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学研究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大有作为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专 作者:乌宁夫 王春霞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6
摘要:7月17日,第三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我市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兰静、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毅松出席论坛并致辞,市委常委、副市长倪嘉宇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市政协副
        7月17日,第三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我市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兰静、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毅松出席论坛并致辞,市委常委、副市长倪嘉宇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市政协副主席乔明出席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主办,由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党校、鄂尔多斯市社科联、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等承办。论坛会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30多个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发言,交流了各自的学术观点。现摘编部分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丁赛研究员在发言中提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看,少数民族地区总体上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发展能力总体不很强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在既要守好生态底线,还要走出发展新路的要求下,发展文化产业显然最符合振兴县域经济,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要求,因而已经或正在成为民族地区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为规范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构建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指标管理体系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用指标体系衡量不同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发展的差距,把握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并预期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对农村牧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课题组建议,首先,应从少数民族地区省区层面规划民族县市旗区的文旅产业联合发展,形成合力,打造区域性文旅产业的发展优势;其次,继续加强国家财政对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的支持,同时因地制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第三,探索解决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途径,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县域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华教授在发言中提出,灯光给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点亮夜晚,而且它是用审美和艺术点亮我们的这个城市的生活和城市的世界。林华教授详细介绍了伦敦、巴黎、莫斯科、悉尼等国外城市举办的灯光节成功案例,我们中国的文旅产业可以借鉴这些案例来解决面临的困境。第一,中国有很多亮化工程,还有传统的一些彩灯节,虽然每年都在创新,但在形式上总缺乏新意。第二,中国旅游大多是旺季旅游,灯光节就可以做两次冬春,两个旅游淡季各做一次,每个城市去发掘一些指定的建筑,然后固定的请一些艺术家每年在进行艺术创作,使得建筑亮起来,而且每次亮都不一样要结合文化意义的审美创作,这样的创意才能不断吸引人来参加。第三就是中国旅游多半是外地人来游,本地人一般也不太愿意看,那么如何拉动本地人的旅游,其实也一直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从欧洲著名灯光节的时间设置初衷,设置的效果看,我们可以看到灯光节至少可以是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一个方法之一。
        宁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宁夏大学原校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陈育宁教授在发言中提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具有民族文化的元素,那么这个元素既包括历史的现实的,也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其次要把这些元素能够注入和体现在文化产品上。这样的文化产品,它能够有审美的要求,满足审美的要求,扩大受众面,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的功能。这样更好地走向市场才能形成产业。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的一些元素,来和文化产业产品对接起来,做一些文创的尝试。陈育宁教授还当场展示了一些文创产品,这些结合西夏时代党项族绘画图案文字的精美产品展示了宁夏在结合多种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丰硕成果。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燕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沧源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从当地佤族特色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旅游生态资源入手阐述了当地在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基础设施上进行的工作,她也提出了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旅产业普遍遇到的人才短板,这也需要社会资本参与以及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来解决,特别是国家层面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河北省张家口蔚县花田文化创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晓贤在发言中提出,文化产业要融合发展,第一要明确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文化产业重点是做准做好产业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第二要联合能展现区域特色文化的企业、合作社、民俗户等,深入体验民俗文化内涵,成为特色民俗的重要元素。尊重民族、尊重乡土,充分挖掘地域潜在的优质资源,倡导低碳生态等科学理念,打造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提高竞争力,做好民族文化产业链的延伸。第三要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县域经济,要以县域经济县域文化为魂,以青山绿水为根,以乡村产业为产,以创新创意为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县域经济,以地域文化为魂,中华5000年文明史,博大精深,地域文化让传统与未来对话实现文化生态有机融合,为县域经济振兴铸魂。
        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校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奇海林教授在发言中提出,鄂尔多斯的民族文化产业和全国是同步的,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当前,鄂尔多斯市民族文化产业呈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主体多元化趋势日趋凸显,民族文化产业领域里,既有国有的,也有私营的,还有混合制的,更有大量的个体户。二是在民族文化产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着新旧方式的并行。方法方式既有市场化的,也有政府购买服务的,还有差额补贴的。所以这些运营方式也是处于转型期间的一种阶段性表现。三是在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产业领域,竞争不太规范,低价竞争的情况经常出现。四是高技术推动市场升级和本土传统文化快速变化。文创文化产业,特别是民族文化产业,正受到新技术冲击。因为真正的传统文化,是在过去的历史阶段和生产方式下形成的,今天在快速的数字化面前一方面还要保存传统,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快速变化。面对变化,那种保持传统与适应变化之间,现在也存在着一个守正与创新,怎么守正怎么创新?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即传统文化扩散过程中,原本扩散和艺术化扩散,抽象化扩散和具体扩散,还有变化性扩散等问题。有的变化、有的扩散是百花齐放,有的变化、有的扩散却成了哗众取宠,也有的为了标新立异为了市场,为了投其所好有走样的问题,甚至有的背道而驰,引起不必要的社会谴责。此等问题应该引起民族理论界高度重视,给予及时正面回应。
        民族出版社高级编辑阿卜拉江·玉苏普以少数民族乐器市场化为中心,通过对新疆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及其特点,特别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来往中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民族乐器文化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新疆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通过民族音乐民族乐器的市场化加强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米热古丽·黑力力研究员从维吾尔族的花帽出发,对维吾尔族的花帽进行了SWOT分析,分析了其民族工艺、文化内涵、审美特征、生活习俗等优势,以及在政府扶持、工艺传承和保护、以及市场竞争力差、创新能力差、竞争力大等劣势和威胁,同时分析了其在“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地域中心等内外环境中所面临的机遇,同时对花帽产品在旅游资源开发、在提高经济竞争力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内蒙古党校民族理论教授王有星就米热古丽·黑力力老师在对策建议部分提出了建议。
         内蒙古大学忻丽丽副教授从蒙古族头饰所体现的假发时尚出发,回顾了历史文献中的戴假发传统和各民族戴假发的传统,戴假发体现了人们以“发多”为美的时尚,而“发多”表现一个人的身体康健、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戴假发时尚实际就是“头发”崇拜。忻老师从医学、宗教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对戴假发时尚和头饰时尚进行了分析,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科学因素。内蒙古党校王有星教授和其他一些老师就蒙古妇女头饰是一种“发多”崇拜还是图腾崇拜进行了热烈讨论。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勇研究员探析了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产业的历史渊源;概括了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的历史特征;从资源与分布;产业结构与类型;产业技术与人才;产业规模和市场;产业传承与品牌等五个方面介绍了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产业的现状;提出了通过推动欧亚草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链条、加强鄂尔多斯品牌力量的国际化与标准化建设、构建引领草原传统与现代潮流的产业平台、打造国家级特色化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引领极地四大措施推动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金洁副研究员介绍了跨境民族鄂温克族人口和分布情况,详细论述了中蒙俄鄂温克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文化的传播和保护、促进文化产品开发、促进文化产业市场化等三个方面阐释了中蒙俄温克族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重大意义;依托中蒙俄三国鄂温克文化精品,创造鄂温克族文化产业品牌;进一步深度开发鄂温克族文化产品。让鄂温克族文化产品走出去。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娜仁其木格研究员介绍了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众多省级、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当前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的现状的思考,提出了旅游业途径、展演业途径、饮食业途径、服装业途径、手工业途径五大途径来实现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基本路径。
         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贺栋豪通过对生态文化概念的界定,介绍了乌兰察布市文化的历史渊源,分析了乌兰察布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存在的主要困难:融资困难、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现有的文化旅游项目雷同,缺乏特色、生态旅游占据旅游业的比重较少。并提出了通过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完善配套设施、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展会和赛事建设等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白图亚分析了蒙古马文化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蒙古马存栏量呈下降趋势;蒙古马文化传承人大量减少;蒙古马产业商品市场占有量较低;内蒙古马产业化研究不均衡;马产业多样性开发不足等。提出了蒙古马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通过保障蒙古马等名马品种保护、改良、繁育;创建养马业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马产业信息交流网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协作;提供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高品质体验型服务;发展蒙古马特色项目及制定行业标准;推进马产业、旅游业体育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培育产品养马业的特色化高端化。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讲师陈静从鄂尔多斯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出发,从传播学原理入手,分析了漫瀚调在口头传播、电子传播、印刷传播、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中,传者和受众的关系,漫瀚调在多元文化冲击中面临着受众流失的情况,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关系分发和算法分发给漫瀚调等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新的生机,为培育受众增加新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陈静的发言引起了全国政协民宗委原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夏日先生和百色学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吕嵩崧教授等学者的热烈讨论,夏日先生对漫瀚调的出现、发展等历史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吕嵩崧教授也对自己家乡的木偶戏等文化进行了介绍。
         倪嘉宇在致辞中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民委和自治区民委的大力支持下,鄂尔多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果。
         倪嘉宇强调,我市率先在全区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并建立资金逐年递增机制,从2015年起市本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每年递增20%,2018年达到1210万元,各旗区也安排资金近3000万元,大力扶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民族特色经济,累计实施民族特色产业发展项目868个,3家企业被列入国家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行列,32家企业纳入自治区民贸企业行列。我市持续加大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扶持力度,目前全市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已基本实现脱贫。累计投入2000万元,在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建成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心和少数民族创业培训孵化基地,成立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促进会和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协会,推动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深度融合,带动民族文化资源进入市场,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乌宁夫 王春霞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