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历史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白敖包遗址

来源:《大美伊金霍洛》 作者:庄国瑞 陈静编著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30
摘要:遗址位于伊金霍洛旗布尔台格乡松定霍洛村三社东,当地俗称白敖包的山包上。在松定霍洛较平缓的大地上,有一座海拔1300米、相对高度约50米的山包,面积86718平方米。因山包呈灰白色,山顶有现代蒙古族进行祭祀活动而建的大、小敖包13座,故当地老乡称其为白敖
        遗址位于伊金霍洛旗布尔台格乡松定霍洛村三社东,当地俗称“白敖包”的山包上。在松定霍洛较平缓的大地上,有一座海拔1300米、相对高度约50米的山包,面积86718平方米。因山包呈灰白色,山顶有现代蒙古族进行祭祀活动而建的大、小敖包13座,故当地老乡称其为“白敖包”。
        遗址东约1.5公里是乌兰木伦河,南约1.5公里为呼和乌素沟,为两河交汇处的三角台地,西侧为现代农田,南部植被稀疏开始沙化,北部较平缓,面积约1000000平方米。
        遗址整体保存较好,1986年修建马家塔至阿勒腾席热镇公路从遗址的西南部穿过,使局部遭严重破坏,部分土坑竖穴墓以及圆形房址、袋状灰坑等出露,文化层呈黑灰色,厚1.2~3.5米。
        地表暴露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采集遗物有夹砂灰陶、夹砂灰褐陶罐、泥质灰陶盆、泥质磨光黑陶大口尊、三足瓮、鬲、甗、杯等。石器有石刀、石斧、石磨盘、磨棒、石环等。骨器有骨针、锥、凿等。
        1989年,为了配合马家塔至阿勒腾席热镇公路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伊金霍洛旗文管所,对公路途经的遗址南部区域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67座、房址2座、灰坑37座,出土陶器240余件,装饰品10余件。典型器物有鬲(lì,古代煮饭用的炊器,相当于锅,其形状一般为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甗(yǎn,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即笼屉,甑底部带有网眼,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碗、斝(jiǎ,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鋬,两柱,圆口呈喇叭形)、豆(中国先秦时期的食器和礼器,像高脚盘,开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供祭祀用,后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盉(hé,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大口尊(酿酒或贮酒之器)等。现遗址内西、南平台上有墓群,东南半坡处有6座墓葬被盗掘过,部分土坑竖穴墓以及圆形房址、袋状灰坑等出露,文化层呈黑灰色,厚1.2~3.5米。地表暴露有篮纹红陶残片、泥质红陶侈口罐口部残片、灰陶钵口部残片、灰陶双耳罐耳部残片、灰陶瓮口部残片、篮纹灰陶残片、粗绳纹灰陶盉残片和灰陶罐口沿残片等遗物。根据地表采集遗物及发掘所得遗物分析,时代为新石器晚期至夏商时期。
        白敖包遗址是一处属于朱开沟文化石器的古人类聚落遗址,这里墓葬区的发现尤其凸显其重要性,在该墓地中,有相当一部分墓葬盛行竖穴土坑偏洞室墓的习俗,这是居住在甘肃东部地区的古代先民流行的一种葬俗,在其他的朱开沟文化遗存中较为罕见,它既反映了该墓地居民较为特殊的族群构成,也折射出朱开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来自西部地区同时期文化的影响。
        2012年8月15日,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载:白明德主编,庄国瑞、陈静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 
责任编辑:庄国瑞 陈静编著

上一篇:朱开沟文化

下一篇:战国秦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