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学研究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朔方郡古谣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15年第 作者: 万颂青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7-17
摘要:浩瀚的库布其沙漠,在你荒芜和冷酷的凝视里,隐匿了多少世事沧桑和人间苦难,呼号在风里的不仅是四季的悲欢,更是人类为生存法则而演绎的一幕幕壮歌 秦统一中国后,为消除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大军三十万北征。秦军击败匈奴

        ——浩瀚的库布其沙漠,在你荒芜和冷酷的凝视里,隐匿了多少世事沧桑和人间苦难,呼号在风里的不仅是四季的悲欢,更是人类为生存法则而演绎的一幕幕壮歌……

        秦统一中国后,为消除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大军三十万北征。秦军击败匈奴后,接着蒙恬又渡过黄河,夺取高厥和阴山一带,兴筑长城,加强了西北边境的防卫。秦王朝又从内地输入大量的居民和强征刑徒罪犯充实新占领的河南地(鄂尔多斯地区)屯垦,并移民实边。还在今河套以南地区(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与陕北地区)设置了四十四个县,从此,杭锦旗地区开始了从事耕种的农业经济,使这里成为十分富庶的地方。

        匈奴首领头曼单于无法抗御强大的秦军,只得率众北徙。公元前209年,秦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蒙恬被赵高所杀,秦朝大乱,诸侯并起叛秦,政局动荡,被强征戍边的士卒纷纷逃走。头曼单于乘机南下,渡过黄河,重新夺取今杭锦地区。

        匈奴首领是头曼,意为“万”或“万户”(万,蒙古语叫做图门)。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公元前174年)继位,冒顿是匈奴头曼单于之子。匈奴从其先祖淳维单于至头曼单于,已有一千多年了,但匈奴的地域时大时小,内部时聚时散,直到冒顿单于时,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多有建树,使匈奴迅速强大起来,此后冒顿又率兵向北征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又全部收回了秦将蒙恬所夺取的匈奴土地,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冒顿单于时期是匈奴最强盛的时期,称雄于大漠南北。

        ——金色的库布其沙漠,在你波澜不惊的深沉里,饱览了多少过往烟云,历尽翻云覆雨的世事变迁,依然保持着肃穆、庄严……

        西汉王朝建立之初的数十年里,为了保存实力,汉匈一直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

        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西汉为了防御匈奴南下,在屡修和亲的同时,采取了一些防御性措施。如修边塞,募民塞下等。因此,大量汉人被迁入今杭锦旗地区及鄂尔多斯东部长城以内的其它地区。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汉武帝遣卫青率军从云中出击,北抵高厥,迁回至陇西,夺回河南地。置朔方郡,其治所在今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境内下设县十处,朔方、渠搜(在今原杭锦淖尔乡境内)、呼遒(今原杭锦淖尔乡境内)、修都(今原浩绕柴达木苏木境内)、广牧、沃野、临戎、三封、临河、窳浑。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西河郡(其治所在今准格尔旗西南),大成县(在四十里梁乡古城梁一带)是其属县之一。

        朔方、五原二郡地处阴山南麓,谁占据了这里,谁就控制了南北交通的门户,属于战略要塞之地。设郡筑城之举,与逐水草迁徙不定的草原民族“行国”不同,以农业耕作为基础的中原王朝是“城国”,即以城市为政治统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经济交流中心。朔方筑城,揭开了中原王朝在北方草原地区筑城驻军的历史新篇章。

        汉朝认为:“朔方地肥饶,外有河阻,当年蒙恬曾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  为广中国,灭胡之本。”武帝遂下令筑朔方城,卫青受命,令一年之时筑成,以屯兵备胡。要求城址选于黄河南岸,城可屯兵十万。

        钦命的汉将卫青、苏建等人,向东由渠搜沿黄河南岸踏勘到西边沃野,最后城址选在西山口营河南岸,踏勘到西边沃野,最后城址选在西山口黄河南岸(今杭锦旗独贵塔拉境地),是屯兵最佳之地,可攻可守,兵家要塞。可这朔方城要屯十万兵,工程量却要大得多,均需从城郭大小、城墙厚度高度、城内街巷布局、房舍、丘营规模一一规划。经反复研究后确定:城形仿杜县城而筑,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三里,四门、四街、八坊三十二闾里,四门外加郭城。

        元朔二年七月,十万军民聚集工地,八月三日破土动工。在开挖城墙墙基时,发现有夯土,经考证方知此地原为秦一故城,后被匈奴占领,胡称“什贲城”。一次黄河发大水,城被冲毁,城内建房舍时,又挖出秦将蒙恬的将印和扶苏宝剑。武帝得悉此讯后,令在城内建扶苏祠、蒙恬庙,以示缅怀。十万军民日夜施工,历经十一个月,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七月,按计划提前一月筑成朔方城,总耗资一千余万。八月六日,卫青由长安城赶至朔方,参加落成典礼,并组建了朔方郡。郡辖七县:广牧县、朔方县、大成县、渠搜县、修都县、呼道县与沃野县。韩安国代任朔方郡太守。事后,卫青、苏建等人同拜了扶苏祠、蒙恬庙,带两万余名士卒返回长安。

        武帝召见苏建,以筑朔方城有功,迁封为卫尉,并赐黄金二百斤,钱二十万。苏建言:“筑朔方城,全赖军民劳苦,臣愿将陛下所赐金钱赏与筑城军民。”武帝道:“真乃忠孝义气之士。朕另赐赏全体筑城军民就是了。”于是,十万筑城军民各奖钱五百,帛一匹。

        这里再介绍汉卫尉将军苏建和苏武两位父子为国忠勇节烈的高尚品德。苏建是汉武帝建元年间“举贤良”入京,随大将卫青北伐匈奴屡建战功,封为平陵侯,为后人所仰慕。苏武是苏建之子,天汉元年出使到匈奴,谁知道这一出使,竟然长达一十九年!汉朝从建立之后,就一直面对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人的威胁,匈奴军队不断侵犯汉朝边境,使汉方不胜其烦。汉武帝曾经派大将卫青与霍去病三次出兵讨伐匈奴,使匈奴的元气大伤。每当战败,匈奴便派使者求和,而汉朝天子也乐于与匈奴修好双边关系,双方时常派遣使者互相往来,但匈奴常常借故扣留汉朝使者,苏武就是其中一例,匈奴单于威逼苏武受降,他虽身历百般魔刑,但宁死不屈、忠贞傲骨的民族气节,没有人能征服。最终匈奴单于将他遣送到北海,也就是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南岸马兰乌德,苏武来到这片辽阔而荒凉的土地上,从汉朝的使者变成了一个牧羊人。他每天牧羊时,总是手持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那支节杖,经历了孤苦饥寒整整十九年。公元前85年,匈奴因单于去世发生内乱,新的单于知道没有力量跟汉朝打仗,又派使者到汉朝求和。这时候汉武帝也已经去世了,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苏武终于回到祖国,当时长安人民夹道迎接、热烈欢迎——这位宁死不屈、忠贞报国的使节,这就是名扬后世的苏武牧羊的历史经过。

        西汉王朝修筑朔方城,不惜动用十余万人,花费数百万银两,使之成为西汉王朝的边防重地,且又为朔方郡增设了朔方刺史,加强了对这一带的统治。

        元朔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卫青率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属车骑将军统领,俱出朔方。

        西汉收复河南地后,从建郡之初开始,汉武帝就分批从内地迁来大量汉人,屯田实边,在不断迁徙内地汉人的同时,汉武帝又把投降的匈奴人安置在鄂尔多斯北部。在不改变原匈奴部落体制和风俗习惯的前提下,设“属国都尉”以统领之。“属国”地位相当于郡,每“属国”置都尉一人。在今杭锦旗地区设有东部都尉(治渠搜),中部都尉(治呼遒)。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外戚王莽乘机独揽朝柄,进而夺取政权。王莽“制礼作乐”,大事更张,不仅屡易官名、官制和行政区划,而且还大规模地更改原有郡名、县名。如把朔方郡改为“沟搜郡”;将临戎县改为推武县,沃野县改为绥武县,渠搜县改为沟搜县。

        东汉时期,赤眉绿林起义推翻了新莽政权,朔方郡一度归属义军拥立的更始皇帝的政权。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割据者卢芳在匈奴武装力量的支持下,建都五原,自称天子。今杭锦旗地区的朔方郡也是其统治的一部分。但是,建武七年(公元31年),卢芳所置的朔方郡太守田飒、云巾太守乔扈,举郡归降东汉,杭锦旗地区又纳入东汉版图。

        东汉初建,政局未稳,为减少开支,光武帝于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省朔方牧,归属并州。为了巩固边防,东汉王朝从公元65年开始,将内地的贫民及囚犯陆续输入朔方等地,充实边疆。

        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并乌桓、羌戎及诸胡数万人,扩大了反对东汉王朝的势力,东汉在鄂尔多斯的统治发生动摇,遂将朔方郡治所迁至五原。

        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撤消五原、朔方诸郡,将杭锦旗地区及其附近的汉民迁至山西北部,置新兴郡辖之。至此杭锦旗地区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成为我国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牧地。

        两晋十六国时期,今杭锦旗地区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西燕、后秦、魏、夏等国统辖。

        公元319年羯人石勒又消灭了西晋在北方的势力,自称赵王,史称后赵。石勒遣其子石虎击败河西鲜卑日六延于朔方,在今杭锦旗独贵塔拉乡黄河南岸设置朔州,并置朔州牧。

        前秦于公元376年攻灭前凉和代,将代以黄河为界分为河东、河西二部。任卫辰为西单于,督河西诸部,驻扎在代来城,代来城位于今杭锦旗阿门其日格乡境内。

        公元391年,拓跋珪进军鄂尔多斯,击败铁弗部。占领卫辰所居悦拔城(即代来城)。杭锦旗地区又为魏占有。卫辰第三子赫连勃勃投奔后秦。不久,后秦复夺取鄂尔多斯。姚兴任命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众,镇朔方。

        公元394年,前秦灭亡,统驭鄂尔多斯地区的铁弗卫辰,既接受西燕慕容永的封号,又接受后秦姚长的封号。所以,当时杭锦旗地区既是西燕的朔州,又是后秦的幽州(后秦幽州表于大城,即杭锦旗四十里梁乡古城梁村)。

        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在朔方即今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境内建国,国号大夏,称天子、大单于,署置百官。夏国建立后,赫连勃勃在与姚氏后秦、秃发氏南凉的争战中,不断从别国俘掠人户,迁徙在杭锦地区。公元413年,勃勃于鄂尔多斯南境,今乌审旗境内筑统万城为都,由朔方迁居统万,统帅夏国。

        ——喧嚣的库布其沙漠,在你宽厚的胸怀里,草原先民纵马啸歌,驱逐着历史的车轮,演绎了游牧文明的壮丽诗篇;也有桑田之布衣,耕耘稼穑,修筑城郭,描绘了农耕文明的绚丽画卷……

        朔方名郡——“草原第一城”埋没在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杭锦旗的茫茫沙海之中,沉睡在千年的梦里。有人认为朔方古城是由周朝大将南仲率众修建的,是在公元前10世纪,西伯姬昌派大将南仲北逐猃狁,在杭锦旗北境修建了朔方古城。

        有资料认为:周宣王(姬静)在公元前827年继位,其时西周王室衰微,内政不修,北方的猃狁、西方的戎人强大,对周朝形成进攻的态势。周宣王在召公、周公的辅佐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当时,猃狁的进攻陡西周王室的统治动摇。史书称,“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南仲受命筑城朔方。周宣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27年~781年,共46年,朔方古城即建筑于这一时期,比云中古城约早了380~440年,比头曼单于城则早了560年以上。因此,朔方城才是迄今发现的“草原第一城”。

        周宣王时,猃狁内侵,宣王命尹吉甫伐之,至太原凯旋。王命南仲筑朔方城,今杭锦旗地区隶属此城。

        南仲筑朔方城,第一次改变了以往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部族在战争中不论胜负“打完”班师就走的惯例,之后游牧部落重复故地,中原王朝的军事胜利成果难以巩固,在这一时期修筑守城,开创了筑城驻军守卫的先河。这也是辟地设治、设置地方政权的必要基础条件。此后,赵武侯筑云中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秦始皇派遣蒙恬“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汉代设朔方郡,朔方城复为郡治。如此等等,皆是南仲筑朔方城的延续和发扬光大。

        2700多年岁月缓慢流逝,昔日崛起于茫茫草原的朔方城,早已掩埋在厚重的沙海之下,沉寂了往日的喧嚣与繁华,深藏在岁月的风尘之中……

注释

  参考和引用了《杭锦文史》第一辑、第八辑中有关部分历史内容

 

         作者: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政协文史委主任

责任编辑: 万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