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大辞典 《概论》 《成吉思汗文化丛 学术著作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报纸 最新成果pdf格式

对人的深切关注是优秀影视剧创作的命脉——评30集电视连续剧《鄂

来源:未知 作者:郭培筠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4-06
摘要: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意林鸟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及鄂尔多斯市山水天德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等联合出品的30集长篇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于12月中旬在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黄金档播出后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收
        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意林鸟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及鄂尔多斯市山水天德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等联合出品的30集长篇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于12月中旬在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黄金档播出后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收视热潮,不仅取得了全国晚间黄金档排名第五的好成绩,而且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大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是我国民族题材影视剧类型创作的一大突破;既是2015年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压轴之作,也是本年度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压轴之作;是一部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中具有地标意义的精品力作。
        我们不禁要问,在当下“芈月”横行、“琅琊”当道、“伪装”成风(《芈月传》、《琅琊榜》《伪装者》)的大众文化语境中,这部显然不太符合流行文化口味的少数民族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究竟凭借什么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专家的认可?当然我们可以说它真实地还原了抗日战争历史语境中蒙汉团结抵御外辱的英勇奋战与家国情怀,也可以说它精致地呈现了草原民族独特的精神品质与文化内涵,还可以说它弘扬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所有这些内容在该剧中都有足够鲜明、足够丰沛的表达。然而单凭这些似乎无力解释我们观看作品时那种被人物的情感命运、矛盾纠葛魂牵梦萦、欲罢不能乃至通宵达旦非一口气看完不可的观赏快感。那么这种艺术魅力究竟从何而来?我以为就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生存境遇、命运遭际、情感状态、精神灵魂的真诚关注以及由此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深刻思考。
        文学艺术究其本质是表现人、反映人的艺术。诚然,作为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艺术作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们衡量作品的重要标尺,也是应该永远坚守的准则。但是,在强调民族特性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对具体的人的关注,如若舍此,所谓的民族特性也就无可依傍。举凡中外影视史能够载入史册的经典之作无一不是深入人心、直击灵魂,对人类的生存境遇、人性欲求、情感维度和理想信念给予深切的人文关怀的作品。电视剧《鄂尔多斯风暴》最大亮点就是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它不仅塑造了塔拉、桑杰、满达、诺丽玛、苏王、鄂王等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而且对人物的生存状态、命运遭际、情感欲求和理想信念给予了真诚的关注,并最终提升到了对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对人的尊严与信仰进行哲学思考的层面。
        塑造出个性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对人的关注的基本出发点。因为面对简单化、脸谱化、概念化的人物形象,所谓关注便无从谈起也毫无意义。该剧的主人公塔拉是创作者倾力塑造的一位蒙古族英雄形象。但是与当下某些抗战影视作品中的“武侠化”抗日英雄不同的是,作品既没有歌颂他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非凡意志,也没有展示他身怀绝技、飞檐走壁的高超能力,而是以诸多真实的生活事件以及生活细节来表现他丰富的性格侧面:为报杀父之仇他决意要杀死苏王;作为独行侠客的“沙狼”他横刀立马、劫富济贫;当他得知自己是真正的札萨克王子且能继承王位时却毫不贪恋、甘愿放弃;刚刚加入蒙汉游击队时他简单鲁莽但最终成长为智勇双全的指挥员;对养母满达额吉他满怀敬意、孝顺体贴;对诺丽玛他充满挚爱又含蓄腼腆。二号人物桑杰是全剧最具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起初他贵为苏王府的大少爷,胸怀大志、聪慧睿智,思想开明,一心想振兴蒙古草原;他与塔拉虽为奴仆但情同安达,他为救塔拉的父亲乌力吉不惧触怒父亲苏王倾力相劝,而且偷盖苏王的盟长大印从牢中救出塔拉;他单纯地相信他的日本老师田中只是一个不涉政事的清白商人;他深爱着美丽的诺丽玛格格……但是,当得知了“换子”真相后,他痛苦纠结,丧失理智、认贼作父甚至穷凶极恶;直到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杀戮,认清了田中的豺狼本性后又幡然悔悟、以肉身作为献祭来救赎罪恶的灵魂。人性的是非善恶美丑真假像万花筒一样在桑杰的身上得以尽情绽放。正是对上述复杂性格内涵的精细刻画和对真实人性的深度挖掘,才使桑杰的形象有了坚实可信的基础,有了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此外,剧中仁厚善良、深明大义的满达额吉,刚直不阿、保有民族气节的苏王,敢爱敢恨、嫉恶如仇的诺丽玛格格,明哲保身、妥协退让的鄂王,泼辣勇敢、对塔拉一往情深的秀菊,为了保住自己在王府的地位、酿成换子大错而愧疚悔恨终身的二福晋,阴险毒辣、不择手段企图害死小王子的三福晋……每一个人物都是真实鲜活的,是有个性、有温度、有血肉、有灵魂的,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无一不牢牢牵动着观众的心弦。
        对人的关注,首先是对人的生存境遇、命运遭际和情感欲求三个基本层面的关注。该剧有三大主要情节:其一,日本人在占领了归绥、包头之后企图越过黄河把鄂尔多斯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其二,二十多年前的换子事件造成了真假王子塔拉与桑杰不同的命运遭际;其三,桑杰、塔拉、诺丽玛以及秀菊之间的爱情纠葛。不难发现,这三大事件恰好对应着上述三个层面。从生存境遇的层面来看,当时的鄂尔多斯草原无论王公贵族、平民百姓,还是国民党保安团、共产党游击队都处在了国家民族即将被日本鬼子野蛮侵略、个体生命亦生死难料的特殊生存境遇之中(也正因如此,该剧才具有了关乎抗日的主题和叙事)。是奋起反抗,还是妥协求和,抑或卖国求荣,每一个人的抉择及行动都成为衡量人性的试金石,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劣、勇敢与懦弱、真情与伪善、爱国与叛国等均昭然若揭。由此可知,该剧对这一特定历史语境中各阶级、各阶层人物的不同人生选择和行为方式的集中展示,说到底还是对人性之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深切关注。从命运遭际的层面来看,剧中最牵动观众的就是塔拉和桑杰真假王子的命运。塔拉本应是苏王府的少爷,但因三福晋的谋害而被抛到了贫苦牧民的家庭,取而代之的却是本来出身卑微的桑杰,从此俩人的命运天壤有别。“换子风云”的桥段在中外影视剧中并不鲜见,但是该剧不仅在于展示了由于“换子”而造成的两位主人公阶级身份、社会地位的倒置以及导致两人不同的人生道路(抗日与亲日),更为高妙的是作品在以“换子”为契机所编织的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网中剖析了深邃的人性内涵:塔拉的生父苏王杀了他的养父乌力吉,塔拉要为养父报仇而杀死生父;桑杰与塔拉虽为主仆关系,但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可是因为塔拉要杀死桑杰的父亲苏王、与王府作对,更因为塔拉与桑杰的未婚妻诺丽玛相爱,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塔拉的真王子身份揭开后桑杰继承札萨克王位的美好前途立即成为泡影,所以桑杰反目成仇,不惜动用日本人的力量追杀塔拉。满达额吉一再苦苦劝说塔拉不能杀苏王,却难以坦言真情;二福晋时时担心苏王和桑杰杀掉自己的亲身儿子塔拉,又不能说明真相……这些复杂人物关系与矛盾纠葛中所蕴含的血肉亲情、杀父之仇、丧爱之痛、夺位之恨都是触及人性、考量灵魂的东西。惟其如是,作品才得以强烈地唤起了观众情感的深度共鸣。从情感欲求的层面来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时代的影视作品只要具有爱情叙事,就一定容易带给观众相通的情感体验。该剧中桑杰、塔拉与诺丽玛的爱情关系也是该剧的看点之一。桑杰与诺丽玛郎才女貌、一见钟情,而且很快盟订婚约。但是当诺丽玛发现了桑杰与自己亲眼目睹杀害过中国百姓的日本人田中过往甚密后,诺丽玛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桑杰,爱上了真诚勇敢的塔拉。可见诺丽玛重新选择爱情的根本动因是塔拉与桑杰对日本侵略者的不同态度:即塔拉的抗日与桑杰的亲日。这里,创作者超越了一般三角爱情故事的俗套,巧妙地将三个人的爱情纠葛与国恨家仇连缀在一起,从而将家庭叙事、爱情叙事融入到抗日叙事之中,达到了三者的完美融合。
        对人的关注,还应上升为对人的精神成长、欲望与救赎、尊严与信仰等哲学层面的关注。
        如果说,作品对塔拉的关注着重于他从一个王府少爷的陪读奴,到一心为父报仇的独行侠“沙狼”直至蒙汉游击队的战士、指挥员的传奇经历以及由此而完成的精神成长,并借此表达出创作者对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的哲学思考: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着,应该更多地替整个民族、国家分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自由。那么对桑杰的关注,就是对人的欲望与救赎的关注。生存欲、权力欲和情欲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但是欲望如果没有缚之于理智和道德的缰绳,就会使人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桑杰希望拥有权力,但“换子”真相大白使他成为札萨克王的梦想破灭,权力欲落空;桑杰渴望爱情,但因他与田中的亲近使他失去了心爱的恋人,情欲受挫。此种“爱,而不得所爱,又不能忘其爱”的痛苦使桑杰暴怒疯狂、扭曲变态。当他一切都失去了之后,田中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尤其是田中把诺丽玛还给他、把札萨克王位还给他的承诺,最终使得桑杰死心塌地地变成了日本人的走狗,把自己的本性、良知出卖给了恶魔。因而,桑杰的堕落是欲望使然。但是,向善又是人性的根本。当人感悟到了自身因可怕的欲望而背离了人性善良的轨道后,特别是当发现自己原本以为非常神圣崇高且一直追随的东西原来竟龌龊丑陋不堪时,便有了灵魂回归的渴求,而这就是救赎。日本人侵略鄂尔多斯的阴谋、田中设计企图毒死苏王还要转嫁桑杰的凶狠,特别是血洗王爱召庙的暴行,是唤醒桑杰寻求心灵救赎的触点。桑杰终于幡然悔悟:他去营救被日军关押的诺丽玛,他将日本鬼子埋在路上的地雷做好标记让游击队排雷,最后在与日本人的拼杀时倒在血泊之中,最终获得了灵魂的自我救赎。该作品通过桑杰的命运与情感对“欲望与救赎”这一人类难解之题作出的哲性思考,是过去同类题材作品很少触及的。
        尊严和信仰是人性中更高层级的内容。追求个人的生命尊严和人生信仰是人类基本的社会属性和价值所在。可是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特殊历史境遇中,如何体现个人的生命尊严、维护自我的人生信仰?该作品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个人的尊严与信仰必须与民族的尊严和信仰紧密相连,要想维护自己的生命尊严,首先就要维护民族的尊严。因而,诺丽玛因桑杰与日本人来往而果断地离他而去;苏王拒绝参加已经投降了日本人的东贝勒所召集的大会、坚决反对成陵东迁,甚至当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他的牧场和王府时依然面不改色、骂声不绝;田队长率领蒙汉游击队、团结国民军与日本人展开的殊死搏斗,都是因为尊严不容侵犯。他们所捍卫的既是个人的生命尊严,也是民族的尊严。比起民族尊严,民族信仰更是维护民族团结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成吉思汗的陵墓、王爱召寺庙都是历代蒙古民族神圣而崇高信仰的寄托之所。日本鬼子东迁成陵、抢劫圣物、屠杀喇嘛、烧毁寺庙的残暴行径,触犯的整个蒙古民族的信仰底线。所以,当田中违背承诺残杀了手无寸铁的僧侣们,纵火烧光了王爱召寺庙,连罪孽深重的桑杰也无法忍受了。他终于明白自己在豺狼一样的日本鬼子面前,不仅已经丧失了作为人的全部尊严,而且民族的信仰也被玷污、践踏。于是,他要用行动来找回尊严、捍卫信仰,与日本鬼子决一死战。同样,这一事件也使一直妥协退让、摇摆不定的鄂王坚定了抗日的决心,其他王爷们也不再犹豫,纷纷变卖家产,买来武器支援游击队抗日,保卫了鄂尔多斯草原。这种对个人与民族的尊严、信仰的关注与思考,也使该剧的思想价值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郭培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