展非煤产业,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PVC深加工、陶瓷建材、氧化铝、羊绒服装、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农畜林沙加工、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非煤产业。鄂尔多斯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多年来一直保持在60%左右,原煤创造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40%以上,就地转化率不到15%。如何避免落入“资源陷阱”,是几任党政领导班子一直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全市就开始由农牧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这在全国也算是比较早的。到本世纪初,鄂尔多斯在抓住工业发展的同时又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注意生态建设与工业化的联动。此后,鄂尔多斯还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使生态建设发生历史性变化;抓住全国“煤电油运”问题突出的机遇,振兴煤炭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升级换代;抓住国家强调节能环保的机遇,甩掉了“黑三角”的帽子。鄂尔多斯正是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一次次调整,顺势而为,一步一步提高产业结构素质。二是关于升级,就是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以战略能源、清洁能源、化工材料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煤制油、煤制气、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推动产业链沿甲醇及下游产品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构建总量较大、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环保节能、拥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煤化工体系。

  ——坚持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学、就医、就业、居住、出行、环境和安全等现实问题入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大程度地惠及百姓。坚持富民优先,更加注重百姓收入增加,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营造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坚持统筹发展。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为抓手,破除制约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要素流动自由化,努力形成城乡互补、分工协作、融合配套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坚持集中发展。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园区向沿黄河和沿交通干线地区集中,农牧业向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彰显的城镇体系和产业格局。

        ——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励和保障机制,推动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向现实发展优势转化,不断提高地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二)总体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自治区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晋陕蒙的高端服务业中心和资源型地区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地区发展体现包容性增长,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相互协调,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同步提升。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均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15年,达到53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万元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000亿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达到5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8000亿元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4%,达到850亿元以上。

        ——结构转型取得新突破。能源化工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30%以上,原煤生产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三分之一以下,非煤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先进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10%以上。第三产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年均增速超过17.8%,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内外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

        ——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十二五”期间,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5年,分别达到46000元和16000元。城镇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5平方米以上,农村牧区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

        ——统筹城乡获得新进展。新型城市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果,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和特色化中小城镇基本建成,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75%。覆盖农牧区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牧民享受教育、医疗、文化、就业及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程度进一步提升。建成国家西部现代农业基地,全市70%以上的水浇地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营,基地物质和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全国一流,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基本普及。转移农牧区人口15万左右,禁止开发区农牧民全部转移,直接从事一产的农牧民下降到15万人左右。建立统筹城乡发展长效机制,农牧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公共服务再上新水平。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明显缩小。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幼儿学前教育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全民免费教育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以上,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增加到80人,人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岁。各类社会保障全面普及,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标准随财政收入增长而逐年提高。社会治安、生产、食品、医疗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社会环境更加文明和谐。

        ——生态文明开创新局面。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自治区核定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市主要城镇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天数平均大于300天/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自治区下达指标,重点区域、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一步健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提高到80%以上。国土植被覆盖率稳步提高,全市植被覆盖率稳定在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荒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全部4.44万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努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最安全城市、全国法治城市。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上述目标,是全市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时也是我市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任务。今后的五年,我们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我市正处于发展态势上升期、结构转型关键期和跨越发展机遇期的阶段性特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根本动力,以低碳、绿色、集约为发展导向,立足能源化工产业的做大做强和提质提效,加快建设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自治区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晋陕蒙高端服务业中心、资源型地区低碳发展示范区和西部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促进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2.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坚持“要素集聚,土地集约,区域协调”的空间开发原则,科学调整市域产业空间布局,集中打造沿黄河经济带,优化工业园区布局,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调整农牧业生产力布局,推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集中,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产业配套、特色鲜明的布局体系。

        3.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提高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科学制定城镇建设规划、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和特色化城镇,加强城镇体系建设,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市,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文明内涵和宜居宜业水平。到2015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80万左右,城市化率提高到75%以上。

        4.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加快实施《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着力破除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农牧民市民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要素流动自由化,努力形成城乡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的城乡发展新格局。重点推进农牧区综合改革、农牧区人口转移、农牧区经济发展、新型村庄建设、农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5.坚持富民优先,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加强民生保障,完善社会管理,全力促进充分就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实施人口管理,建设平安鄂尔多斯,把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变成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将鄂尔多斯建设成为全国最幸福城市之一。

        6.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均衡布局服务设施,均等提供公共服务”的发展原则,建立设施先进、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和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文化鄂尔多斯建设,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需求相衔接的新型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格局。

        7.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发展保障能力。坚持面向现代化、与发达地区接轨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功能型和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增强城市的集散能力、综合保障能力和建设管理水平,全面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强化供水保障,加强电力通道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现代化信息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8.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转型升级是今后五年发展的主题。在推进转型升级、富民强市进程中,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这既需要我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也需要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智慧和指导。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对我市转型升级、富民强市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我们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鄂尔多斯的发展,为鄂尔多斯转型升级、富民强市多提宝贵意见,以此促进我市又好又快发展。

        最后,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专家在鄂尔多斯期间愉快、顺利!

        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巴建光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