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大辞典 《概论》 《成吉思汗文化丛 学术著作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报纸 最新成果pdf格式

碰撞与交融——大型音画舞剧《蒙古·传说》艺评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13年第 作者:赵 媛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7-30
摘要:《蒙古传说》是由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委、旗人民政府出品,北京成桥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的一部大型音画舞剧。2012年4月先后在北京保利剧院和伊金霍洛旗影剧院震撼上演,演出受到观众和媒体的高度评价。《蒙古传说》以内蒙古大草原为地域背景,讲

      《蒙古·传说》是由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委、旗人民政府出品,北京成桥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的一部大型音画舞剧。2012年4月先后在北京保利剧院和伊金霍洛旗影剧院震撼上演,演出受到观众和媒体的高度评价。《蒙古·传说》以内蒙古大草原为地域背景,讲述了一个蒙古族男儿的成长历程,以写意的叙事、平行时空交错的结构方式再现了蒙古民族的英雄情怀。舞剧融汇丰富的民族元素,集音乐、舞蹈、美术、多媒体艺术、影视技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
        优秀的艺术作品渗透着一种思辨,对立与统一这对哲学名词恰是艺术表达方式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独立的艺术门类如此,综合的艺术形态亦如此。大型音画舞剧《蒙古·传说》这个庞大的艺术综合体能够震撼视觉征服观众,其巨大的感染力诚然得益于多重艺术手法的对比与统一和大量民族元素的整合与重组。用哲学的思辨理解音画舞剧《蒙古·传说》方可解读其深刻内涵。

传统民族元素华丽转身

        马背民族的性格特征锁定了他们的艺术特点,悍健有力的马刀舞,热情奔放的安代舞,轻盈优美的盅碗舞等依然保留着古老民族的历史记忆。旧瓶出新酒,《蒙古·传说》整合舞蹈资源,打破单纯、现象性的描摹,注重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将安代舞、筷子舞、摔跤舞等传统舞蹈糅合现代舞蹈语汇重组再现,在中国传统民族舞剧中华丽转身,精彩嬗变。
        艺术家将婚俗文化、毡帐文化、祭祀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元素高度提炼,赋予其舞蹈语汇,和谐自然地融入舞剧。别具匠心的服装、道具、灯光设计渲染着单纯朴素的文化底色,让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创作理念在碰撞与交融中升华。
        为舞剧量身打造的音乐采用长调、呼麦、马头琴等多种元素,集古代、现代、民族音乐精华于一体。舞剧音乐非刻意性强调个体特征,让不同貌相的民族音乐元素自然流畅地深入到剧情当中,使音乐与舞蹈浑然一体,这在《蒙古·传说》舞剧中成为一大亮点。
        传统民族文化在艺术创作中不拒绝现代艺术手法的雕琢。汇集诸多传统元素容易陷入简单的拷贝或并置,而《蒙古·传说》则有序整合大量原始素材,经过酝酿和发酵,巧妙构思合理构架,不但避免了机械的罗列,反而锦上添花。《蒙古·传说》脱胎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这正是传统题材大型舞剧的现代性选择。

时间与空间的动态链接

        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续,同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所以被喻为时间的艺术,稍纵即逝的特点决定着过程的重要性。舞剧音乐是舞剧的灵魂,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不占据空间的过程性存在唯有在观众的听觉坐标中才能准确定位。《蒙古·传说》音乐定位于英雄主义基调,其间不乏浪漫、悲壮的色彩,喜悦、愤怒、悲伤、欢乐的情绪伴着或轻或重、或快或慢的节奏向前推移、延续。
        舞台美术作为空间艺术,勾勒着舞剧的情境,烘托着舞剧的氛围。与静态的传统舞台美术相比,《蒙古·传说》运用多媒体、影视等高科技技术为舞台增添了“动”感,拓展了想象空间。异形舞台和活动舞台的设计大胆新颖,升降、旋转、分散、聚合丰富了舞剧的表现层次。蒙古族头饰、战马、蒙古包、勒勒车、苏勒德等寄托着民族情感的特色道具按照构成关系设计其形状、大小和颜色,适时适度地配合舞蹈从而控制视觉的张弛力度。作为舞台中央最活跃的主体色彩,服装设计统领着舞剧最核心的视觉印象:红色象征热烈,是婚礼的主导色;蓝色体现祥和,展示草原和平的生活;黑色隐喻战争,暗含着残忍的杀戮。服装与灯光的变换如同舞剧的表情,随时引导着剧情的基调和情绪变化。
        追溯文明之源头,《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可以看出,舞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舞台美术则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产物。颇具民族特色的音画舞剧的产生与发展,恰恰是舞蹈艺术本身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关于音、画、舞的结合,《蒙古·传说》和《大漠敦煌》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蒙古·传说》在采用多媒体技术和重视音、画、舞动态链接方面走在了前列。

矛盾冲突的合理设计

        对比是艺术中无处不在的规律,舞剧中的对比不外乎为戏剧冲突的构成和矛盾的合理安排。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蒙古·传说》的主人公面临着各种感情纠葛,如爱与恨,苦与乐,喜与忧,情与仇等等,在不同的场景中通过肢体语言、背景音乐和舞台环境的共同作用倾泻而出。从成长的历程来看,生与死、离与合、浪漫与悲壮、战争与和平将人生的矛盾浓缩于舞台,强化了舞剧的戏剧冲突。
        舞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情绪变化微妙复杂,彪悍与柔美、含蓄与直白、舒缓与紧张清晰自然地划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每一个舞蹈表情。宏大的舞剧作品更注重细节的刻画,小对比服从大对比形成整体的和谐统一,细腻的感情在大起大落中与观众产生共鸣。
        《蒙古·传说》在对比手法运用中最为突出的是虚实对比。少年战士整装待发之时,背负着仇恨与哀伤,近似于呐喊的现场合唱与整场舞剧的背景音乐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令人震撼的旋律和节奏将舞剧推入了高潮,这段合唱俨然成为《蒙古·传说》的点睛之笔。剪影的运用在舞剧中大放异彩,第二幕中当表现少年对恋人如梦如幻的思恋时,出现了人与影共舞的精彩画面,蒙古包中少女的身影时隐时现,引出多少纠结多少企盼;弧形背景上,一对恋人嬉戏的身影和银铃般的笑声若近若离,盛大的鄂尔多斯婚礼在马蹄声中涌现,舞蹈的出场与剪影的铺陈也形成了强烈的虚实对比;为了营造战争场面的磅礴气势,剪影与实物的虚实对比颇有创意,当屏幕上形成密不透风的箭网时,几根劲箭突如其来,飞入舞台。大虚大实的比照在《蒙古·传说》中反复出现,增加了舞剧的气势,也扣动了观者的心弦。

情与景的精心布局

        强调与削弱在舞剧中体现为一种修辞技巧。独舞和双人舞与群舞的对比,体现出一种层次,群舞根据舞蹈的构图强调视觉中心点,独舞和双人舞则成为舞台的特写,如《蒙古·传说》中鄂尔多斯婚礼和战争部分的舞蹈编排便做了精心的布局。舞台情绪的起伏牵动着周围环境的变化,灯光和道具匠心独运,可移动的三维背景按照故事情节和舞台情绪的需要不断变换着内部的色彩和内容,浮雕、光影和图案随着舞剧的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舞剧收尾部分模拟了雪花飘舞的场景,烘托着战争结束后悲凉的气氛,少年在首尾呼应的长调声中离开观众的视线。
        《蒙古·传说》主创阵容强大,集中了国内艺术界的精英,演员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为基础,在全国选拔突出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导演桑吉加坚持启用蒙古族演员意在回归民族特色的本真。《蒙古·传说》从不同的美学角度来实现民族艺术的传承,是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思维的一次剧烈碰撞,舞剧集音乐、美术、舞蹈于一体,通过多组矛盾的对比和激化达到高度和谐统一,这是民族舞剧史上的空前之作。从新兴技术的运用来看,《蒙古·传说》不仅仅是一部民族舞剧,更是一次跳出传统民族舞蹈形式的艺术实验。
        《蒙古·传说》在成吉思汗长眠之地——伊金霍洛上演意义深远,作为伊金霍洛文化品牌经典剧目,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之下,力争能够成为代表博大精深草原文化的演出剧目,乃至内蒙古草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剧目。

 

          作者单位:伊金霍洛旗宣传部

责任编辑:赵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