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出版著作

旗下栏目: 出版著作 专家著作 收集书目

引 言

来源:《郡王府记忆》 作者:弓生淖尔布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1-22
摘要:一 伊金霍洛旗,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长眠于此而闻名世界。 伊金霍洛,蒙古语,汉意为圣主的院落。传说,成吉思汗征伐西夏途经此地时,看到这里美丽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忘情地失手掉落马鞭,当随从去拣马鞭时,他挥手制止,并不禁吟诗一首: 花角金鹿栖息之所

   一
    伊金霍洛旗,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长眠于此而闻名世界。
    “伊金霍洛”,蒙古语,汉意为“圣主的院落”。传说,成吉思汗征伐西夏途经此地时,看到这里美丽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忘情地失手掉落马鞭,当随从去拣马鞭时,他挥手制止,并不禁吟诗一首:
      花角金鹿栖息之所,
      戴胜鸟儿育雏之乡,
      衰落王朝振兴之地,
      白发老人享乐之邦!
    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西夏的战争中病逝后,运送灵柩的大车途经伊金霍洛。当灵车走到当年成吉思汗失落马鞭且吟诗之地时,车轮突然陷入泥淖沼泽之中,任凭多少驼马都无法拉动丝毫。于是,人们想起了当年的情景,就把他安葬在这里——即今天的阿拉腾甘德尔敖包,并留下500户“达尔扈特人”专门奉祀成吉思汗陵。从此,象征成吉思汗精神的酥油灯世世代代长明不熄。蒙古鄂尔多斯部即因守护成吉思汗陵而得名,鄂尔多斯意为“众多的宫帐殿宇”。
    伊金霍洛旗在古代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游牧之地。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证明,春秋战国时期为林胡、楼烦之地;秦时属新秦中与上郡之连接带;两晋十六国时为后秦辖地,后入赫连夏置畿内属地;后魏时为统万镇及夏州之地;隋唐时为榆林郡所属;宋为西夏之地;元为东胜、云内二州所属;明初属东胜,后为成吉思汗15代孙巴图孟克(达延汗)后代领地。
    清朝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在鄂尔多斯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伊金霍洛旗境域内设立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别称郡王旗),后又设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别称札萨克旗)。境内还有达尔扈特部奉祀成吉思汗陵。1914年,绥远特别区设立,包括郡王旗和札萨克旗的鄂尔多斯诸旗归绥远管辖。
    1949年,鄂尔多斯地区和平解放。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郡王旗、札萨克旗和达尔扈特区合并设为伊金霍洛旗。
    伊金霍洛旗人文荟萃。有朱开沟文化遗址,保存完好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有郡王府、吉祥福慧寺、陶亥召和乌兰活佛府;有红碱淖尔、阿拉善湾、转龙湾和柒盖淖尔等湖泊湿地;有红海子湿地、乌兰木伦湖、柳沟河等环绕城市的休憩带;还有国家5A级景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和4A级景区苏泊罕草原旅游区等。郡王旗和札萨克旗从清朝以来在鄂尔多斯地位特殊。郡王旗因为是鄂尔多斯部济农额璘臣的属地,爵位郡王,在鄂尔多斯各旗为最高;会盟之地伊克召(王爱召)和察汗苏布尔嘎,均为郡王旗属庙和属地,堪称中枢。奉祀于阿拉腾甘德尔的成吉思汗陵更是引人高度关注的历史人文符号。从20年代中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郡王旗和札萨克旗是伊克昭盟盟府、绥境蒙政会和伊克昭盟保安长官公署的所在地,也是新生的伊克昭盟人民政权的诞生地,可谓鄂尔多斯政治、军事中枢之地。
    伊金霍洛旗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二
    讲好伊金霍洛旗的故事,就要从郡王府讲起。
    郡王府历经沧桑,是鄂尔多斯500年历史风云的见证者。郡王府是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札萨克郡王家族的府邸,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512年担任鄂尔多斯右翼三万户济农的巴尔斯博罗特及其济农府邸。鄂尔多斯部济农巴尔斯博罗特在此为他的后世子孙奠定了恒久基业;额璘臣济农在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率鄂尔多斯部归顺清朝,换来鄂尔多斯部300年的立足之处;五世达赖喇嘛曾莅临郡王府和王爱召,对额璘臣济农及其“济农王的殿堂”印象深刻,并推动藏传佛教在鄂尔多斯发扬光大。鸦片战争以后,蒙古地区的社会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受到外国势力的强势渗透和国内社会动荡的影响,鄂尔多斯地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蒙古王公贵族统治者在国外势力的侵略和渗透面前难有作为,也不能平息蒙古社会内部的反抗斗争。清朝对蒙古族的政策随之发生重大变化,逐步放松直至解除“蒙禁”{1},蒙古王公贵族原有的显赫地位逐渐削弱。清朝政府在内蒙古实行放垦,鄂尔多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1908年,清朝在伊克昭盟境内实行“旗厅并存”体制,在板素壕(今东胜区罕台庙村东南)设东胜厅。旗厅并置的体制意味着蒙旗的土地管辖权、行政权被缩小甚至剥夺。牧民丧失牧场,生计更加艰难。社会矛盾激化,各种政治势力角逐,郡王府掩映于风云变幻之中。郡王府见证了鄂尔多斯各旗维护国家统一而发出的“十三条质疑”之声;见证了鄂尔多斯蒙古族各阶层团结一心抵御外侮的中华民族凝聚力;见证了乌兰夫及云北峰等共产党人为抗日大计,为解放事业而在郡王府出入,促使郡王府执政者认清历史趋势,最终参加和平解放;见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和社会的伟大变革。这里发生过令人荡气回肠的事迹,有讲不完的动人心魄的故事。
    郡王府历经多种制度演变,是政治制度演进的一个样本。郡王府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民族关系。从封建领户分封制到分旗而治的王公制度,再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郡王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命运抉择和社会变革。这些抉择和变革也反映了以郡王旗为代表的蒙古族王公贵族及王公体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史。从清朝的恩威并用、分而治之到民国时期表面上因循清制,实际上用新的政治体制渐进式地改造王公制度,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废除王公制度,郡王府经历了王公制度从兴盛、衰落到消亡的完整历史过程。郡王府是郡王旗的政治、军事重大事务的运筹决策之地。从郡王府的历史可以管窥清朝、民国时期的蒙旗制度兴衰历史与社会的变局、政治的演进过程。
    郡王府是蒙古族王公贵族生活史及心态史完整体现的场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是人们关注的传统领域,生活史和心态史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郡王府贵族生活中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的风俗礼仪。郡王府贵族的婚姻、礼俗、教育、信仰等等组成了一幅又一幅的风俗画,妙趣横生,引人入胜。郡王府贵族在清朝时期对朝廷感恩戴德、敬畏有加;到民国时期则对现实和未来倍感失落和焦虑,奉行利益考量为主的实用主义方针策略,甚至采取逃避行为,这些心态是郡王府执政贵族群体的政治性格的体现。
    郡王府还是各民族文化交汇交融的结晶。藏、汉等民族的文化深刻影响了郡王府人。从图布什吉尔格勒亲王开始,郡王府贵族们将过去只学习蒙古、满、藏等语言文化改变为既学习蒙古、藏、满等民族文化,又学习汉语、汉文。郡王府几代贵族都取了汉文姓氏和名号。郡王旗还较早开办了蒙、汉双语授课小学。藏传佛教、儒教和蒙古族传统价值观等诸多内容成为郡王府的教育经典。郡王府建筑艺术和技艺,蒙古、汉、藏风格形制纷呈,以一府而显多民族文化风采。它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吸收各民族文化,集腋成裘建成的建筑精品,是各民族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产物,是一个固化的文化交汇融合的典型。它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丰富的精神陶冶。
    此外,郡王府内涵的军事、经济、教育、宗教等内容也相当丰富。可以说郡王府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丰富的学术宝藏。
   三
    为了讲好郡王府故事,编写者对郡王府的历史资料做了大量搜集、整理和研判分析;对当事人、知情人做了大量采访调查,在此基础上,本着资料性、知识性、可读性结合的原则展开编写。其目的是给后人留下一份历史和文化记忆;向国人介绍博大精深的蒙古族历史文化;让旅行者除了手把肉和草原景色的享受,还可以得到思想文化的愉悦,从而深度感知草原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仅是开题之作。对草原文化的深度认识和开掘还要继续进行。伊金霍洛的青青草原,灿烂的日出,湛蓝明净的天空和香美的手把肉令人陶醉,而异彩纷呈的精神盛宴会给人以智慧的享受。
    记忆,深藏在郡王府里。


本书主要人物


    额璘臣(1600-1656年),蒙古族,明末为鄂尔多斯部济农。清初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第一任札萨克多罗郡王、第一任伊克昭盟盟长兼济农。
    图布什吉尔格勒(1885-1949年),蒙古族,字福亭,成吉思汗32代孙。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登记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记名札萨克;1917年袭任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札萨克和硕亲王位。1943年7月任伊克昭盟副盟长。1945年秋,任绥境蒙政会委员长、伊克昭盟盟长、伊克昭盟保安长官公署长官等职。在书中为行文简洁起见,或称图王。
    巴图吉雅(1909-1945年),蒙古族,图王长子,鄂尔多斯左翼中旗记名札萨克,旗保安总队司令。
    奇忠义(1927-2007年),蒙古族,字昭贤,蒙古名奇渥温·孛儿只斤·伊尔德尼博录特,12岁前曾用名伊尔德尼巴图。系成吉思汗第34代孙。鄂尔多斯左翼中旗记名札萨克巴图吉雅的长子。从小在王府受蒙、汉家塾教育,14岁即为其祖父郡王旗札萨克的口头翻译。17岁任郡王旗保安司令部军需处长。18岁任伊克昭盟保安长官公署少将参议。1945年10月,登记为郡王旗承袭王位的记名札萨克。同年任绥远省参议会参议员。1947年7月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后加入国民党。1949年3月承袭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札萨克。8月初率全体军政官吏起义。1950年3月,任郡王旗人民政府旗长。1956年8月,任伊克昭盟人民政府副盟长。1979年后,任伊克昭盟政协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
 

责任编辑:弓生淖尔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