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收入支出与物价——《不算久远的记忆》之六

来源:商务时报·鄂学研究专刊第12期 作者:潘 洁 人气: 发布时间:2011-12-15
摘要:好象是在翻陈年老帐,其实翻一翻也有好处:温故知新嘛!何况从前的钱,从前的物价,同今天比起来,真的不可同日而语,就是说有着本质的差异。 那时奉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比如把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奉为圭臬。具体到物价这件事上,是主张物价稳

  好象是在翻“陈年老帐”,其实翻一翻也有好处:温故知新嘛!何况从前的钱,从前的物价,同今天比起来,真的不可同日而语,就是说有着本质的差异。

  那时奉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比如把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奉为圭臬。具体到物价这件事上,是主张物价稳定,甚至逐步降低。以此来提高劳动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其不知这不仅与现代经济运行规律相悖,就是同马克思的资本论对照起来,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

  革命战争年代,地方干部、部队官兵实行供给制,也分等级,但不那么森严。以小米为计算单位,一直延续到全国解放。解放初期,物价不稳,各地币制也未完全统一,实行“工薪分”制,按几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浮动计算,分值大体上按月公布,工薪券与人民币一起流通。干部工人的工资都折算成“分”。我们一群学生1956年春参加工作,赶上了工薪分的“末班车”:半年试用期的试用工资为每人每月135分,当时分值为二角八分五厘,算下来是38.475元,四舍五入为38.5元。年底按照工资序列,定为行政23级,伊盟为七类标准,月薪50.50元。全国按物价测算,分为11类,行政序列分为一至三十级。党和国家领导每月也只领四五百元。我们盟人行的几位行长是14、15、16、17级,月资在101元至141元之间,在我们看来,简直是天文数字,可以供养一个很大的家庭。鄂旗支行一位农金员,叫白云翔,25级,基本工资38.5元,爱人没工作,三个孩子,人均收入不到8元,我问他“够用吗?”他说基本够用,偶尔申请点福利补助。我倒是很相信他的话,因为那里家庭的主要开支,只有吃、穿两项,精打细算,修旧利废,可以压到很低的水平。拿我本人的情况来说,每月“刚性支出”只有房租3角,城市维护费2角、工会会费5角(月工资额的1%),伙食13-14元,拿现在的理论解释,“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那时我供妹妹念大学,每月寄去10元或15元,剩下的,就存入储蓄帐户里了,到“文革”之前,除了买手表、半导体收音机等“大件”之外,还积存了约500元钱,算得上“单身贵族”了。那时的物价真的相当便宜,1956年一斤一等猪肉3角3分,羊肉只有2角稍多一点,一枚鸡蛋2分钱,下乡直接向老乡买,还能适当“优惠”。如果你想当时吃,老乡可以贴上猪油给你炒熟,不另加价。一斤当地产的沙果一斤1角2分,一个碗砣或一碗羊杂碎都只要5分钱,看电影一次2角,理发带吹风3角。从农村买山药,一等每斤3分3厘,人们算计收入支出,精确到分,有为半分钱发生争执的。经济界,人民日报社论都倡导过“一厘钱精神”,大家都懂得“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勤俭节约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的信仰和习惯,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经济水平是极其低下的。

  有没有额外收入?有一点。出差补助,下乡一天3角,到城市6角,途中1元2角,大体上能省下坐机关的伙食费。其次是稿费,发一篇新闻稿,二三元,发一首诗,三五元,周围的人还羡慕不已,十来年稿费加起来也不过二三百元而已。那时干部都没有“财产性收入”,硬要说有,就只有储蓄利息一项。活期月息2厘4,定存一年5厘1。我搞过东胜地区储蓄调查,全城加起来,顶不上如今一个大户。人均几十元而已,好多是余额只有1元或不到1元的“睡眠户”。有1千元存款,绝对称得上富翁。因为搞公私合营时,有同额资产的即被定为资本家。1千元储蓄一年的利息为61元2角,相当于一位副科长或主要科员的月工资。得这样数额的利息,很容易使周边的人眼红,所以“文革”一来,激进的人们就将储蓄利息和资本家的定息(每年4%,相当于现代企业里的优先股)一起列为“剥削行为”而大加挞伐。回想起来,那时把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解成平均主义,大锅饭,连工人中的“八级工资制”都被与资产阶级法权联系在一起,农牧民有两只自留羊,更是必须“割掉”的“资本主义尾巴”,其结果是大家一起受穷,穷得几乎揭不开锅,还为“既无外债,又无内债”而沾沾自喜。

  列举了上述一系列干巴巴的数据,不是引导人们去留恋从前那个物价低稳的年代,而是要正确看待,积极面对眼前的经济现象。如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只有时空价差和结构性的回调,而就总体而言,物价上升是必然的。只是,执政当局应当运用体制、机制、政策杠杆让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先于、快于物价上涨,从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笔者为例,数十年中,收入大约提升百倍,而物价上涨大约10至20倍,东胜区、鄂尔多斯市的多数居民的状况还要好一些,只是你必须把各个渠道、各种“颜色”的收入统统算进去,这样才公道,才会使心理平衡。我们这儿房价、物价高于周边,在全国三线城市中有些冒尖,这里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本人无意为“高价”辩护,然而不管你承认与否,本地居民的“速富”即来源于此。想以现在财富和收入面对几十年前的物价水平,是不切实际的幻景。

责任编辑:潘 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