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地方学研究

旗下栏目: 地方学研究 《地方学研究信息 联席会成员 地方学动态

穿越时空会情智,佛光灵性解诗词(二)

来源:草根网地方学研究博客 作者:包海山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10
摘要:二、顺应变化,回归自然 相对于执著和束缚于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来说,能够以人为本是难能可贵的。而能够意识到自然法则在无形中决定人的命运并且支配事物的发展变化,能够顺应变化,回归自然,遵循客 观规律,那更是一种境界。李白在《日出入行》中的草不谢
    二、顺应变化,回归自然
    相对于执著和束缚于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来说,能够以人为本是难能可贵的。而能够意识到自然法则在无形中决定人的命运并且支配事物的发展变化,能够顺应变化,回归自然,遵循客 观规律,那更是一种境界。李白在《日出入行》中的“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程颢在《偶成》中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些都是对自然法则及其能量的一种感悟。
    远离红尘,净化心灵,寺庙是一个好去处。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程颢《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 ,白苹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宋之问《灵隐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 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孟浩然《题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 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孙逖《宿 云门寺阁》:“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曾公亮《宿甘露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 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当然,寺庙只是一个道具,可以修禅打坐,也可以成为闲吟处。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念昔游三首》(其一):“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摆脱官场束缚与压抑,隐居可以获得一些内心的平静。裴度《傍水闲行》:“闲馀何处觉身轻,暂脱朝衣傍水行。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权德舆《览镜见白须》:“秋来 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张籍《与贾岛闲游》:“水北原南野草新,雪消风暖不生尘。城中车马知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陈抟《归隐》:“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 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 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 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却道天凉好个秋,到长吁气一声吹灭,好个秋也不必说,其实都是刻意为之;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则是一种自然状态 所以有人会效陶。曹邺《田家效陶》:“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大姑小叔常在眼,却笑长安在天外”。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登山观海,是人与自然灵性沟通、交流、融合的通道和场所。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 入名山游”。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登山诗歌。李白《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 ,何时复更还?”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徒此揖清芬”。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 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由此容易理解李白的“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赵秉文《华山》:“石头荦确水纵横,过雨山间草屦 轻。未到上方先满意,倚天青碧看云生”。元好问《台山杂吟》:“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 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吴均《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沈佺期《夜宿七盘 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 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袁枚《独秀峰》:“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 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拔地摩天独立高,莲峰涌出海东涛。二千五百年前雪,一白茫茫积未消”。
    高山可以攀登,可以仰望,还可以倾诉与相对笑。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林则徐《望天山》:“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 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孟郊“我执”时在长安登科后春风得意,超越后游终南山时悔读书。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山里有 高人,别有天地非人间。唐代太上隐者《答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 有天地非人间”。杜荀鹤《赠质上人》:“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登山并不显高,自我超越才能感觉到海阔天空,有无限可能性。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高山可以横看侧看,人可以进山也可以出山,可以从多种角度思考不同问题。方干《题君山》:“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方干《题宝林寺禅者壁》:“邃岩乔木夏藏寒,床下云溪枕上看。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海风能够 吹移昆仑山顶石,而山重却令飞去即应难。这种思维很奇妙。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期间,我用自己的名字写过一首诗《包海山》:“茫茫沧 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台湾同胞很欣赏,认为只有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人们才会有这样的思维和胸怀。的确,如果想像一下,要是站在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山,借着佛光灵性,搬起一群山体扔进东海去,激起惊天动地的浪花,扔出一个宝岛台湾来,那该是一种怎样壮观的景象?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林则徐“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这可谓潇洒走四方。登过高山,再游湖水。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 禽掠岸飞”。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王宷《浪花》: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 归念,长年悲倦游”。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李白《谢公亭》:“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 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古今一相接,长歌怀旧游”。古今可以相接,天上人间情相连。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山高水长,海纳百川。山水间,清泉瀑布清澈壮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香严閒禅师、李忱《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 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皇甫曾《山下泉》:“ 漾漾带山光,澄 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任何事物都是多种因素组成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感悟。清泉却忆山中静,瀑布终归大海作波涛,都是一种自然现象。我很喜欢老子很有 哲理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谁能知道最终会怎样?我写过一首诗《莫论高低》:“人往高 处走,路险多碰壁;谁往低处流,化作彩云飞”。建造于鄂尔多斯西北部乌仁高勒五圣水之地的迪雅恩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上乐金刚之一,也是修习密宗学和练成神通的地点。我第一次沿 着深深的峡谷走去,看到两边的悬崖峭壁,看到峡谷阶地上建造的寺庙,觉得特别神奇,还写过一首诗《虚怀若谷》:“洪水清泉涤世俗,悬崖峭壁斩红尘。惊涛骇浪随它去,于无声处定乾 坤”。其实,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人文历史的发展变化,一切都是自然法则在于无声处所决定的,人本身所需要的只是虚怀若谷、顺其自然。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诗歌联艺欣赏》,包海山选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作者:包海山,草野思想库理事会副理事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包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