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学研究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咬文嚼字 余香绕梁——语言艺术漫谈之四

来源:鄂尔多斯晚报鄂学研究2014年第1 作者:潘 洁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1-14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字,博大精深。都说是苍颉造字,但他造了多少?无人知晓。我想顶多是开了个头儿,设计出基本生产、生活用语的象形字。更多的,则靠后人于文明发展进程中不断的创造、补充、完善。一部康熙字典,将近五万个字,即使专门从事语言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字,博大精深。都说是苍颉造字,但他“造”了多少?无人知晓。我想顶多是开了个头儿,设计出基本生产、生活用语的象形字。更多的,则靠后人于文明发展进程中不断的创造、补充、完善。一部康熙字典,将近五万个字,即使专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家、闻名中外的文豪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也不可能全部认识,都能使用。特别是到了近现代,知识日益丰富、文化高度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密,认得1500字便可以“脱盲”。假如再扩大几倍,达到1万字,那就可以读写得心应手,从事文学写作、语文教学都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把文字比作材料,那么组合起来就成了产品,或者叫精神食粮。古今中外流传至今的文章、诗歌、经典、史书、档案,已不是“汗牛充栋”可以形容,而简直就是浩如烟海了。对于美好的文字,应不只是“读”,而要去“品”。从《诗经》、《道德经》、《论语》到《楚辞》、《史记》,再到当代的名家名著,品读起来,就像品尝美味佳肴,就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乃至“三月不知肉味”。有些名句,读后印象深刻,反复咀嚼,可能没齿不忘。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有如自然天成,描绘出一幅绝美的景观,给人以充分的美感,有着净化灵魂的效力。再如《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将经过入微观察得出的雄雌兔子的主要区别,仅用6个字就表达得清清楚楚,提示人们从细微处观察、认识事物。文天祥《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豪迈,则激励了不知多少代的爱国志士,充满了思想养料和精神力量。汉文自古就有赋、比、兴等手法,近现代加进了比喻、形容、拟人、排比、顶针等文学技巧,加上科技进步,网络普及,在不同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的词汇体系,交叉变幻,演义生发,把个语言艺术的功能大为扩展。世界经济在迅速走向一体化;而文化,在倡导交流、交融的同时,却将长久地维持多元化的格局。近两个世纪,世界上三千多种语言,极少有消亡、湮没的。以我国为例,在党的民族政策下,保护了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还为一些原先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创立了文字。至于各国家各民族间的“借词”,现在比过去多,今后将会更多,这完全符合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而且,通过这些借词,这种相互借用、借鉴,将会显著提高各种语言文字的数量和质量。远的不说,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外面”吸收进来的物品、节日、观念及生活方式就简直数不清楚。如肯德基、比萨、星巴克,KTV、桑拿,生日派对,嘉年华,以及3G、DVD、斯诺克、彩超、DNA,冰上芭蕾等等。它们中有的来自互联网,有的出自“海归”,不管是音译,还是意译,总之都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库。因而不管是书刊编辑,还是各位每天都要说话写字的百姓,都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提高我们自身的语言能力与文字水平。做到了这一点,你在工作中一定自信大增,与人交往和谐愉快,平日生活里充满情趣。语言、文字,好比我们沐浴时的水池,呼吸时的空气,餐饮时的优质饭菜。试想,失去这一切,人还能生活得体面、尊严和幸福吗?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必备要素。识文断字,习文用字、著文炼字,咬文嚼字,都是美好的事情,可以说余味无穷,余香绕梁。

责任编辑:潘 洁

最火资讯