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文化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关于鄂尔多斯建设文化大市的思考

来源:2007年第二届鄂尔多斯文化学术研 作者:苏永清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4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根系,先进文化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是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提高综合实力和地区竞争力,必须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 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各地的文化建设投入大量增加,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根系,先进文化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是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提高综合实力和地区竞争力,必须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 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各地的文化建设投入大量增加,文化设施大量出现,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文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已成 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增强文化发展力,市委政府率先在全区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建设文化大市是鄂尔多斯面向新世纪,建设现 代化鄂尔多斯的一项宏大系统工程,体现了对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落实。这一战略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
    一、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文化大市的必要性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 略资源和宝贵财富,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大市的意义及必要性。
    (一)建设文化大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发展先进文化,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推动力量。鄂尔多斯市地处相对闭塞的内陆,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的几大支柱产业,多属原材料工业 。这种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格局,若不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较大的改变,不仅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上难以突破,也不符合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 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挖煤”,还要“挖文化”;不仅要提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要加快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仅要延伸煤、电产业链条,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集群 ,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建设文化大市是推动鄂尔多斯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当前,鄂尔多斯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已经取代农牧业成为地区主体经济,现代城市社会、城市文化正在取代传统乡村社会、农耕文化,成为社会和文化的主体形态, 大量农牧民正在蜕变成为市民。文明的演进,社会的转型,迫切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现代农牧业,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文化知识的高素质农牧民, 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先进文化,推动先进文化在农村牧区的繁荣普及;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支撑功能,强化“文化资本”意识,积极发展企业文化、园区文化,培育 企业、园区内部的文化精神,创新经营理念,提升无形资产的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构建与文化大市要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生态 系统以及标志性建筑,改善人文环境、旅游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地域特色的都市文化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发展大 旅游、大文化、大运输,更需要高文化素质的经营人才,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文化发展滞后的约束,唯有在思想文化、道德文化、知识文化、科技文化 发展上取得突破,才能引领和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式发展。
    (三)建设文化大市是构建和谐鄂尔多斯的内在要求
    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社会,必须依靠文化的凝聚、熏陶、教化和激励作用。鄂尔多斯市人民生活正在向享受型和体验型发展,消费结构进一步 升级,群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改革发展的实践,发扬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推进文化创 新;大力发展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先进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建设一个富强、文明、和谐的鄂尔多斯。
    (四)建设文化大市是提升鄂尔多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不仅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指标、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鄂尔多斯市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发展“大文化”、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和目标,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自治区要求鄂尔多斯市“率先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与呼包“交替领先”。可以说鄂尔多斯市在一些领域、一些经济指标上与呼包交替领先是完全可能的,难的 是在文化发展上实现交替领先,在综合实力上实现交替领先。鄂尔多斯三面黄河环抱,一面长城围合,独特的地域形成了鄂尔多斯相对独立的文化内涵。从闻名中外的萨拉乌苏文化到“鄂尔 多斯青铜文化”,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到阿尔寨石窟,从秦直道到明长城,从《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到《鄂尔多斯风暴》,这些独一无二的、高层次、高品位文化资源,都是鄂尔 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资本。因此必须通过文化大市的有效建设,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毫不迟疑、毫不放松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才能不断提升鄂尔多斯 区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事实雄辩地证明,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化的竞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 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在竞争中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因此必须把建设文化大市作为鄂尔多斯加快发展的新战略,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二、鄂尔多斯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大势,尊重规律,科学理性地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三化”互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物质 文明建设成就显著,全面进入自治区前三位,实现了“交替领先”的目标后,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发展“大文化”、创建“文化大市”活动蓬勃开展,城市面貌 、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公益爱心城市”、“技术创新 示范城市”等 20多项荣誉,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鄂尔多斯市成功承办了全区第三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和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并主办了第一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 展示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风采和成果。
    各旗区近几年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东胜、伊旗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和全市 两个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东胜区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文化先进城市、环境整治优秀城市、“西部投资环境最佳区”等殊荣。伊旗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旗、全国绿化先进县等荣誉, 阿镇、乌兰木伦镇分别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小城镇。东胜、伊旗的发展变化充分体现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强烈愿 望,优化发展环境、创造时代文明的高度自觉,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体现了“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
    三、正确地认识建设文化大市的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
    “十一五”是鄂尔多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发展大文化、建设文化大市的关键时期。因此,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三个率先”的总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到 2007年,使市民素质大为提升,城市环境发生明显改观, “文化大市”建设初见成效,城市影响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城市“硬”形象全面树立,“软”实力不断增强,市 民素质、文化建设达到自治区和西部城市一流水平,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全市人均主要文化发展指标达到全区领先水平,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从业人员 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达到15%以上,使文化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把鄂尔多斯市建设成为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地区文化强市,文化强项突出、文化市场繁荣、 文化效益可观、文化综合竞争力位居国内同等城市前列。具体政策措施为:
    (一)解放思想,努力创新,建设文化大市。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只有遵循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树立新的文化经济观和文化消费观。 近年来,鄂尔多斯人以把握规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不遗余力地推进“三化”互动,他们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先进的文化引领改革,闯出了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当 前鄂尔多斯新一轮的大发展同样需要文化支撑,更加需要大力弘扬“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在全市塑造一种敢于坚持真理、不畏艰难的自我创新精神,一种不甘 落后、追求现代文明的自我发展精神,一种勇于摆脱落后观念、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自我革命精神,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局面;更加需要高扬解放思想大旗,突破 思维瓶颈,突破观念障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引领和推动跨越式发展。
    (二)整合资源,有效培育强势文化产业集群,组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根据已有的基础条件,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产业的园区化发展,构筑文化产业集群板块,以蒙古族民 俗文化和成吉思汗文博园为重点综合布局草原文化产业板块,以响沙湾、恩格贝、七星湖为重点综合布局沙漠文化产业板块,以“河套人”遗址、秦直道、阿尔寨石窟为重点综合布局历史文 化产业板块,加快形成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从纵向上把市域内各个历史时期文化衔接起来,从横向上把分散的文化要素和文化亮点汇聚起来,创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培 育和发展精品文化产业带,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转化,开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局面。
    发展大文化,必须集中打造产业集团。通过大集团,整合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支持和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文化企 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格局,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不同层次文化产品的需要。以鄂尔多斯祭祀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为依托,通过资本纽带和市场机制,促进资 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和优化组合,着力培养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打造一批有社会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 平上优化配置文化资源,推动鄂尔多斯文化走向世界。
    (三)提升形象,打造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繁荣创作,推出一大批经典文化艺术作品。打造鄂尔多斯文化品牌,必须积极研究开发成吉思汗军事、政治、外交文化和哲学思想, 把成吉思汗文化的发掘与鄂尔多斯外宣工作紧密结合,使“天骄圣地”成为鄂尔多斯走向全国、走进世界的光辉品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鄂尔多斯”在世人的观念 中不仅是一个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更是内涵丰厚的文化符号和一方沸腾的热土。要以举办文化艺术节庆活动为载体,全力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即以成陵为代表的祭祀文化品牌,以响沙 湾、恩格贝为代表的沙漠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羊绒衫为代表的品牌,提高鄂尔多斯知名度。 高度重视大众文化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服务,发挥文化产业的资本集聚、规模放大、品质提升、消费导向、产业示范和利润增值效应,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家 庭文化、广场文化、休闲文化等大众文化,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
    鄂尔多斯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展现在作家、艺术家面前的鲜活生动的历史画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进入 21世纪的鄂尔 多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政通人和,正是催生文艺创作的最佳时期。要积极创作并推出像《鄂尔多斯风暴》、《蒙古源流》那样具有强大震撼力和深远影响力的经典作品,推出一批经得起 历史检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文学艺术作品、舞台艺术作品,创作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四)加大投入,精心设计和建设好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文化设施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标志性文化设施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形象与品位。要把 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文化发展规律,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同时为顺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增长的需求,要加快城市 核心区标志性文化建筑建设步伐,规划建设好主题突出的文化公园、文化广场、物博园、文博园,集中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发展城市先进文化。加快 先进文化向城市建设、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渗透融合,使街头巷尾、乡村社区、交通沿线,处处体现特色文化品牌,展示文化底蕴,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结 合“一城三区、环状辐射”的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各旗府所在地、重点城镇及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地区,规划建设一批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文化设施,丰富人民 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全民文化素质。
    (五)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旅游大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内涵,二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无论是自然景观、人文景 观还是民俗风情,都具有极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特色就是优势,差距就是潜力。“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要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彰显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整合基础资源,以成吉思汗文博园和沙漠旅游景观为重点,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推进集群发展,打造旅游精品,使旅游 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服务业的支柱,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六)有效实施区域文明建设工程,培育和弘扬鄂尔多斯精神,按照鄂尔多斯市委的精神,主要是坚持好“一条主线”,实施好“三大工程 ”。坚持好一条主线,就是坚持贯彻和弘扬鄂 尔多斯精神这条“主线”。大力弘扬“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要不断学习、研究、挖掘和阐释其精神内涵,切实加强宣传和引导,营造声势和氛围,使这一精神 成为鄂尔多斯走向全国、走进世界的一张“名片”。要找准弘扬鄂尔多斯精神的着力点,把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体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鄂尔多斯的具体行动上,体现在 推进“三化”互动、实施“三大战略”,完成“四个超一”的各项任务中,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上,使其真正成为鄂尔多斯各族人民创业之魂、力量之源,成为全市人 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实施好“三大工程”就是全面实施好城市形象塑造、市民素质提升、民族文化建设工程。
    实施好城市形象塑造工程。城市形象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身份和个性,是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品位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反映,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 于正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鄂尔多斯来说,认真思考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确立城市形象定位,形成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让城市形象定位成 为鄂尔多斯走向世界的“助推器”。二是要塑造好城市景观形象。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是被物化的历史,不仅要具有实用的价值,还应具有审美的功能。一个城市,形象、品位如何,关键 是看规划设计的水平如何,以及是否按照规划设计去有序地建设开发。城市的价值和魅力就在于个性。必须牢固树立规划就是财富、规划要有特色的观念,按照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设施配 套、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完善城市规划,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以人为本新理念。三是要提升城市的“软实力”。一个城市不能只有GDP、楼群、雕塑、建筑 和道路等看得见的“硬实力”,还要有秩序、精神、文化等看不见的“软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软实力对城市形象的影响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积极营造政令畅通的政治环境、 干事创业的领导环境、终身受益的学习环境、正规有序的工作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环境、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重诺守信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人 尽其才的创业环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实施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文化大市建设的主体是市民,市民的形象是城市形象的活写真,是城市形象的外在表现。一是要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树立鄂尔多斯人热爱 家园、建设家园,追求科学、崇尚文明,知难而进、勇于创业的现代文明形象。二是要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把经济增长方式尽快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持不懈地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形成全社会学习科学、 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素质。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断提高基层的医疗保障和救治水平。深入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努力增强人民体质。
    实施好民族文化建设工程。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鄂尔多斯地处黄河上中游,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区,历史上两种文明繁荣局面曾多次交替出现,也曾共生共荣。多个民族 相互交往、相互融合,多种文明相互激荡、交相辉映,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鄂尔多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地区人文资源,特别是萨拉乌苏文 化、鄂尔多斯青铜文化、西夏文化、成吉思汗文化、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充分挖掘鄂尔多斯文化内涵,坚持继承借鉴和改革创新并重,整体推进和重 点突破结合,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有效的开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鄂尔多斯的历史悠久性、时代厚重感、文化感染力,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 的文化动力。因此要大力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掘,精心打造和开发一批时代气息浓郁、民族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精品,全面提升鄂尔多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和丰富鄂 尔多斯文化的品位和内涵,要以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为重点,以挖掘草原文化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加强文化旅游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精心打造和开发一批富有特色和影 响力的草原文化和蒙古族历史文化景区,积极扶持发展企业文化、旅游文化,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让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璀璨多姿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作者:苏永清,鄂尔多斯市委党校纪检组长、副教授
    (2007年第二届鄂尔多斯文化学术研讨会征文)
责任编辑:苏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