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题要:一、鄂尔多斯市高瞻远瞩,投入巨额资金,在伊金霍洛旗,按一比一比例重建元大都,元上都,哈刺和林蒙古族三大宫殿——大明殿(迦坚察罕殿)大安阁、万安阁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一件大事。是宏扬成吉思汗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的具体措施之一。这一壮举将百分之百符合鄂尔多斯市政府确定的“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创造精品”的原则。二、筹建蒙古族三大宫殿,是提高伊金霍洛城市形象,从成吉思汗祭祀陵文化圈和鄂尔多斯学研究中心,躍升到国际 蒙古学研究中心的重大措施之一,具有深远意义。三、元大都宫殿建筑是中国各民族建筑文化最有特色的一株奇丽的花朵。被中国和世间建筑界誉为“中世纪中国民族建筑的顶峰”它和隋唐、明清建筑属于中国三大建筑系列之一。四、元大都宫殿建筑体显了汗权至上的思想。所以在宫殿建筑、装饰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要求做到高贵华美,富丽堂皇,体显了蒙古族居住文化和精神面貌,不同于中国其他封建社会宫殿规格。元大都宫殿平面图设计最大特点是:颇像蒙古民族图案——贺乌戈拉吉 ?he ugalaja? 的组合图型,这是蒙古族把民间艺术图案和建筑装饰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鄂尔多斯,三大宫殿,平面图设计,贺乌戈拉吉
元大都宫殿建筑是中国各民族建筑文化最有特色的一株奇丽花朵,被中国和世界建筑界誉为“中世纪中国民族建筑顶峰”。它和隋唐、明清建筑属于中国三大建筑系列之一。 元朝国都——大都和明清两朝国都——北京是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最具有盛名的三大帝都。① 元大都的大明殿完全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宫殿——大和殿(北京),大成殿(山东),大明殿(唐.长安)媲美。 元大都宫殿建筑体显了汗权至上的思想,所以在宫殿建筑、装饰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要求做到高贵华美,富丽堂皇。 元大都宫殿建筑另一方面体显了蒙古族居住文化和精神面貌,不同于中国其它封建社会的宫殿规格,具有显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鄂尔多斯市高瞻远瞩,投入巨额资金按一比一比例重建元大都,元上都,哈刺和林蒙古族三大宫殿——大明殿(迦坚察罕殿)蒙古语称做 ?gegen qagagan ordon~tob tung galag ordon ?大安阁蒙古语称做 ?yihe amugulan ordon ?万安阁蒙古语称做 ? tumen amugulan ordon ?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一件大事,是宏扬成吉思汗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的具体措施之一。这一壮举将百分之百符合鄂尔多斯市政府确立的“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创造精品”的原则。 欢欣之余,将元大都宫殿建筑平面图设计特点,略做粗浅论述,请各位专家指正。 拜读朱偰教授大作《元大都宫殿图考》平面图,深有感触,元宫殿平面图设计②颇像蒙古族图案——贺乌戈拉吉 ?he ugulaja?的组合图型。 贺乌戈吉是蒙古族装饰图案的源泉,它产生的根源是和蒙古族崇拜“长生天”永生不灭,周而复始的哲学观点为基础的。和“万物生生不息,千古绵长”的永恒主题思想连在一起的,所以它的平面图案主要是以连绵不断的长线为主,显示生命的无限延续,永不折断。汉族学者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称,叫做“盘肠”,蒙古族学者则把这个母体艺术的结晶,誉为“蒙古族艺术之根”——贺乌戈拉吉。 对“图案”一词阿木尔巴图教授在其大作《蒙古族图案》一书中做了精确的诠释:“图案一词”,蒙古族牧民称其为“贺乌戈拉吉”,因为盘羊的犄角卷曲好看,所以类似犄角形的曲纹式称“乌戈拉吉”,而其它类型的纹样称“贺”,随着各种民间工艺制作的发展,人们把一切器物的造型、色彩,纹饰的总体设计为图案。”③ 元大都的装饰离不开蒙古族图案和中国其它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经过对《元大都宫殿图考》平面图的学习,三分冒昧的对元大都的宫殿平面图形写出了比较文字,仅供参考之用。
对“工”字形建筑蒙古族建筑观有自己的诠释,蒙古族的宫殿管理是来自蒙古包管理的,蒙古包园形平面的利用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北面是主人座位,西面是客人座位,蒙古族尚右,东面是家庭主妇操持家务的位置,南面是通道。秩序井然,井井有条,一点也不显的杂乱。“工”字形建筑——“巴图恰哈特”式建筑物,前面是朝会,庆典宴饮,会见国内外贵宾之处。中间有一个大走廊通到后面的办公宫殿和起居宫室,精简了皇帝从起居深宫到会朝大宫时的繁琐的宫廷礼仪,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另一方面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北方冬季风雪多,春季西北风多的气候特点。 元大都四大宫殿大明殿,延春阁,圣兴宫 ,隆福宫就是工字形——“巴图恰哈特”式建筑物。解放后北京元大都考古队对后英房,雍和宫附近街道的勘查挖掘,发现过民间工字形居宅④ 据蒙古考古学家阿·敖其尔讲:“蒙古和前苏联联合考古队在蒙古三江流域多次发现过‘土’字形“巴图恰哈特”式建筑遗址⑤
十三世纪出使蒙古汗国的道森记录道:“在他们语言中,宫廷称为“鄂耳朵”,它的意思是“中央”,因为它总是在他的居民的中央,不过,没有人把自己的帐幕安置在宫廷的正南方,因为宫廷的门是朝南开的。”⑥ 世界上皇宫广场或其它广场,均为四方形或长方形。唯独元大都皇宫广场是锤形的,这是为什么呢? 十四世纪初波斯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撰写的“史集”(1304-1316年)记录了蒙古族《额尔古纳昆》的传说。⑦在很古的时候蒙古部落因互相残杀,只剩下一男一女躲避到深山密林,随着岁月人口猛增,于是宰了七十头牛,做成牛皮风箱,浇山溶铁,制造兵器冲出山谷,走向平原,从此,蒙古族成了强盛的民族。历来蒙古族为了纪念这个伟大壮举,每年除夕,用锤子敲打铁帖,以纪念蒙古族以坚定不拔的精神,取得了民族生存的伟大胜利。从此以后蒙古族汗王往往在宫殿前后营造丁字的广场,供庆典、阅兵、那达慕狂欢宴饮之用。
蒙古族建筑,渊源于最古老的蒙古包,蒙古族是大自然之子,蒙古人的观念中大自然是上有“有星的兰天”,下有“有草的绿地”,中间无限空间是天地之子的蒙古人,繁衍生存的摇篮。形象的体显了
“懒长生天之力”生存的伟大哲理。蒙古包产生于“天圆地方,人在居中”哲理之中,蒙古族称天为“父亲”,地为“母亲”子女居中。蒙古包建筑形状为“ 元大都诸建筑中最典型的蒙古包式土木建筑是仪天殿。 据《金鳌退食笔记》承光殿条载;“在金鰲玉蝀桥下之东,围以圆城,设以脾睨自两掖洞门而升,中搆金殿,穹窿如盖,华榱绮牖,旋转逥环,俗曰『圆殿』。⑨ 承光殿是元代瀛洲岛上的圆殿,又称仪天殿,明易为承光殿,历代王朝多有修缮更新。从“穹窿如盖”四字中才知道原来仪天殿是蒙古族常用的“崩布格尔”顶,也就是蒙古包顶式的建筑,从“圆殿”一词中也可以知道原来仪天殿是蒙古包形状的建筑物。 另外,隆福宫西御苑也有一个圆殿,想必也是蒙古包式建筑。元大都诸宫殿中,有棕毛殿,水晶宫,恰恰尔宫,失剌斡耳朵,也许就是其中之一遗址。
“
“ 还有三角形平面图△,蒙古语称“古日巴拉金” ?gurbaljin ? 又称“川金” ?Quajin ?“川东” ?Quadun ?“道日木” ?dorom ? 等等。在元宫御苑,灵囿中的亭台,多为三角形。 宫殿的瓦顶,主要是蒙古族形式的“崩布格尔” ?bombger ? 和“脉罕” ?maihan ? 即歇山顶为主。还有硬山,卷鹏,悬山,攒尖,盝顶等多种形式,采取单檐,重檐等不同形式,不拒一格的和环境自然形成和谐统一的风格。 蒙古民族是由一个小小的游牧民族,在短时间内崛起来走向世界的。其特点是人口少,能量大,入住中原以后肇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宏伟,最先进的,最有民族特色的大都城和金碧辉煌宫殿群,为世人所警叹!这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骄傲。 据学者不完全统计,元大都宫殿大概有116座,其中不可考证的就有47座,可谓庞大宏伟,深邃莫测。蒙古族建筑学是中华民族建筑学的一部份,蒙古族建筑文化体现了蒙古人民的智慧,坚强心灵,内心世界,审美观和创造才能。并以自己独特的蒙古风格,在中国和世界建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联合国文教方面官员视察元上都以后,曾说过:“元朝历史和元上都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如果没有了蒙古历史和元上都,那亚洲乃至欧洲的历史,则是不是完整的历史。” ⑩世界著名的建筑家,主持美国故都费城城市规划20年之久的培根年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单项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这个中国城市是作为封建帝王的住所而设计的,企图表现出这里乃是宇宙中心。整个城市深深,沉浸在礼仪规范和宗教意识之中……它的(平面)设计和如此杰出,这就为今天的城市(建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⑾ 随着元上都申请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进程,元上都,元大都成为《元上都学》和《元大都学》的条件已逐渐成熟。今天对元上都,元大都的发展研究乃是蒙古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注释: 注①:萧默《中国建筑》第六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 注②:朱偰《元大都宫殿考》中国营造学社,1932年 注③:阿木尔巴图《蒙古族图案》第7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 注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元大都考古队《元大都勘察和发掘》《北京后营房元大都居住遗址》《考古》1972年第一期 注⑤:阿·敖其尔采访录 注⑥: ? 英 ?道森编 吕浦译 周宵良注《出使蒙古记》144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 注⑦:拉施特著 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51、252页,商务印书出版,1983年 注⑧:同注② 注⑨:四库全书(清)高埼撰《金鳌退食笔记》(上下两卷) 注⑩:张文芳、王大方编《走进元大都》11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 注⑾:《留住古都》第23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