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专刊专版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学研究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谈鄂尔多斯经典民间舞蹈

来源:鄂尔多斯晚报鄂学专刊 作者:旺楚格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4-19
摘要:20世纪50年代初,我五、六岁,第一次看到民间艺人跳《筷子舞》,在我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那是在老家沙尔利格苏木,我跟着父亲参加几十里外的一牧民家的婚礼。婚礼上,随着人们的欢呼声,著名民间艺人伊希脑日布拿起身边的一把筷子,嘴里哼着歌曲,跳起筷

        20世纪50年代初,我五、六岁,第一次看到民间艺人跳《筷子舞》,在我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那是在老家沙尔利格苏木,我跟着父亲参加几十里外的一牧民家的婚礼。婚礼上,随着人们的欢呼声,著名民间艺人伊希脑日布拿起身边的一把筷子,嘴里哼着歌曲,跳起筷子舞。舞姿是那样的优美,阵阵赢得在场的人们的喝彩……

        从那时开始,我知道鄂尔多斯有不少传统民间舞,也引起我的兴趣。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包括我在内的鄂尔多斯人,往往自己家乡具有《筷子舞》、《盅子舞》、《顶碗舞》、《珠岚舞》等蒙古民族经典民间舞蹈而自豪……

        当我十岁时,我身边的民间舞终于登上高雅文艺舞台。1955年,鄂尔多斯歌舞剧团的前身伊克昭盟文化队组织人员,深入各旗进行民族民间艺术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文化队工作人员将今鄂托克前旗民间艺人那木吉拉旺楚格、吉格登传承的民间舞蹈《筷子舞》、《盅碗舞》经过加工提炼,第一次推上舞台,便成为伊克昭盟文艺演出团队的传统优秀保留节目。

        吉格登,生长在今鄂托克前旗草原上,从小跟随民间艺人学习民间舞蹈,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民间舞蹈家。吉格登是鄂尔多斯民间舞《筷子舞》和《盅子舞》的传承与发展的艺人,被誉为“筷子舞之王”。他带上自己传承、创作的独舞《筷子舞》,首次登上舞台,于1955年代表伊克昭盟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曲会演,轰动自治区舞台;1957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获金奖,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4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观摩演出大会上,民间艺人吉格登的鄂尔多斯民间舞蹈《筷子舞》再次登上首都舞台,展示鄂尔多斯传统民间舞蹈的风采……

        也是1964年,在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大型史诗《东方红》中,著名歌唱家胡松华演唱的一曲《赞歌》引出鄂尔多斯民间舞《盅子舞》,由蒙古族著名舞蹈家斯琴达日赫、莫德格玛等经过在鄂尔多斯采风,把《盅碗舞》推向国家大舞台……

        20世纪60年代以来,鄂尔多斯著名舞蹈家蔚林花、巴达玛其其格、萨仁、赵霞等以独特的风格、精湛的表演艺术,把鄂尔多斯民间《筷子舞》、《顶碗舞》推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展风采……

        鄂尔多斯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间舞蹈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和民俗活动中的必然产物,它反映民众的思想情绪,审美观以及民间习俗。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够世代相传,是从产生到传承,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蒙古民族,自古以来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中外文献史料中,都能找到古时候的有关蒙古民族民间舞的记载。据文献资料记载,当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途径鄂尔多斯,在一颗大树下举行隆重的祭祀战神苏勒德仪式。人们围着苏勒德,以踏平大地的气势昼夜跳起“踏舞”,表达自己的激情。成吉思汗苏勒德威猛祭祀中,四名旗手共同握着苏勒德用单腿站立,完成一系列传统祭祀仪式。其动作,本身具有舞蹈化特点,形成一种民间祭祀舞;成吉思汗祭典中举行招福仪式开始时,在成吉思汗的招福升里装满五谷,把带蹄子的牲羊前腿插入其中。再把招福升放在牲羊皮子上,由四个人扯着四角,一上一下地掀动皮子,一边起舞,一边唱着《招福歌》。可见,鄂尔多斯蒙古族传承的古老神秘的成吉思汗祭祀中,有很多原始民间祭祀歌舞,而这些祭祀歌舞产生于古代民俗活动中。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舞蹈中有著名的珠岚舞。珠岚,为圣灯,不熄灭的灯称之为长明灯。鄂尔多斯蒙古族的心目中,圣灯是香火的象征,幸福的向往,吉祥福禄的祝愿,是表达香火不断、幸福美满的祈祷。鄂尔多斯蒙古族崇尚圣火,崇拜圣灯。受成吉思汗祭祀影响,民间珠岚舞即圣灯舞,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中世代传承。珠岚舞,原为元朝时期的宫廷舞,该舞蹈以其深刻的内涵、独特的形式,产生广泛影响,广于流传。据文献《历代旧闻》曾谈到:“元有《倒喇》之戏,谓歌也,琵琶、胡琴、筝皆一人弹之,又顶瓷灯起舞。”清代人吴长元著《宸垣识余抄》曾指出,“《倒喇》是金代和元代的戏剧名,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湘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烛,故使人惊,哀艳极,色艺心诚,四座不胜情。”从这一段生动的描绘,可以知道元朝时期的剧种《倒喇》(“倒喇”,蒙古语,演唱之意)中的优美动人的“双瓯分顶,顶上燃灯”,即头上顶双碗或顶点燃着的灯的舞蹈,是民间珠岚舞的原型。

        鄂尔多斯蒙古族世代传承的鄂尔多斯婚礼,成为鄂尔多斯民间文化的大殿堂,与民间舞蹈的产生及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鄂尔多斯婚礼的诸多仪式中始终穿插鄂尔多斯歌舞。特别是婚礼联欢仪式,成为民间艺人们显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鄂尔多斯蒙古族传承的《筷子舞》、《盅碗舞》等民间舞,多数在婚礼等庆典中产生。当人们欢聚一堂,激情高涨时,随手拿起身边的筷子、盅碗等器皿,随着欢快的歌声翩翩起舞。在这种场合能够跳民间舞者,多数为幽默的祝颂人。他们边唱民歌、边跳民间舞,把庆典推向高潮……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舞,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绚丽多彩的精神文化财富。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民间舞蹈艺术,展现了鲜明生动的艺术风格,浓郁感人的生活气息,形成独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旺楚格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