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衣着装束趋同化——不算久远的记忆之二

来源:未知 作者: 潘洁 人气: 发布时间:2011-08-17
摘要:穿不穿衣服,是人类与祖先类人猿的主要差别。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鄂尔多斯的干部、工人、市民,从服饰上很难区分。大体上都是蓝色的中山装,所谓海昌蓝一身,回力鞋一蹬。街上的人流,会场里的人群,是蓝色的河流或蓝色的海洋。国外媒体称为蓝蚂蚁。这

      穿不穿衣服,是人类与祖先类人猿的主要差别。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鄂尔多斯的干部、工人、市民,从服饰上很难区分。大体上都是蓝色的中山装,所谓“海昌蓝一身,回力鞋一蹬”。街上的人流,会场里的人群,是蓝色的河流或蓝色的海洋。国外媒体称为“蓝蚂蚁”。这种情况的形成也并不偶然,工人的工装,包括劳动布,都是蓝颜色的,而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领导阶级、当时又提倡知识分子劳动化,谁不争相效仿?按理共产党是“红党”,在人们的衣着上似乎也应体现,可是上面又号召大家勤俭、节约、朴素、大方,所以大红大绿的服装很难穿出去。只男人的  兜肚,女同胞的袜子、学生的背心采用红色的较多。做衣服的材料主要是棉花、棉布。一般是直纹的市布、稍好一点有斜纹、咔叽布、灯芯绒(又叫“条绒”、“趟子绒”)。灯芯绒长期供不应求,需特批、走后门才能买到 。农村姑娘出嫁,灯芯绒是彩礼名单中的重要项目。穿上一条灯芯绒裤子,走路双腿有力,也能招来许多羡慕的目光。五七、五八年,东胜进来一批毛蓝色的市布,因为相对较为鲜艳,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争相购买,都急于拥有一套,至少一件毛蓝衣裤。论样式,那时绝大多数人穿中山装,只不过有明兜、暗兜之分。刚建国时,好多人穿列宁装,衣袋稍靠上、斜的,两手插进去,挺精神的,就象电影上列宁穿的那种。后来逐渐少了。大概受志愿军影响,东胜流行过朝鲜式棉衣,也是深蓝色的,珩了许多竖道针线,紧身,较为暖和。那时布料特别便宜,一尺几角钱,做一套制服,连手工也就十元上下。一尺白市布二角八分,扯几尺做褥单,一元多,幅面宽宽的,能用好多年。衣服因为要常洗,坏的很快,有的衣服洗时还掉色,说明那时的产品质量很是差劲。最难办的是补袜子,我们单位住单身宿舍的人们编出“光棍苦,光棍苦,袜子破了没人补”的歌谣。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直到线都糟了,拿不住针线了,才肯扔掉。走到哪里,人家让脱鞋上炕,往往迟迟疑疑,不好意思让人看见露出脚趾头、脚后跟的窘态。针织品质量也不过关,报纸上登过讽判劣质背心的漫画,配诗是:“越洗越宽、越洗越短,父子同穿,还有空闲”。那时生产力、购买力低下,人们的精力,集注于工作和事业上,很少有人抱怨穿的不济。盟人行有位来自北京的小职员,忽一日心血来潮,把参加工作时父母放在他皮箱里,老人曾经穿过的一套毛料衣服穿到了身上,很快行长叫他去,只喝问了一句:“你那叫干甚哩?”此人立马以百米冲剌速度跑回宿舍,换成上补丁的旧布衣服,才感到心里踏实了一些。后来听说那套毛料衣服长久压在箱底下,都让虫子咬坏了。

        大概是1955年,团中央发起,鼓励青年人穿亮丽的衣服,穿高跟鞋、烫头发,说那是热爱生活的表现,然而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很快便被整风、大跃进、干部下放冲淡了。其后,一二十年之中,再没有表现“热爱生活”的机会。及至改革开放,当年的青年已经老态可掬了,真让人感慨不已。

        似乎从1956年开始,实行棉布、絮棉定量供应。记得开始时一人二丈多,基本够用,再多发也没有那么多的余钱买布做衣。不料很快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到了1960年,凡是棉花做的,原先随便购买的绒衣、球衣、毛巾等,都得凭布票去买。1961年春,大家正翘首等待核发新一年的布票,结果是按单位开会宣布的,交代情况、讲清道理,每人二尺五寸,让修补一下,渡过难关、盼望明年更美好。家庭主妇们真有办法,在她们手上,大裁小、旧改新、一代一代、一茬一茬地搞“接力赛”。我还见过娃娃穿着“百衲衣”:一指来宽、各种颜色的边角料被巧手主妇拚成色彩斑斓的背心或者坎肩,看上去别有风味。还有,两块手帕就能做成小孩的无袖小袄或两股筋背心。下乡时,我见过一位光棍汉,受布票、钞票双重限制,以一块很小的布料自己缝制了一条中式裤子。粗针大线,又短又瘦。劳动间歇,为抽旱烟与人家“对火”刚往下一“圪蹴”、就听“嗤”地一声,裤裆处全部开绽,露出了不该露出的部位,众人大笑不止。后来我把这一情节写进了短篇小说《老来宽》,只是如实记述,并未夸张和演义。

        进入六十年代,大庆迈入高产期,我国化纤工业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穿戴服饰问题。先是尼龙袜子,长时间穿不烂,然后是各类化纤针织品,混纺衣料。不过彻底解决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告别了“短缺经济”,选择余地空前地大了。1966年“文革”初兴,年青人必备一套草绿色的“军装”,使单位、街头看上去更加军事化了。八0年,也许是八一年,内蒙古及全国各省市的布票可以在北京畅行无阻。再晚一点干脆废止了布票、粮票和形形色色的购物券。东胜的大街小巷,象日益多彩的万花筒,家家户户的衣柜,放着、挂着款式时尚、质地精良的衣服,有的一年之内也未必有一次上身的机会。而几十年前的旧衣物早被淘汰得一干二净,连一件小小的“样品”也找不到了。几十年前,人们衣着破旧、穿戴困顿的状态,只留存在老年人苍凉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 潘洁

上一篇:浅谈货币与资本

下一篇:价值体系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