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会议信息

旗下栏目: 最新活动 学术论坛 学术互动 会议信息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2012年增刊 作者:杨 勇 人气: 发布时间:2012-12-26
摘要:(2012年9月15日)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就五年来的工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专委会委员审议。 一、总的评估 本届理事会就职于2007年9月,至今又一个五年过去了。回顾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的发展历程,我们感到充实而

(2012年9月15日)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就五年来的工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专委会委员审议。

          一、总的评估

         本届理事会就职于2007年9月,至今又一个五年过去了。回顾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的发展历程,我们感到充实而欣慰。这五年,是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鄂尔多斯市的改革发展发生质的飞跃,出现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模式”。经济强劲增长,社会各项事业飞速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正向全面小康迈进。在这五年中,我们研究会在建会之后第一个五年的基础上,学术活动日益活跃,研究成果逐年增加,社会效益越来越显现,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广大群众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赞赏。通过建会十年来的不断努力,特别是二届理事会五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培育起一支以本土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会员和市内外专家队伍,探索出一整套独特而适用的体制与机制,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会风和成熟而规范的办会理念,为研究会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业绩

         我们研究会是民办公助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是靠精神产品,学术影响力,知识创新和积存来发挥作用。这五年,我们主办、合办、承办、协办了9次学术论坛和研讨会。派员出席温州市、北京市等地方学研讨会5次,全国社科联有关会议3次。2010年于建会八周年时,举办了“地方学与鄂尔多斯发展”研讨会,邀请来自市、区和国内的专家学者为鄂尔多斯的转型升级、富民强市建言献策。“成吉思汗文化”的学术概念是我会专家最先提出,与东联集团合作,陆续出版了“成吉思汗文化丛书”共7册;与伊金霍洛旗旗委、政府合作,连续举办了三次成吉思汗文化论坛。“阿尔寨文化与幸福鄂托克”高层论坛也已举办了两届。以上论坛举办之后,都编辑出版了相应的论文集。为这两个旗运用这两个文化品牌做了基础性工作。编纂《鄂尔多斯大辞典》是建会之初就筹划的大型文化工程,历时七年,凝聚了一百多位专家的创造性劳动,该书收录3800多词条,共170多万字,于2009年11月初首发,填补了盟市级大型综合工具书的空白,2010年获全区社科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研究会这五年出版的书、报、刊同前五年相比,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为了纪念、庆祝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今年编辑出版的《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共10册,其中前6册分类汇编,后4册为个人作品专辑,加上《鄂尔多斯学概论》、《治学有绩 岁月无痕——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十周年影集》共12部,总篇幅达330万字。其中《鄂尔多斯学概论》是积数年研究之功、汇聚多位专家之智而写成的鄂尔多斯地方学专著,也是我们奠定鄂尔多斯学理论框架的代表作,是全国40多家地方学(或地域文化)研究单位当中,第一个推出的当地地方学的专著。这些成果的作用与影响,有的已经发挥出来,概括起来,就是存史、立论、资政、惠民,辅之以引导、诠释、集智、教化、启发、净化。这些成果,在本地区五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繁荣文化事业中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

        十年来,我会连续获得市社科联“先进学会”褒奖。这五年中获得了自治区社科联、全国社科系统、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民政部的表彰奖励。虽得到这一系列荣誉称号,然而我们更看重、更珍视的是社会公众的口碑和党政领导的赞扬。每当我们主办承办研讨论坛时,各地专家学者踊跃投稿积极参加;每当我们的丛书、杂志和报纸专刊出版发行时,许多读者争相阅读,有的向研究会索要、阅读、收藏;还有群众得知研究会投入甚少而“产出”甚丰,出书质量颇高,驻会专家和撰稿者待遇十分微薄时,赞叹道:“真是个办实事的清水衙门,没有相当的奉献精神是根本办不到的。”“是做了功德无量的好事情。”

        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和支持研究会工作,发挥研究会的作用,对研究会给予了充分肯定。五年前,市委副书记王程熙在我们的大会上说,“研究会专家们的文章我经常看,很受教益;这些年,研究会开展活动有特色,学术研究有成果,服务大局有作为”。2011年年底,在市长办公会议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世镕在听了我会的汇报后,说道:“研究会近十年来硕果累累,是鄂尔多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鄂尔多斯模式’的构成元素,在鄂尔多斯文化、精神的挖掘、传承上有开拓性、创新性、突破性。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委常委、宣传部苏建荣部长今年3月在听取研究会十周年庆祝活动筹备情况汇报后认为,“研究会有创新性、研究性,在提升鄂尔多斯软实力上开了好头,非常有意义,树立了榜样”,“对涉及鄂尔多斯文化建设的诸多领域进行了探讨,为地方文化软实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升了鄂尔多斯对外宣传效果和作用,提高了我们鄂尔多斯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这些都是无形资产,其价值无法估量”。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其他领导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给予我会以高度评价、热情赞扬和有力支持。

        三、体制与机制

        五年来,研究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充满活力的体制和机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按照当初的设计运作的,也有一些是治学过程中自然机缘和人为创新形成的。研究会是民办学术团体,自愿结合,民主理事,自主决策,自求平衡。合作单位“出课题、定任务、给经费、要成果”,研究会“请专家、搞研讨、勤服务、出成果”。在民政部门注册,接受市委宣传部领导和市社科联社科院业务指导。我们从学术活动到各项工作,都积极主动纳入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之中,没有直接的“挂靠”单位,位置相对独立而超脱。不搞纯学术理论研究,而从鄂尔多斯的经济和社会、历史和现实中选题,开展研究、咨询、策划、服务。文化是我们关注研究的重点。研究范围、门类大体包括构成鄂尔多斯学内涵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经济、社会、生态、人物和地方学理论。

        会员是我们的基本队伍,专家委员会是开展研究的主力军。延聘的专家,大部分是已经退休或离岗的专业工作者。近几年为了事业后继有人,陆续补充了一些优秀的中青年学有所成的知识分子。本次大会前,经过重新登记调整后,现有会员201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96.5%,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占38.8%。专委会委员在原来的基础上,吐故纳新,重新聘任的有118名。副高以上职称占68.6%。本市范围内的专家76人,同时是会员,即可以当选研究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市外的专家42人,虽不具备会员身份,但享有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在历次论坛、研讨、座谈等学术活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次换届中,原来大部分专家继续聘任。研究会会部(即“驻会”)的工作人员一直没超过10人,其薪资福利待遇远不及行政企事业单位同龄同档人员。此外绝大部分会员、专家处于“召之即来”的状态,整个研究会,特别是专委会,形散而神聚,其攻关潜力、工作效率都是不可低估的。

        自2007年起,研究会同时是市社科院的鄂尔多斯学研究所,研究所与研究会一体运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是“民办与官办相结合、民办公助”的一种探索性实践。

        从2005年起,我会担任了两届全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的主席方。2008年底主动移交给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学研究所。我们同全国各地方学研究单位保持着密切联系,拓宽了交流范围和学术往来的领域。不久前我们同以吕日周为会长的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达成了信息互通、资料互送、活动互请、项目互办的共识。我们认为,加强这类往来有利于交流经验,引进智力,提升名位,促进发展,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四、理念与会风

       关于办会理念。在第一届理事会任职后期就初步形成了。最先是专委会主任陈育宁教授提出的,16个字:“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大家认为很符合研究会的实际需要,表述得较为全面,认可其为指导研究会运作的系统理念,并在各类文章中阐述引用,在各类活动中实践运用。在筹备建会十周年活动期间,觉得对这个理念可以进一步凝练为8个字:研究,服务,创新,发展。这样似乎更突出了研究会的“研究”功能和与发展实践的结合。请大家议论、修改。

       关于会风,也即我会的风纪、风气、风采、风格,那就是“向心、奉献;低调、务实;节俭、高效”,也请大家斟酌修改。

       五、经验与感悟

       十年耕耘路,一腔赤子情。研究会的十年,是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经受各种考验的十年,回眸反思,我们感到只要怀着赤子之情去辛勤耕耘就会有收获。砥砺十年,我们变得更聪明一些,更清醒得多。认真总结,的确有很多经验,很多感悟。值此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时刻,择其要者,主要有:

       首先,鄂尔多斯学的问世及其研究会的建立,不是偶然的,而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纵向衡量,鄂尔多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改革建设如火如荼,业绩斐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充满希望。横向观察,鄂尔多斯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面改观,全区拔尖,全国瞩目。这一切,其内在规律何在,今后趋势怎样等等一系列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去综合系统地加以探索研究和解读诠释。这些任务单靠政府的某个方面工作和某个部门是难以全面承担的。于是,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应运而生,并勇敢地担负起研究者、探索者的职责和参与者、推动者的角色。它存在十年的实践说明,时代需要它,社会需要它,改革创新需要它,发展进步需要它。这就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其次,研究会专委委员及会员们基于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社会责任感,甘愿耕耘和奉献,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研究会的会员、专家,大部分是退下来的领导干部和专业工作者,有少部分是在岗的业务技术人员,他们兼具领导的全局眼光,公仆的服务意识和政策理论修养及一定的专业知识。由这些人组成的研究会,其所从事的研究业务、社会工作、学术活动无不带有自愿选择、自主参与、享受劳动,享受生活,尽己所能、竭智为民的色彩。因此,要干自己想干能干的事,要说自己想说能说的话,自觉自愿,志同道合,自得其乐,又为创立鄂尔多斯学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发展献智尽力。这样也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学术追求,激活他们攻关研究写作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让他们在研究会这个宽阔的平台上施展才能,著书立说,发挥余热,延续他们未竟的事业之心。

      耐得住寂寞,吃得了清苦,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是我们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老同志不指望在这里干得轰轰烈烈,得以飞黄腾达,名利灿然;一些中青年会员、专家借助研究会的推力,辛勤耕耘,迈向事业高端,获得崇高声誉,也理所当然。但就大多数而言,都是默默研究、点滴积累,甚至终日“爬格子”,“为他人做嫁衣”。这也是我们研究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

       第三,要善于调动广泛的积极性和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早在2003年大家总结了一条:举社会之力,办大众之事。鄂尔多斯学研究是大众之事,是公益性大文化工程,必须举社会大众之力才能办成办好。社会力量很大,给一点微薄之力,我们的事就好办了。我们还总结出善用“三力”:政府领导的权力、专家学者的智力、企业老板的财力。每办成一件事,政府调控配置资源的权力和专家学者研讨论证的智力都很重要。为企业提供服务、开展咨询、策划,研究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服务项目之一,也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之一。我们同市内外大中型企业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和互利合作的关系。同东联控股集团的合作、互动更是十年如一日,互利互惠、相得益彰。

      第四,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有长远的打算。长计划,短安排,有节奏,分缓急,取舍得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我们一贯的做法。我们每年都有工作要点,到年底进行一次回顾总结。在经常性工作中,都要区分轻重缓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成办好要办的事。

       六、展望与设想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十年,适逢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十年,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的十年。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经验。我们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按照党的大政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会、行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战略决策,广泛团结社会人士和专家学者,积极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认真研究现实问题,以鄂尔多斯学研究的视角,为政府出谋划策,为民众解疑释惑,反映诉求,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富裕祥和服务,向创品牌地方学、建和谐研究会的目标迈进。

        宗旨与理念。前十年我们以“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十六个字和“举社会之力,办大众之事”为办会理念。经过十年的实践,在这十六个字的基础上一脉相承,提炼成八个字作为今后的办会宗旨与理念。即“研究、服务、创新、发展”。“研究”是功能;“服务”是宗旨;“创新”是生命,“发展”是目标。“研究”是研究会的基本功能,就是研究鄂尔多斯学。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保存完整的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祭祀传统、生态重建的历史经验、充满活力的经济实力、推动发展的文化魅力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这六个方面基本涵盖了鄂尔多斯的五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研究机构,其主要功能,既要研究学术理论,更要研究实际,把研究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服务”是研究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为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社会和谐以及民生富裕幸福服务。其服务重点,一是服务于市委、政府民主、科学、依法决策;二是服务于民生幸福。把这两方面抓紧、抓准、抓实,是我们研究会的重要任务。“创新”是研究会的灵魂、生命。就是要开发新思路,开拓新视野,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方法,凝聚新力量,开辟新天地。“创新”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学术理论创新;二是体制机制创新。我们要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学术理论创新的要求,勇于创新,不懈探索。要继续创新民间社会团体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民办公助各自优势、找准民办与官办相结合的契合点。“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是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追求的长远目标。科学发展就要创品牌地方学,让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科学发展,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发展为和谐研究会。

       目标与任务。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创建“品牌地方学,和谐研究会”十个字。要达到品牌地方学这个目标,就要在创“品牌”上下功夫。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学科理论框架。《鄂尔多斯学概论》就是我们这个学问的理论框架。对这个《概论》要在今后创新实践中深化、提高、完善,形成品牌。二是要彰显特色。包括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学术特色、时代特色等,以特色塑造品牌。三是所有的论文、著作既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保证质量,以品质取胜,以品位彰显品牌。四是要培育一支学风好文风正的学术研究团队,以团队打造品牌。十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研究会现在的学风是好的,文风是正的。要继续发扬这种好的学风和文风。

       建“和谐研究会”,主要从四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要自觉执行国家、自治区、市关于社团发展建设的法律法规。二是充分发挥核心团队的作用。主要是研究会领导核心作用和专委会主力军作用。三是要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营造独立思考、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使大家有为有位、勇于创新,争做贡献。四是要操守“向心、奉献、低调、务实、节俭、高效”的优良会风。向心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聚人心,保持心向祖国心向党心向民的高度一致;奉献就是要淡泊名利,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低调就是戒浮躁,不张扬,宁静致远;务实就是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节俭就是反对铺张浪费、珍惜人、财、物资源,少花钱办好事;高效就是效率高、效益大、效果好。

       对今后五年的具体任务初步考虑有五项:一、搞调研,推案例,出内参。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对本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问题,根据市委政府部署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专家搞调研,在此基础上推出案例,写出内参供领导决策时参考;二、鄂尔多斯学的研究,要在《鄂尔多斯学概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其理论成果,使之更加完善;三、《鄂尔多斯大辞典》2009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其中大部分资料内容、数据截止于2007年,时过五年,需要进一步修订、增补、充实部分内容。有同志建议与有关单位合作翻译出版《鄂尔多斯大辞典》英文版,以便更好地向世界传播鄂尔多斯文化,扩大影响力,提升话语权,增强知名度。四、编辑出版“人物研究”书籍。这是研究会的研究课题之一。今后将继续开展人物研究,采取各种模式和多种形式出版有关书籍,介绍精英人物,立精神,树形象,推进文明。五、继续出好季刊、专刊,办好网站。即《鄂尔多斯学研究》(季刊)、《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等,办好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网站等,累积成果,交流动态,展示风采。

         措施与方法。坚持我会一贯的思想开放、作风民主、组织严谨、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集聚力量,整合资源、分工协调、多方合作。在机制上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主力军作用。专家委员会实行常委制,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委、委员;设学科带头人、研究员、首席研究员。在制度建设上,首先,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对专委委员、研究员聘任和会员管理;其次,健全档案制度,对过去十年和今后的影视资料、图书资料以及重要文件,都要分门别类规范存档管理。第三,进一步完善向市委、政府请示汇报制度,建立与市直机关、旗区、企业的联系、交流、合作等常效机制,承办、联办咨询、论证、策划和座谈、论坛、研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第四,进一步加强团队组织、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思想业务素质,提高报刊、图书、网站质量,扩大其影响力。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扩影响。把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把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推向新阶段。

         有关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落实措施等,在新一届理事会和专委会产生之后,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深入学习领会再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做出部署安排。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杨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