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历史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天下第一路——秦直道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20年第 作者:甄自明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29
摘要:直到今天欧洲还流行着一条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5米左右宽的罗马大道曾经让欧洲人引以为豪了1000多年。可实际上,在罗马帝国兴盛之前200年,中国的秦始皇就建成了一条全长700公里,宽60米的宽阔大道秦直道,并且这条要道南北向纵贯鄂尔多斯高原。 一、秦直道
        直到今天欧洲还流行着一条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5米左右宽的罗马大道曾经让欧洲人引以为豪了1000多年。可实际上,在罗马帝国兴盛之前200年,中国的秦始皇就建成了一条全长700公里,宽60米的宽阔大道——秦直道,并且这条要道南北向纵贯鄂尔多斯高原。
 
        一、秦直道修筑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成为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封建皇帝,自比三皇五帝,因而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设立主要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三公九卿组成的封建朝廷,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开创了我国多民族、多元一体国家形成的第一次大统一时代。
        秦汉时期,鄂尔多斯地区是有名的“河南地”、又称“新秦中”,是“水草肥美”的河套地区,匈奴居住足以养育人口牲畜,南下可以直接威胁秦朝的心脏地区,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据记载,匈奴轻骑一日一夜就可到达咸阳附近,因此鄂尔多斯高原成为匈奴民族同中原王朝争夺的咽喉要地。
        秦始皇面对北方强大的匈奴民族,采取强硬政策,公元前215年,命蒙恬发兵三十万,大举出击,很快就收复了河南地以及榆中一带的广大地区。秦击败匈奴后,为了巩固战场上取得的胜利成果,秦始皇命蒙恬主持修筑万里长城。至今秦始皇长城仍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达拉特旗和鄂托克旗沿黄地带。
        之后,秦始皇在黄河沿岸兴筑了44座县城,并且派蒙恬征招10万民夫,修筑了绵延千里的“秦直道”,作为防御和打击匈奴的军事专用交通线和后勤补给线。
        如此浩大的工程,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代,仅用四年多的时间完成,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又一伟大的历史奇迹。那么秦直道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修筑的呢?
        据考证,秦直道工程开始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结束于秦二世三年,即公元前207年,一共修筑了约5年之久,其中前2年多为第一期工程,始筑之时,将军蒙恬戍守上郡,太子扶苏为护军,直道工程二人都曾领导参与,不过最为用力者,当是蒙恬本人。后2年多为第二期工程,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换负责人,其主持工作者也有相应的变化,秦直道第二期工程的负责人为王离与李斯的舍人。
 
        二、秦直道的分布地域
        “秦直道”从咸阳附近今陕西淳化县北的云阳县甘泉宫,直达今包头市九原区的麻池古城。穿越今14个旗、县、区,由南向北分布于陕西省的淳化县、旬邑县、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志丹县、安塞县、子长县、榆林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康巴什区、东胜区、达拉特旗和包头市九原区。如今,秦直道路面最宽处60米,一般也有20米,浩浩荡荡,全长1400华里。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康巴什区、东胜区、达拉特旗都保存有“秦直道”的遗迹,即南起伊金霍洛旗的掌岗图四队,经过康巴什区、东胜区,北至达拉特旗高头窑乡吴四圪堵村,其中在伊金霍洛旗境内长约75千米,在达拉特旗境内长约30千米。位于东胜区境内的秦直道保存最为完整,全长约20千米,基本沿15°方向由南向北行。直道多位与山梁上,其中城梁段二倾半村南的一段最为明显,遗迹两端断切下陷,残长百米左右。路面残宽22米,路基断面残高1-1.5米,为当地红砂岩土填筑而成,迎面山岗上有四个遥相呼应成一直线的豁口,宽50余米,人工开凿。
 
        三、秦直道的修筑特点
        从秦直道修筑方式,可以看出,在秦代原生地层上,秦直道在修筑时,如果是沟壑,那就填充石块、沙土垫高。如果是高山、高地,就下挖数米至十几米,使道路不致有太大的坡度,这样就在高处形成了多处豁口。通过填充沟谷、下挖豁口,秦直道保持了较小的坡度和很小的弯度,基本上呈正南北向从关中地区直达黄河之北。
        秦直道遇山开山、遇沟填平,一般都修在山脊上,坡度很小,另外急弯很少,基本上呈15°正南北向分布。这样的运输在古代非常方便快捷,秦朝能够将对匈奴作战的大批军队和战略物资快速运往前线,是当时联通中原和北方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秦朝修筑了通往六国都城的多条驰道,而直道仅此一条。
        秦直道是如何加固、绿化的呢?据历史记载,秦直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表明秦代在修筑直道时就非常注重道路的通行、保养和绿化问题,秦直道宽50步,在道路两侧用铁制的金椎捶击地面土层加固,道路三丈外大量种植青松,达到了秦直道宽敞、稳固与绿化、美观的统一。
        秦直道是如何过河的呢?在陕西省甘泉县洛河上发现了秦直道过河的“圣马桥”引桥,引桥高出地面约20余米,能清晰地看到夯土层,每层厚10-12厘米,看来当时是用小圆木作夹板,每层土厚相当于小圆木的直径;引桥上面宽约30米左右,和山梁上直道路基的宽度相近;这是秦直道上残留的唯一的桥梁遗迹;桥以“圣马”命名,应当是因为秦始皇的兵车、战马当年所经过而得名。
 
        四、秦直道与昭君出塞
        在鄂尔多斯高原范围内,在秦直道修好后的几百年里,特别是在汉代,伊金霍洛旗的红庆河古城、东胜区的城梁古城和达拉特旗的城拐子古城一直是秦直道附近的重要城址;处于榆林和包头之间,是秦代咸阳通往九原郡,汉代上郡通往五原郡的中转站;是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同边塞九原、五原的物资囤积地和官员、移民的中途休息地和给养补充地。这些古城是秦直道上最为重要的具有物资运送、商品流通,人员住宿、给养补充的重要城池。
        西汉宣帝末年,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南下五原郡,归附汉朝,曾三次入朝汉天子。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为阏氏,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宫廷。根据民间传说和记载,王昭君被选入宫以后,由于不肯贿赂给宫女画像的毛延寿,结果当看到王昭君的带有“丧夫掉泪痣”画像的时候,汉元帝当下否决了她,使其入宫数年得不到皇帝宠幸。
        公元前33年,西汉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为了匈奴的生存,决定停止战争。公元前33年,他第三次来到汉朝,为了巩固和平局面,表示愿意当汉朝的女婿。因为昭君入宫多年,始终不得元帝召幸。“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于是,在得知呼韩邪单于求亲时,“乃请掖庭令求行”,毅然请命,自愿去匈奴。这一举动,让王昭君名震朝野。在临辞大会上,昭君容颜靓丽、雍容典雅、顾盼神离,众人为之倾倒,皇帝大惊,想留下昭君,但又不能失信于匈奴,便赏给昭君许多贵重物品为嫁妆,将昭君嫁与呼韩邪单于为妻,被封为“宁胡阏氏”。我们在形容美女时经常会提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两个成语,其中“落雁”指的便是王昭君。
        昭君出塞的路线,林幹教授在《昭君与昭君墓》和《试论王昭君艺术形象的塑造》中详细的考订,证实昭君出塞的路线主要是经过了秦直道。
        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出塞,经由现在的陕北、鄂尔多斯秦直道,渡黄河北行进入大漠从此,之后,汉匈之间结束了一百多年的战争局面,代之以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鄂尔多斯地区获得了数十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的和平安定局面。
        在达拉特旗黄河南岸,城拐子古城东,秦直道西,有一处昭君坟遗址,为一高约40多米,底径约100米的自然圆形山丘。据考证,这里不仅是著名的北魏金津渡口,而且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北方草原通往中原内地通道上的重要渡口。传说王昭君经过秦直道后,即由此渡河出塞,渡河时,曾将梳妆钵跌落,年长日久,竟化作洁白如雪的圆球状。如今在昭君坟西侧,确有一处粉矿,盛产用作粉刷品的白粉球,已有一千多年的开采历史。在昭君坟的顶部,早已修建了昭君庙,以纪念昭君出塞,反映了人们对民族友好的珍视和向往。
       
        五、秦直道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秦直道”从秦朝的心脏地区,直抵北方边塞,把京城守卫和边境防御结合起来,它纵贯鄂尔多斯南北,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而它穿过的鄂尔多斯地区,伴随着秦朝对匈奴的作战,也一起最早进行了大量移民和农垦开发。
        秦直道在秦代已基本建成并使用,秦始皇死后的“辒辌车”就是从河北井陉、包头九原,经过直道回到咸阳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汉朝才是秦直道的使用者、受益者。公元前177年,汉孝文帝从甘泉出巡到高奴,走的就是秦直道南段。公元前124年、前121年,西汉对匈奴进行的两次大战役的进军路线,基本上是取道于秦直道的。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边“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往返均经过秦直道。史学家司马迁曾“适北边,自直道归”,感慨秦直道“固轻百姓力矣”。西汉宣帝末年,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三次入朝汉天子南下走的都是秦直道。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远嫁匈奴,也是在秦直道上踏出了漫漫北上的和亲之路。十六国时期,大夏国赫连勃勃曾借直道攻打长安。直到南北朝时期,秦直道一直是中原与河套一带的交通枢纽,也是大大小小的民族政权兵家必争之地。唐代曾借秦直道打击突厥。到元明时期,秦直道仍是漠北河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清代,秦直道成为关中棉花向北运输的必经之路。近代发生在这条古道上的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当属直罗镇战役了,它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仗,从某种意义上说,直罗镇战役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军事基础。2006年5月25日,秦直道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直道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贸易通道、移民路线和民族融合的大通道。秦直道在世界史上就其道路的长度和规模堪称第一,它的长度相当于意大利全境的长度。秦直道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个杰作,是可与长城相媲美的伟大工程,可谓千古奇迹。
        一条千年古道、一段不朽传奇,它的修筑、它的使用都有讲不完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从蒙恬戍边到始皇西归、从武帝巡边到史记绝唱、从单于归汉到昭君出塞、从唐征突厥到长征战役,无不讲述着、彰显着秦直道千百年来在南征北战、东西交流、草原丝路、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者:鄂尔多斯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甄自明

上一篇:瞭见王爱召

下一篇:鄂尔多斯红色百年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