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历史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战国秦长城

来源:《大美伊金霍洛》 作者:庄国瑞 陈静编著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30
摘要:遗址位于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政府北约10公里的布尔洞塔村三社名为束会敖包梁的山丘上,南北走向,在本旗境内全长约40余公里,在束会敖包梁登长城远眺,可以看到长城遗迹蜿蜒曲折,随地形高低起伏,直达天际,隐没于旷远草原之中。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1994年7
        遗址位于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政府北约10公里的布尔洞塔村三社名为束会敖包梁的山丘上,南北走向,在本旗境内全长约40余公里,在束会敖包梁登长城远眺,可以看到长城遗迹蜿蜒曲折,随地形高低起伏,直达天际,隐没于旷远草原之中。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1994年7月将该段长城遗迹公布为全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记·匈奴传》载云:“秦昭王(亦称‘秦昭襄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的记载。义渠历史悠久,《今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年,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泾阳出土青铜器上的义渠国族徽更可佐证其至少在殷末已建国的历史。周衰,犬戎等趁虚而入,义渠也随之东进,在渭北不断发展,开始了与秦的百年战和。秦秉持着“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的宗旨不断征伐周边少数民族。春秋时,“秦穆公得戎人由余遂霸西戎,开地千里”,“故自陇以西有緜(mián)诸、绲(gǔn)戎、翟、豲(huán)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公元前461年,秦灭大荔,赵灭代戎。韩、魏灭伊洛、阴戎,“其遗脱者皆逃走,西越汧陇。自是中国无戎寇,唯余义渠种焉”。义渠此时势力极强,其活动区东到洛河东岸魏长城外,北达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包括鄂托克旗及鄂托克前旗诸地,西到贺兰山以东,六盘山、陇山以东一带,南与秦相邻于泾河上游止于旬邑、彬县,其以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4省交界广大区域为活动范围并筑城自守,抗衡中原诸侯国。义渠的强大无疑成为秦西北大患。公元前444年,秦国“伐义渠,虏其王”,但到公元前430年,“义渠来伐,至渭南”,深入到了秦国中心区。秦与义渠多在洛水流域交战,但此时秦在与义渠交战中仍处下风,直至秦惠文王七年(公元前331年),“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公元前327年,义渠称臣,但仍有强大实力。
        义渠势力强大,只因内乱才臣服于秦国,后又反叛,秦国只能蚕食其国。最终,秦昭王与宣太后在甘泉宫诈杀义渠王,并伐其残部,完全占有了义渠泾北之地,横跨4省的义渠国灭亡,这一段历史在2015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芈月传》中也有演绎,至此秦国将西北边界推至了内蒙古、甘肃一线,直接与匈奴相对。昭王在此筑长城备边,闭合疆域而成“四塞之国”: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
        秦国灭义渠后势力直达鄂尔多斯,包括今天伊金霍洛旗一带,形成直接与匈奴所占据地域相接局面,随后即修筑长城防范匈奴进攻。秦国靠这道屏障将西北边境紧紧圈住,与郡县制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卫机制,稳固了后方。同时,修筑长城也保护了秦国原有疆域之内的交通线,除萧关要道,秦国还控制了子午岭两侧著名的延川道和马莲河道。这本是义渠南下主道,秦国灭义渠后完全掌控了子午岭河谷交通网,为筑城备边提供了运输保障。秦国也因此加强了与上郡的联系,使北地与上郡互助,巩固了河西要塞,作为东进前沿对赵国形成了强有力的军事威慑。因该长城大都为秦昭襄王时期所筑,故史学界称为“秦昭襄王长城”。
        该长城由甘肃省岷县城西十公里始,经陕西靖边县东,再北折东行,经榆林市东北,从神木县大柳塔辖地的 牛川西岸进入伊金霍洛旗新庙乡境内,再沿 牛川西岸经朱开沟、漫赖梁进入纳林陶亥镇布尔洞塔村的束会敖包梁,又经白家梁、蔓菁沟直至雷家村,向北进入准格尔旗西召乡碾房梁村,东抵准格尔旗的十二连城,隔黄河与呼和浩特市西南部的托克托县相望,全长约1150千米。
        该长城遗址在伊旗境内全长约40余千米,保存最好的一段即位于纳林陶亥镇布尔洞塔村三社的束会敖包梁上。该段长城或埋于地下,或暴露于地表。其结构多为自然石片垒筑而成,墙缝既无引泥,又无白灰。保存最好的残高1.7米,宽3米余。此外,亦有夯土所筑的城墙,一些保存较好的地段,其夯土层历历可见,各夯土层薄厚均匀,夯窝排列整齐、密集。长城墙体遗留有亭障、烽燧、障城、采石场、建筑基址等遗迹。在烽燧周围发现有绳纹板瓦、简瓦等建筑遗物,但数量较少。
        可以设想秦朝当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去修筑这一段绵延上千公里的长城,而所有修筑长城的人必然有军队监督,所投入的财力、物力是相当巨大的。石片垒筑或黄土夯筑的城墙如今残损断续,隐迹于荒草野坡之间,毕竟历经两千两百多年的战乱分合、阴晴雨雪,能留存部分墙体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奇迹。今天它的功能已完全丧失,但它的存在,在告诉后人曾经历史的真实,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处处孤独寂寞的遗迹,后人才能在回望中沿着那蜿蜒隐没的轨迹——探寻、发现、勾勒历史的真实与走向。
        原载:白明德主编,庄国瑞、陈静编著《大美伊金霍洛》,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
 
责任编辑:庄国瑞 陈静编著

上一篇:白敖包遗址

下一篇:秦直道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