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论坛研讨

旗下栏目:

从草原敦煌联想草原文明——用沙草产业奠定幸福鄂托克的现实基础

来源:未知 作者:包海山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7-03
摘要:【内容提要】文化与文明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说文化是创造文明的过程,那么文明是文化所创造的结果。在人与草原的物质变换中,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创造了草原文化,形成了草原文明,而所创造的文化和所形成的文明,也决定人的生存环境和心理因素等。

        【内容提要】 文化与文明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说文化是创造文明的过程,那么文明是文化所创造的结果。在人与草原的物质变换中,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创造了草原文化,形成了草原文明,而所创造的文化和所形成的文明,也决定人的生存环境和心理因素等。如果说草原文明的第一次辉煌是人类直立起来“走向”全球,第二次辉煌是把走向全球的人类联系起来走向统一,那么第三次辉煌则是促进人类以生态经济为基础共同走向富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现在以研究阿尔寨文化为切入点,不仅要挖掘历史上人们赋予它什么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创新和提升的发展过程中,看怎样创造草原文明的再次辉煌,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建设幸福鄂托克。

  【关键词】 草原文明 沙草产业 现实基础 幸福鄂托克

 

        一、草原敦煌与草原文明

        在一望无际的平坦的鄂托克大草原上,兀然屹立一座状似平台的红砂岩小山即阿尔寨山,自然形成了一个草原文化的标志。被誉为草原敦煌的阿尔寨石窟,据说始凿于北魏中期,以西夏、蒙元时期最盛,明末佛寺毁于林丹汗西征鄂尔多斯之役,“文革”期间石窟内佛像、壁画也大多被毁,但目前仍有近千幅壁画得以保留。阿尔寨石窟的成吉思汗遗迹、喇嘛教(特别是密宗)文化艺术以及回鹘蒙古文、梵文、藏文榜题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可谓草原文化之瑰宝。它经历了沧桑岁月,记载着悠久的历史;它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唤起了我们的联想。

        应该说,无论是在鄂尔多斯草原生活和工作的人们,还是来考察和旅游的宾客,最关注的还是草原文明。为庆祝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10周年,研究会编辑出版“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一套十册,其中一册是夏日先生《我眼中的鄂尔多斯现象》。夏日先生看到了鄂尔多斯经济、生态、文化等现象,也认识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他自己的战略思想。我作为此书的编辑和读者,作为在鄂尔多斯草原成长并致力于草原文化研究的人,觉得夏日先生《我眼中的鄂尔多斯现象》最激励人的闪光点在于:“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曙光举目可见,草原文明的再次辉煌指日可待”。

        我们要想创造草原文明的再次辉煌,就应该了解草原、草原文明以及草原文明的辉煌等不同层次的概念。草原文明是草原文化所创造的。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文化是包括人的自身自然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人性化、信息化、意识化,是以文“化”人;就人作为创造和享受文化的主体而言,文化是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总和,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一种文化。在不同的层次、从不同的角度,文化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在鄂尔多斯,草原文化、黄河文化,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商文化、城市文化,是以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文化或者说经营文化;阿尔寨文化、河套文化、朱开沟文化、秦直道文化、长城文化是以历史印痕和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历史古迹文化;老子文化、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等是以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为主要特征的名人文化。

        相对来说,自然生态系统是长久的,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草原文化就是在草原上形成的文化以及有关草原的文化,它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一样,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地域文化。在中国,草原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在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中,草原文化是比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地域分布更广阔、生态功能更全面的文化。作为长江黄河源区的青藏高原腹地,也是高寒草原系统;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母亲河的源头在草原。所谓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江河岸边有草原,草原怀中有江河。在草原文化的扩展以及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的延伸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自然融合。

        草原文化与草原文明,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得到,但是辉煌是相对而言的。我认为草原文明至少有过两次辉煌。人是创造、发展和享受文化的主体。在哪里首先有了人,哪里就首先创造了文化并形成了文明。姜戎在其艺术表现与历史知识融为一体的作品《狼图腾》中说:“猿猴是在草原上直立起来的。辽阔美丽的草原,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祖地,也是全人类的祖地和摇篮。草原是人类直立起来‘走向’全球的出发地。草原大地是人类最古老的始祖母。”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草原文化就是人类文化之源。毕竟,最容易使人的自身自然与宇宙自然形成同构同序的共振感应、使人的灵气与自然灵性形成相互流动、和谐交融的地方,即天然形成人杰地灵的地方,就是辽阔无际的大草原。人类在草原直立起来“走向”全球的时候,创造了草原文化,也形成了草原文明的首次辉煌。

        草原文明的第二次辉煌是在蒙元帝国时期形成的。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主要是因为扩大了心灵领域,拉近了世界距离。我们注意到,在“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最早提出并实践了“全球化”;二是占有最广阔土地而成为“千年首富”;三是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的影响力下最先创造“国际通用纸币”;四是本能地遵循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国外学者认为:成吉思汗最早提出了“全球化”概念,把它作为一种理论来判断局势和指导行动,并贯穿于所有开拓和征服活动中,把原来相互隔绝的帝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类历史上最关键的转折点,是蒙古人为通向新时代铺平了道路,为新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的秩序。“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者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首先是因为严格遵循了时代的经济和科学发展的规律,其次是靠个人的奋斗精神、创造才干和无比自信,同时还抓住了历史机遇”。自然规律客观存在,谁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和更准确地把握它,则是要看人的天分和历史机遇。

        二、沙草产业再创草原文明的辉煌并奠定幸福鄂托克的现实基础

        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对而言,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等,主要强调的是某种生产方式和获取利益的手段,而草原文明注重的则是生存环境和自然的生态系统。

        在《中国经济大讲堂》中,成思危和温铁军分别说:“工业化发展到中期阶段,靠的是什么?一个是靠我们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工人每小时工资是50美分,美国是16美元,所以,外国公司愿意到中国办厂,成本降低很多。另一个是靠大量地制造产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我们的环境破坏的系数,是经济发展系数的1.7倍。这么多年的工业建设,产值增长10倍,而资源消耗翻了40倍,现在,不得不靠大量进口资源”。应该说,今天的全球经济,是靠利益驱动和追求交换价值形成的。由于市场经济价值评判体系本身不健全,不科学,再加上没有反映商品和服务的完全成本,特别是没有反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市场向经济决策者和建设者提供的信息存在严重的欠缺性和误导性,这就造成了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协调,甚至破坏天然支持系统的畸形经济,把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掠夺性需求推到了超越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例如对煤炭、石油、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需求的成倍增长,导致了许多资源枯竭的城市和地区。

        包括鄂托克在内的整个鄂尔多斯,应该大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然而这些都是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推进的。鄂尔多斯从草原变成了城市,变成了在鄂尔多斯地区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鄂尔多斯草原。鄂尔多斯是草原上的城市,也是城市管辖的草原。草原文明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是能够充分转化和体现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巨大使用价值的文明。草原上改变的是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变的是草原的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草原只是对地表植物而言的,而在草原的上空和地下还有很多宝藏,即草原上有大量可开发利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自然资源;也有煤炭、金、银、铜、铁等矿产以及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非生物自然资源。草原上可以狩猎、游牧,形成狩猎文化、游牧文化;也可以发展工业、推进城市化,形成现代农牧业文化、现代工商业文化、高科技新兴产业文化等。

        草原文明不只是有关草原植被和畜牧业的文明,而主要是回归自然,综合利用自然能量的生态文明。只有尊重生态学原理的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学者了解地球的维持过程,懂得光合作用、可持续产量、水文循环、气候敏感性以及动植物王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知道地球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比它所提供的产品更有价值。大自然有赖于平衡,如土壤侵蚀与新土壤形成之间的平衡,碳排放与碳固定之间的平衡,树木死亡和树木再生之间的平衡等等。生态学者欣赏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维持地球生命的生化能,提高地球的生产率。生态经济“少用水,多用光”;少用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多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生态革命将触及全球经济的各个方面,例如改变照明方式、饮食方式、休闲方式、甚至家庭规模等,人们不再只是围困于城市钢筋混凝土的小笼子里,而是融入大自然。说到底,生态学所揭示、反映、转化和体现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

        草原文明的再次辉煌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而具体在鄂尔多斯特别是以牧业为主的鄂托克来说,沙草产业是生态经济的切入点。内蒙古沙草产业协会夏日会长认为,第一产业是指包括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在内的大农业。提升第一产业,就要按照钱学森院士的系统工程方法和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理论来认识、设计、实施和确定目标。要充分融入市场经济范畴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最后形成一次农业产业革命。第六次产业革命是知识密集型大农业革命。立体扩张现代化大农业,就是应用知识密集型的科学文化,把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同时也是五大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使产业连接、融合和延伸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夏日指出:“第一产业是全民参与的基础产业,是人们最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轻工业原料的提供者,有着很大的包容性、回旋余地和抗风险能力,且永不衰竭。农业的基础地位永远不会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创造财富和分配利益的主体,也是人们参与劳动、发挥才华的主战场。如果社会大众与创造财富和分配利益的企业主体无关,不能融入参与劳动、发挥才华的主战场,那么在城市二元结构和资源垄断中,鄂尔多斯创造多少GDP、实现多少财政收入都与社会大众无关,幸福鄂尔多斯、幸福鄂托克也就无从谈起。“只要分配为纯粹经济的考虑所支配,它就将由生产的利益来调节,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随着我国现代化大农业的立体扩张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消除,在农牧民这个劳动力主体失业、培训、再就业等过渡时期,尽早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研究探索最能促进生产的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统筹兼顾的那种分配方式,特别是能够实现那种分配方式的产业发展方式。

        对于鄂尔多斯来说,沙草产业“是全民参与的基础产业”,是能够融会更多的科学文化并转化更多的自然能量的产业,是逐渐进入生态经济的最佳路径选择,也是创造草原文明再次辉煌的基础和希望所在。据有关资料,鄂尔多斯已探明煤炭、高岭土、天然气三项自然资源储量价值,大概就有几十万亿元,再加上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可转换的经济价值,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我们需要以人为本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价值评判体系,在包括沙草产业在内的现代化大农业的立体扩张的产业链条中,不断开创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全新的劳动就业岗位,从而奠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现实基础。其实,一产是二产、三产之母;交通、物流、餐饮、旅游、金融、房地产、高科技、技术培训等很多新兴产业,都是现代化大农业立体扩张所形成和推动的产业,在生态经济中将会有机地融为一体。我们现在讲沙草产业、农业等,也只是在讲一个切入点的问题。马克思说:“农业资本比非农业资本的一个同样大的部分推动更多的劳动”,并“使农业合理化,从而第一次使农业有可能按社会化的方式经营”。推动更多的劳动,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能够促进产业使全民参与,能够按社会化的方式经营,这是我们现在最关注的。对此,鄂托克旗有现实需求,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和内蒙古沙草产业协会都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十年,现在需要整合智力和财力等资源,共同来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探讨,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因此,建议三方共同组成一个专门的相对稳定的课题研究组,整合资源,有效推进。

        总之,阿尔寨文化是草原文化的一个符号,我们应该由此探寻草原文化的更高境界,并努力创造草原文明的再次辉煌。这是智慧,更是责任。相信这也是举办阿尔寨文化论坛追求的更高目标。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包海山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