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论坛研讨

旗下栏目:

文化建设与幸福鄂托克

来源:第二届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文集 作者:奇海林 红 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7-03
摘要:【内容提要】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然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幸福鄂托克是鄂托克旗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幸福鄂托克无疑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文化建设现代化幸福鄂托克文化繁荣

       【内容提要】 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然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幸福鄂托克是鄂托克旗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幸福鄂托克无疑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 文化建设 现代化 幸福鄂托克 文化繁荣发展

 

 

        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科技先进、制度规范、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国虽因历史原因没能与世界第一波进入现代化的国家同步步入现代化,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30多年的经济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道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成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深入人心,四项基本原则成为今日中国的立国之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正在建设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兴国之魂。

        文化建设无论在领导层,还是在群众层,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无论在富人里,还是在穷人中,都可谓蔚然成风。党中央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各族人民群众的头脑,坚定不移地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可现实生活中,多元文化色彩缤纷,古今中外其乐融融,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黄河长江草原雪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莺歌燕舞、烟花爆竹,人山人海、喧哗鼎沸,红旗招展、彩旗飘扬;赞叹不已者有之,随波逐流者有之,难以接受者有之,讥讽批评者有之,强烈不满者亦有之。总而言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撞客观地存在于中国各族人民的面前,真实地反映在各族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日益深入中国人心,8600万共产党人更加坚信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民大众的处事方法;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疑是今日中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内容的时代精神鼓舞着当代中华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地开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当然需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近年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着新一代中国人不断走向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行列,一个文明古国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9年,鄂托克旗旗委、政府提出了建设“富裕、宜居、和谐的幸福鄂托克”战略目标后,全旗各级组织、各族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地实施开展了36项惠民工程,在2.1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16万草原儿女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自豪。

        2011年,鄂托克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05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58426元(不包括私营企业),城镇人口用于穿、住、行和吃的支出占总消费的72.7%,城镇居民消费已由生存性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9998元,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34平方米;鄂托克旗籍学生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18914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3400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全年共发放了基本养老保险6879万元,失业保险1018.5万元;全旗有18194名职工和388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有2151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有4387人享受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以上这些数字距离富裕还有相当的差距,但世人面前的鄂托克人却给外来人留下的印象是特别自豪和快乐幸福。

         笔者为此走访了乌兰镇、棋盘井镇、蒙西镇和阿尔巴斯苏木,所见所闻无不感到震惊和喜悦。

        其一,小城镇风格别具。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说,城不在大,有魂则赢。城市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其规模和形式,而在于其文化灵魂。城市是什么?今天的城市早已不再是当初城市建造萌芽之时那种简单的城池与市场的组合物,也早已不只是集中的居住地和经济的承载体。今天的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历史的见证和剪影,是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区域竞争的主体,是地缘社会的核心,是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场景和意向的汇聚,是建筑和环境的美学融合,是创造与控制的奇妙综合,是人口和社群相对集中的地理单元,是人类社会和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史记和典籍。正是城市跨时空地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进展,体现着市民们的光荣与梦想,才令城市有着非同一般的魅力和吸引力。

        与许多现代化国家先前的经历一样,中国的城市迎来了“城市化”的大好时机,人口城市化几乎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增速在急促地进步。但是,我们过多地关注西方现代化国家的城市在“现代”时代规模和数量上的发展,而甚少关注已经进入“后现代”时代的中国城市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各种新的挑战。哲学家认为,要读懂一个人先要把握他的灵魂。同样,要读懂一座城市也需要把握其精髓。无论对历史,还是对于全球来说,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文化生命的综合体。如同任何其他生命体一样,个性最为重要,个性产生差异也产生美感,世界正因为文化多元而和谐存在。城市的竞争力往往出于个性的差异,乌兰镇既不同于棋盘井镇和蒙西镇,也不同于树林召镇和薛家湾镇,更不同于敖勒召其镇和嘎鲁图镇,这里每一座城市不仅面貌不同,其背后总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并且因为这个故事显得与众不同,乌兰镇的故事与其个性化的表现尤其让人叫绝。乌兰镇虽小,但她足以充分说明城市的灵魂就是它的文化个性,一种由过往的历史、现在的状态和未来的故事构成的与众不同的特色。

        其二,老百姓快乐尽情。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道:“我们这个时代收获的是科技,失落的是文化。收获的是物质,失落的是精神。收获的是性欲,失落的是爱情。”“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爱因斯坦在他写给5000年后的人类的一封信中说:“我们仅只在交通、信息的传递上有胜于前人,而人类在人文道德上是愧对于前人和后来者的。”现代化都市文明的副产品之一是“压力”,而压力的主要表现是“亚健康”状态的普遍化和低龄化,越发达的城市和人均收入越高的城市,亚健康状态就越普及。求学压力、工作压力、职场压力、拜金追求、消费障碍、心理纠缠和家庭危机等等是造成城市居民普遍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短信世界流行着一首“打工吟”——“日不能息、夜不能寐,一年到头加班受累,屁大点事反复开会,荣誉评比人人崩溃,按时应酬天天喝醉,正常交往也得花费。现代生活就一个字——累”。其实,这恰是我们当中许多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压力正在对几代人的身心造成严重破坏。医学专家认为,今天的人类疾病有50%-80%与不良心态或恶劣情绪有关。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会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重的痛楚。正如约翰·列侬说的:“当我们正在为生活而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歌手李宗盛在他的歌里唱道:“忙、忙、忙,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盲、盲、盲,盲得已经没了主张,盲得已经失去方向。”

        在这个人人步履匆忙的时代里,压力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与压力抗争的是“快乐”。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需求越来越高。在满足各种生活需求之同时,人们对快乐的理解也愈加丰富。在鄂托克草原的城镇和乡村,在上班和劳作的蒙汉民众之中,在节日或闲暇之余,在家里或街上,在蒙古包和绿地上,歌声和琴声悠扬,舞步和跑步交相辉映,快乐正迅速地形成人们生活的力量,人们因为快乐这种“积极心理”而改变着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改变着工作效率和效果,改变着生命的价值,改变着人生的态度,改变着消费的习惯,改变着人际关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卢博米尔斯基在《快乐研究报告》一书中说:“快乐在很多方面导致成功的结局,而并非只是成功的附属品。”快乐的人可以从快乐情绪中受益,更容易获取有利的生活环境及建立新的资源。于是寻找快乐、策划快乐、制造快乐和享受快乐成了跃居首位的生活追求,研发快乐的新学科成为当今的一门“显学”。人们都需要在压力的沙漠中觅得一片快乐绿洲,需要在迷失的大海里找到一方安全的岛屿。中国福祉学专家黄有光认为,“快乐的感受令我们感到良好,因为快乐是我们的终极目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生活的品质,对于老百姓而言,快乐比成功更加重要。

        快乐可以被创造出来吗?这是一个拥有无数奇迹的时代,快乐同样可以被创造出来,就如同抗忧郁症已经有了专门的药品。半个多世纪以来迪士尼通过它的梦幻乐园和动画片等,为从少年儿童到老人的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们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快乐,这种快乐是通过用资本发掘文化的力量之后创造出的现代社会所最需要的激情、轻松和愉悦。与迪士尼异曲同工的鄂托克吹拉弹唱也有着悠久历史的锤炼,而今仍可以用魅力四射、彻夜难眠、百听不厌来表述和概括,只是至今尚未有迪士尼式的资本开发。尽管如此,鄂托克人却常常陶醉于古老而又不断翻新的吹拉弹唱之中,其快乐无比的情景真是难以言表。

        其三,厚道质朴的幸福观。清朝人叶燮说:“诗无一格,而雅亦无一格。”意在说,世间万事万物中,差异就是真理。如川菜很知名,世人皆知“巴蜀”二字。其实,“巴”和“蜀”指的不是一个地方。古时管子云: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里之都不可平以准。是说千里长路不可能用绳子量得一样直,居住众多人口的城市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一沙一世界,一石一天地,一叶一菩提,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培育了不同人群的生活环境和幸福习惯。鄂托克人厚道质朴,大气淡定,幸福不显山露水,高尚不雍容华贵,奋斗不浮夸急躁。记得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就是自足”。叔本华也说:“生活方式的简陋质朴有益于幸福。在这种境况中,生活像一泓涓涓细流的小溪,悄然无声地流逝,它是那样的平静,没有一丝波纹或漩流。”林语堂先生十分喜欢清朝人李模的那首《半字歌》——“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经廛,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僮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思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压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这是前人生活哲理的达观与超然,唯有简朴的生活才是至美的。还曾记得不知哪国哪个时代的哲学家说过,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保持轻度的贫苦,因为只有适度地容纳对立面才有利于主体的稳定存在。我不主张“小康足矣”,但我也不完全认为大富大贵就是幸福。我去过北欧,特别欣赏北欧人的生活,他们没有好高骛远的目标,却并不失为全球竞争力排名的前几位。此次对鄂托克旗的调研,也意外惊喜地发现好多鄂托克旗人也特别喜欢休闲、淡雅、欢聚、畅谈、豪迈、激情的生活和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工作。

        我们相信,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与鄂托克草原儿女的生活息息相关,草原儿女的质朴气息一定能够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作者: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奇海林 红 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