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论坛研讨

旗下栏目:

浅析阿尔寨石窟旅游业发展及其保护措施

来源:第二届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文集 作者:吉仁太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0-17
摘要:【内容提要】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西北部的阿尔巴斯境内,是中国长城以北草原地区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石窟文化遗存,是内蒙古草原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保护和开发阿尔寨石窟对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发展将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

       【内容提要】 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西北部的阿尔巴斯境内,是中国长城以北草原地区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石窟文化遗存,是内蒙古草原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保护和开发阿尔寨石窟对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发展将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本文在对阿尔寨石窟概况、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和开发的具体措施,并分析阿尔寨石窟的保护和开发对鄂尔多斯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石窟 旅游文化 旅游发展 促进 基础设施 推动

 

          一、阿尔寨石窟概况

        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部的鄂托克旗,又称“百眼窑”,处于北纬39.7度,东经107.3度。阿尔寨石窟所在地是一座红色砂岩小山岗,高约80米,宽约300米,状似平台,沿山体周围凿有众多石窟,如同蕴藏着无数宝藏和秘密的阿里巴巴的山洞,等候着人们前来探访。

        阿尔寨石窟是集寺庙、石窟、岩刻为一体的佛教建筑群。尽管在历史上有所损毁,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失去它的古老文化价值。佛像、佛雕仍然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其特点与敦煌莫高窟、榆林窟、麦积山石窟颇为相似。在近千平方米的壁画中,佛教文化艺术以及回鹘蒙古文、梵文、藏文榜题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石窟中壁画的彩色,多用矿物质颜料,虽经历数百年的风雨仍斑斓如新,实属弥足珍贵。丰富的壁画及珍贵的各种榜题,被专家们称为“佛教艺术宝库”、“壁画和岩刻的展台”。阿尔寨石窟的普遍特点是近似正方形,均为单间式,多数窟面壁中央凿有1米见方、10厘米深的椭圆形佛龛,石窟面壁和左右墙壁底部留有长条台阶。石窟内壁用掺加麦秸的粘泥抹平并涂白后画满了佛教诸神像、佛本身故事图、供养图等。石窟间的峭壁上雕刻的佛塔中仅有一处为方形楼阁式佛塔,其余造型全是统一的,是属于中国现存佛塔五大类形之一的“喇嘛塔”,酷似北京妙应寺白塔及额济纳旗黑城遗址中的塔形。

       石窟的壁画内容主要有佛像、菩萨像、诸天鬼神像和藏传佛教上师、高僧以及佛教本生、变相故事图、供养人图等。也有帝王、贵族、平民以及山川草原、飞禽走兽等内容。其中的《各族僧侣俗人等礼佛图》最早将蒙古、藏、党项、汉等各族人物同绘于一图,是中世纪草原地区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的历史写照。在题材方面,有表现真善美、假恶丑的画面,如静穆慈祥的菩萨和为非作歹的异教徒、狞恶丑陋的妖魔鬼怪等;有表现五马分尸、乌鸦啄尸等宗教地狱图和一些神话故事,还有大量的装饰图案和背光景色,造型十分逼真、庄严而富丽,向人们昭示着阿尔寨遥远的辉煌。

        阿尔寨石窟中的回鹘蒙古文、梵文、藏文榜题,与敦煌莫高窟和榆林窟保存的回鹘蒙古文榜题风格颇为相似,是研究中古蒙古文的珍贵资料。石窟内发现印有回鹘式蒙古文的土坯,从土坯凸出的文字来分析,原来是在土坯的模子底部刻写了凹型文字,内容为蒙文玛尼六字真言。

        阿尔寨岩石西南侧有一大石窟。这个石窟原有的精美壁画被烟熏后早已模糊,破坏严重。窟内诸佛像位置:西南上方为红阿弥陀佛、东南上方为绿成就佛、西北上方为黄宝成佛、东北上方为白大日佛、中间为蓝不动佛,以上在佛教经典总称为“五部佛”。东西壁诸神像依次排列为:中间为本尊,下边横排着诸阿罗汉,两边为诸菩萨像。第28号窟基本还保留着北魏石窟建筑风格。从位置上看,这座石窟占据了整个阿尔寨石窟岩石最合适的位置。这是阿尔寨最古老的一眼石窟。壁画颜料均属古代石墨颜料,至今还遗存的壁画中东西壁面上方诸神像大概为本尊、护法神像;西壁面上画有马首金刚、密集金刚等;东壁面上方画有黄胜乐金刚、蓝胜乐金刚、欢喜金刚等。与之相串联的31号窟西侧洞窟顶部凿有精美天井图案,内壁墙面壁画留存最为完整,壁画使用淡灰色的水彩颜料,这一点与其他壁画有明显的区别,而且还留有部分未画完或没有涂完颜料而短促停顿的痕迹。从内容上看,有佛本身故事图,诸菩萨从八难中救渡众生图等。无论是从石窟的开凿、壁画的设计艺术风格,还是从石窟内设布局看,这座内外连串的石窟属阿尔寨石窟群当中最晚期的遗存之一,并且壁画装饰工作进入结尾阶段,而于1632年的战乱中被半途而废。纵观中国佛教文化史,大型佛教石窟建筑一般都出现于早期,并且都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修缮或扩建。在阿尔寨石窟群同样可以隐约看到不同时期的痕迹。比如:15号窟门上侧开凿窟檐时刻掉了原有塔雕的一半,这足以证明其绝非同一时期之作。

        鄂尔多斯地区曾为西夏管辖地,且处于接近西夏政治文化中心的地带,因此风格上也受到西夏文化的影响。在莫高窟263号洞,西夏人把北魏时期的中心塔柱改为中心佛龛;在甘肃民乐县马蹄山石窟群中的西夏窟有正墙凿三龛,龛前设坛的情形。阿尔寨多数窟为正墙或三面墙开凿半椭圆形佛龛,墙底部设台阶为坛的布局,同上述西夏窟的情形颇为相似。而阿尔寨石窟若干窟顶端刻雕正方格,中间刻有八瓣莲花图案,也正是西夏流行的花砖纹饰。

        总体来看,阿尔寨石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正在突破单一语言文字学范围,逐渐向佛教文化学、文物考古学、史地学、建筑艺术学和文献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目标发展。众所周知,佛教文化对于草原文化的崛起和发展,曾起过重大影响。而佛教文化在草原土壤上生根发展,并与草原文化相互影响变通过程的许多细节尚有待于进一步揭示。有关阿尔寨石窟的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无疑将为北方民族文化史,乃至大漠一带草原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地处阿尔巴斯山中,是鄂尔多斯高原与黄河河套地带的交接处。阿尔寨石窟寺区属构造剥蚀低缓丘陵地貌,高度在1416-1460米,阿尔寨山是一座孤立突起红色砂岩山冈,整体呈桌形,顶部较为平坦,四周为陡峭岩壁(封底),平面形制不很规整,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70-90米,靠西端向北延伸出一条长约70米的窄长山嘴。按石窟的面积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大型石窟,1座,编号第19窟,已经坍塌。第19窟位于南壁正中部位,其他洞窟分布在两侧,是南壁的主窟。洞窟平面为长方形,面积约30平方米。窟门向南,门外有雕凿痕迹,可能窟外建有窟檐。门外建有台阶,一条通往山下,东西各一条通往左右其他洞窟。

        中型石窟,数量较多,四壁均有分布。洞窟平面一般为方形,边长大约在4.5米左右,面积约20平方米,高2.5-3米。前壁正中凿门,有的呈拱形,有的呈长方形。石窟内部有两种形制,一种形制窟中部无柱,后壁正中雕凿出主佛龛,主佛龛两侧开凿对称佛龛,在左右壁上也雕凿出对称佛龛,窟顶有平顶,有中央雕凿出方形莲花藻井或方形叠涩藻井;一种窟中部有中心柱,主佛龛位于中心柱后的后壁正中。中型石窟的四壁和顶部一般绘有壁画。小型石窟,数量多,分布在山体四周。洞窟为前后室结构,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进深4-5米,高1.5-2米。洞内无佛龛,壁画和榜题较多。

        二、阿尔寨石窟保护和开发不利状况分析

        阿尔寨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盛于元朝,延续至明代,是中国长城以北草原地区“仅存的晚期佛教石窟遗址”,是保存古代游牧民族信息最多的地方之一,堪与敦煌莫高、大同云冈等诸石窟媲美。石窟内有近千平方米壁画。藏传佛教壁画内容丰富,绚丽多彩,世所罕见;大量蒙古民族特色壁画内容几乎包罗万象,是研究蒙古草原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的无价之宝。特别是成吉思汗晚年活动遗迹和安葬图(有些专家认为)等,更是世上仅有,但由于种种原因,就是这样一处具有无比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宝贵遗产,近年来却毁坏严重。在阿尔寨石窟遗址,人们看到石窟千疮百孔,破败不堪,残存的近千平方米的壁画大多出现了病变、霉变,出现了严重的空鼓、脱毁、裂缝,且人为刻画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我区文物部门对阿尔寨石窟缺乏应有的保护

        我区文物部门对包括阿尔寨石窟在内的文物投资力度不大。北京、广州等地每年文物保护投入动辄几亿,新疆、西藏等地也在千万元以上。而“九五”以来,内蒙古每年财政投入的文物专项保护经费只在80-100万元之间,居全国末位。以现在的经费,每年连进行简单的维护都很困难,更不能针对文物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大修和维护。阿尔寨作为一种资源,一种前人创造的、后人享用的文化资源,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但遗憾的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投资力度不强,保护意识淡薄,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不力等原因,使阿尔寨石窟保护工作步履艰难,面临许多困难难以克服。长期以来,阿尔寨石窟尚处于自然保护状态,造成阿尔寨石窟破坏严重,加之社会缺乏对它应有的了解,没有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我区文物部门对阿尔寨石窟开发力度不够

        探古求知是现代人的共同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体会。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学习书本知识,二是观览文物古迹。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观览文物古迹,使人们在观光中学习,边游边学,学得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将其开发,发展旅游业,是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阿尔寨石窟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会提供间接的指导,因此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我们应该在对它进行精心保护的基础上,将其宝贵的资源进行开发,发展旅游业,使世人了解这一稀世艺术瑰宝,并通过它了解草原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为促进草原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但我们对阿尔寨石窟开发工作做得很不够,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开发文物的重要性。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文物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简单回避,视而不见,则抑制了其正常合理的开发。

        三、阿尔寨石窟保护和开发对策分析

        为了使阿尔寨石窟文化古迹的作用得以发挥,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好阿尔寨石窟这个珍贵的文化遗迹,并通过发展旅游业等措施开发它,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一)要对阿尔寨石窟遗址进行科学保护

        为了对有草原敦煌美称的阿尔寨石窟遗址进行科学保护,2003年初,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和鄂托克旗文化局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负责阿尔寨石窟前期勘查和抢险加固保护设计任务,由中国文物研究所牵头组织对阿尔寨石窟进行了地形测绘、近景摄影、工程地质勘查和阿尔寨石窟现状调查。根据阿尔寨石窟现状和危害性的严重程度,对保护阿尔寨石窟拟定了有计划、有步骤的长远规划和具体方案。自治区政府组织专家编制了一个保护规划,这一规划日前通过了自治区级专家的论证。规划确定了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对石窟遗址将要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从2005年至2020年,该规划将分3期实施,总费用估算约3000多万元。

        (二)保护阿尔寨石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

        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我们应在协调好保护和开发关系的基础上,努力搞好阿尔寨石窟的开放工作。

        1.要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阿尔寨石窟既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并可使阿尔寨石窟本身得到一定的保护。这样,既保护了阿尔寨石窟,发挥了它的作用,又达到了发展旅游的目的,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可谓是相互促进的。只保不用,既违背了我们保护阿尔寨石窟的根本目的,又无视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正确的策略应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利用阿尔寨石窟,为旅游服务;边保边放,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使阿尔寨石窟保护与开发结合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

        2.做好宣传工作,开发文化产品。阿尔寨石窟历史悠久,在同一石窟群中展示创造了内容如此丰富绚丽的早期本教和黑教、红教、花教、白教、黄教等藏传佛教内容的壁画,世所罕见。它不仅再现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画卷,表明阿尔寨石窟曾是密宗各大流派的汇聚地,也是研究北魏经西夏、蒙元乃至明代藏传佛教各主要派别的宗教仪规、信仰内容及其在内蒙古地区的发生、发展史的极其宝贵的实证。阿尔寨石窟中的大量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世俗壁画,是举世罕见的。这些壁画内容丰富,举凡黄金家族、臣属平民,法王罗汉、活佛僧侣,宫殿帐房、服饰梳妆,起居歌舞、丧葬祭祀,山川草原、飞禽走兽等等,几乎包罗万象,是研究近千年蒙古草原北方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地理以及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不可多得的资料,堪称无价之宝。阿尔寨石窟的壁画,经历了数百年仍然斑斓如新,实属弥足珍贵。但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知道和了解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主管部门宣传的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以后应加大其宣传力度,大力开发旅游产品。

        3.增加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方便人们去游览和观赏阿尔寨石窟的文化古迹,应加强周围必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现在石窟附近,连一个宾馆也没有,这将严重影响人们前来旅游和观光。为了使人们顺利地去那里游览和观光,应注重附近道路、宾馆、饭店等的建设,这将极大地促进和改善石窟周围的游览环境。因此,要加快道路、供电、供水、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与开放发展水平相适应。搞好周围的绿化和美化。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合理提高路网密度,发展附近公共交通,努力构建通畅便捷的交通体系。加快供水工程建设,增强供水能力。加大周围环境保护,建设污水处理厂,完成各种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强对建筑行业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四、阿尔寨石窟保护开发对鄂尔多斯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阿尔寨石窟是内蒙古草原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阿尔寨石窟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阿尔寨石窟的保护和开发,是关系到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它的开发利用将极大地推动和促进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发展。具体来说,它对鄂尔多斯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文物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可增强人们自觉保护阿尔寨石窟的意识,使阿尔寨石窟得到有效保护,必然增强阿尔寨石窟的吸引力,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探古求知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而文物古迹可满足这一需求,文物古迹遂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它,可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但是,如果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注意文物保护,造成文物破坏,人们探古求知的愿望就难以得到满足。如旅游者的踩踏、攀登、抚摸等行为可严重损坏文物,例如: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由于长时期大量游人的攀登,已经受到严重损坏。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城砖连遭高密度游人的脚踏手推,出现了严重的凹陷松动。凡游客所到之处,都存在着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涂的现象。更有甚者,竟然用敲砸等手段盗取文物古迹的部件,此等野蛮行径,严重地危害着文物古迹的存在和保护。阿尔寨石窟也由于自然和其他人为因素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加强文物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会使游客和其他人自觉地遵守文物法规,自觉保护文物;会使文物保持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更好地吸引旅游者,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使旅游业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二)组建文物执法队伍,可加强阿尔寨石窟保护力度,使阿尔寨石窟对游客保持永久的吸引力,进而促进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发展

        进行宣传教育固然会增强人们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但教育不是万能的。在利益的驱动之下,有些人为了牟取暴利,会通过盗墓、敲砸等手段盗取文物古迹及其部件,从而损毁文物。固然也有一群无私的农牧民,他们认为先人留下的遗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就是这种对祖先的敬畏和崇拜的淳朴认识,他们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地做着先人遗存的守护者。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有一位老人,从年轻未结婚时就义务守护着村里的一座古墓。数十载如一日,每日早起晚睡都要到古墓边转一转,无论刮风下雨从不懈怠。如今老人已年近七旬,做了爷爷,但仍然矢志不渝。在他的看护下,古墓基本保存完好,从未被盗掘。在赤峰克什克腾旗,一个叫萨克撒的老人,放弃本可以获得丰厚收入的打鱼、牧马工作,做了一名一年只有几百元工资而且还时常拖欠的护城员,看护着一座元代鲁王城。在赤峰巴林左旗,有一位看护祖陵的老人为了护陵每天都在山上转,一双鞋穿不到一个月,一年的工资还不够买12双鞋,但他乐此不疲,无怨无悔。在当地,很多年轻牧民也加入了保护文物的队伍,他们自发组织起了“套马杆队”,对盗墓分子围追堵截,对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阿尔寨石窟除了配有专门的文物管理人员外,还需要有一批非专业文物保护人员。在进行严加管理之外,也有一批热心保护文物的人在自觉保护国家珍贵的文物资源。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少,自发组织的农牧民毕竟不能代替专业管理人员,造成管理不善、文物破坏严重。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而如果我们组建文物执法队伍,扩大专业技术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文物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立公安、工商、规划、城管、文物等各有关职能单位统一行动的机制,加大对文物的治理力度,就能使阿尔寨石窟文物这项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保持原来的风貌,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促进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发展。

        (三)对阿尔寨周围环境的保护,可以改善文物周围环境,促进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发展

        阿尔寨石窟作为文化遗产,和周围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和周围环境共同构成完整的反映蒙古民族历史传统的遗迹。如果破坏周围环境,就会一方面造成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噪声刺耳的恶劣环境,降低影响人们的旅游兴致;一方面又破坏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影响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深入探究和了解。而如果合理保护周围环境,一方面会由于环境的改善,使人们对优美的环境流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情操得到陶冶,热情得到激发,对充满活力的大自然之美产生精神感应作用,滋生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自由翱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一方面会保持文物古迹的完整性,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欣赏古代的人文景致。总之,旅游的发展都必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离不开环境保护的保障作用,只有环境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使人们在旅游中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增添游览的兴趣。所以,文物所处周围环境的保护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创造条件,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四)阿尔寨古文化宣传和古文化产品的开发,会加强人们对古文化的了解,刺激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进而激发人们的旅游兴趣,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从旅游产品来说,产品开发必须以产品的供求关系为依据,但旅游产品的开发也会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产品供给应以需求为导向,但潜在的需求往往需要产品的供给来引导。当产品的供给把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时,市场规模就扩大了,这个行业就发展起来了。对于旅游客源市场来说更是如此,旅游产品供给的结构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客源市场的结构和规模。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源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旅游产品的供给若能满足消费市场多元化的需要,客源市场必然会进一步拓展,产业规模也会进一步扩大。而文化宣传和文化产品的开发,一方面通过宣传与阿尔寨石窟有关的传统蒙古族文化,增加对阿尔寨石窟旅游的潜在需求;一方面通过文化产品的开发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极大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五)对阿尔寨石窟的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会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进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投资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实现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具体形式,投资对于经济的增长有明显的抑制或推动作用,对阿尔寨石窟周围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样会影响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这是因为旅游有六大要素,分别是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有密切关系,要想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必须有宾馆、饭店、购物商场、旅游交通设施、旅游娱乐场所等设施。现在,虽然区内外游客通过游览阿尔寨石窟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的潜在旅游需求很强,却因阿尔寨石窟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不能将其变成现实需求,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对其进行投资建设,必然会消除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从而促进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发展。

        五、结语

        以上简要介绍阿尔寨石窟的概况,对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和开发的具体措施,并分析了阿尔寨石窟的保护和开发对鄂尔多斯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阿尔寨石窟里虽然深藏着佛教文化和旅游文化、民族文化,但是这里的基础建设赶不上,即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的基础设施建设。阿尔寨石窟正缺乏这些必要的基础设施,所以为了满足更多的游客需求和不影响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发展,将用更大的资金来改善阿尔寨石窟的基础设施,这是首先具备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汤晓芳:《阿尔寨石窟开凿年代与藏传佛教艺术传入年代》,《鄂尔多斯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潘照东:《成吉思汗与阿尔寨石窟》,《鄂尔多斯学研究》,2006年第1期。

  3.巴图吉日嘎拉,杨海英著:《阿尔寨石窟——成吉思汗的佛教纪念堂兴衰史》,2005年版。

  4.贾拉森,哈斯额尔敦等著:《阿尔寨石窟回鹘蒙古文榜题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

  5.《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分析及总体评价》,《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1期。

 

        作者单位:鄂托克旗文物保护管理所

 

责任编辑:吉仁太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