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大辞典 《概论》 《成吉思汗文化丛 学术著作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报纸 最新成果pdf格式

鄂尔多斯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心路》 作者:奇朝鲁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1-21
摘要: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学这个新名词诞辰生之初,对好多人来说还是个搞不太明白的生词。但这个名词不是哪个人胡思乱想出来的,也不是谁生编硬造的。它是鄂尔多斯近一、二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鄂尔多斯地域精神文化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人们对这样

        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学”这个新名词诞辰生之初,对好多人来说还是个搞不太明白的生词。但这个名词不是哪个人胡思乱想出来的,也不是谁生编硬造的。它是鄂尔多斯近一、二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鄂尔多斯地域精神文化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人们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从生疏到明白到熟悉,还得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短短两年的工作情况,在我会所办报到及市内外媒体上陆续披露,关心的人多了,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关于“鄂尔多斯学”起初我们就有了框架性的构思,还是比较科学的。从外界信息和我们的实践看,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纷纷创立地方学之时,中国西部欠发达的鄂尔多斯也没有落后。鉴于目前地方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应该搞些什么,国家尚无定论。本文仅就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创办前后这近四年实践的心路历程,向读者做一番归纳表述,请大家共同研讨,辩证解析,不吝赐教,以使我们的思路越来越明,工作越做越好。

(一)

        关于鄂尔多斯学,如同东南沿海各发达省份纷纷创立的地方学一样,目前尚无关于地方学的统一定义。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之前的2002年3月陈育宁教授在“关于建立鄂尔多斯学的初步建议”中指出:鄂尔多斯学就是“以鄂尔多斯地区为对象,进行历史学、民族学、经济学、民俗学、生态学、宗教学以及文学艺术的综合、系统研究的学科”。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回过头来再看,鄂尔多斯学的研究对象就是鄂尔多斯这个地方(或地区)这一点是比较明确的。鄂尔多斯学所研究的内容,涉及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诸多社会现象,既包括历史的,也包括现实的。突出综合性、系统性研究是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特征的。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这几个基本问题上,我们同意陈育宁教授指出的这个基本方向。我们知道,建立起一门新的学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我们认为研究会成立之初没有必要去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而是在上述内涵的基本框架下先干起来是对的。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去实践,使我们的认识在实践中逐步深化提高,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也会逐步地完善和规范。

        回顾两年来的实践,我们对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根植于鄂尔多斯这块热土,萌发于这个时代的必然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几万年的历史演变中,鄂尔多斯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别具特色、极其富饶宝贵、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人文资源。这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和典型性又具有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优势。二是新中国建立后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中鄂尔多斯出现的特有的经济文化现象,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众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的新内涵新课题。三是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开启了鄂尔多斯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政治民主、人民幸福的新纪元。新市名“鄂尔多斯市”使现代城市概念与传统文化精华更加贴近,世人更加瞩目;使萨拉乌素“河套人”、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盆地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再现光辉;使鄂尔多斯品牌、鄂尔多斯经济现象、鄂尔多斯精神文化等灿烂的现代文明精华与时俱进。四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世界各国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着力维护的大势下,我们国家对地域性很强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大家庭的优势。历史证明,鄂尔多斯地区“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最早开发和组成部分”,“是民族汇聚、交往最集中的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鄂尔多斯的各族人民更应珍惜自己的这一宝贵资源,使之发扬光大,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陈育宁《关于鄂尔多斯学》)。五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党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统筹”要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弘扬先进文化,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理论基础和给予精神支撑。总之,鄂尔多斯学是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空间的。作为研究揭示鄂尔多斯经济和社会、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内在规律的综合性地方学科,已被社会所接纳,将接受鄂尔多斯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逐步深入、丰富、升华和完善。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的支点在于鄂尔多斯人不甘落寞、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和行动;在于不断提升鄂尔多斯品牌价值,向世人展示鄂尔多斯时代风采,在于建设“鄂尔多斯学”这一大文化工程中,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将始终坚持和把握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为实现鄂尔多斯经济昌盛、政治民主、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憧憬去努力实践,努力探索。

(二)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是在自治区第一家乃至全国成立比较早的研究地方学的学术团体。两年来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果,都实实在在展现于社会大众面前。据我会青年学者杨·道尔吉考察,目前被学术界公认的地区学有徽学和藏学,还有“扬州学”、“温州学”、“泉州学”和我们的“鄂尔多斯学”。至今正式成立研究机构运行的还有“温州学研究中心”,从2003年9月成立以来,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成果颇丰,在全国引起较大影响。2004年4月由杨·道尔吉、齐凤元、乔布英、郝至远四位同志组成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学习考察组,前往浙江温州、江苏扬州考察了温州学和扬州学。经过重点对温州学的创建及其发展状况的学习 考察,回顾对照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两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温州市是中国最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最发达的市,鄂尔多斯市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一个发展较快且最具发展活力的市。我市历届各级领导在这些年来前去温州市考察学习得很频繁,对温州市的发展情况是很了解的,在好多方面我们是“望温兴叹”并悉心学习的。当然,有可比可学的一面也有不可比不可学的一面。他们有他们的长处和劣势,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和短处。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致富路,创造了各自的辉煌。而今在创立地方学研究这方面又可以说是南北呼应,殊途同归。温州市的“温州学”是在温州市委书记李强亲自倡导下设立于温州市社科联的“温州学研究中心”开展起来的,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却是在市委云峰书记(当时是市长)和刘锦市长亲自关照指导以及社会各界鼎力相助下成立起来的民间学术团体。常言道:“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我们在两年的实践中对这一点体会最深。和温州学研究中心比,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与其并不完全相同,但各有千秋;从总体效果上看,我们和人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鄂尔多斯人群体的智慧细胞并不少,智商发育也并不低,差就差在观念更新迟滞,实际行动迟缓上;光靠研究会本身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号召力是难以吸引集合、组织调动研究人才的,因此不会很快形成优势资源的整合;研究会运行机制、操作方式介于依靠政府和市场运作二者之间,办成一件事情也是很费心劳神的。考察学习了温州学研究中心的经验,可以肯定我们搞鄂尔多斯学研究在全自治区又创造了一个第一,只有“鄂尔多斯学”可以涵盖包容鄂尔多斯极为厚重的文化内涵,体现鄂尔多斯区域品牌的真正价值,能将鄂尔多斯区域有价值的信息高度浓缩化,更为现实的是它可以将“鄂尔多斯经济现象”与“鄂尔多斯文化现象”之间互动发展关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嬗变关系作为深入研究的中心任务。与先进地区相比可能有好多方面不如人家,但我们并不气馁;我们自己和自己比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成果,我们闯开了一条路子;我们没有自我陶醉,也不能故步自封;方向对头,路在脚下,就要坚定不移地向前进。

(三)

        创业难,难在对事业取得共识。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对一个群众性民间学术团体搞“鄂尔多斯学”这么大的名堂,起初人们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社会偏见,在舆论和行动上造成一些障碍。经过实践的砺炼有了共识,事情就好办。一个人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做一件事能得到公众的认可,是非常荣幸的,并非易事。先人对人生的哲理启迪我们,以平常的心态、公道的心理、踏实的心情、宽阔的心胸去对待做人、做事、做官,去对待顺境和逆遇,去对待成功和失误,去对待人生旅途中的转折。这是在领导岗位上或退下来后创办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时,我所始终操守的一种理念。这也许是同仁们能够聚在一起的共同心理因素之一。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物质诱惑的世界里,象我们这些曾经有过一定社会职务地位的人,去办经济实体或办生产物质产品的企业,无可厚非,可能更实惠,也免不了有人说三道四,而去办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主的民间社团有人就迷惑不解,甚或有些揶揄、责难的意思。退休了总不能坐着等死,活着总得做点事情。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定我们去追求自己的选择,去做信仰和信念决定我们应该做必须做得事情。这样生活是不是更快乐更充实些。志同者必然道合。对事业的认同感汇聚成一股巨大的信心和力量。我们的许多老领导老同志和专家学者倾心响应、不吝赐教、主动参与。市委、政府、人大、政协的领导同志对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的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倾力相助是我们这一共同事业得以顺利发展、日见成熟的不竭动力。如果说党的十六大之前我们对自己办这件事想得还很简单,认识还很浮浅的话,在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之后两年来的实践中,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2004〕3号文件)发出以后,可以说我们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方向更明确了,信心和勇气也更强更足了。

        创好业,贵在实际行动。创业之初我们能做点什么,怎么做至关重要。我们理事会以及顾问、专家委员们为此颇费了一番心思。想办的事情总算办成了几件,如我们搞得“文化塑市”、“阿尔寨石窟寺”研讨会、“走遍中国·鄂尔多斯”电视片、 “鄂尔多斯学研究丛书”及鄂尔多斯学研究报刊、制定课题规划都是很成功的。市党政和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和好评。当然我们自己知道做得还很不够,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做成做好每件事情所遇到的坎坷和所付出的辛苦。我们体会较深的还有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到运行机制也都处在改革探索之中。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的生存发展,既要靠政府调控政策,也要靠市场配置资源去运行操作,把握处理好二者关系,其难度不言而喻。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探索。好在有一个开明而负责任的党政决策层,加之市场运行规则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好在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大胆开拓和研究会同仁爱岗敬业、不懈努力,我们所闯之路是对的,所创之业是有成就的。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在实践中善于积累经验,理顺各种关系,保持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良好的发展势头,把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办出特色,办出实效还是大有希望的。

        “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这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育宁先生对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工作的指导意见。我理解,“立足学术”是定位,鄂尔多斯学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地方学,是研究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它们之间传承演变内在规律的学问,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学术,是大文化工程。“服务建设”是任务,服务于鄂尔多斯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建设和物质、政治、精神三大文明发展。“创新机制”是关键,鄂尔多斯学理论研究要创新,民间学术团体运行机制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是鄂尔多斯学和研究会体现生存价值和蓬勃发展的基石。“着眼发展”是目标,要着眼于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三大建设”和“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鄂尔多斯学理论研究要以人为本去研究鄂尔多斯人和鄂尔多斯精神;着眼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自身的发展,要借助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双重作用力,在实践中探索学术研究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可以说“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这十六个字概括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精神理念,也可称为办会方针。

        举社会之力,办大众之事。开展对鄂尔多斯学这一全方位、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办好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这样的民间学术团体,必须紧紧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必须组织发动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参与。我们所搞的每一项活动,所办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靠社会大众的力量。从人力、财力、物力上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大中小企业给予关注、支持、帮助;在学术上靠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我们所办的事情是鄂尔多斯全社会的事,大众的事,也是我们研究会全体成员的事,是把鄂尔多斯市各方面的人力、财力和智力集聚起来,为鄂尔多斯人民大众办一些生产精神食粮的实事好事。正如大家所说的,人才和经费是两个重要因素。鄂尔多斯各方面的人才还是不少的,关键是用什么政策和方法去感召和凝聚。从我们的实践看,既要靠政策和精神力量,还要有一定的按劳付酬的经济实力。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有时是难以用货币去回报的,在现实社会中文化产品的价格和价值往往又不成正比。尽管如此,无私奉献和按劳取酬相匹配,还是可以更好地挖掘人才潜能、发挥聪明才智的。我们体会到,发展学术研究事业还是要坚持“老中青三结合”为好。一方面是随着干部年轻化而使许多颇有实践经验的有研究学术才华的干部从行政一线岗位上退下来,这是很珍贵的人才资源,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是对青年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也显得尤为重要。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多“富人、大款”,其中不乏号称“企业家”者。还应相应出现许多大作家、大经济学家、文化大“家”才是。我们深信,鄂尔多斯在出现更多“大企业家”的同时会拥有更多的文化大“家”,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互动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至于经费问题,取决于全社会对这个事业的认识程度,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社会公共事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有起码的公共财政投入。同时要求民间学术团体自己要开辟一些不以赢利为目的更不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创收渠道,不断增强自我滚动发展能力。各级政府在这方面要给予一些政策扶持。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去实践,去探索。

(四)

        光阴荏苒,世事纷迭。我从一线岗位上退下来筹划成立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转瞬已近四年。其实,事情就那么简单。2000年4月的一天,盟委主要领导同志和我谈起工作变动问题。我意识到这是给我发出一个信息:你年纪大了,该腾位子了。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我正在北京跑项目,接到一位同志的电话说,代表上级组织来伊盟宣布班子成员,提任你为盟行署巡视员,问有什么意见。当时盟改市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市党政班子要重新组建,班子新成员要提前陆续到岗。我觉得把我提前提拔了是预料之中的平常事。我会有什么意见呢?没意见。盟委主要领导还让我继续跑达电三期、龙口水电站、天燃气等项目。我一边跑这些项目,一边思谋退下来的日子怎么过。有朋友半是玩笑半揶揄地问我难受不难受。我说巡视员的“巡”是三个人坐上车转悠,“视”就是只看不说更不做,待遇又提了,何乐而不为,有何难过之理。说是这么说,跑项目办事情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也别扭,心里还是在盘算退休后到底怎么“安度晚年”的问题。经过和一些老领导老朋友反复探讨并苦心琢磨,才拿定主意搞一个民间学术团体,又经过专家学者推敲斟酌,定名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就这样大约过了二年时间。随后经市委政府领导同意,开始了筹备成立的一系列前期具体工作。在我人生旅途中的“安度晚年”也就这样开始了。

        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事业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至今又近两年,说取得了多么大的成绩恐怕还为时过早,但总算“悲壮的起航”了,可以寸心无愧地说我们是努力了,可以说做了一个群众性民间社团能够做应该做的一些探索性基础工作并为鄂尔多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微薄贡献。令我们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是“鄂尔多斯学”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全体同仁的努力实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所接受、所理解。还被自治区社科联吸纳为直属团体会员。我们所举办的各项活动陆续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反响之热烈,赞誉之宽泛,帮助之有力都令我们感动。这也从另个角度证明,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事业,社会需要它,政府需要它,民众需要它。这种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满足这种需要也就是我们的心愿。社会是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人是组成社会的一粒细胞。人活在社会上就是活在人群中,就是人和自然界、人和人打交道。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要做人、做事、做官、做学问相统一,要诚信为本做人,务实为本做事,诚心为民做官,求真为本做学问。无论做什么事情,信念和理想不可或缺,但关键的还是实际行动。要实现某种目标,不仅要确立信仰和信心,更重要的是致力于踏踏实实的实际行动。有人说,都什么时代了你们还那么理想主义。他们这么说这么看,也许是现实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但不一定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主流总是循着自己的客观规律发展前进的,主流是美好的、公正的、弃恶扬善的、去伪存真的。人生苦短,回首往事,有过磋跌,有过彷徨,可能有许多错讹,留下许多遗憾,但只要是用心去追求自己既定理想的目标,执着地走下去就该无怨无悔地走到应去的地方了。有人可以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也有人可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样化来化去就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画面,也就会给自己人生旅途画上圆圆的句号。

 

 

责任编辑:奇朝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