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大辞典 《概论》 《成吉思汗文化丛 学术著作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报纸 最新成果pdf格式

做好沙棘这篇大文章——从治理水土流失到产业开发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13年第 作者:韩学士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5-09
摘要:鄂尔多斯地处黄河上中游,是黄土高原向荒漠草原的过度地带,风蚀、沙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满目皆山和尚头,到处是沟无水流,流沙遍布全境,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这一地区的典型写照。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全市严重水土流失面积4.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

        鄂尔多斯地处黄河上中游,是黄土高原向荒漠草原的过度地带,风蚀、沙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满目皆山和尚头,到处是沟无水流”,流沙遍布全境,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这一地区的典型写照。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全市严重水土流失面积4.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4%。加上以风力侵蚀为主的风蚀、沙化面积达6.2万平方公里(含水蚀区内的小片沙地),全市除沿黄河的4000多平方公里之外,其余95%的地区都处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之中。黄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我市占十分之一。内蒙古自治区水土流失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我市占四分之一。多年平均侵蚀模数5000吨~1.88万吨/平方公里·年。分布在达旗东南部、准旗西部、东胜东部、伊旗东部2万多平方公里严重裸露的砒砂岩区,沟网密度高达6~11公里/平方公里,侵蚀模数高达4万吨/平方公里·年,有“世界流失之最”“地球环境癌症”之称。由于长期的大量的表土流失,土壤侵蚀已深入到基岩,沟壑纵横,荒山秃岭,恶劣的环境真是触目惊心。严重砒砂岩裸露的准格尔旗德胜西、暖水乡的大部分地区,已到了无水可饮、无地可种、无草可牧的“三无”境地。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民,生活相当贫困。改革开放前,农民全靠政府救济度日,改革开放后,人们四处奔走,寻找生活出路,每年有不少“环境难民”迁往他处。这里一直是政府和国内的专家学者关注的地区。来这里考察的我国著名的水土保持专家、生态学专家告诉我,这已是“死人”,无须治理了。可我们没有放弃,一直在探索寻找治理的办法和途径。
        一、探索
        祖国的这片土地不能废弃。如何才能变废地为有用之地?早在1964年,我市水保科技人员,在准格尔旗伏路水保检验站,列了“砒砂岩植物改良”的科研课题,在裸露的砒砂岩上种植了灌、草、乔十几种植物,经过5年的试验证明,砒砂岩上能长植物、可治,有希望了。如何才能治的快、治得好,我们没有停步,继续进行探索。1979年,国家科技大会之后,科技的春天到来了,“砒砂岩植物改良”科研成果,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奖对我们来讲,无异于如虎添翼。20世纪80年代初,经反复调查发现,在砒砂岩裸露的沟壑里,在裸露的砒砂岩上,有沙棘生长,且阴面长的比阳面好,虽经羊啃食,还很顽强地生长在那里。对我们既是启示,又是鼓舞。“六五”期间,在海子塔试验基地开展了砒砂岩陡坡栽植沙棘的试验,沙棘表现出了较好的势头,生长快,根系发达,四年生的沙棘,地上部分不到一米,而根系长达7米。萌蘖力强,3~5年即可郁闭,人工栽植沙棘的地方,植被覆盖率提高30%~50%,经观测,径流量减少22%~32%,土壤的氮、钾含量都有提高。与此同时,在东胜霍沙图裸露光板的砒砂岩上,引进了沙棘的栽植试验,还搞了灌木植物园建设栽种了20多种品种,经观察,证明在风化和未风化的砒砂岩上,表现最好的是沙棘。沙棘这种植物,耐寒,耐旱,耐瘠薄,一旦扎下根来,根蘖性强,迅速向四周蔓延,覆盖整个地面。正像群众形容的:枝叶繁茂,长在地上像把伞;枯叶厚重,铺在地面像地毯;根系发达,扎进土里像张网。
        二、发展
       1985年,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经过调查,提出“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这对我市的沙棘资源建设,是极大的促进和鼓舞,更坚定了我们发展沙棘治理砒砂岩的信心。为加快沙棘资源建设,从1987年黄委会在山西晋祠召开沙棘研讨会之后,领导将我市三种(种树、种草、种柠条)变为四种(种树、种草、种柠条、种沙棘),开始在东四旗(区)全面推广。1990年,黄委会在郑州召开的沙棘工作会议上,正式将我市沙棘治理砒砂岩,列入示范区建设,为沙棘治理砒砂岩注入新的活力。1991年~1993年,示范规划和组织实施同步进行,这中间经过多次反复,支持肯定之声有之,否定反对之声有之,但实践一直没停,在原盟委主要领导的坚持下,我们坚持干,顶着干,三年干下来,沙棘在大面积祼露的砒砂岩上扎下了根,站住了脚,砒砂岩有治了。一时间影响很大,在学术界也引起了轰动,有些人不相信是真的,连黄委会的某些权威都半信半疑,沙棘能在砒砂岩上生长?专程来伊盟找上我,到现场指认,到底是真是假。水利部原部长钮茂生非常重视这件事,为了肯定这项成果,并推到全国,1993年9月,水利部决定全国沙棘现场会在东胜召开,参会人员有水利部各司局长,全国七大流域机构的负责人,29个省厅的厅长,内蒙古的千奋勇副书记和人大副主任也参加了会议。1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也在东胜召开了黄河流域沙棘现场会。
        为进一步推动和落实沙棘治理砒砂岩的进展,1995年10月,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副局长于卓德挂帅,由中游局和盟、旗联合组织了一个指挥部,指挥部设在暖水乡,住在乡村,吃在农户,组织砒砂岩千条沟大会战。会战涉及准格尔旗15个村、72个社,完成造林7.2万亩,为以后的沟道治理开了路,为沙棘减沙工程的上马,提供了样板,打下了基础。1997年,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组织中科院院士及水利部、黄委会的专家在我市召开了“沙棘治理砒砂岩,发展沙棘建设生态农业”的研讨会。同年11月至12月,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又组织晋、陕、蒙三省区的专家、技术人员,到我市调研考察,在北京撰写了《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可研报告》,并以水规计〔1998〕3号文报国家发改委,发改委两次组织召开关于沙棘资源建设的协调会,并派人到实地调研。1998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启动时,沙棘治理砒砂岩项目同时启动,项目包括我市准、达、东、伊,后又增加了杭锦旗。项目规划13年按可研批复投资,鄂市部分15.86亿元,其中国家投资6.8亿元。1999年11月,水利部在我市主持召开了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沙棘资源建设现场会。2002年,召开了北方沙棘资源建设现场会。一系列活动的进行,大大推动了我市沙棘资源的发展,每年以40~50万亩的速度持续发展。2007年,开始立项。2009年,开始实施的晋、陕、蒙窟野河流域生态减沙工程项目涉及我市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和准格尔旗,建设期为5年。现在正在申请定项的晋、陕、蒙砒砂岩区十大孔兑生态减沙工程,目前已通过水利部技术审查和部审,已报国家发改委定项。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该项目的技术审查,待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该项目涉及我市东胜区、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杭锦旗。目前在国家未批准前,市内自筹资金已开始实施。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市的沙棘资源建设,虽经几次波折,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2010年,全市种植面积达655.27万亩,保存面积为386.3万亩。
        三、突破
        几十年走过的沙棘发展历程,使我们从沙棘育苗、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沟道栽植,科研和良种引进,资金投入,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以及原料林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新突破。
        1.育苗技术。沙棘育苗在我市是经过从外地购买——自己育苗——向周边地区供苗的发展过程。开始我们掌握不了沙棘的育苗技术,只能从附近的托县购买,不但供不应求,经过长途调运,质量还没有保证,成活率更是难说。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总结,对技术人员、农户的培训及跟踪服务,现在普通育苗技术已普及到千家万户,每年全市育出的普通沙棘苗一亿多株,不但自给有余,还成为周边地区沙棘苗的主要供应地,并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条致富渠道。经过试验,硬枝扦插和全光喷雾育苗也获得成功。
        2.栽植技术。经每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在砒砂岩地区种植沙棘的一套成功经验:“采用一年生实生苗,穴状整地,顶凌种植,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既省工,又成活率高,生长好。在造林季节上有新突破。春季造林因春忙春旱,劳力比较紧张,有很多苗子栽不进去,数量受限,逼着我们将苗木进行冷储,等雨季到来再造林的路子,经试验成功了。千条沟大会战,闯出一条秋季造林的路子,避开春旱和劳力紧张的矛盾,延长了造林时间,扩大了造林面积。在砒砂岩造林一大难题是整地,因砒砂岩干时像石头,造林整地较困难,用一般的锹、镐,造林效率低,逼着我们改进工具,自创铁镢铲,既省力又提高了效率,过去每人每天最多栽2~3亩,工具改进后,每人每天可栽到6亩或更多。
        3.沟道栽植。刚开始大面积栽植沙棘时,群众不接受,怕占草地,怕影响放羊。于是选在山梁和零散的坡面进行,几年下来,因连年干旱,再加上禁牧不到位,保存率偏低。1995年秋季,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副局长于卓德带领下,在准旗的德胜西、暖水、西营子三个乡,开展了千条沟沙棘秋季大会战,效果很好,开创了我市沙棘沟道秋季造林先河。东胜刚开展沙棘造林时,有疑虑,随意选择在几条支毛沟道里进行,歪打正着,几年之后,沟道里栽的沙棘,比坡面栽的长势好,起到了保持水土、拦沙、护岸、固堤的作用。现实教育启发了我们,沙棘建设必须进行战略转移。从1997年开始,向沟川发展。这一转移,实际是沙棘拦沙工程的开始,为国家发改委《晋、陕、蒙砒砂岩沙棘减沙工程》的立项,提供技术支撑;为后来的晋、陕、蒙砒砂岩十大孔兑沙棘生态减沙工程项目《晋、陕、蒙砒砂岩区皇甫川流域等五条黄河支流(皇甫川、青水川、孤山川、无定河、秃尾河)沙棘生态减沙工程项目》的申请,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4.科研和引进(良种及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引进)。科研是我市沙棘建设开发的先导,它像一根红线,始终贯穿驱动着沙棘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初直至今日,从试验、示范、推广、提高,到产业开发,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科研。科研证明沙棘的存在威力,科研推动着沙棘的发展,科研又找出了沙棘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科研引进并开发了新品种,使沙棘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64年,砒砂岩植物改良的试验找准了方向,找到了沙棘。“六五”期间,沙棘的水土保持效益观测及陡坡沙棘栽植的成功试验,肯定了沙棘。钱正英部长的号召,推动了沙棘的大发展。
        1986年,我市引进了俄罗斯大果沙棘,落户鄂尔多斯。在中国林科院黄铨教授主持下,《内蒙古砒砂岩地区沙棘育种及高效栽培的研究》于1986年立项开题,1988年在鄂尔多斯设点,先后在典型砒砂岩区选择了5年试点,进行从种子育苗到定植栽培的全面试验,试验面积0.35万亩,试材34个。1991年,第二次试验面积0.3亩,试材20个。1990年,第一次定植面积8亩;1991年第二次定植面积13亩,试材23个,两次种子苗期试验共计64份。种苗两次定植共77种。在伊旗活尼图和东胜九成功基地,分别选育出“黄河1号”和“乌河2号”两个新品种。1997年,获林业部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1999年,在东胜搞选育圃,引种优良品种进行选育,从中选育出叶用型、大果型及两用型的适合鄂尔多斯生长的品种。这些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沙棘资源的大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沙棘柔性坝》的研究,拓宽了沙棘的栽植领域,为以后砒砂岩地沙棘减沙工程项目的上马,提供了科学依据。1995年至1998年,有黄河上中游局原局长、高级工程师主持与我市科技人员合作,在准旗西召小流域进行《沙棘柔性坝》的研究。在支毛沟的沟道里,相隔一定距离,采用沙棘带状横向密植的办法缓洪拦泥。试验成果表明:只要在沟道中栽植、占沟道长度20%的2年生以上实生苗,就可拦截泥沙下泻,提高河道侵蚀基准面。2002年,通过专家鉴定,认为此科研成果是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筑坝,效果明显。在支毛沟沙棘柔性坝,拦截粗泥沙可达85%。
        UNDP项目和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的实施,为我市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对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不仅普及提高了技术水平,尤其是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UNDP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技术援助项目,1997年开始,2000年结束,通过建立经济园,引种沙棘优良品种,进行繁育推广,提高当地政府和群众对沙棘在生态环境、社会领域、经济建设方面作用的认识,通过培训,对中层和基层管理、技术干部,特别是农户代表,提高了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建立示范园1000公顷,出国培训2名,当地培训干部60%、农户300户,引种国内外30多个优良沙棘品种。加拿大“壳牌石油”基金援助的《中国西部农业生态社会发展》外援项目,在准旗德胜西3条小流域,从2002年到2005年实施,每年培训农户30~40户,帮助制订发展计划,经跟踪调查,在三年内提高收入20%。
        沙棘木蠹蛾的大面积暴发成灾,导致大面积枯死,严重影响沙棘的持续发展,引起各级部门和专家的关注。2000年,请北京林业大学的病虫害专家周章义教授,对沙棘死亡原因及病虫情况专题进行研究,他跑遍全市成片的沙棘林,对30多公顷有虫林进行刨根查看,找出了死亡原因,找出木蠹蛾在沙棘树上的活动规律,提出对策和建议。其一,避免沙棘纯林,要和油松、柠条、山杏造混交林。其二,对8~10年以上的沙棘林,要有计划地进行更新、平茬,建立枝条加工利用厂。这些研究成果,对沙棘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宝贵。
        5.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通过几年的摸索,形成一套与其它项目层层下拨经费、逐级管理的模式。采用政府+公司+农户的新型管理机制。投资直接到户。水利部沙棘中心专人分片包干,项目法人直接和农户或项目施工人签订合同,聘请监理单位,派监理工程师跟踪监理。率先在我市推行“三制”:合同制、法人制、监理制。具体操作上控制好两个环节:即苗木供应和栽植实施。做好八个流程,即:合同管理,技术培训,种苗准备,技术指导,成果自查,检查验收,经费兑现,产品开发。形成一套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沙棘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富民兴企
        沙棘植被建设的快速发展,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绿了荒山,改善了生态环境,为治理“环境癌症”砒砂岩,找到了突破口。同时富了百姓。如伊旗马王庙村过去是叫得响的穷村,通过种沙棘有很大一部分户子脱了贫,致了富。从1999年开始到2002年,该村10个社,1100口人,已种3.4万亩沙棘,平均每人每年增收500元。白虎子一家5口,连续三年种沙棘3200亩,领取种植费30538元,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035元。准旗西召乡炭窑渠村,在村主任王栓带领下,从1999年开始育苗,每年育苗100亩,直接经济收入人均100元。最好的户子,三年内能收入4万多元。据在达拉特旗调查,年种沙棘10万亩左右,沙棘年采量300吨左右,该旗每年仅种沙棘劳务费支出200万元,项目区农民从种植、管护、采果、采叶,人均收入1000元。据在东胜区调查,东胜区铜川镇从2003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沙棘,项目区农民从种植、采果、采叶中,人均增收800元,有的户一年可收入1万多元。
        随着沙棘资源建设步伐的加快,沙棘产业也蓬勃兴起。已成为我市农牧业产业化的龙头产业。2005年9月8日,东胜区铜川镇沙棘产业园区隆重奠基,标志着鄂尔多斯沙棘产业化开发全面启动。短短几年,已建沙棘开发企业6家。
        目前,鄂尔多斯的沙棘产业已形成规模。沙棘在我市的发展,已走出内蒙古,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市沙棘资源建设,沙棘治理砒砂岩,沙棘产业的开发,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2006年6月3日,温家宝总理视察高原圣果公司鄂尔多斯沙棘种植基地时指出:“高原圣果这个名字很贴切,符合沙棘的特性,沙棘耐干旱,是一种生命力较强的树种,非常适合在这里种植,对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作用。今后在沙棘种植上,要注意将生态效益和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让农民从种植沙棘中得到更多的利益,促进沙棘产业化更快更好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鄂尔多斯视察后看望钱学森时讲到:您提倡的沙产业在鄂尔多斯实现了,沙产业得到了发展。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沙棘有了大作为,沙棘的发展,让鄂尔多斯开始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效果,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显现。
        随着沙棘资源建设和产业的发展,有些问题也突出暴露出来。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现在有国家项目支撑,项目停了怎么办?各企业原材料还没有保障?原料基地的建设,现在就必须着手落实,各企业都应该尽早建立自己的原材料基地。还有病虫害防治,育苗基地建设,果实采摘和枝条加工利用,机械的研发等,都有待认真研究解决,不然将制约沙棘的发展和产业的大开发。

      作者:鄂尔多斯市水保局原局长、高级水保工程师

责任编辑:韩学士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