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历史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忆峥嵘岁月 写时代华章 ——写在建党百年:鄂尔多斯老干部访谈系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21年第 作者:课题组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9-24
摘要: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为了把鄂尔多斯的红色基因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进一步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鄂尔多斯故事、讲好鄂尔多斯奋斗史,更好地发挥记史育人、以史资政作用,鄂尔多斯市委老干部局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共同启动建党百年:鄂尔
        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为了把鄂尔多斯的红色基因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进一步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鄂尔多斯故事、讲好鄂尔多斯奋斗史,更好地发挥记史育人、以史资政作用,鄂尔多斯市委老干部局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共同启动建党百年:鄂尔多斯老干部访谈系列丛书编写工作。丛书分别为《红色鄂尔多斯》《绿色鄂尔多斯》《发展鄂尔多斯》《文化鄂尔多斯》《幸福鄂尔多斯》,对于总结鄂尔多斯奋进历程、繁荣发展、历史经验,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系列丛书自2020年8月份启动以来,访谈人员分成5个组,历时半年,足迹踏遍全市的9个旗区,通过登门入户、线上交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访谈了200多位老领导、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老学者,在他们口述、回忆以及提供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查阅档案文献补证核对、认真整理编纂而成,具有厚实的史料价值和浓厚的红色基因。他们中有的是赤胆忠心、浴血奋战的革命前辈,有的是与时俱进、敢闯敢干的领导干部,有的是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英雄模范,有的是致力研究、助力发展的专家学者,有的是积极作为、埋头实践的一线干部……他们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生动讲述了鄂尔多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决策部署、重点发展变化,一个个历史节点的回放、一个个发展进程的追溯,一个个改革焦点的再现,浓缩了鄂尔多斯百年发展历程,呈现了鄂尔多斯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渗透着鄂尔多斯优秀精神品质。我们辛勤劳动的文图硕果得到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的认可,出版社的编辑专家们经过认真审核,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这5本书的审核印刷工作,预计今年7月1日建党百年前,5本书将与大众见面,这是鄂尔多斯市老干部为建党百年献出的一份厚礼。
        为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通过《鄂尔多斯学研究》这个平台,将市委老干部局杨卫东局长为丛书撰写的总序以及5本书的推荐语、推荐导论进行摘录,以飨读者。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历史弥足珍贵。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神圣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在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同时,也使得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灿烂民族文化、自然资源富集的鄂尔多斯破茧成蝶,走出了一条从被压迫被剥削到人民当家作主、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先进、从贫穷到富裕的成功腾飞之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发展奇迹。
        革命战争时期,鄂尔多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较早地开展了革命运动,有内蒙古地区唯一的由中国工农红军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三段地革命根据地。而且每一段革命历程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成为了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和突破国民党封锁、抵御日伪军南侵的战略要地,是全国较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全国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乌兰夫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驱被派往鄂尔多斯地区领导革命工作,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陕甘宁边区建立的城川蒙民自治区是第一个建立在蒙古民族聚居区内的民族自治试验区,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鄂尔多斯市历届领导班子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优秀精神品质,从工业基础弱、资源利用率低、发展条件差的情况下艰难起步,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由“农”到“工”、由“小”到“大”、由“量”到“质”的重大转型,创造了多个全区和全国第一,形成了举世瞩目的“鄂尔多斯模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跃升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成为了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和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5个典型城市之一,谱写了一曲资源型地区成功崛起、转型发展、绿富同兴的壮丽诗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鄂尔多斯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发展动力活力明显增强,社会建设卓有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全区领先,综合实力稳居中西部前列,成为了黄河“几”字弯崛起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鄂尔多斯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悠悠岁月铭记着鄂尔多斯的奋斗足迹,光辉历史传承着优秀的红色文化基因。广大离退休干部是党的历史的见证人,是鄂尔多斯改革发展的决策者、推动者、实践者,为鄂尔多斯各项事业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人生经历、感悟体会闪耀着强大的红色基因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是广大干部群众汲取营养、砥砺前行的鲜活教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抢救性的挖掘珍贵历史资料,真实记录老干部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和感人故事,真实还原鄂尔多斯百年艰辛历程,有助于人们了解鄂尔多斯发展史和改革史,从党的非凡历史中寻找初心、激励使命,更好地提供砥砺奋进、继续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宝贵文化财富;有助于学习鄂尔多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政治智慧,为决策者提供历史经验借鉴与启示,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美好蓝图;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记住来时路,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更好地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于系列丛书的编写,老干部高度认可、踊跃参与,虽然有的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仍然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接受访谈,畅谈发展变化、讲述精彩故事、分享奉献经历,提供了大量翔实丰富、鲜为人知的素材。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厚爱,非常鼓励支持这项工作,有关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认真审定、跟进指导,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有关领导以及编著组各位同志动用一切可用力量广泛访谈,获取一手资料,深挖重点内容,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细致梳理、精心编写,字斟句酌、数易其稿,圆满完成了编纂工作。在此,对全体支持者、参与者的重视关心和辛勤付出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红色鄂尔多斯》由市委党校李晓燕副教授领衔的团队负责编著。李老师认为,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力量,从烽火狼烟的战场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从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凸显了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变的初心和永恒的信仰。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底色,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动力源泉。本书以精神与信仰为主题,以鄂尔多斯革命建设史实为基础,以46位离退休老干部及革命英雄人物的后代的讲述为蓝本,以“小故事体现大道理”为写作体例,以时间为轴,以代表性革命人物、重点历史事件、离退休干部奋斗故事为载体,编写了30篇独立文章,划为四个篇章。从反帝反封建席卷鄂尔多斯大地的“独贵龙”运动,开启鄂尔多斯民主革命历程,孕育红色革命火种;到共产党在鄂尔多斯开展以统一战线为重点的革命工作、建立人民政权,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再到传承红色基因,党团结带领人民从积贫积弱、“抱着金娃娃还喊没钱花”的西部小城,大胆创新、艰苦奋斗的三次创业实现“三次转型”;直到今天进入新时代的鄂尔多斯人发扬红色文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奋发有为,勇敢逐梦。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让红色的鄂尔多斯故事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了解、熟知,让鄂尔多斯地方党史在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鲜明的印迹。
        《绿色鄂尔多斯》由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副主任苏利英副教授完成。“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鄂尔多斯的生态“蝶变”离不开老干部的不懈奋斗和艰辛付出,他们是绿色的追梦人、参与者、见证者更是推动者。曾经,他们的青春与绿色结缘、与梦想相连、与使命相牵,他们将青春梦融入绿色梦,不断焕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澎湃激情。如今,鄂尔多斯披上了绿装,他们却满头白发,胡子里长满了故事,皱纹里写满了人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群人才荟萃退休不褪色,离位有作为,移步新天地,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感召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奋斗,为鄂尔多斯的高质量发展擘画绿色新篇。本书在编写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集中反映了百年鄂尔多斯追逐绿色的奋进历程、突出成就、历史性变革,记录典型事件和涌现的模范人物所体现的精神品质。访谈内容由远及近、史论结合,通过访谈各民族的老领导、治沙模范、技术人员、企业代表、治沙大户等,客观记录了鄂尔多斯100年来生态环境由整体恶化到历史性逆转的生态蝶变。
        《发展鄂尔多斯》由市委党校副教授敖明课题组完成。《发展鄂尔多斯》提出,鄂尔多斯的百年发展历程是中国西部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缩影,鄂尔多斯的发展变迁印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儿女敢为人先、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奋斗历程。《发展鄂尔多斯》一书从历史的角度,分四个历史时期阐述鄂尔多斯从解放前的一穷二白、民不聊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沧桑巨变、起步发力,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困境奋起、大胆探索,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砥砺奋进、开启新篇。书稿采取线上访谈与登门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访谈了100多位曾在鄂尔多斯工作、生活的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并从中精选100位,通过“百年百人”的讲述感受鄂尔多斯的发展变迁。
        乌宁夫课题组完成的《文化鄂尔多斯》一书,依据专题专访、专访专座方式著述,从涉及到同质同类文化现象在鄂尔多斯大地上的发源与传承来看,却又不尽相同,所以在文中针对此类文化征候或有不同的论述与印证,侧重点也不同。《文化鄂尔多斯》一书,写作素材来源于鄂尔多斯大地,赋予了鄂尔多斯众多特色,这些特色诚然包括衣、食、住、行、娱等方面,但在书写过程中,文化才是这些方面中的最具特色的部分。鄂尔多斯地处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形成集结了山西文化、陕西文化、蒙古族文化,多元一体的鄂尔多斯文化,多元文化、民族融合文化本然成为了鄂尔多斯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景象。《文化鄂尔多斯》一书,大致按照时空顺序、专题专访、专访专座等侧重点建构,革命年代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改革开放时期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新时代下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等内容分列四编,三十章进行叙述,叙述力求扼要,行文力求浅显。
        于妍、甘宜汴课题组完成的《幸福鄂尔多斯》以建党百年鄂尔多斯的幸福朝向为主线,在大量访谈的基础之上完成。本书运用口述访谈材料生动再现了老干部对于鄂尔多斯1921-1949年间春起云涌争解放、1949-1978年春回大地初发展、1978-2012年春暖花开拓新篇、2013年以来春满人间新征程、建党百年之后春风更暖满人间等不同阶段“渴望幸福”“追求幸福”“开拓幸福”“奋斗幸福”“畅想幸福”的理解与思考,总结了幸福观就是“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时代发展结果,凝聚了顽强拼搏、敢于坚持、勇于变革、追逐温暖等百年鄂尔多斯幸福的精神品格,阐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深刻主题。百年追逐幸福的历程更是代代鄂尔多斯人不断奋斗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鄂尔多斯人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中继续谱写幸福奋进的全新篇章。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海林教授为《红色鄂尔多斯》《绿色鄂尔多斯》《发展鄂尔多斯》《文化鄂尔多斯》和《幸福鄂尔多斯》五本书做了推荐导论。
(一)
        《红色鄂尔多斯》一书中写到,100年前,鄂尔多斯同祖国各地一样,一穷二白、满目疮痍,“三座大山”压得各族民众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侵略者掠夺走宝藏,却甩给中国各族人民一顶沉重的帽子“东亚病夫”。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苦难的鄂尔多斯各族劳苦大众迎来了求解放的救星;浴血奋战2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各族人民站立起来;在共和国大家庭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了主人。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落后的鄂尔多斯历经“三次创业”,实现“三次转型”,从一个农牧经济为主的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为国家煤炭、天然气产量最大的地级市,一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富起来的鄂尔多斯人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上开始了转型发展的艰辛探索。
        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绿富同兴的鄂尔多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踏踏实实地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时代正在鄂尔多斯全面启航,一个名扬海内外的现代草原名城,生机勃勃地活跃在黄河“几”字弯中。
        回望百年奋斗历程,鄂尔多斯各族儿女永远铭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各族人民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
        五四运动后,鄂尔多斯各族仁人志士在北京、太原等地频繁接触李大钊、李恭儒等中共党员和苏联大使及共产国际代表,寻找革命真理;一大批有志青年到蒙古国学习借鉴革命经验,争取共产国际的支持;还有不少追求进步的年轻人从陕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鄂尔多斯日报》2017年7月25日和8月1日的文章,鄂尔多斯最早的共产党员应该是准格尔旗的拉布敦,即奇子俊。之前,乌审旗的范希芳、谷奇峰(又名谷占胜)、石作琦一直被认为是鄂尔多斯最早的共产党员。1928年5月,在乌审旗纳林河成立鄂尔多斯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小组。1934年2月,鄂尔多斯的第一个党支部在乌审旗巴图湾成立。1935年5月,乌审旗巴图湾建立中共乡一级党委,后改为党支部。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乌审旗工作委员会成立。7月,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在今鄂托克前旗三段地成立了三段地工委。1937年3月,三段地工委更改为中共鄂托克旗工委。1938年11月22日,中共伊克昭盟工委成立。1941年农历九月,成立了城川蒙古委员会,这是党在蒙古族聚居区城川建立的第一个地方自治政权组织。1945年2月,伊盟工委第一次在蒙古族聚居的牧区城川成立了蒙汉自治联合会。1947年1月17日,中共西北局决定,将宁夏工委与伊盟工委合并为中共宁绥工委。3月,上级决定将伊盟工委分为伊东、伊西两个工委。5月,伊西工委和伊东工委在靖边县合并,再次成立中共伊盟工委。同月,伊盟工委成立蒙汉支队。1948年3月,中共西北局决定,再次分伊盟工委为伊东、伊西两个工委,同时决定将蒙汉支队改为伊克昭盟支队。1949年5月1日,中共西北局决定将伊东、伊西两个工委再次合并,成立中共伊克昭盟委,并建立伊克昭盟人民政府,同时决定将伊克昭盟支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伊克昭军区,各旗武装统称支队。1949年11月26日,在札萨克旗新街镇召开伊克昭盟人民代表会议,宣告了伊克昭盟境内七百余年封建王公制度和半个世纪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结束。1950年4月4日,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改称伊克昭盟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月,伊克昭盟党委、政府由新街搬迁至东胜。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伊克昭盟自治区人民政府建制,设立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人民政府,驻地东胜,全盟辖7旗1县。6月26日至7月8日,伊克昭盟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东胜召开。会议决定将“伊克昭盟自治区人民政府”改称为“伊克昭盟人民政府”。1958年5月10日,撤销伊克昭盟人民委员会的政权建制,改建为伊克昭盟行政公署,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1971年5月23日-27日,中共伊克昭盟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25人,代表伊盟23710名党员。1978年10月20日,根据上级要求,伊克昭盟正式撤销革命委员会,改称伊克昭盟行政公署。1979年4月3日,伊克昭盟委决定将全盟生产方针确定为“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1980年1月14日,伊克昭盟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抓紧落实生产责任制的通知》。1982年6月28日,伊克昭盟委、行署印发《关于“三种五小”及“多种经营”的意见》。1990年9月26日至28日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伊盟视察。深入伊金霍洛旗牧民家中座谈访问,并为伊克昭盟题词:“改革开放,团结奋进,搞好伊克昭盟开发建设。”2001年2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内蒙古自治区撤销伊克昭盟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9月21日至22日,中共鄂尔多斯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2007年11月17日-18日,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伊金霍洛旗、东胜区、达拉特旗等地,深入草原牧区、企业车间调查研究,同各族干部群众共商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大计。2008年11月27日,中央电视台首播改革开放30年鄂尔多斯人不懈努力探索走出“鄂尔多斯模式”。在全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鄂尔多斯市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周年18个典型之一。2009年8月23日-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鄂尔多斯市考察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1月11日,中央文明委命名鄂尔多斯市为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9月6日-15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康巴什区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发表主旨演讲,称赞鄂尔多斯为“现代名城”。2020年鄂尔多斯市原煤产量6.9万吨、天然气产量300多亿立方米,连续多年居全国煤炭、天然气产量榜首城市,被国家确定为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
        李晓燕团队撰写的《红色鄂尔多斯》,总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鄂尔多斯蒙汉各族人民群众百年走过的奋斗历程,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从打土豪分田地,到进行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再到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制定任何一项政策、推进任何一项改革,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改革发展大业,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走到人类历史舞台中央的伟大时代,我们应该团结一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二)
        《绿色鄂尔多斯》书中写到,祖国正北方,黄河怀抱着一片巴拉尔(即沙窝子)草原呈“几”字弯形状如龙似凤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令无数人魂牵梦绕的鄂尔多斯。
        史书记载,这里曾经森林茂密、草原郁郁葱葱,“油松王”挺拔苍劲、巍然屹立在准格尔梁峁之巅,默默述说着前天的翠绿;“柴达木”(即小片草原)星罗棋布在87000多平方千米黄土地上,如今每个旗区都有几个大小不等的“柴登”,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十年九旱”的内陆巴拉尔草原,人为开荒和牲畜过载当然会形成草原的局部退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委及时提出:“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的发展方针。20世纪60年代,通过“种草种树基本田”发展思路,上上下下齐动员,“柠条书记”“柠条盟长”“柠条旗长”“柠条乡长”“柠条支书”“柠条村长”“柠条模范”一茬接一茬,一批又一批,成为鄂尔多斯人植绿家乡比学赶帮的一股新风尚。“牧区大寨”乌审召曾远近闻名,美名远扬五大洲。70年代,开展“农林水综合治理”,沟沟叉叉和沙巴拉尔里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小草库伦”。
        改革开放以来,生态建设一直被列为全市(盟)最大的基础建设。80年代,实施“三种五小”“个体、集体、国家造林一齐上,以个体造林为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五荒’划拨到户,草牧场两权分离”政策;90年代,推行“两翼一体战略和3153工程”,“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显现绿色发展之力;新世纪,市委明确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市”奋斗目标,制定了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在全自治区率先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生态呈现出“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喜人态势。“穿沙公路”惊天动地,“绿色矿山”接二连三,响沙湾旅游成为产业,獭兔沙柳形成循环产业链,恩格贝种树吸引来国际友人,毛乌素治沙殷玉珍独领风骚,达拉滩上果香飘到日内瓦,库布其治沙国际论坛永久定在七星湖,植绿护绿成为鄂尔多斯人生产生活的良好习惯,绿色产业开始成为当地企业家回报社会的一件壮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鄂尔多斯人更加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市委坚持政策引导生态建设,社会上出现了农牧民争沙抢沙承包治理的喜人局面,企业纷纷包地治沙、投资林沙产业,涌现出以亿利、伊泰、东达等为代表的一批治沙龙头企业。从全球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到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再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鄂尔多斯人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鄂尔多斯交响曲。
        抚今追昔,鄂尔多斯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参观旅游者日益增多,投资开发者与日俱增,研究报道者络绎不绝,交流分享经验者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绿色鄂尔多斯》脍炙人口,《绿色的呼唤》获评全国十大生态歌曲,《鄂尔多斯林业志》《鄂尔多斯植物志》《鄂尔多斯生态建设历程》等一大批研究成果陆续问世,“鄂尔多斯生态现象”“鄂尔多斯绿色风暴”成为国内外聚焦的亮点。
        这里为什么由黄变绿,为什么绿出富裕,为什么还在更绿?面对诸多疑问,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根据鄂尔多斯市委老干部局的统一安排,从康巴什出发,走遍九个旗区,访谈了几百位各个年龄段的各级各族各界老干部老专家,从当面交流到资料阅读,从再次访谈到线上沟通,几上几下,几多交锋,几易其稿,终于找寻到“沙中秘籍”。正如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吴勇老前辈讲到的:新中国成立经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地方党委政府政策性推动、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企业规模化产业化治沙、技术和机制持续化创新、绿色成果全社会共享的“鄂尔多斯治沙模式”基本成为各界的共识。《绿色鄂尔多斯》的编著苏利英副教授讲出四条秘诀。第一,各级党委始终坚持绿色底线,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坚守家园,积极防沙治沙,实现了从“生命禁区”到“沙漠绿洲”的历史性巨变,创造性地谱写出“守望相助”的鄂尔多斯绿色赞歌;第二,鄂尔多斯人面对恶劣自然条件不气馁、不退缩,努力克服生态环境难题,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步一步往前推,始终立足实际,尊重规律,坚持科学精准治沙,破解了“治理-退化-再治理-再退化”的无数个怪圈,在一次次与沙漠的抗争中体现出鄂尔多斯各族人民群众“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第三,鄂尔多斯人在治沙实践中,通过乔灌草科学搭配种植,经过分散治理到统一规划,从传统治沙方法到工业化治理的转变,从拉水浇树到建立分凌蓄滞洪区引黄河凌水治沙,不断创新技术和体制机制,植绿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例如2020年,5000多万立方米的黄河凌汛水治理沙漠36平方千米,种植的14平方千米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科学创新”精神,在鄂尔多斯治沙工程中得到大规模全方位推广。第四,鄂尔多斯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既是沙漠治理最广泛的参与者,更是绿色成果最直接的受益者,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人从单纯的生态建设,向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并举转型,不断探索“点沙成金”、绿富同兴的奥秘,治沙、用沙,把沙地变宝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绿了黄沙、兴了产业、富了百姓,鄂尔多斯人在茫茫沙海中书写着“绿富同兴”的英雄故事。
        看了《绿色鄂尔多斯》遍访老干部、老专家回眸绿色故事的荟萃集,思绪万千、热血澎湃,百年历程,几代人奋进,几多艰辛、无数次历练,真可谓治沙路上英雄辈出,治沙过程跌宕起伏,治沙成果皆大欢喜,治沙前景无限光明。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鄂尔多斯,我们完全可以说,沙漠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三)
        《发展鄂尔多斯》是敖明课题组的一项编著成果。擅长用数字思维说理是经济学者的习惯,从敖明副教授团队访谈老干部、老专家后,组织撰写的《发展鄂尔多斯》来看,数字多得让人目不暇接,数字里的奥秘让人雾里看花,看数据甚至让人如入迷宫,为了写好这个导论,笔者看来看去,翻来覆去,除了一头雾水,就是似懂非懂,终于在自言自语中找到了一点感觉,似乎看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1949,1978,2012,这三个数字肯定是指不同的年份,代表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意思;9.23万吨,219.3万吨,67893.7万吨,这三个数据应该是三个不同年份的煤炭产量,终于在书稿中找到了答案,1952年,全盟煤炭产量为9.23万吨,1978年为219.3万吨,而2019年为67893.7万吨,从2008年始,鄂尔多斯市就是全国地市州盟煤炭产量和输出量的冠军,这些年来,鄂尔多斯市的煤炭供给占全国市场六分之一的份额,由此可见,鄂尔多斯市对全国能源供给的重要性;17万千瓦时,3646万千瓦时,1142.2亿千瓦时,这三个数据当然是发电量指标,经查阅资料,分别是1957年、1978年和2019年的发电量,从这份数据不难看出,鄂尔多斯市是国家重要的电力输送基地,发电量成千上万倍增长中自然而然可以印证这样的结论;1.4588亿元,3.4633亿元,3605亿元,这三个数据是三个不同年份地区生产总值的指标数据,查阅后得知,分别是1957年伊克昭盟地区生产总值为1.4588亿元,1978年的3.4633亿元,而2019年的3605亿元,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令人刮目相看;667万元,1886万元,501亿元,经查阅,这三个数据是指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指标,1957年全盟财政收入仅为667万元,1978年是1886万元,而2019年是501亿元,这组数据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为什么那么多人用各种眼光观察和看待飞速发展的鄂尔多斯呢,原因完全可以落脚在这组数据上,因为,财政收入是民生和发展的经济保障;194元、279元,20075元、49768元,查阅得知,第一组数据说的是1978年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组数据说的是2019年鄂尔多斯市农牧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今非昔比,曾经“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伊克昭盟,如今凤凰涅槃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民生改善的好地方。
        从老干部、老专家的访谈中,清晰地可见,新中国成立前,伊克昭盟贫穷落后、一穷二白,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穷困潦倒、民不聊生,如果说劳动成果少得可怜,那也被“三座大山”用剥削制度将仅有的微不足道的果实集中到王公贵族、恶霸地主、军阀官僚和洋教堂之中,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用勤劳的双手和简单的劳动工具开始改变家乡的面貌,“牧区大寨乌审召”就是当时伊克昭盟劳动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草原儿女,赵丑女率先包产到户,“草畜双承包”走在了全国前列,羊绒衫厂补偿贸易自治区第一,四个企业股票率先上市,政府突出抓大放小,主动放开煤炭资源开发,鼓励民营企业坐正席,三次创业实现了三大转型,“农牧经济”变为“工业经济”,“小个头”发展成“排头兵”,“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紧抓不放,短短四十多年,鄂尔多斯从“羊煤土气”中实现了扬眉吐气,我国西部经济强市的桂冠当之无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鄂尔多斯人在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格局中,坚持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改善、文旅厚积薄发、社会和睦平安、生态环境优美、开放四面八方的发展思路,向着绿富同兴、民康城美、守望相助、温暖全世界的现代化目标奋进。
        从老干部、老专家言谈中可以看出,鄂尔多斯的发展与共和国发展同频共振,国家发展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时,鄂尔多斯也丝毫没有例外;国家在探索中前进时,鄂尔多斯也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国家改革开放带来蓬勃发展时,鄂尔多斯亦成为18个典型城市之一;国家走进新时代后,鄂尔多斯开始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充分利用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攻坚克难、转型升级,积极主动在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
        从《发展鄂尔多斯》书稿中可以看出,百年鄂尔多斯,可谓披荆斩棘,沧桑巨变,深入研究鄂尔多斯发展腾飞之路,既有你追我赶的喜悦,也有摸爬滚打的曲折,更蕴含着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首先,党的领导是根本。党中央大政方针是鄂尔多斯市发展的指南针,深刻领会党中央发展意图,将党中央发展理念扎扎实实落实到各行各业时,鄂尔多斯市的发展犹如双翼神马插上了翅膀,发展就会又好又快,各族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极大释放出来。其次,人民至上是目的。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发挥各族人民群众中蕴含的磅礴之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发挥各族人民群众对发展经济的热切要求,通过改革开放释放出劳动者的无穷之力,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胜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14亿人民群众,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第三,立足实际、遵循规律。老干部、老专家再三强调,党的领导第一,人民群众第二,从实际出发是第三,这个第三里,既包括依托地方资源优势,抢抓市场机遇,还应该有遵循发展规律的内容。这里所言遵循规律,大的是指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而言,具体来说就是按照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规律来发展繁荣经济。第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地区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四)
        《文化鄂尔多斯》是乌宁夫课题组的编著成果。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文化作为历史的投影,是特定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育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鄂尔多斯是黄河“几”字弯文化荟萃宝地,古往今来,各民族南来北往东去西奔,这里的地上地下无不印迹着他们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经典。7万年前,鄂尔多斯人在萨拉乌苏河(亦称无定河)边生息繁衍,留下一段中外传奇的“河套人”遗址;3万多年前,乌兰木伦人生活在今康巴什一带,新石器遗物抹不掉他们昨天的热闹;6千年前,阳坡人狩猎耕种在准格尔山川沟叉,3千多年前朱开沟青铜器写下各民族交往的历史痕迹;2千多年前,秦直道以当时最快速度打通了黄河文明与草原文明的深度交融,“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匈奴附汉”等陆续丰富着“高速公路”上的典故;隋唐时期,隋炀帝与启民可汗在古榆林城(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大宴众臣,参与者民族成分之多,古代罕见;成吉思汗打马经过留有赞叹名句:花角金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康熙大帝西征东归时,老井沙旁歇脚饮马,褒扬鄂尔多斯人忠厚善良,地方民风淳朴,物华天宝;日本人企图抢夺“成陵”控制蒙古民族、分裂祖国,阴谋失败后,强掠烧毁王爱召;“三·二六”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灭蒙”大肆军垦伊克昭盟巴拉尔草原,成为严重沙化的罪魁祸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种树种草基本田,“三种五小”“两翼一体”“三一五三”,植被建设成为伊克昭盟最大的基础建设;改革开放后,三次创业实现三大转型,鄂尔多斯扬眉吐气海内外远近闻名,广告词说得好: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位一体”“四个全面”,鄂尔多斯开启绿富同兴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鄂尔多斯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育先机开新局,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探索鄂尔多斯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鄂尔多斯文化有史以来就流淌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血脉,兵戎相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优胜劣汰,勇往直前;和亲共处时你来我往,茶马互市,歌舞升平,农牧共荣;外敌入侵时患难与共,同仇敌忾,和衷共济,共渡难关;建设新中国,听党话跟党走,手挽手肩并肩,平等互助,团结和谐;改革开放,你追我赶,竞争合作,谁也离不开谁,共同脱贫,一个不落,一个没有掉队;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中华民族一家亲,团结似石榴,铸牢共同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和历史烙印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任何文化都带有现实和历史局限性。先进文化具有沟通古今、贯通古今、融通古今的精神品质,文化先进性是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人类历史发展证明,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程度必然越高。
        鄂尔多斯市老干部、老专家在访谈中,谈古论今,说东道西,始终强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黄河“几”字弯中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交互争艳、互相融合,形成今天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地方文化。这种文化既包含多元融合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包括热血铸就的红色革命文化,更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合和共生、和衷共济、和睦相处是鄂尔多斯文化的基因,恪守信仰、敬畏天地、豁达包容与坚韧不拔、诚实守信、互相学习相结合是鄂尔多斯文化的文像表现,开放包容、诚信友善、不屈不挠、拼搏创新、艰苦奋斗、不断进取是鄂尔多斯文化的优秀精神品质。
        《文化鄂尔多斯》从文化源流、融合文化到民族文化融合的“珠穆朗玛峰”再到民族文化共同体,一路走过来,汇聚成当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文化主线来支撑“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第一篇;第二篇从文化建设亲历者的“从艺之路”“一双芭蕾舞鞋”到各旗区各部门各行业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践来支撑“文化服务繁荣发展”这一篇;第三篇从“文化的守护者”“遗产保护守正创新”“朔方吴人赞美达拉特赋”到“创业文化高质量发展”“文化的灵魂”再到各旗区各部门各行业各种文化荟萃争芳斗艳中支撑起“文化发展守正创新”这一篇;第四篇从“文化自信”“红色文化照耀草原”“鄂尔多斯赋”“文化布道者”到“市树市花”再到“未来文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灵魂”支撑起这一篇。编著乌宁夫率领自己的团队,通过与老干部、老专家访谈与线上线下交流,凝练出鄂尔多斯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鄂尔多斯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涵、鄂尔多斯文化发展的优秀精神品质和鄂尔多斯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正是这种精神,必将催生出一股浩然之气,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气,向着美好生活的幸福彼岸砥砺前行。
(五)
        《幸福鄂尔多斯》是于妍、甘宜汴课题组的编著成果。幸福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幸福能永恒吗?对此问题的回答,古今中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幸福答案。笔者万万没想到,于妍、甘宜汴团队通过访谈老干部、老专家却形成了《幸福鄂尔多斯》的四大观点,可喜可贺、可敬可佩。
        第一个观点,渴望幸福的鄂尔多斯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具体指1921年至1949年,鄂尔多斯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深受“三座大山”的压榨,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帝国主义侵略者倚强凌弱,用鸦片“贸易”我国劳动人民的血汗白银,还恶狠狠地冒给我们一句刺骨伤心的恶毒之语:东亚病夫;封建恶霸地主强取豪夺,大斗进小斗出,高利贷利滚利,农牧民的日子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到头来,“泥腿子穷汉”“巴达尔庆”(即穷困潦倒者)的愁帽子照例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官僚资本主义高高在上,“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牢牢控制着四亿同胞的生杀予夺,真可谓叫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如此社会状态下,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不仅仅为零,甚至在零以下。因此,渴望幸福,为幸福而战,就成为那代人的时代命运。
        第二个观点,追求幸福的鄂尔多斯人。时间是1949年至1978年,鄂尔多斯人同全国人民一道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当家做了主人,“三座大山”的压迫一去不复返,干劲十足的劳动群众在集体化的耕地和草原上探索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尽管绝大多数“社队”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创造出只够“温饱型”生活水准,有的还达不到温饱水平,但伊克昭盟还是涌现出全国仅有的“牧区大寨乌审召”。
        第三个观点,开拓幸福的鄂尔多斯人。起点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由此开启鄂尔多斯的三次创业三次转型。第一次创业始于改革开放,改革突破了体制机制的束缚,各族劳动群众做到了“干和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从赵丑女包产到户到全盟“草畜双承包”,农牧区改革,伊克昭盟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前列;开放实现了资源优势与国外技术管理市场的对接,羊绒衫厂依托“补偿贸易”一跃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不点”成长为“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这第一次创业,伊克昭盟一炮打响,一夜间,外地人、外国人络绎不绝地跑来鄂尔多斯寻找商机、投资办企业。第二次创业肇始于西部大开发,“两化三新六突破”(即推进市场化、实现工业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开放创新;工业优势求突破、农牧业发展求突破、基础建设求突破、城乡一体化求突破、外向型经济求突破、政府职能转变求突破)推动了鄂尔多斯市的“四大”(即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六高”(即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从此,鄂尔多斯市成为呼包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第三次创业从党的十八大开始,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奋斗目标,能源重化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双控”成为头等大事,绿色发展成为迫切要求,正因如此,鄂尔多斯人进入开拓幸福的新时代。
        第四个观点,奋斗幸福的鄂尔多斯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重要观点,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刻指出了幸福的来源和真谛。纵观鄂尔多斯百年奋斗史,从渴望幸福到追求幸福,从开拓幸福再到奋斗幸福,我们经历了从旧制度束缚发展到新制度下探索发展,从解决发展是硬道理的问题再到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无论哪个阶段,我们党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奋斗的实践路径和幸福的价值评价标准有机耦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各族人民群众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中国人民美好幸福生活,更需要长期奋斗、艰辛奋斗、共同奋斗。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就成功到达的彼岸,要成功就要不懈奋斗、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幸福生活,首先应永葆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新时代各族人民群众必须永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为理想信仰奋斗,为崇高使命奋斗,为美好生活奋斗。其次应积极投身脚踏实地的奋斗实践。奋斗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阶梯,但奋斗的过程极为艰辛。历史总是抛弃那些前进路上的懒惰者、懈怠者、无为者,而将那些奋进者、搏击者、有为者镌刻在丰碑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鄂尔多斯还处在艰难的转型升级时期,各族干部群众要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扑下身子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去,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人生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课题组负责人 奇海林 组稿人翟媛 王春霞)
责任编辑:课题组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