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南京知青在草原】课题研究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课题研究

命运与共的楷模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会 作者:学言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0-13
摘要:梁丽蓉,南京市第五中学67届高中生,响应国家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同1000多位志同道合的青年于1968年10月21日从南京市下关火车站乘专列开赴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三天两夜后,到达海勃湾车站。 1968年10月26日,梁丽蓉同南京

        梁丽蓉,南京市第五中学67届高中生,响应国家“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同1000多位志同道合的青年于1968年10月21日从南京市下关火车站乘专列开赴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三天两夜后,到达海勃湾车站。

 
        1968年10月26日,梁丽蓉同南京市五中的陈凌、何秋霞、马维敏、袁红、贾余庆和南京市二十八中的何兵、钱安宁、王忠和、张彪、周紫茹、崔继悦及南京二十四中的顾殷兰、王爱萍等14人被分配到当时的鄂托克旗查布公社巴音陶勒亥大队插队落户,与草原牧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1971年,梁丽蓉被大队推荐到民办学校担任教师,同她一起任教的图布兴(内蒙古蒙专大学生、鄂托克前旗民委原主任)回忆说,“梁巴嘎希,卓或木赛很斯格腾札录”。        
        同梁丽蓉在一个大队水利上一起劳动过,后来参军的吉日嘎斗仁对调研组专家说,“梁丽蓉,有文化知识且平易近人,很受农牧民喜欢,和我们大队忠厚老实的蒙古族青年胡日嘎,即马江海,喜结连理,得到当地农牧民的真心赞扬”。   
        马江海对奇海林说,梁丽蓉与我同甘共苦、生儿育女、休戚与共,我一生感激她,我过去叫胡日嘎,她帮助我起名为马江海。   
        梁丽蓉的女儿林花对我们说,妈妈走的太突然了,我感觉我们家就像房子塌了一样。谢谢课题组关注我们,等安静下来后,我会写点回忆文字给你们的。妈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下辈子我还要给妈妈做女儿。 
      
        同时来鄂托克旗插队落户的南京知青王强回忆说,20号我从牧区回来,21号去医院看望梁丽蓉,虽然还认得人,也能说两句话,但和8月份我们相聚时相比是判若两人,更没想到两天后就撒手西去了。祝一路走好!我们这些长期扎根在草原的南京知青越来越少了,但南京知青在草原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这片让1087位南京知青魂牵梦绕的地方上了。 
      
        近百岁的长者、鄂托克旗原知青办主任特木日回忆说,梁丽蓉是个好知青,是民族团结的楷模。   
        市委党校统战教研室副主任牧兰副教授也认为,南京知青在草原上的故事是我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典范。   
        鄂托克旗民委主任达来认为,南京知青在草原这个课题既有现实意义,更有历史意义,希望课题组不遗余力地做细致做翔实,谢谢课题组的专家学者为模范自治区建设辛勤劳作。
         
        中秋节早晨,奇海林教授在朋友圈发出“梁丽蓉,南京五中67届高中生,1968年10月25日插队落户鄂托克旗原查布公社巴音陶勒盖大队,与牧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老师考入信用社工作,同草原牧人马江海结为夫妻,生育一子一女,鄂托克旗信用联社退休,2023年9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仙逝。9月28日《南京知青在草原》课题组专访了梁丽蓉女士的女儿和丈夫、专访了插友王强、当年知青办主任特木日,异口同声夸赞梁丽蓉,南京来的“乌尼日赛很斯格腾札录”!   
草原牧人永远怀念你!梁丽蓉永远活在牧人心中!”和12张图片后,一位自称“绿山”的朋友回复:谢谢草原人民惦记着我们这些知青!还有一位自称“哈达沁·呼吉勒图”的朋友回复:南京知青梁丽蓉!草原牧民的优秀儿女! 
        由此可见,南京知青在草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更多的是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实际行动,尤为可贵的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和生死与共的理念得以深深扎根在草原人民的心中。
 
 
 
 

责任编辑: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