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论坛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在“地方学应用与创新”

来源:未知 作者:张宝秀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1-15
摘要:(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5年9月16日) 今天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十三周年、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一天的研讨快到尾声了,收获满满的,多多的。奇朝鲁会长委托我这个下午的主持人做一个总结。今天的研讨大家都十分认真地听了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5年9月16日)
 

  今天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十三周年、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一天的研讨快到尾声了,收获满满的,多多的。奇朝鲁会长委托我这个下午的主持人做一个总结。今天的研讨大家都十分认真地听了,下面我从这么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是关于这个会议。会议开得非常好,参加会议的有7+1个会员单位,像广州学现在还没有成为联席会的会员,但是在积极地参加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的活动。为什么加一个呢,潘照东先生既代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又代表敕勒川研究会,所以共8个单位。当然主体的力量来自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这次会有六个好,一是日子好。9月16号,这就是历史的传承,总是能提醒我们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生日,也是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的生日。今年分别是十周年和十三周年,关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工作,杨勇副会长做了一个非常有高度和深度的总结,非常好。有关联席会的工作,我在稍后也做一个总结。日子选的非常好;二是“地方学的应用与发展”主题好,直接把地方学的宗旨、目的,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应用、服务、发展,还有一个就是地方学本身的发展都概括进去了。这样一个非常简洁的主题,很明确。三是形式非常好,这次是我们最近这些年来,联席会成立以来,每年都有一个中国地方学的研讨会,这是一次座谈的形式,就像李建平研究员说的,非常简洁、简朴,直接、高效,形式上简化,但内容上非常丰富、深厚。四是内容好,实际发言的是上午9位,下午9位,一共18位专家。这18位专家是来自7+1个单位的代表,都作了发言,覆盖面挺全的。还有老领导讲话,这些发言人既有来自政府部门的单位领导、也有来自学术团体的,来自高校的、科研院所的,也有来自企业的,是方方面面的,类型很多样,所以,视角、观点、立场也很丰富。那么,发言的内容上,关于鄂尔多斯学的有7篇,关于地方学总体的,我国地方学发展的是6篇,各地地方学的是5篇,也非常丰富。既有系统性的工作回顾,也有理论、学术、学科体系的思考,也有实践应用的进展、经验的分享。较之以往,大家能感觉到虽然每年,像今年中国地方学的研究这是第二次研讨会了,但是这次的研讨,对地方学的思考向前推进了一步,相当的有深度、有高度,而且各位发言的专家有热情、有水平,我觉得非常好。大家都是远道而来,也愿意来参加这样的研讨会,我觉得非常的有收获,受到很多的启示和启发。特别是鄂尔多斯学取得的巨大的成就,走过的路线图,还有下一步的路径设计,我相信对各个会员单位都是有启发的;五是效果好,确实起到了学术交流,经验借鉴,智慧分享和感情联络的作用。我觉得地方学有这样一个平台很幸福、很好,大家有什么困难、困惑,有什么成就都到这里来分享一下;第六是会议服务好,形式非常简单,但是从接机到会议的全过程,特别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杨勇会长的发言、陈育宁校长的发言都非常好,各位的发言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付出了辛苦,我代表联席会的各个会员单位,感谢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也感谢各会员单位,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倾情奉献,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因为今年是十周年,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的接力棒在北京学手里,我们的老大哥学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负责了将近四年,北京学负责了将近7年,所以是两个阶段,我简单的回顾一下:整整十年前, 2005年的今天,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倡议下,温州学、泉州学、潮州学、扬州学、徽学六家地方学研究机构发起创立了这样一个平台。当时北京学还没有加入,北京学是后来者。搭这个平台真的为地方学、地方文化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联盟,一个大家庭,大家可以在这里信息交流,感情联络,学术提升,各方面非常好。一是,联席会履行了当时章程提出的联席会联络、联合、联谊的这样一个职能,也初步实现了联席会宗旨里提出的工作目标。当时,工作目标是把分散在各地的全国地方学研究机构,通过联席会的方式,把海内外的从事地方学研究的学术团体和有识之士联合起来,发挥人才的聚集效应,形成合力,有组织地开展学术交流、互通信息、共享成果,把地方学研究工作引向深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觉得基本上实现了这个目标,当然还是要再继续努力,应该说是推动了我国地方学学科建设、实践的发展,这是第一。第二正式的会员单位当时6家,现在正式写了申请入会的30家,这几年逐步的拓展,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非会员的朋友单位,比如,广州学每次都参与,但是还不是会员单位。广州现在是涵盖到了珠江文化研究会,还没有成为正式会员,覆盖面不管从地理范围还是从研究单位的层次上又有更大的扩展。第三,十年来,两任执行主席单位值编了《地方学研究信息》内刊,主要是最新成果,最新观点的展示,学术动态和工作动态的通报、交流,还有一些会议通知等等,一共是编了36期,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编了11期,北京学研究所编了25期。这个很好,希望各会员单位积极地给我们提供信息,有时从会员单位的网上边也收集了一些。第四,中国地方学的学术研讨会,从2009年以来,算上今天的研讨会,以中国地方学研讨会学术交流为宗旨的是8次。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承办了3次,北京学研究会承办了3次,泉州学承办了1次,扬州学承办了1次,其中只有北京学2012年初那一次因为是国际会议,在国际上真正叫地方学的不普遍,所以就改成了叫历史文化街区研究保护与更新。因为跟加拿大和香港的文化研究中心合办的,实际上会员单位都参加了,剩下的全都打出了中国地方学研究的名号,一共是出了37本的论文集,以前就是鄂尔多斯学和北京学承办,现在兄弟学会也都在积极地承办,更希望其他会员单位也来承办2016年和之后的研讨会。本来联席会章程上说的,执行主席单位两年举行一次研讨会,但是大家积极性都很高,都愿意学术交流,所以,现在就是一年一次。第五是各个地方的学术研讨会,包括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会议,像我2012年参加了韩国济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出版各种研究成果非常活跃,各类研讨会研讨会都邀请兄弟单位参加,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那么现在尤其是关于地方学学科理论体系的书已经出版了几本:《徽学概论》《三峡学概论》《鄂尔多学概论》,广州也有概论性质的东西了,元上都是用的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还有大冶学文化研究等文集涵盖了大家对地方学学科的认识,我觉得认识研究是越来越深入的。第六是会员单位互访、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毫无保留地介绍经验,这点特别突出。广州学是在市政府的参事室,他们从泉州学了解到还有联席会这样的一个组织,然后找到了我,我就推荐了全国有关的兄弟单位,大家都热情的接待,都相互介绍经验,所以,这样就是大家的共同进步。每次研讨会结束后,都会组织一些考察和调研,我觉得这就增加了我们对各个地方文化的理解,拓展了比较研究的视角。其实各个地方学在海外看来,是“中国学”的组成部分,比如我们首先除了自己所在的地方,也了解各个单元的地方文化。再一方面就是国际的联系在加强,首先就是韩国的以首尔学研究所为龙头带动他们的地方学群体跟我们对接和交流,他们派研究人员来参加我们的研讨会,介绍经验。另外,他们还学习我们,成立了地方学联盟论坛,学习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他们一共才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相当于浙江省,但是他们的地方学很多,各个地方都有,小小济州岛都有济州学;另外是日本,今年北京学已经两次和日本地方学的学者交流。其中一个是京都学,最后我们把他们请到了扬州学的会上去介绍京都学的经验。还有山口学,是山口大学的。大家刚刚讲到教育部,我觉得大家在学科定位这件事上也不要过多地受它的约束,该做什么做什么,教育部现在就是管着你呢,就是计划经济的最后色彩,现在他把本科专业设置全了备案就可以了,但是学科这一块他还没有放开,像日本它叫人文科学,这里面京都学,它设在人文科学学院里,先是一组课程,现在变成了专业。我就觉得鄂尔多斯学院可以让学生辅修鄂尔多斯学,不管是工科还是什么科,综合性地了解这个地方,就是竞争力增强。他们做了课程,一年级加三门,综合性的,其实地方学就是综合性的课程。二年级又加三门,然后理论联系实际,他们搞了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就是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然后学术略分一下方向,在地方学的京都学学习两年时间,学生有的偏重点历史、有的偏重点地理,没有想到就业形势大好,现在一年招60人。另外我们和加拿大、香港,还有我刚刚从莫斯科大学访问回来,做了专门访问,我现在一是做北京学,一是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执行主席,关于地方学的这些理论经常在我的脑子里转,一旦有出访的机会或者是其他的机会,我就在联系起来思考这些问题。俄罗斯目前没有明确提出地方学,但是他们注重地方研究,比如科学院专门有一个文化遗产研究所,人文自然在一起,它其实就是多学科,但是地理学牵头,做文化景观,然后,艺术的、历史的、宗教的、传播的、制图的在一起,研究通过文化遗产这个载体,有形的、无形的,他们叫物质的加上信息层,他一层一层的就是历史地理学的层垒方法。通过文化景观这个手段,让所有学科的研究人员都学会文化景观的这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来研究地方的发展,我觉得特别受启发。我也拿了一些英文资料回来,其实,本来也说有英国伦敦学,但他们在一些大学,但是像中国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地方学研究,甚至成立机构,这个还不如我们,我们到目前为止做的还是比较深入的,这是相对于国际上来说。这种国内外的合作我觉得有必要应进一步的推进,因为国外好多地方在研究中国学,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中国学”是很丰富的,有这么多的地方学来构成。我在2013年联合大学学报第三期季刊写了一篇《我国地方学研究的进展和北京学的发展再思考》,当时我们的团队明确能找到报道的或有成果的地方学的就是50多家。比如当时我还没有元上都介绍的锡林郭勒学,现在已差不多60多家。台湾有台北学、台南学、金门学。我们已经把金门学请进来进行交流,他也有台湾地方学的电子杂志,香港学、澳门学都有,明确成立机构的、现在有地方学机构的30多家,叫地方学的有50多个。敦煌学就有好几个机构,还有我们发现各个地方有的县里头、地级市就更不用说了,全都有文化研究的机构,这个机构最次也是学术团体,也是一些有识之士,一些有这方面关注,热爱家乡,关注地方文化研究的干部,退休的知识分子、高层次的人士组成的一些学术团体,这个我觉得特别好。其实,地方文化研究它是地方学的根,是我们的基础,地方学实际上是从地方文化走过来的,我认为除了这个文化,还有更全方位、多样性、立体化的内涵。
        第三,就是现在的地方学,咱们总结咱们的使命。因为从国际上来说,不管你是一个机构、一门学问,都有一个英文名字叫mission(使命)。大家谈了很多,不管我们的目标、目的、途径等,所有的地方学研究机构大家汇集到一块,在地方学研究联席会这个平台上,作为一个共同的地方学,我想我们应该有自己的mission。我也是考虑了一年,今年在杭州学的会上,我抛出来,但是我后来又进行了修改,这是我们现代地方学有别于传统地方学,如楚学、齐学等,那么现代地方学的使命是:研究地方、挖掘文化、传承文脉、服务发展,我提出来供大家批评、研讨,我们一块往前推。我想我有机会将把它写成文章。传承文脉就是让我们这种文化、这种传统、这种自信要彰显。我觉得蒙元文化让人有这种文化自信,特别重要的是这种文化自觉。这次我在莫斯科有特别大的触动,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只有2亿多人,除了东欧这块,它很分散,那他们怎么去增强民族凝聚力呢?在二战的时候,它就是那样的苦战下来的,我在莫斯科大学地理系访问一个月,我发现,地理系的楼道里就是用铜牌把他们70年前参战时的老照片、牺牲者的姓名都刻在铜牌上,总有鲜花摆在那里,然后是各单位、各城市他们都有不熄灭的火叫“长明火”,就有高高的纪念碑,都来纪念抗战的胜利。1812年拿破仑侵略俄罗斯,这种失败在红场附近有个特别大的博物馆,就是纪念他们的民族是怎么胜利的,他们用很多有形的东西,为什么他们特别重视文化遗产呢?像圣彼得堡的中心区,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传承的非常好,莫斯科就是从建克里姆林宫小的城堡开始,到现在才868年,北京今年建城是3060年,但是俄罗斯人都知道自己是868年历史,因为他们年年过生日,就像我们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年年过生日。他们就是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末,莫斯科的城市日做成一些小标识,地铁、商店、所有的地方都贴着,让大家知道,认为他们的历史好像很悠久,比起中国来,他们的历史实在是不悠久,但是后来居上,非常强大,然后就组织各种活动,也不是特别轰轰烈烈,发布一些地图,在哪些点,有哪些音乐会,都是老百姓参与。再就是大学、住宅,所有的地方在这住过的名人,包括大学谁从这毕业,既有成就,六七十年代都有铜牌,崇拜英雄、崇拜伟人,就是一种正能量,非常有底气,非常有发展,潜力未来是巨大的,一点都不浮躁,这其实就是研究,它不叫地方学研究,但是研究地方名人。好多专家也都提到了,研究他的文化、遗产,他通过这些遗产,大大小小、不同层次,世界级、国家级、城市级、地方级,牌子多极了,他的地铁也是文化遗产,他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建地铁,每个地铁站都不一样,这个民族艺术修养非常深厚,全都有牌、有二维码,做的非常好。我们做地方学的就是要传承这个文脉,因为从发展的终极动力来说,就是文化,因为人是文化的载体。其实就是经济文化、包括政治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归结起来就是文化。所以,地方学研究就是要有文化的视角、地域的视角,然后要追寻、归类、发展阶段的特征,发展的动力、特点,这是我们共同应该追寻的,应该进行理论提升的。
      第四个问题就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除了大家刚才讲的未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发展路径非常清晰,最近我和国外有个学者在讨论地方学的定义,这个英文用什么词,我觉得这个词需要中国学者提出来,英语他就是一个交流工具,是一种国际语言,因为现在国际上没有地方学这个词汇,我们探讨、研究、了解现在该叫什么,现在国外的学者在帮我琢磨这个词,就是要向外宣传、要让中国地方学走出去,大家也在思考。文化发展到现在也有一二百种定义呢,定义肯定是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应该来探讨,所以,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建构,这的确是有必要,实践推动学科理论的发展,那么理论如果进一步的提升,他会反过来指导研究实践,这个很有必要的。二是深化研究,同时要遵循学术研究的规范,我们虽然是综合的、多学科的,但是它要基于每一个学科的基本的理论指导和他的学术规范、学术范式,这样才能够真正深入下去。上次扬州会上我记得张有智老师提出是不是有必要办个讲习班。我们现在联合大学有个旅游学刊,他就是每次旅游学刊年会,之前搞一个两至三天的培训班请国内的专家学者,比如咱们请陈育宁教授来讲一讲,然后多学科是怎么样,每个学科在这里面怎么做贡献,未来应该努力增加一至两天这样的活动,这就是培养后继的年轻人才,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有科学的方法,要综合研究地方综合体,它的发生、发展阶段特征,深入研究它的规律。刚才我说的动力、机制等等,包括国内外的这种交流。三是国际的合作和交流,信息交流、宣传我们,了解进展,借鉴经验,交流促进,也增加境外研究资料,我们各个地方学都有很多国外的资料,有必要了解,国外的专家资源我们也应该用。四是要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结合起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这次又前进了一大步,这四条过去说是高校的使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现在又加了一个文化传承。地方学研究现在也有必要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我们这个事业的向下传承。现在,故宫学就在创新,他们现在就招博士生,怎么招呢?他自己也没有博士点,就和全国十几个大学博士点合作,比如博物馆学、历史学(故宫学)、虽然现在教育部管着,但是我们可以加括号,加括号可以自主,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已经加了好几年了,招了好多故宫学的,然后请故宫的专家去授课,他们巴不得了,都愿意合作,所以招了很多博士生。另外,他每年暑假都搞讲习班,叫高级研修班,带着牌儿随便在故宫里转,然后都是大专家讲课,参观等等,这个做的就很好,这个经验也特别值得我们去交流。五就是联席会的工作,我觉得联席会继续这种交流互动,互帮互助这个没有问题,平台的建设看来我因为也是兼着基地主任,也是精力的问题,有些工作做的也是不够好。我觉得下一步信息化、国际化的问题确实要加强,包括内刊,现在地方学是在北京学研究基地挂的一个专栏,下一步,比如联席会的秘书成志芬在北师大读地理学的博士,她明年毕业,现在负责这个内刊,我要求她以后花更多的精力来做微信、微博。也希望会员单位提供更多的信息,学术观点,提供文章,现在是内刊,但是知识产权越来越严格,比如发表都要签知识产权授权书,我们的论文集,北京学、鄂尔多斯学已经把论文集都纳入到中国知网的平台上。以后会议发表论文越来越严了,国际上是会议发表的论文既然在会议文集上,就不能再向其他的书刊投稿,不能一稿两投。给内刊就靠学术责任、大家的义务,大家共同来做这个平台,才能做得更好。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总结这些。
        谢谢大家!

        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所(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主席单位)所长

责任编辑:张宝秀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